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9917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

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

那么请接着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

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

先算(2×

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

应当写在哪一位?

(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

求出2套书是28本。

  其次步:

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

根据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

4=40),40该怎么写?

(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

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

10=100)该怎么写?

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

最终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

(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探讨:

其次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2、

  四、总结

  1、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活动,相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依据随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随意角度详细方向的精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最好季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实行一次越野竞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呈现给大家。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假如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

(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

(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探讨,合作沟通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须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活动中确定方向的详细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知道在动身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动身吗?

假如这样会发生什么状况?

这样确定方向精确吗?

怎么样走会更加的精确?

  精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

,那可以用北偏东60°

这样表示吗?

在说详细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

——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假如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

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

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旁边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详细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依据题目供应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3

  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8页、第59页练习十三。

  1、复习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巩固练习和综合运用。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是学生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联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仔细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进一步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索解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今日我们就《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书本第41-59页,看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学问?

  学生看书后汇报,师生共建构学问结构图。

真不错,在同学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们这个单元的学问又一次有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课件显示学问树,加深印象。

  二、系统整理、梳理学问

  课件出示书第58页第一题。

请仔细视察表格,思索:

  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自己先独立思索,再和你的同桌沟通你的想法。

  独立思索、同桌沟通,师巡察指导。

(3分钟)

  1、梳理口算方法

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生:

都有一个0.

  师小结:

两个因数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的,都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出它们的积。

你能结合这两道题说明是怎样口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说口算过程。

你能总结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吗?

  生小结汇报。

  老师总结: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呈现)

  2、梳理笔算方法

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

你能借助这一题来说明是怎样笔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讲解,老师课件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

通过刚才的复习,谁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用其次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其次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推断并改错(课件出示)。

这是冬冬同学做的两道题,同学们帮他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

错的请你在练习本上帮他改过来。

  生在练习本上做,找生说明错误缘由及正确答案。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的推断。

你能详细说说他错误的地方吗?

笔算乘法要些留意什么?

  提示留意:

笔算时,要留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当和哪一位对齐,还要留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梳理解决问题方法

  课件出示书本58页第2题。

冬冬家有一个果园,种了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

请你帮冬冬算一算:

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

第一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请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

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让生讲解解题思路)

假如把800千克的橘子装箱运走,每箱8千克,5辆三轮车,平均每车运多少箱?

该怎样列式?

请独立完成。

让生讲解解题思路)其次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

(连除应用题)

  使:

假如每千克橘子卖2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提问并解答。

(师指名说一说)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面对问题,我们既可以从已知信息动身,边读边想:

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

与其他信息有什么关系?

能求出什么?

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动身进行分析:

要求出这个问题须要知道哪些信息?

所须要的信息题目中能干脆找到吗?

假如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

其实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0×

23=13×

20=

  24×

5=100×

70=

  22×

40=60×

  31×

3=14×

50=

  17×

400=

  2、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

“。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三位数。

()

  12×

4的积与16×

3的积相等。

  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学生独立思索,指名说出推断缘由。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3个蛋糕装一袋,6袋蛋糕装一盒,36盒有多少个蛋糕?

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36÷

(6×

3)B.36÷

3C.36×

3

  将240本书分给2各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本书?

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A.240÷

4B.240÷

(2×

4)C.2×

240

  4、教材第5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沟通发觉,集体订正,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对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大家在今日的学习中有这么多的收获啊!

这些原本零散的学问好比一颗颗漂亮的珍宝,我们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它们串成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牢记算理,更加细心,都能成为计算的高手!

运用我们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今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同学们辛苦了!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

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经验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加统计的意识和实力。

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数学学习的爱好,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

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三、教具学具

  课件一张统计表

  四、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在工作之余,我最喜爱看书,诵读经典,在国学中感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博大与精深。

你喜爱哪些活动呢?

学生汇报,师点评。

  2、师:

猜猜看,咱们班男生最喜爱的课外活动会是什么?

女生呢?

(学生汇报,师点评)

  3、师:

咱们猜的正确吗?

