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3208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九Word下载.docx

  本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地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正确读写文中生字生词。

  ②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想想象的学习方法,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板书:

观潮)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

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设计理由]本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初读:

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

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

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3.播放视频:

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

  1.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儿再请同学来展示。

  

(1)学生先自我尝试;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1)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

  ①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②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①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

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

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②出示对比句:

学生对比交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4)引导再读:

刚刚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吧。

  [设计理由]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可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3.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1)引导: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

想要积累它们吗?

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得最好,反应最快。

  ①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②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

  ③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连)

  ④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⑤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2)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吧,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设计理由]本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2.出示作业自助餐。

  

(1)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

  

(2)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设计理由]语文教学重感悟,重体验,课外必要的延伸将会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融汇到现实生活中,这一环节的设计,从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增进学生的体验。

  【二】

  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

“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

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

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请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作者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

在介

  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②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

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

(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

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一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默读第1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

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2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3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2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它喜欢怎样的活动?

(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2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

(等鱼)

  (4)板书。

等鱼:

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

  4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学生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画出有关词语。

  (4)学生画出句子,汇报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板书。

捕鱼:

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

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小结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学习第4、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

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

喜爱)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美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1)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设计理由]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中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

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

“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

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设计本文教学重点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

  本篇课文情节感人,催人泪下,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清楚地记叙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全文线索清楚,紧紧围绕着父子都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来展开。

文中父亲对儿子说的那句话出现了三次,虽分别出自父子之口,但一次比一次表现了父亲,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写出了父亲的伟大。

另外,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紧紧抓住了父亲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出了父亲的形象,作者处理多处语句都采用了感叹句,表现了事态发展的紧张,表现了父子二人焦急、迫切的心情。

①认识并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语。

②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

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

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不!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设计理由]让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

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

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啊!

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

“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

“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

“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

“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

“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里唱道的:

“死神也会望而却步!

  2.(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设计理由]通过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和观看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将文中的思想感情融入现实生活中,进一步地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

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

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

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四】

  只有一个地球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