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244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第五章事故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应用网过滤,熟化时间不少于7天,贮存的石灰膏应经常浇水,保持湿润,防止干燥、冻结和污染。

严格使用脱水硬化的、受冻的、污染的石灰膏。

(6)灰槽中的砂浆,必须随拌随用,一般气温情况下,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分别不超过2h和3h用完。

要严格杜绝隔日砂浆不经处理而继续使用。

(7)砂浆强度等级要按规定到现场随机抽样制作试块,以标准养护28天的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8)砂浆宜采用机械搅拌。

搅拌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

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及全部石灰膏,通过搅拌叶片及砂子搓动,将石灰分散后,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

二、块体质量问题

1.事故特征 用不合格的次砖砌墙。

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墙体受压、受潮时易酥松,使砌体产生裂缝,严重的还会产生倒塌事故;

用干砖砌墙,砂浆很难铺摊,砖缝不易饱满,干砖与砂浆的粘结性差,使得墙体很容易渗水,砌体质量低劣,强度不满足要求。

2.原因分析砖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砌体受力性能的基础,如果采用强度低的砖,尤其是烧制过程中欠火的砖砌墙,必定使砌体的承载能力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

另外,砖砌筑前浇水是砖砌体施工工艺的一部分,砖的湿润程度对砌体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对比试验证明,适宜的含水率不仅可以提高砖与砌体之间的粘结力,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也可以使砂浆的强度保持正常增长,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

有测试结果表明:

用干砖砌的墙其抗剪强度比用饱和湿砖砌的墙低41.6%。

3.预防措施砌体用砖必须先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砌墙,凡不合格砖块严禁入场和使用;

对已进场的砖须检查,必须剔除不合格的砖块;

如有欠1/2的次砖已夹砌在墙体中,必须拆除;

砌砖前和砌砖中要加强砖浇水的工序管理,设专人浇水,并提出浇砖方法和要求。

规范规定,砌筑砖砌体时,普通砖、空心砖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

灰砂砖、粉煤灰砖含水率宜为8%-12%。

现场检验砖含水率的方法一般采用断砖法。

三、砌筑过程中常见问题

(一)砌筑方案错误

1.事故特征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砖块之间没有错缝搭接,垂直缝从下至上为通缝,而通缝不能传递剪力,使砖柱不能成为整体,当砖柱承受偏心荷载时,产生部分压缩和部分拉伸,使包心柱在外力作用下失稳破坏;

砌筑砌体时采用了错误的组砌方式,如实心墙采用五顺一丁甚至二十多顺一丁的组砌方式,砖互不衔接,不能相互传递剪力而过早破坏。

2.原因分析管理人员对砌体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瓦工不经培训及上岗,对操作规程不熟悉,砌砖的基本功不够。

3.预防措施为了保证砖砌体的整体性,应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规范要求在砌筑砖砌体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实心砖砌体可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组砌形式,并特别提出“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工长应加强管理,认真协调好交接面处的施工顺序,明确责任。

(二)纵横墙接槎不牢

1.事故特征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普遍采用留直槎,但不按规定放置拉结钢筋;

有的工程留斜槎不符合要求,如只在墙身下面1米范围留斜槎,上部还是留直槎;

还有的工程几乎都是先将一层的外墙砌至平口,在所有的内外墙交接处均留直槎,然后转入砌内墙;

接槎马虎,有的接槎处灰缝中几乎没有砂浆。

这些都严重影响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2.原因分析现场管理混乱,对砌砖的瓦工安排不当,交接面处协调不到位;

瓦工的基本素质低,对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违章作业。

3.预防措施砖混建筑施工中,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的牢固性是保证房屋整体性的关键。

规范要求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若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是凸槎,并沿墙高每隔不大于500㎜的距离加设拉接筋,其埋入长度每边均不得小于500㎜。