这要验证一下,下面我们班的小统计员帮老师完成了三年级男、女生最喜爱课外活动的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4、播放课件。

师:

你们能将他们的统计结果汇总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

请同学完成统计表一和二。

  要求:

两人一小组,一人完成一项并检查自己同伴的结果。

  5、学生汇报。

师依据汇报完成课件空白处,并小结。

  

(二)感受复式统计的必要性。

  1、细致视察这两张表,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我们把这种反映单一状况的统计表称为单式统计表,像这两种单式统计表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这也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

统计表。

  3、小组合作探讨合并方法。

  这一张统计表里都应当有哪些项目呢?

  4、学生汇报合并结果。

投影演示。

  (三)课件演示复式统计表合并、及进一步了解复式统计表

  1、师揭题:

孩子们,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就叫它复式统计表。

师板书:

复式。

学生读课题。

  2、介绍复式统计表。

在这张统计表中,咱们最大的创新在哪里?

(在第一个格子)这个格子啊!

在数学上我们叫它表头。

右上部分表示的是横栏的类别即:

活动。

左下部分表示的是竖栏的类别,即性别。

中间是我们填写的数据,即人数。

  3、依据统计表完成问题。

  

(1)参与统计的女生共有多少人?

男生呢?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男生喜爱踢踢球的比女生喜爱踢球的多几人?

  (四)解读统计表并思想教化

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五)生活运用,巩固新知

  1、师:

中国是一个宏大的国家,我们的祖国不论是经济、军事还是体育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以体育为例,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近五届竞赛中,中国的奖牌数都在世界前三。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体育健儿的在奥运会上所获得的金牌吧!

  课件出示。

第29——31届奥运会金牌统计。

  2、统计表的项目有哪些?

  3、请细致视察并回答问题。

下面哪些说些是正确的?

  中国第29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最多?

(正确)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错误)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世界正在发生着改变,人的体育素养也在一天一天的变更,中国在进步,世界也在进步,所以每一块金牌的获得都来之不易,运动健儿们付出了很多的汗水。

美国是世界体育强国,我们新疆也是一个中国体育强省,信任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一路追逐,超过美国。

同学们,希望在你们!

  (六)学问检测

  1、出示学生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男生一人统计,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3、女生一人统计,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4、你们对统计结果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5、统计表完成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女生喜爱什么节目的人最多?

  

(2)有女生和男生都比较喜爱的节目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七)小结

  今日我们探讨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复式统计表有哪些优点呢?

便于比较、简洁。

  (八)板书设计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5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知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

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沟通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

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索后沟通方法。

  4、提出问题:

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很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

假如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

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探讨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沟通,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

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同学们,电视上竞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

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探讨。

学生通过探讨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终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很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

  1.使学生经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驾驭算法。

  2.使学生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敏捷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使学生体会探究发觉的乐趣,培育学生的数学学习爱好。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驾驭算法;

体会算法多样化和敏捷性。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敏捷性。

  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

  1.依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

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

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

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

12)

  提示一:

先尝试计算14×

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

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

12计算过程。

  (依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实力。

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

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基于算理,创建算法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

其次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最终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

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先分再合。

为什么要分?

为什么要合?

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学问转化成学过的学问,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

通过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敏捷性。

在学生的视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视察实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终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终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

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

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视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

谁情愿上来说明一下。

  (2812×

2的积,2套书的本书;

14014×

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爱那一种?

为什么?

  (通过视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

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敏捷应用

  1.列竖式计算,并找寻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

从竖式中找寻问题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进了一批树苗共300棵,假如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2棵,这个长方形草地能种完这些树吗?

假如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5棵树呢?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37页例1、“做一做”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加统计的意识和实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数学学习的爱好。

  相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育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打算

  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爱好爱好呢?

  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爱的活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宠爱状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方法一:

统一计数表示;

  方法二:

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方法三:

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当分开统计。

  集体探讨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依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

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

(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

  

(1)视察探讨:

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请你依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

  (3)两张表不便利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干脆吗?

(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探讨,老师巡察指导。

  

(2)老师依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

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

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

依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2)(出示教材第37页问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视察、比较和分析。

  三、回顾总结,积累阅历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什么问题?

  2.新旧学问对比,积累阅历。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它有什么优势?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探讨,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探讨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题中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引导学生依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五、布置作业

  完成的相关习题。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8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相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