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189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

《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册第一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Word下载.docx

SiO2+2NaOH=Na2SiO3+H2O

CO2+Ca(OH)2=CaCO3↓+H2O

SO2+Ca(OH)2=CaSO3↓+H2O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与某些盐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3NaOH+FeCl3=Fe(OH)3↓+3NaCl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CuSO4=Cu(OH)2↓+CaSO4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建筑业,制三合土,抹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例1.A、B、C、D、E、F、G为七种初中科学实验中常见的物质,且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化学反应都具备相应反应条件且均完全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在反应①的作用是 

(2)实验室检验气体D的方法通常是观察它能否使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因为这七种物质都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见的物质,所以同学们可以把思维收回到课堂上所学的物质。

因此不难得出G这种白色沉淀很可能是碳酸钙,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往前推知,A就应该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C是水,D是氧气,E是氢氧化钙,F是二氧化碳。

答案:

(1)催化剂(或“催化”、“加速反应速度”、“改变反应速度”等均可得分)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Ca(OH)2+CO2==CaCO3↓+H2O

(沉淀符号漏写不扣分,化学式错误、配平错误均不得分,“=”写成“—”视为配平错误)

例2.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这道题主要是考查碱性溶液与酚酞溶液反应这个知识点。

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能变红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易溶于水。

C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只有B选项由这个实验无法证实,所以选B

例3.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离子之间的一些反应,首先由pH=2可知这是在酸性环境中,同时要求是无色溶液,A选项中的OH-会与酸反应,同时Fe3+呈黄色,而且还会与OH-反应。

B选项中的Cu2+呈蓝色。

D选项中的Ca2+与CO32-会生成沉淀,而且会与酸反应。

只有C项符合要求。

例4.锂元素(元素符号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

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锂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H-

CO32-

SO42-

NO3-

Ba2+

Cu2+

Li+

微溶

(1)从题意信息可知:

“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这句话说明的是氢氧化锂的物理性质。

(2)由表可知只有氢氧化铜是不溶于水的沉淀,而硫酸铜和硝酸铜则是可溶于水的盐。

所以符合题意的化学式有:

CuSO4或Cu(NO3)2

(1)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

(2)CuSO4或Cu(NO3)2

例5.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

这道题主要还是考查碱性物质的概念,呈碱性的物质pH大于7,所以应该选D。

D

【知识点2】碱的个性与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

1、常见两种碱的个性可通过下表对比:

俗 

 

火碱、烧碱、苛性钠

消石灰、熟石灰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潮解

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易潮解

能吸收少量水分

腐蚀性

强烈腐蚀性

2、重点说明:

氢氧化钠是强碱,有较强的腐蚀性,切不可接触皮肤,实验时需谨慎操作。

3、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不但会潮解,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反应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

因此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通常有两种方法:

(1)滴加稀盐酸检验,有气体生成就证明已经变质。

反应原理为:

2HCl+Na2CO3=2NaCl+H2O+CO2↑

(2)配成溶液后,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证明已经变质。

4、氢氧化钠能潮解,所以可做某些气体(如氧气、氢气)的干燥剂,但不能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气体的干燥剂,因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气体会与氢氧化钠反应。

例6.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瓶中的空气膨胀,使气球鼓起来。

生石灰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瓶中的空气膨胀,使气球鼓起来。

所以都能满足要求。

A

例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可能存在NaOH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

这一题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大部分同学拿到这个题都想把正确答案找出来,其实根据题意本身的条件是很难把答案找出来的,只有通过排除法进行排除。

首先对A答案考虑,有没有NaOH对结果不会造成影响,因此是正确的。

对B答案,如果存在Na2SO4则不能存在BaCl2,否则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会溶于盐酸,所以Na2SO4是不可能存在的。

对C答案可以肯定BaCl2一定存在,否则不可能有沉淀生成。

对D答案同理可以知道是错误的,因为Na2SO4是不可能存在的。

例8.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这一题主要是考查酸碱中和反应和图像识别能力,要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确这个反应一方面有水生成,同时还有沉淀生成。

所以A中的沉淀量先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变是正确的。

B答案中水的质量应该是一直增加的,不会出现水平段。

C中的pH值增加也是正确的,D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增加也是正确的。

四、应考锦囊

1、本部分知识点属于必考内容,同学们只要按老师要求把碱的通性和个性弄懂了,一般考试中都能够得全分,不过这部分知识点一般都是与酸、盐的知识点一同出现的,所以同学们要有知识的整体感。

2、课本中只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做了详细介绍,其实在中考中则经常会考查另外两种性质相类似的可溶性碱——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我们可以认为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相似,只是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如例8考查的就是氢氧化钡的相关知识。

相信同学们会有这方面的知识迁移能力,在以后我们的课中也会经常给同学们做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五、本讲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是和同学们探讨碱的通性和碱的个性。

这部分知识在初中物质科学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对以后高中的化学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老师对这部分知识通过两大可溶性碱的对比性复习,尽量以直观的表格形式呈现给同学们,相信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努力学习会有很好的收获!

同时请同学们注意我们所讲的碱的通性是指可溶性碱的通性,而不是难溶性碱的通性。

六、超前思维(几种重要的盐)

下次上课前请同学们做好以下准备: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重要的盐。

2、理解盐的制取、提纯和鉴别方法。

3、认识了解常见的化肥。

(二)阅读内容:

课本P20~27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总结P154附录2中有哪些不溶于水的沉淀?