砖砌体的施工临时间断处的接槎部位本身就是受力薄弱环节,必须清理、润湿并填实砂浆。

(三)灰缝砂浆不饱满

1.事故特征块体间砂浆不饱满,空缝处的砌体抗拉和抗剪强度下降,荷载作用下易使砌体产生裂缝,影响其强度。

另外,雨水会从缝中渗入,隔声、隔热、保温性能差,影响建筑物对正常使用。

2.原因分析由于水泥砂浆的和易性较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层不饱满,砖与砂浆层的粘结较差;

有时由于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不能粘结;

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操作工的基本功不扎实,砌砖时挤浆不足,产生空头缝或瞎缝。

3.预防措施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程度对砌体强度和整体性影响很大,竖向灰逢对砌体抗剪强度影响显著。

规范规定水平灰缝的砂浆保满程度不得小于80%;

如果竖向灰逢不饱满则砌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40%~50%。

具体措施如下:

(1)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用推尺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又称挤揉法,即“一刀灰、一块砖、一挤揉”。

(3)严禁用干砖砌墙。

冬季施工时,初冬季节亦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

对于按设计烈度九度设防的地震区,在严冬无法浇砖的情况下,不宜进行砌筑。

(四)其它一些清水墙面质量问题

1.事故特征清水墙面水平灰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

清水墙面“游丁走缝”,即大面积清水墙面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均匀,丁不压中(丁砖在下层条砖上不居中),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搬家等;

产生“螺丝墙”,所谓“螺丝墙”,即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层的标高差一定砖的厚度,不能交圈等。

2.原因分析管理松散,怕麻烦,砌墙时不立皮数杆,使得水平缝失控,层高误差大;

断砖的应用不当,有的将断砖集中砌在某一部位,造成连续通缝。

3.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工艺要进行施工。

砌墙前要在建筑物的四角和长度方向的中间立好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将砖和砌块的规格及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并将竖向构造变化部位注明,灰缝的厚度应控制在8㎜~12㎜之间;

断砖必须及时随整砖分散砌筑在内墙和受力较小的部位,不得砌在窗间墙或受力较大的墙垛处,也不能砌成四皮以上通缝。

四、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承重墙体,在设计时最好选择横墙承重的刚性方案。

不得直接承受过大的集中荷载,并注意避免砌块局部承压。

当不可避免时,应在梁下设置梁垫,或在砌体中铺设增强钢筋。

2)加气混凝土砌块作承重墙的房屋,宜每层设置圈梁,内外墙的交接处和外墙的转角处均应错缝咬砌,外墙原则上尽量避免与其它传统材料同时混用。

砌块承重墙房屋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0m。

3)承重墙体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的过梁。

对于自承重外墙,当门窗洞口宽度在1.2m以内时,可采用平砌式过梁,梁底配置2Φ6或2Φ8钢筋;

门窗洞口为1.2~1.5m宽度时,配置3Φ6或Φ8钢筋。

其伸入支座长度应大于或等于500㎜,砂浆层厚度应为2~3㎝。

4)用砌块作非承重隔墙或围护墙时,宜沿墙高1~1.5m采用2Φ6钢筋与承重墙或柱子拉结。

5)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砌筑砂浆宜采用大于或等于M2.5混合砂浆,灰缝厚度一般为1~1.5cm。

