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4206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Word下载.docx

9.达到盼望的目的、紧张解除后继之而来的情绪体验是( 

).

B悲伤 

C惊奇 

D恐惧

10.建立在人际认知基础上,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和表现的情感是()。

A情绪B自我意识情感C情操D人际情感

11.情操是一种与信念相联系、带有理性色彩的复杂情感,包括()、理智感、美感、宗教感等。

A幽默感B自豪感C道德感D成就感

12.八荣八耻是我们社会提倡的(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宗教感

13.我们在观赏大自然美景时心旷神怡的愉悦属于(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宗教感

14.对科学的热爱;

真理的追求;

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等,诸如此类的感情都属于( 

15.( 

)是宗教信仰者对其所信奉的超自然物的精神感受和直接体验。

16.平日里,当我们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会非常高兴,当学习退步时会感到忧愁,看到令人气愤的事情时会愤怒。

这种高兴、忧愁、愤怒的感受,都叫做( 

) 

A性格  B情绪  C意志  D内心需要

17.人的情绪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 

A喜、怒、哀、乐  B惊喜、悲愤 

C喜、怒、哀、惧  D百感交集

二、多项选择题(五选二,每小题2分)

1.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礼记》提出“七情”说,即喜、怒、()、()、爱、恶、欲。

A哀B惊C憎D惧E.礼

2.克雷奇提出( )、愤怒、( )、恐惧四种基本情绪。

()

A快乐B厌恶C悲哀D害羞E.兴趣

3.情绪功能包括适应功能、()和()。

A组织功能B控制功能C信号功能D预测功能E.描述功能

4.“满招损,谦受益”讲的自我意识情感中的( 

A骄傲B满意C谦虚D谦让E自豪

5.情操主要包括( )、( )、美感和宗教感。

它与个人的操守、信念、世界观密切相关,因而它比其他情感有更高的稳定性、概括性和自觉性。

A爱B恨C幽默感D理智感E.道德感

三、填空(每空1分)

1.情绪是由__________的心理体验。

2.情绪的功能是______、______与______。

3.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姿态表情。

4.情绪的四种基本情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情绪的信号功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来。

6.人类的情感极其丰富多彩,根据情感的目标指向,情感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7.情操是一种情感和操守相结合的复合情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______的外在表现,______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它的变化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实现的。

9.快乐的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程度。

10.___________是个体行为进行自我调节重要手段,同时也会对个体的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11.___________是人际关系联结的纽带,也是推动人际交往的动力因素,对业已形成的人际关系起着有维护和调整作用。

12.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_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13.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___________对客观事物(包括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肯定、愉悦、爱慕、满意的情感体验。

14.理智感是___________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与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15.宗教感是宗教信仰者对其所信奉的___________的精神感受和直接体验。

四、辨析题(每小题5分)

1.情绪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心理体验。

(×

2.情绪是一种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心理现象,但不包括生理层面的唤醒。

3.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同的四种基本情绪为:

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

4.只要你收入水平增加,你就会一直感到很快乐。

5.愤怒是一种消极情绪,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6.“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说明恐惧是习得的。

(√)

7.悲伤对人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

8.与基本情绪相比,自我意识情绪是随着身体发育的完善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9.“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说明人绝对不能有骄傲的情绪。

(×

10.“我干了蠢事,我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一个无能的人”这是内疚的体现。

11.从总体上看,挫折感和成就感是相互对立的。

(√)

12.从情绪卷入的程度来讲,爱可以分为激情爱和陪伴爱两种。

13.情操与个人的操守、信念、世界观密切相关,因而它比其他情感有更高的稳定性、概括性和自觉性。

14.“八荣八耻”是我们社会应提倡的道德情感。

15.宗教感就是迷信思想。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1.情绪

2.情感

3.自我意识情感

4.人际情感

5.情操

6.道德感

7.美感

8.理智感

9.宗教感

六、概念比较(每小题10分)

1.骄傲和自豪

2.道德感与理智感

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有哪些种类?

2.情绪有哪些功能?

八、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请说说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加快乐?

2、请论述如何应对愤怒情绪。

3、论述内疚和羞耻的关系

4、何谓宽恕?

怎样做更有助于对他人产生宽恕?

九、举例说明(每小题10分)

1、举例说明四种情操。

十、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

1.小明和小雅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差一岁,但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

一天,他们的母亲出了意外,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去世了,小李十分伤心难过,小雅也因此整天闷闷不乐,他们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呼吸困难、四肢无力。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还出现了头痛、食欲减退、失眠等状况。

请分析这是什么样的情绪,应该如何处理小明和小雅的这种情绪?

