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647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阳东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6

17

18

19

20

1.“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表明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2.2010年1月11日,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引起国际轰动。

2018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在高端武器研发上引起国际震惊的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地面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①②③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有()

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②有关科技工作的政策方针正确

③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④在海外的一些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邓小平指出:

“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5.“‘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

6个部委,20多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研制“两弹一星”,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6.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

题开展研究,搜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D.“南优2号”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7.(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31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

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8.下列关于新中国“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一样都是表现为学术问题上的争论

B.都是学者在学术上完全自由放任

的批评、辩论

C.实施过程历经曲折,最终走向了思想的“大一统”

D.与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有本质不同

9.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10.2018年,郑哲敏、王小谟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界最高奖项,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给在科技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这是我国()

A.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B.贯彻实施“211工程”的体现

C.贯彻实施“希望工程”的体现

D.贯彻实施“双百”方针的体现

11.“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

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12.胡锦涛同志曾这样说过: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

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以下有利于直接实现“教育公平”的做法有()

①实施“希望

工程”②推出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

③加大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④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办教育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1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广大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14.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5.谭其骧说:

“当前我国

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

”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五讲”“四美”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三个面向”

16.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1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

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

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18.到2018年,距

邓小平下面题词已30年,这一题词的实质目的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要独立自主D.教育的发展要有超前性

19.(2018年安徽高考17题)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20.“197

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做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的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38%

公元401~1000年

32

71%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 

材料三 马克思说:

“……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

代的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2分)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就。

(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的三次变革所开辟的历史时代。

(3分)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马寅初表示:

“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

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剧作家吴祖光(中)和他的妻子——

著名演员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

(1)结合材料一,分析“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

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B

A

D

C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7分,第23题8分,共40分)

21.答案 

(1)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3分)

(4)科技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网络犯罪等一系列消极影响。

22.

(1)实质:

“双

百”方针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

(3分)

(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严重破坏。

影响: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8分)(3)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

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吸取教训,保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

23.

(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

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动力。

(3分)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