砌筑前一天要将砌块充分湿润,保证砌块与砂浆具有较好的粘结。

6)内外墙基层抹灰的前一天,应充分在墙面上浇水,施工开始时再浇水一遍,抹灰时宜分层抹,每层厚度不大于1cm。

7)避免用作地下基础。

若用于潮湿环境,则需采取防水措施(如涂刷中基础醇钠或醛硅醇钠等)。

8)墙面抹灰所用砂的含砂泥量不得超过4%,抹灰砂浆的强度与弹性模量应与加气混凝土材性基本相似。

9)拉结钢筋及埋入件应作好防锈处理或用砂浆保护。

10).搬运加气混凝土制品应轻搬轻放,避免损坏。

临时堆放应选择能排水的平整的场地。

五、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注意的问题

1.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需用混凝土填实的部位

1)底层室内地面以下砌体,应全部用不低于C10的混凝土填实。

2)楼板支承处无圈梁时,板下应砌一皮实心砌块,或用C15混凝土填实。

3)次梁支承处应设置预制垫块,或用C15混凝土填实,其宽度不应小于400㎜,厚度不应小于190㎜。

4)挑梁的悬挑长度大于或等于1.2m时,其支承处的内外墙交接处五个孔洞内,应采取C15混凝土填实,填实高度不小于600㎜。

5)对于5~6层的房屋,四角及外墙转角处应各用C15混凝土填实三个孔洞以构成芯柱,对6层以上的房屋,亦应适当加强.

2.小型钢筋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砌筑前不能浸水或浇水,因为小型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很小,仅为粘土砖吸水率的12~41%。

为避免砌块吸水后出现膨胀和“走浆”,从而影响砂浆的饱满和粘结,导致砌体抗剪强度下降,所以砌筑前不必浇水。

又因小型混凝土块干缩值约为万分之2.35~4.27,其砌墙后,受温度、湿度变化及相邻构件位移的影响,或在外界约束力限制墙体自由变形的情况下,易产生墙体裂缝。

因此,在露天堆放,雨季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

2)砌筑墙体时,必须孔肋相对、错缝搭砌,因为小型空心砌块是空腹薄壁体(空心率可达45~50%,肋壁厚度约27~35mm),是长短肋同时传递压力,若不注意孔肋相对,影响传递压力,削减砌体强度。

3)砌筑时,应将砌块底面向上,实行“反砌”。

这样作,会增大砂浆的支承面,使其灰缝抗剪强度较高,墙面干净整齐。

4)宜采用平铺竖向砂浆方法,满足砂浆饱满要求。

先将砌块端面朝上排列,于端面平铺满浆,然后再将砌块旋转墙上,认真完成铺砌。

5)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A砂浆强度等级必须按设计规定配置。

B不能用水泥砂浆代替混合砂浆使用。

C全部灰缝必须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密实,忌用水冲浆灌缝或用木块垫灰缝。

D灰缝厚度宜控制在8~12mm。

砌筑前,应根据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要求,预先计算皮数,进行排块,坚持立皮数杆施工。

6)确保小型空心砌块钢筋混凝土芯柱(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A砌筑芯柱和浇灌混凝土前,必须清除孔洞底部毛边。

B芯柱混凝土所用骨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分层(每层40~59cm)插头,切勿在浇满一个楼层高度后才插实。

C每楼层开始砌筑第一皮砌块时,应采用特制的开口型小砌块(槽型三边开口砌块或通孔主规格砌块侧面留出13×

13cm操作孔)。

D芯柱与层间圈梁最好同时浇灌,芯柱竖向钢筋应与基础或基础梁埋筋搭接,上下楼层钢筋可在圈梁中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5d(此间d为芯柱竖向钢筋直径)。

7)注意不与粘土砖或其它材质的砌体混合砌筑用于承重的墙体。

8)注意不使用断裂砌块砌筑。

第二节 墙体局部损坏事故分析与处理

砌体工程中墙体局部损坏主要表现为:

裂缝、墙体渗水、局部倒塌。

砌体结构的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使用方面,它即影响安全、美观,又影响使用要求。

对建筑结构本身而言,裂缝使砌体的整体性受到破坏,降低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风雨及温度等外界条件下,裂缝还可以加快砌体材料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

裂缝的种类有时很难鉴别,需要综合很多因素来分析。

开裂的原因也往往不是唯一的,因此不能简单肯定一方面原因而否定另一方面原因,应针对具体情况分清主次。

墙体渗漏水,会使室内或室外墙面潮湿、污损,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局部倒塌问题往往涉及设计、施工、使用等诸多的综合因素。

