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263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第五章诊法四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表示:

人体的正气损伤,脏腑功能衰竭。

—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循衣摸床,搓空理线)。

4、假神:

是危重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多为临终前的假象。

多见于久病、重病、极度衰竭的病人。

原来神志不清或精神萎靡——突然神志清醒,精神好转。

原来语言低微或不欲言语,突然多言、声音响亮。

原来不欲饮食或不能进食,突然食欲大增。

这些表现不是病情好转的迹象,而是病人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离绝之前,全身奋力一搏的假象。

喻之谓“回光返照”,一般24小时内死亡。

二、望色

通过观察病人面部的色泽变化了解病情的诊法。

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

色——反应不同性质的病证。

泽——反应精气的盛衰。

正常人的面色(常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由于体质不同,生活环境、职业的不同以及遗传因素,面部的颜色有偏白、偏黑、偏红的不同。

无论何色,只要明润光泽都属常色。

病色:

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五色主病: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和肝病。

青色为气血不通、经脉瘀阻的表现。

2、黄色——主虚证、湿证。

黄色为脾虚水湿内停的征象。

面色萎黄

3、白色——主虚证、寒证(血虚阳气不足的征象)、失血证。

4、赤色——主热证(热盛血脉充盈)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泛、瘀血证。

肾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瘀阻

三、望舌(舌诊)

舌:

舌体(舌质)——舌体的肌肉部分

舌苔——舌体粘膜表面上的一层薄膜样物质

望舌的内容:

舌质——色、形态、动态变化;

舌苔——色、苔质

正常舌象: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

病理舌象:

舌象的病理改变

(一)、舌质(体):

舌质的颜色、形态、动态变化。

1、望舌色:

(1)淡白舌——主虚证、寒证(血虚、阳虚)

(2)红舌——主热证(邪热内盛,气血上涌于舌的征象)

(3)绛舌(深红)——主热证的极期(热邪深重的征象)

(4)青紫舌——青舌主气血瘀滞、阴寒内盛。

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

2、望舌形(舌的形态变化)

(1)老嫩老舌——主热证、实证,嫩舌——主寒证、虚证

(2)胖瘦胖大舌——主脾虚、阳虚,瘦小舌——主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3)裂纹舌——热盛伤津或阴血不足

(4)芒刺舌(舌乳头增生、高起如刺)——邪热亢进,津液亏损

(5)齿痕舌(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脾虚湿盛

3、望舌态(舌的动态变化)

(1)强硬舌(舌体强硬、转动不灵)——多见于中风

(2)震颤舌(舌体颤抖不定)——气血不足或肝风内动

(3)吐弄舌(舌体反复伸出收回或舔口唇者)——心脾有热

(4)歪斜舌(舌体偏向一侧)——中风

(二)望舌苔(苔色、苔质)

正常舌苔:

薄白苔,不干不湿、不滑不燥——胃气正常

病理舌苔——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

1、望苔色:

(1)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

(2)黄苔——主热证、里证。

热邪熏蒸,黄越深、热越重。

(3)灰苔(浅灰色)——主里证

(4)黑苔(由黄、灰苔转化而成)——疾病的严重阶段

2、望苔质:

(质地的厚薄、润燥、腐腻等变化。

厚薄:

舌苔的厚薄以能否见底为标准,透过舌苔能隐约看到舌质为薄苔,见不到舌质为厚苔。

薄苔——主外感表证——判断疾病的深浅,厚苔——主里证——病情的轻重

润燥:

以舌苔表面水分的多少为判断标准,能够了解津液的存亡和病情的轻重。

(1)润滑苔(苔面上有过多的水分)——湿盛、痰饮

(2)干燥苔(苔面上干燥无津)——热盛伤津阴津亏耗

舌苔由润——燥——病情加重;

舌苔由燥——润——病情好转

腐腻:

以舌苔表面颗粒的粗细、性状区分。

(1)腐苔苔质厚、颗粒粗大、疏松,如豆腐渣,擦之即去—主食积

(2)腻苔苔质紧贴在舌面上,颗粒细小致密,粘腻,擦之不去——主湿证、痰饮

剥脱苔(地图舌)舌苔剥脱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界限明显——主气阴两伤

镜面舌舌面无苔,光滑如镜——主胃气大伤,津液枯槁,病重,预后差。

舌诊的临床意义:

1、测知正气的盛衰淡白舌——虚证,青紫舌——实证

2、分辨病位的深浅薄苔——表证,厚苔——里证

3、区别疾病的性质白苔——寒证,黄苔——热证

4、推断病情的进退厚苔薄苔——病邪渐退

燥苔润苔——津液复生;

白苔黄苔灰苔——热邪渐盛。

5、推测疾病的预后

 

第二节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医生运用听觉、嗅觉器官从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呃逆等),气味(口、鼻、气息、分泌物、排泄物等)的变化,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正邪盛衰的诊断方法。

一、听声音:

语言:

语声低微、少气无力——气虚;

语声响亮有力——实证

呼吸:

粗而有力——实证;

细而无力——虚证

咳嗽:

咳声高而有力——实证;

咳声低而无力——虚证

呃逆(打嗝)胃气上逆,声短而促,不能自制。

嗳气(噫气)声沉而长(与情绪有关)。

若老年人或久病体弱的病人出现呃逆——胃气衰败的危候

一、嗅气味(口、鼻、痰、月经、带下、二便、)

臭——主热证

腥——主寒证

第三节问诊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

问诊的目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询问,掌握与辨证有关的资料。

并对问诊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辨证的线索,从而得出证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问诊的内容:

问诊的内容很多,究竟如何询问才较为恰当呢?

前人将问诊内容归纳为“十问歌”,可作参考。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须问经带产;

小儿须问麻痘斑。

一、问寒热:

寒热是疾病中常见的自觉症状,了解寒热的有无、寒热的轻重,对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邪的强弱有重要意义。

寒--自觉怕冷的症状

恶寒——加盖衣被不得缓解——表实证;

畏寒——加盖衣被有所缓解——里虚证

热——自觉发热或体温升高

寒热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

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出现)——表证

2、寒热往来(寒热交替出现)——半表半里证

正气不足,邪气也不太盛。

正气无力驱邪外出,邪气也不能侵入人体内部,正邪相争于半表半里之间。

3、但寒不热——里寒证

寒邪直中脏腑,阳气受损——实寒证(阴盛则寒)

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虚寒证(阳虚则寒)

4、但热不寒——里热证

壮热(阳盛则热)——实热证

潮热:

阴虚潮热;

日晡潮热;

湿温潮热。

低热(阴虚则热)——虚热证

二、问汗

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是由阳气蒸化津液外出于体表而成。

正常的出汗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的作用。

非正常出汗则是病理症状。

询问出汗的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表证辨汗

汗出伴恶寒发热——表热证(热邪袭表,腠里开泄,津液外出)

无汗伴恶寒发热——表寒证(寒邪袭表,腠里密闭)

里证辨汗

自汗:

动则加剧,伴气短、乏力、畏寒等——气虚、阳虚。

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津液外泄。

盗汗:

睡眠时出汗,醒后汗止——阴虚。

战汗:

恶寒战栗而后大汗出。

三、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其病机可归纳为二大类:

不通则痛(实证)——各种致病因素,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不荣则痛(虚证)——气血不足,脏腑经脉失养。

疼痛的部位:

胸痛——心肺病变

胃脘痛——脾胃病变

腰痛——肾脏病变

四肢痛——肌肉、关节、经络的病变

头痛:

前额痛——阳明经头痛——里证

两侧痛——少阳经头痛——半表半里证

后头痛——太阳经头痛——表证

头顶痛——厥阴经头痛

疼痛的性质:

1、胀痛——气滞(气机不畅)2、刺痛——瘀血

3、隐痛——虚证4、灼痛——热证

5、冷痛——寒证6、重痛——湿证(湿性重浊)

四、问经带

(一)、问月经

月经——有规律、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一月一次,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月信、月水)。

月经分期:

初潮期——14岁左右,是青春发育期的主要标志。

周期异常:

月经先期:

血热——量多、色红、质稠。

气虚——量多、色淡、质稀。

月经后期:

血瘀——量少、色暗、有块。

血寒——量少、色淡红。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肾虚——量少、色淡或暗、质稀。

肝郁——量或多或少、色紫暗有块。

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周期正常):

气虚——量多、色淡。

血热—量多、色红。

月经过少(周期正常):

血虚——量少、色淡;

肾虚——量少、色淡伴肾虚证。

血瘀——量少、色暗有块。

闭经:

