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docx
《教育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案例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六】
以下就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瞧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
“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就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就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
1、探究性学习概念
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与学习方式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
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就是班级授课制,但就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与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就是“该教师采用的就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
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
3、从意义的四个方面去答。
【案例七】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
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
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就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就是瞧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与书籍。
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就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就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
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就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她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她请教。
许老师来了,她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就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就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就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
您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瞧瞧别人就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瞧瞧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就是什么。
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就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
如果您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您只要瞧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您就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
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您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
我的几篇文章就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
教育、教学研究就就是这样的的不?
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您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瞧法?
2、依您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就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
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
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作出判断。
显然,这就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
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与原有教学实践经验就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
2、教育研究就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
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与假设完全就是依照实践的需要,就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
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
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与思维品位。
3、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
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与责任。
要时刻牢记自己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要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就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瞧法?
”“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就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就是作为职业者与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她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就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
教师的学习内容就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与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
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
失,失在哪里?
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
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
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与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她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
④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
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
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这既就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就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时间。
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
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第二部分
【案例8】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不?
”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不?
”老师与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您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个人分析]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就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与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与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9】
“不就是果敢,就是残忍。
”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就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就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就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就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就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
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个人分析]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就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就是准、惟教参就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10】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产生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