一、墙体裂缝

(一)温度裂缝

砖墙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会产生温度应力而导致开裂,其裂缝称为温度裂缝,砖墙的温度裂缝会影响房屋的使用和耐久性,进而削弱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

1.裂缝特征多数出现在房屋的顶部附近,以两端为最常见;

裂缝在纵墙和横墙都可能出现。

在寒冷的地区越冬又未采暖的房屋还可能下部出现冷缩裂缝。

位于房屋中部附近的竖向裂缝,也可能属此类型。

最常见的是斜裂缝,形状有一端宽,另一端细和中间宽两端细两种;

其次是水平裂缝,多数呈断续状,中间宽两端细,在厂房与生活间连接处的裂缝与屋面形状有关,接近水平状较多,裂缝一般是连续的,缝宽变化不大;

第三是竖向裂缝,多因纵向收缩产生,缝宽变化不大。

大多数裂缝在经过夏季或冬季后形成,随气温或环境温度变化,在温度最高或最低时,裂缝长度、宽度最大,数量最多,但不会无限制的扩展恶化

2.原因分析 屋盖的保温、隔热差,屋盖对砌体的约束大;

当地温差大;

建筑物过长又无变形缝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温度裂逢,往往与建筑物的横向(长和宽)变形有关,与建筑物的竖向变形(沉降)无关。

如:

(1)平屋面房屋顶层纵墙或横墙两端,出现向中部倾斜的斜裂缝,形如:

“八”字(见图4-1)。

说明房屋的伸缩缝间距过大,钢筋混凝土屋面受气温影响导致砖墙开裂。

(2)房屋整个墙面几乎均匀分布着发丝状裂缝,这种裂缝在渡过冬天时出现,出现后不再继续发展。

说明房屋伸缩缝间距过大,墙体本身受温度变化而干缩开裂。

(3)屋面设置伸缩缝而墙身未相应设置伸缩缝时,墙身被拉裂,屋面伸缩缝处的墙裂缝(见图4-2)。

 

图4-1、      图4-2

(4)房屋两部分屋面或楼板不在同一标高时,楼板错层处出现水平裂缝(见图4-3),是由于屋面或楼板胀缩或由于其它原因发生推挤作用所造成的。

(5)角与屋面板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女儿墙与屋面板伸缩变形不一致,其二是屋面保温层和整浇层抵住女儿墙侧面,升温澎胀时对女儿墙有推挤作用(见图4-4)。

图4-3图4-4

(二)沉降裂缝

由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简称沉降裂缝。

1.裂缝特征 裂缝多数出现在房屋的下部,少数可发展到2~3层;

对等高的长方形房屋,裂缝位置大多出现在两端附近;

其他形状的房屋,裂缝多在沉降变化剧烈处附近;

一般都出现在纵墙上,横墙上较少见。

当地基性质突变(如基岩变土)时,也可能在房屋的顶部出现裂缝,并向下延伸,严重时可贯穿房屋全高。

较常见的是斜向裂缝,通过门窗口的洞口处缝较宽;

其次是竖向裂缝,不论是房屋上部,或窗台下,或贯穿房屋全高的裂缝,其形状一般是上宽下细;

水平裂缝较少见,有的出现在窗角,靠窗角一端缝较宽;

有的水平裂缝是地基局部塌陷而造成的,裂缝往往较大。

大多数出现在房屋建成后不久,也有少数工程在施工期间明显开裂,严重的不能峻工。

随地基变形和时间增长裂缝加大、加多。

一般在地基变形稳定后,裂缝不再变化,极个别的地基产生剪切破坏,裂缝发展导致建筑物倒塌。

2.原因分析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明显差异处,尤其是存在着局部软弱地基,易产生沉降裂缝;

房屋刚度差;

房屋高度或荷载差异大,又不设沉降缝;