原发性闭经——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

继发性闭经——已行经而又中断3个月以上者。

生理性闭经——少女初潮,月经不规律。

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异地闭经特殊现象——并月、季经、避年(一年一次)、暗经(终生不行月经而能受孕)

病理性闭经

虚证——气血不足,肝肾不足,血海亏虚,无血可下。

实证——气滞血瘀,痰湿阻止,血行受阻,经血不得下

崩漏:

月经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是妇科常见、疑难病症之一。

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异常为特点。

崩——出血量多,来势急,病情重。

漏——出血量少,来势缓,病情轻。

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冲任受损,不能制约经血所致。

(二)问带下正常白带:

女性阴道内流出少量无色透明、无味的粘性液体为白带,有润泽阴道的作用为生理性带下。

带下病:

白带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为带下病。

脾虚湿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伴面色晃白或萎黄,乏力纳呆,舌淡苔白腻。

湿热下注——带下色黄,质稠,有臭味,色红苔黄腻。

第四节切诊(脉诊、按诊)

二者都是医生运用双手在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

脉诊——按压脉博的变化,获得疾病的变化资料(是中医独特的诊法)。

按诊——触摸、按压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它部位,探查病变的情况。

(一)、脉诊的意义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判断疾病的进退与预后。

脉(经脉、血脉)——通行气血、联络脏腑

脉搏的搏动,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散(协助),脾气的统摄,肝气的调节,肾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与脉搏的搏动也有密切关系。

(二)脉诊的部位及方法1、部位:

历史上诊脉的方法有三种。

(1)遍诊法(全身诊脉法):

是古代最早的一种诊脉方法。

主要诊候头部、上肢、下肢各三部有关的动脉。

(2)三部诊法:

《伤寒论》

上部——人迎(颈侧动脉),候胃气。

中部——寸口(桡动脉),候各脏腑病变。

下部——趺阳(足背动脉),候胃气。

(3)寸口诊法:

(按压病人腕后桡动脉的表浅部位)寸口诊脉法是现行通用的诊脉方法寸口分三部:

寸部——关前为寸(腕端)。

关部——桡骨茎突的部位。

尺部——关后为尺(肘端)。

2、手法

(1)三指定位法:

以中指指腹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定关脉,食指按在关前——定寸脉,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脉,三指应成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触按脉体。

(2)、寸关尺分部的脏腑关系:

寸关尺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肾(命门)这种分候脏腑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的看待,应结合具体的病症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3)指力大小:

手指轻轻用力,放在皮肤上——浮取(举)手指重按在筋骨上——沉取(按)手指中等用力,按在肌肉上——中取(寻)寸关尺三部都有浮、中、沉三种候脉方法,合称“三部九候”

(三)正常脉象(平脉、常脉)

正常脉象:

频率:

一息四至(60-80次/分)

节律:

规律出现,不得间歇

形象:

和缓有利,三部有脉

不浮不沉,不快不慢

注意:

有的人脉不在寸口尺部斜向手背——斜飞脉;

尺部斜向寸口的背侧——反关脉。

这都是桡A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四)常见病脉与主病:

病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

病与脉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脉标志着不同的疾病,但也不能单纯凭脉象来诊断疾病。

(四诊和参)《脉经》24种

1、浮脉:

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弱(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点:

脉搏显现部位表浅。

主病:

表证:

2、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3、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

寒证

4、数脉

来去急促,一息五至以上(90次/分↑)。

热证:

5、虚脉:

寸关尺三部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虚证。

6、实脉:

寸关尺三部举按均有力。

实证。

7、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中走珠。

实热证、痰饮、食滞。

8、涩脉:

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指下不平滑感)

气滞血瘀、伤精血少、痰食内停。

9、细脉:

脉来如线,应指明显。

主虚证(以阴血不足为主)、主湿证。

10、弦脉:

端直而长,直起直落,“如按琴弦”。

肝胆病、主痛、痰饮。

11、促脉

12、结脉

13、代脉

以上三者均为节律不整而有间歇的脉象。

都是心气不足,脉气不相接续的证候。

不同点:

促脉

脉来急数,数而时止,止无定数(间歇无规律)。

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食停滞。

结脉

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间歇无规律)

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代脉

脉来迟缓,时发歇止,止有定数(间歇有规律)

无力主虚证(脏气衰微)、有力主实证(痹症、痛证、瘀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