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4322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思考】

1.原始社会人类为什么崇拜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

提示 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充满敬畏。

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3.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严重?

提示 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落后;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预习效果自测]

1.人类提出“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是在(  )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环境文明时期

解析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崇拜自然,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发展农业生产、改造自然环境,主要是生态问题突出;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生产不仅是农业生产,而且还有工业生产,征服自然,对环境的影响是生态破坏和污染并行,人地矛盾最为尖锐;

环境文明时期,人类认识到自然环境发展规律,寻求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答案 C

2.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解析 传统农业阶段到工业化阶段,再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经历了先协调,到不协调,再到协调的变化。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

解析 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没有公正性原则之说。

4.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

A.酸雨危害B.水土流失

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地荒漠化

解析 酸雨危害是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属于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都属于生态破坏。

答案 A

5.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  )

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

C.生存问题D.发展问题

解析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且只能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因此,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答案 D

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2)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

是如何产生的?

(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

(4)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三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体表现主要有哪些?

答案 

(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①②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

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

(2)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3)人类如果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

(4)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反思归纳】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产生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下图所示: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的短缺。

(2)生态破坏。

具体内容

产生原因及实例

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毁林开荒,如热带雨林的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

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如南极臭氧层空洞

生物物种减少

生存环境的恶化;

人类的过度捕猎,如珍稀动物的减少

(3)环境污染。

产生原因

大气、水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的排放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噪声污染

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放射性污染

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海洋污染

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主要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过分集中

乡村地区

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差异。

发展中国家

以生态破坏为主

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

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同时排放的污染物占世界的75%

【即时巩固】 

1.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下列环境问题中,由人类排放废水引起的是(  )

A.我国某些地方的“粗脖子”病

B.墨西哥湾海上油膜导致鱼类死亡

C.秘鲁附近海域因水温升高而引起的鱼类死亡

D.我国沿海近年频发的赤潮

解析 我国某些地区的“粗脖子”病是当地水土中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

墨西哥湾地区的油膜是由石油泄漏引起的;

秘鲁附近海域的鱼类死亡,是由厄尔尼诺现象所引起的海水增温,海水中的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因缺乏饵料而死亡;

我国沿海的赤潮,是近海地区工厂大量排放含有氮、磷等有机物的废水,使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呈红色并危害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污染事件。

2.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3)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例及其分布可知,①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地区、西亚和中亚,可判断其为荒漠化;

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我国南方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可能为酸雨危害;

③在我国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有大面积分布,结合选项可知③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

④主要分布在南亚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部分地区,应该为农田土壤侵蚀。

(2)题,②为酸雨危害,与D(扬尘)无关,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

第(3)题,①为荒漠化,其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答案 

(1)B 

(2)D (3)B

探究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探究活动】 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著名球星姚明出席由美国野生救援协会组织的“护鲨行动从我做起”活动时郑重地声明:

“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们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时代在发展,面对金钱动力和口腹之欲,我们应该反省”。

材料二 三幅漫画(如下图所示)。

(1)姚明的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2)图甲反映的问题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理由是什么?

(3)图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4)读图丙,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说说你的认识。

(5)在解决三幅漫画表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2)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鱼类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退,影响后代人的生活质量,违反了公平性原则,也违反了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臭氧层破坏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只有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4)图中西欧人的态度是出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巴西人的观点是维护本国的发展权。

西欧人的背后是被砍伐后的树桩,却在要求发展中国家为环境保护而付出牺牲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代价,这违背公平性的原则。

(5)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

发达国家是世界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环境的主要污染者。

【反思归纳】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人类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共同性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地区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即时巩固】 1.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2)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 第

(1)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处于中心位置,因此④为人的管理调控,②为经济系统。

答案 

(1)D 

(2)C

2.“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

(1)~

(2)题。

(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

(2)若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解析 第

(1)题,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2)题,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我们都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答案 

(1)B 

(2)A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各阶段人地关系的主旨思想。

2.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基本原则。

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据此回答1~2题。

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

2.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

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类对“她”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 1.A 2.A

读各种生态问题关联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表示内容正确的是(  )

A.①耕地减少 ②资源短缺 ③植被破坏

B.①资源短缺 ②耕地减少 ③植被破坏

C.①耕地减少 ②植被破坏 ③资源短缺

D.①植被破坏 ②资源短缺 ③耕地减少

4.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反映了(  )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人地关系的和谐性

D.人地关系的地带性

解析 第3题,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减少,从而导致粮食不足。

粮食不足导致毁林开荒,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植被均为自然资源,故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意味着资源减少;

人口激增导致人类向环境索取的资源更多;

由此判断③对应资源短缺。

第4题,图中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3.C 4.A

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5~6题。

5.E、F、G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6.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

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

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

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人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

答案 5.D 6.B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________时期(  )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

2.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第1题,图片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的生产活动。

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提出的。

答案 1.B 2.C

阅读下列四幅图,完成3~4题。

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解析 第3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第4题,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

答案 3.A 4.C

随着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个国家不断研究的重大课题。

结合对这一课题的认识,完成5~6题。

5.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  )

A.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B.经济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解析 第5题,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具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

第6题,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持续发展为基础;

以经济持续发展为条件;

以社会持续发展为目的。

答案 5.B 6.A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据此完成7~9题。

7.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  )

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

C.198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D.1994年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

8.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有(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解析 第7题,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第8题,大兴土木会造成植被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使人口迅速增长,对环境压力增大,易造成生态破坏。

第9题,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体现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 7.B 8.D 9.A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

马永顺退休后,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他带领全家在16年里共计种树46500棵,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与马永顺早期的“砍树人”思想相似的是(  )

A.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1.下列选项符合马永顺最终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是(  )

A.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C.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D.发展经济必然产生环境问题

解析 第10题,D选项与“砍树人”思想都体现了“人定胜天”的观点。

第11题,A选项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答案 10.D 11.A

珠海市斗门镇,前几年有多达几十家违规实心粘土砖(俗称红砖)生产厂,这些砖厂大肆“吞食”土地。

为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强制拆除红砖厂后从外地运进泥土种植优质果蔬、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等,收入反而略有增加。

据此回答12~13题。

12.类似于珠海市斗门镇“红砖”经济模式的是(  )

A.鱼盐之利虽好,取之亦当有节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

13.与以前相比,红砖厂关闭后的斗门镇发展模式主要优势是(  )

A.经济收入大大增加

B.改善了珠海市主城区的大气环境

C.具有政府政策的引导

D.促进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解析 第12题,“红砖”经济破坏耕地、林地等,是不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13题,关闭“红砖”厂后的斗门镇发展模式既开发了自然资源,又保护了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答案 12.B 13.D

二、非选择题

14.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世界环境日”当天,整理出了下列漫画,刊登在校报上,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

据此,回答问题。

(1)图①、图②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2)针对图①中老汉的做法,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怎样的政策?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两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不难得出答案。

(2)题,图①中老汉的做法是过度捕捞,我国政府已制定并实施了休渔政策。

答案 

(1)图①反映了过度捕捞,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由小孩的担心还可以看出这种做法也违背了持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