地表水大量浸入地基,如浸入有湿陷性黄土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或侵入膨胀土地基引起的不均匀变形;

在房屋周围开挖土方或大量堆载;

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新建高大建筑物;

建筑平面的转角部位;

房屋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用精确的测量手段测出沉降曲线,在该曲线曲率较大处出现的裂缝,可能是沉降裂。

例如:

(1)房屋不等高,墙壁上发生与水平约呈45º

角的斜裂缝,裂缝从断面较弱的窗口开始,向一边升高(见图4-5),说明在房屋高层和低层连接部分,地基因荷载分布不均而产生了不均匀下沉,斜裂缝升高一边,地基下沉较大。

(2)地基和荷载重分布均匀,但平面形状凹凸的房屋,如果在凹角出现了向凹角升高的斜裂缝(见图4-6),说明凹角处应力重迭,沉降较大。

图4-5图4-6

(3)高大的房屋与低小的房屋相距较近,而低小房屋在临近高大房屋一端的墙上,产生向高大房屋升高的斜裂缝(见图4-7)。

若低小房屋先建造,这种裂缝更严重。

这说明低小房屋地基受到高大房屋的影响,造成低小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

即使相邻房屋等高,但建造时间有先后,也可能出现这种裂缝。

(4)房屋有相邻高、低单元,在近高单元纵墙上,屋面板下面出现水平裂缝,缝口靠近高单元一端较宽,远端较细;

在低单元上部出现向高单元倾斜的斜裂缝,该裂缝自上向下发展,近高单元处更显著(见图4-8)。

这说明高低单元之间的沉降缝宽度不够或被堵塞,低单元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向高单元倾斜。

图4-7图4-8

(5)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原因可能是由于窗间墙沉降使窗台墙向上弯曲而造成的,或是窗间墙与窗台墙因荷载差异过大。

灰缝压缩不一,在窗口边部产生了剪力,在中间产生了拉力而造成的。

(三)荷载裂缝

由于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简称荷载裂缝。

由于砖石砌体的抗拉强度较小,结构脆性较大,裂缝荷载比较接近或几乎相等于破坏荷载,因此,砖石砌体的荷载裂缝,往往是砌体破坏的特征或前兆,应及时分析和处理。

1.裂缝特征 多数出现在砌体应力较大部分,在多层建筑中,底层较多见,其他各层也有可能发生。

轴心受压柱的裂缝往往在柱下部1/3高度附近,出现在柱上、下端的较少。

梁或梁垫下砌体的裂缝大多数是局部承压强度不足造成的。

受压构件裂缝方向与应力一致,裂缝中间宽两端细;

受压裂缝与应力垂直,较常见的是沿灰缝开裂;

受弯裂缝在构件的受拉区外边缘较宽,受压区不明显,多数裂缝沿灰缝开展;

砖砌平拱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斜裂缝;

受剪裂缝与剪力作用方向一致。

大多数发生在荷载突然增加时,例如大梁拆除支撑;

水池、筒仓启用等。

受压构件开始出现断续的细裂缝,随荷载或作用时间的增加、裂缝贯通,宽度加大而导致破坏。

其他荷载裂缝可随荷载增减而变化。

2.原因分析 结构构件受力较大或截面削弱严重的部位;

超载或产生附加内力,如受压构件中出现附加弯矩等易产生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往往与横向或竖向变形无明显的关系。

(1)如果长条形墙壁的中间部分,从墙脚到窗台出现水平裂缝或斜裂缝(见图4-9),缝口下宽上窄,裂缝开始出现的速度很快,说明房屋中部地基软弱,沉陷较大,造成整个地基沉降不均匀,使房屋墙身向下弯曲。

如果裂缝口上宽下窄,说明两端的沉陷比中部大。

图4-9图4-10

(2)大梁端部下面的墙身产生竖向裂缝(见图4-10),这是由于砌体局部抗压强度不足所致。

(3)在房屋承重墙垛或砖柱的约1/3高度范围出现中间宽、两头窄的垂直裂缝(见图4-10),且墙垛或砖柱两侧表面呈剥落状态,说明房屋负荷过大,或荷载突增,墙垛或砖柱抗压强度不够。