并尽量找出其中的规律?

2、总结所学过的一些物质的俗称?

(四)牛刀小试:

1、下列各组物质名称不代表同一物质的是()

A、氯化钠、盐B、氢氧化钠、苛性钠

C、碳酸钠、纯碱D、碳酸氢钠、小苏打

2、下列与生活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用于烹饪

B、氯化钠所提供的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C、碳酸钙可以用作补钙剂

D、碳酸氢钙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3、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

A、石灰水B、氯化钾溶液C、盐酸D、氯化钙溶液

4、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能判断,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盐多数能溶于水;

B、碳酸盐都不溶于水;

C、硫酸盐少数溶于水;

D、碱多数难溶于水。

5、只需用水就能直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Na2SO4CuSO4CaCO3B、AgClBaSO4CuSO4

C、NaClCaCl2BaCl2D、BaCl2AgClNa2CO3

6、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洁的方法鉴别下列五种溶液:

①NaOH、②MgSO4、③FeCl3、

④Ba(NO3)2、⑤KCl,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A、B、C、D、

7、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氯化铁、硝酸钾、氯化钠 B、硫酸钾、氯化钡、浓盐酸

C、硫酸铜、浓盐酸、氯化钾D、碳酸钾、氯化钾、硫酸钠

8、松花皮蛋食用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前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A、酱油B、食盐C、香油D、食醋

9、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

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

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

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

10、厨房里的两只调料瓶中都放有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NaCl)和碱面(NaCO3)。

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分开来。

简要叙述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

1、能把Ca(OH)2、NaOH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氯化钠溶液B.石蕊试液C.氯化铜溶液D.二氧化碳

2、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H2B.CO2C.COD.O2

3、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B.Na2CO3溶液C.CuCl2溶液D.NaCl溶液

4、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类的有()

A.消石灰   B.纯碱    C.氯化氢  D.二氧化碳

5、有三种液体①盐酸②氢氧化钠③水。

它们的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

6、下列物质中,既可以降低土壤的酸性,又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A.氢氧化钠B.氢氧化钙C.胆矾D.食盐

7、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A.红→蓝→紫 B.紫→蓝→红 C.蓝→紫→红D.红→紫→蓝

*8、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水蒸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SO2B.HClC.O2D.CO2

*9、王小毛同学在家中用pH试纸测得了食盐水、石灰水、汽水、食醋四种物质的pH.如果把小毛测得的结果用下图表示出来(a、b、c、d各表示一种物质的pH):

则pH为d的物质是()

A.食盐水B.石灰水C.汽水D.食醋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凡是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D.当溶液pH=7时,溶液呈中性

1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仍显红色的是()

A.稀硫酸B.氯化铜溶液C.碳酸钾溶液D.二氧化碳

*12、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的pH小于7,且含有一定量的Cu2+,对农作物与人畜有害.从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加入()

A.氧化铜B.硫酸钠C.石灰石D.生石灰

*13、将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其中一支加入氢氧化钠,另一支加入硝酸钡,结果前者产生红褐色沉淀,后者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

A.CaCl2B.Fe2(SO4)3C.FeCl3D.Fe(NO3)3

*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

A.CuSO4、HCl、NaOHB.KNO3、MgCl2、NaOH

C.NaNO3、HCl、BaCl2D.NaCl、AgNO3、HCl

*15、20%的硫酸溶液Mg与20g20%的NaOH溶液可以完全反应,则M的值是( 

 

A.4.9 

B.24.5 

C.20 

D.98

二、填空简答题: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这是由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现有一瓶氢氧化钠固体,要检验其是否已经变质,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然后加入来检验。

2、160年前,鸦片——曾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英雄林则徐坚决领导了禁烟斗争,他们先把鸦片投入到盐卤池中浸泡、溶解,再投入生石灰,顷刻间池中沸腾,烟土随之湮灭。

池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顷刻间池中沸腾”说明此反应过程会(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热。

3、在实验室用15mlNaOH稀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该实验必须使用的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2)为判断氢氧化钠恰好被盐酸中和,在滴加稀盐酸前,需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当恰好中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三、实验探究题

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

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②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除尽溶液中的CO32-

①: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试剂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②:

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保存。

四、分析计算题

海南四周环海,海洋资源极为丰富,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现有海水样品(含NaCl、MgCl2、CaCl2)400g,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沉淀1.16g,求海水中MgCl2的质量分数。

【试题答案】

1、D 2、B3、B 4、A5、C 6、B 7、D 8、C

9、B 10、D11、C 12、D 13、B 14、A 15、B  

二、填空题:

1、CO2+2NaOH=Na2CO3+H2O  稀盐酸

2、CaO+H2O===Ca(OH)2     放出

3、

(1)量筒,玻璃棒;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⑴2NaOH+CO2==Na2CO3+H2O;

⑵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溶液变红;

⑶密封。

解:

设生成1.16gMg(OH)2需MgCl2的质量为x

MgCl2+Ca(OH)2==Mg(OH)2↓+CaCl2

9558

x1.16g

x=1.9g

MgCl2的质量分数

答:

MgCl2的质量分数为0.4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