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6817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惧惮:

害怕,畏惧。

渴慕:

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

渴:

迫切地。

疮疤:

疮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震悚:

因恐惧而颤动。

情有可原: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霹雳:

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面如土色:

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

深得难以测量。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文集》、《而已集》等。

4.《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

《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3、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交流 

(1)整体感知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保姆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怀念之情。

(二)理清情节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明确: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貌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

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乎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小结: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

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

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

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三)感知人物 

精读课文,用以下句式说话:

“读文章 

 

片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 

的劳动妇女。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以从人物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说。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4、板书设计 

黄胖而矮 

长 

没有名字——地位低下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饶舌多事 

妈 

对“我”管束很严 

喜欢“告状” 

睡觉时摆成“大”字 

不拘小节 

元旦有古怪的仪式 

有点迷信 

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淳朴无知 

为我买回《山海经》——热情善良 

关爱孩子 

五、拓展延伸 

模仿本文的写法,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介绍一位你认为最有特点的同学,尽可能说得真实、生动、传神。

第二课时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阿长称呼的由来,有不良习惯,会烦琐规矩,讲“长毛”故事,买《山海经》等事情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点迷信、淳朴无知,但热情善良、关心孩子的长妈妈形象,课文重点写了买《山海经》一事,这件事作者是怎样叙述的呢?

1.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

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

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这些规矩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

2.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你想到了什么?

使人想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

3.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

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

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

“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3、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探究重点情节 

精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8~28语段,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各组长组织讨论,并作好本组讨论的笔记。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说: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有什么反映?

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

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2.探究情感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

如果不是,说说前后有何变化。

憎恶—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淡薄完全消失—产生新的敬意—感激不尽。

文章就是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的。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她“憎恶”“讨厌”阿长,后半部分写因有让大炮放不出来的“伟大的神力”和买回“我”渴慕的《山海经》而敬她,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

在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同情与怀念,有形诸文字和隐在叙事之中双重色彩。

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3)这一情感的宣泄集中体现在哪一句上?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

这时的长妈妈,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四、板书设计 

善良 

迷 

信 

(厌烦 

真诚 

淳朴欲扬先抑

无 

知 

热情 

乐于助人 

(喜爱、感激、崇敬) 

1.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能表达敬意吗?

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

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

所以,文题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

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2.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将阿长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充出来,想象合理即可。

(提示:

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摊书店,操了多少心等。

第十课《老王》教学设计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

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2、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老王》,共同去感受一下一位不幸者的心酸。

(板书:

老王) 

2、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伛(yǔ) 

荒僻(pì

攥(zuà

塌败( 

tā 

取缔( 

骷髅(kū 

滞笨(zhì

愧怍(zuò

惶恐(huá

2、整体感知课文 

老王是谁?

他的职业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他的一生吗?

学生交流。

三、走近老王 

1、老王的“不幸”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文中找出来。

2、大家如何对待老王之“苦”?

3、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

4、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

为什么?

研读13—16段,讨论交流。

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

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的送礼淳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四、善待老王 

思考:

1、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

写到了哪些事情?

2、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1、你认为应如何对待自己周围的“老王”?

2、从许多人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展示图片,送出几句话 

我们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特雷莎修女(南斯拉夫\印度) 

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心。

九、布置作业: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送鸡蛋、香油部分。

指导:

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在领会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附:

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第十一课《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2、关注细节描写,分析父亲形象。

3、体会作者感情,领会小说主题 

抓住细节描写,分析理解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导入:

有一位父亲,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自家砌个高高的台阶,作家李森祥说:

“人生是一节一节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正是如此”,可是--果真吗?

(出示投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到一户农家的台阶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2.检查预习。

二、第一台阶:

读懂情节 

1.导读提示: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事情?

③高台阶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2.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三、第二台阶:

读懂父亲 

1.作者李森祥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在书上批注,并以“文中的父亲是个 

______的人?

从文中第___自然段的___________(句子或词语)可以读出来 

”概括父亲的形象。

2.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精彩的句子进行品味,理解父亲的形象。

⑴老师示范品析句子,分析人物。

示例: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①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的高台阶的羡慕、向往。

②“摇不散”,拟人,对柳树枝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目光的专注和内心对高台阶的向往,可以看出父亲对目标的痴迷和执着。

⑵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方法,品读描写父亲的重点语句,试着从人物描写、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分析父亲的形象。

(发言提示:

①点明语段 

②朗读内容 

③品味分析 

④概括形象) 

3.归纳父亲的形象特点。

4.探究:

父亲在高台阶建成后感到了幸福吗?

四、第三台阶:

读懂作者 

1.结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父亲老了”的理解,说说作者讲述父亲的故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的。

2.分析小说的主题。

五、归纳小结 

小说的阅读方法:

1.读懂情节;

2.读懂人物;

3.读懂作者。

六、作业布置 

1.阅读写父亲的文章(如贾平凹的《酒》);

2.片段练笔:

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写自己 

的父亲,不少于300字。

第十二课《卖油翁》 

教学设计

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掌握实、虚词,译全文;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背诵全文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 

(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亳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

“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是一部笔记小说。

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谥号文忠。

是文坛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 

自矜 

家圃 

睨之 

颔之 

酌油 

杓 

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学生活动:

识记字词,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

以此:

因此

.尝:

曾经.

而:

表顺接,可不译.

其:

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

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

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

尔:

你,

乃:

于是。

以钱覆其口:

以,用.其:

指葫芦。

而钱不湿:

而:

但是。

因曰:

因:

于是。

陈尧咨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

”卖油的老头说:

“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

“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

”老头说:

“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 

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讨论、交流、展示。

】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讨论并归纳:

1、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

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

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

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本文在叙事过程中是如何安排详略,突出主题的?

3、本文给人什么启示?

4、根据表格分析人物形象 

陈尧咨(善射)

卖油翁(善酌)

神态

忿然、笑而遣之

晲之

语言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动作

笑而遣之

释担而立,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5、宋代的崇文抑武之风,你能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些端倪吗?

复述故事、讨论交流。

陈尧咨:

骄傲自大 

傲慢无礼。

卖油翁:

沉着冷静 

成竹在胸 

五、拓展阅读《卖炭翁》白居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二)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卖 

油 

翁 

欧阳修 

善射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 

“尔” 

——骄傲不可一世 

酌油不湿钱口 

“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道 

理: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