四、裂缝预防

1.防止裂缝的基本原则 防止裂缝的基本原则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工程设计前需了解建筑场地范围的工程地质情况,对建筑物场地进行周详的勘察,弄清地质条件。

在施工工程中若发现不良填土等应妥善处理。

(2)房屋的体型应力求简单,尽量避免平面凹凸曲折,立面高低起伏。

房屋分段长度与高度比值应尽可能减少。

(3)结构布置应尽量使各部分荷载较均匀传递到基础上,避免部分受力过分集中。

(4)基础设计应遵守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基础形势选择要适当,应作必要的沉降量计算。

(5)在施工时,应先建较重的部分,后建较轻的部分,对于沉降速度较慢的软土地基,需辅以其它措施,如在软土地基打砂桩、顶压等等加速沉降。

(6)保证施工质量,遵守施工操作规程,严格按图施工,加强材料配置方面的管理。

(7)采取防裂措施时,应明确各房屋不同的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片面性。

2.防止裂缝的建筑措施 为了防止砖混结构的房屋裂缝,在房屋总体布置方面应作以下考虑:

(1)在宽度10m~15m的多层房屋总体布置或群体建筑中插建时,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的距离宜控制在10m~12m左右。

当此距离不能满足时,应辅以其它措施

(2)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相距较近时,低小房屋的长边宜平行与高大房屋的相邻边

(3)低小房屋与高大房屋相距较近,刚度又较差,同时在施工时又不能很好安排,而且其长边与高大房屋相邻边垂直,应降低小房屋分段处理

在结构措施方面应作以下考虑:

(1)房屋相邻单元的高低差别较大或荷载差别较大时,可在两单元之间采用以下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插入结构、简支梁式插入结构、临时性连接。

(2)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沉降缝

1)房屋高低差别较大或荷载差别较大时,应设沉降缝,将高度或荷载不同部分分开。

2)房屋平面形状比较复杂时,不论高低都要分开。

3)地基不均匀时,结构类型不同时,地基方法处理不同时,房屋部分有地下室,部分无地下室,分期建造时应分开。

(3)在有高低差别或荷载差别大的单元组合房屋中,若需设置地下室时,地下室则宜设置在较高或较重单元下,这样可减少高低或轻重单元之间的差异沉降。

(4)在单元或分段单元内,合理布置承重墙,尽量使纵墙拉直、拉通并贯穿房屋全长,避免中断、转折。

横墙间距宜不超过房屋宽度的1.5倍或20m。

(5)在砖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高应不小于180㎜,配置的纵向钢筋应不小于4ø

10,必要时梁高和钢筋还需加强。

(6)圈梁布置应沿房屋外墙四周封闭,内纵墙上亦应有圈梁拉通,有关间距应按有关规范设置。

(7)开窗面积应适当控制。

墙身局部开孔削弱过大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梁等构造补强。

(8)对防裂要求较高的房屋,不宜采用中间设置柱子、四周为承重砖墙的内框架结构形式。

(9)用油毡将屋面板与墙顶分割开,做成滑动面。

为了保证滑动面平整,铺油毡前用砂、浆严格找平,油毡以铺两皮为宜。

(10)为了减少平面房屋顶层两端“八”字型裂缝,必要时可在顶层裂缝敏感区的墙两侧加钢筋网片水泥粉刷。

(11)平屋面隔热层宜作在屋面结构层上面。

(12)温度伸缩缝和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不得小于5cm,缝内需保持通畅,不得填塞。

(13)屋面保温层与整浇层与女儿墙侧面脱开。

(14)为了防止底层窗台上出现裂缝,可在底层窗台墙中配置通长的细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