参考答案

1A2C3C4C5D6A7B8B9A10D11C12C13B14A15D16B

17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AD2AC3AC4AC5DE

1某种刺激(机体外部刺激或内部刺激)所引起的个体自觉

2适应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

3面部表情、语调表情

4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5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姿态表情

6自我意识情感、人际情感

7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宗教感

8情感情感

9愿望满足的意外

10自我意识情感

11人际情感

12社会道德规范

13审美需要和审美标准

14认知活动

15超自然物

四、辨析题(每小题5分,判断2分,辨析3分)

情绪不是一种毫无目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伴随体验;

相反,它是在认识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产生,并且具有重要的作用。

情绪是一种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心理现象,包括生理层面的唤醒

3√

快乐遵循适应水平原则,即人们对快乐会产生适应,再次体验快乐需要更高水平的刺激。

因此收入水平的增加,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你会感到快乐,但过一段时间,你的快乐感便会恢复常态,需要薪水有新的增加你才会重新体验到快乐,而不是一直快乐下去。

从个体适应的角度来说,愤怒具有某些积极的作用,如它可以激发能量,作为自我防卫的资源,提供持续的动力;

也可以为个体表达负向的感受提供一种机会;

还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重新调整不平衡的关系。

6√

7√

自我意识情绪是随着自我认知的完善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骄傲使人落后”,但也应该看到骄傲作为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个体对成就的喜悦和自尊的加强,对引起骄傲的行为有强化作用。

在儿童自我的塑造过程中,还是培养自信与克服自卑的重要途径。

所以不能说“人绝对不能有骄傲的情绪”。

10×

“我干了蠢事,我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一个无能的人”这是羞耻的体现。

11√

12√

13√

14√

15×

宗教感是宗教信仰者对其所信奉的超自然物的精神感受和直接体验。

它是一种神圣、严肃,至高无上的情感,表现为敬畏感、神秘感、虔诚感、依赖感、安宁感和满足感等的统一。

和迷信思想不能等同。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情绪:

是由某种刺激(机体外部刺激或内部刺激)所引起的个体自觉的心理体验。

2.情感:

属于复合情绪,它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感情,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3.自我意识情感:

是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内疚、羞愧、骄傲、谦虚、成就感、挫败感等。

4.人际情感:

是建立在人际认知基础上,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和表现的情感。

例如爱、恨、宽恕、幽默感等。

5.情操:

是一种与信念相联系、带有理性色彩的复杂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宗教感等。

情操与个人的操守、信念、世界观密切相关,因而它比其他情感有更高的稳定性、概括性和自觉性。

6.道德感: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如人们对忘我奉献精神的钦佩,对父母和老人的尊重,对遭遇不幸者的同情等,都属于道德感。

7.美感:

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肯定、愉悦、爱慕、满意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们对长城壮观的震撼,对大海碧波荡漾的陶醉;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对音乐旋律的沉醉;

对体育竞技的欢呼。

8.理智感:

是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对新对象的好奇心和新异感;

对认识活动初步成就的欣慰高兴体验;

对矛盾事务的怀疑与惊讶感等,诸如此类的感情都属于理智感。

9.宗教感:

是宗教信仰者对其所信奉的超自然物的精神感受和直接体验。

骄傲和自豪往往纠缠在一起。

自豪和骄傲的起因可能是一样的,并均能产生的快乐的体验,良好的自我感觉。

(3分)但自豪是对引起成功的具体行动的认知评价,属于局部归因,从而区别于骄傲的自我整体归因。

(4分)例如,良好学习成绩,会使个体因此而自豪;

但如果把这种成功放大为整个自我的成功,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一好百好,就成了骄傲。

(3分)

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如人们对忘我奉献精神的钦佩,对父母和老人的尊重,对遭遇不幸者的同情,对社会不公的义愤,对自私自利者的鄙视,对自己过失行为的愧疚等,都属于道德感。

道德是一个社会的善恶、是非、荣辱的标准,是以维护特定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

道德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坚定的道德行为方式结合在一起,它是一种个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对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分)

而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3分)例如,对新对象的好奇心和新异感;

对矛盾事务的怀疑与惊讶感;

对下判断证据不足时的不安感;

对问题解答坚信不疑的情感;

对科学的热爱;

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

对错失良机的惋惜等,诸如此类的感情都属于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反过来,又成为推动人们获取知识、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

理智感主要表现在认知过程的各个方面。

情绪是由某种刺激(机体外部刺激或内部刺激)所引起的个体自觉的心理体验。

(1分)

情绪是一种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心理现象。

一般认为由下列四种成分构成:

(1)情绪所涉及的面部和身体变化,即情绪的表达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情绪唤醒生理层面上的潜能。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如觉得自豪、幸福;

(4)情绪包含了认知成分,涉及对外部刺激或内部刺激的评价,如面临可怕情境时会觉得恐惧;

觉得对不起别人时会觉得内疚。

在现代心理学中一种流行的分类是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是先天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

克雷奇提出了快乐(喜)、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情绪。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而派生出来的,因此也称为次级情绪。

例如,敌意是由愤怒——厌恶——轻蔑组成;

焦虑是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组成。

情感属于复合情绪。

一是适应功能。

情绪是我们身体的适应性反应,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比如,恐惧是一种警报系统,可使身体为逃离危险做准备;

内疚使个体认识到伤害了他人,从而力图作出补偿。

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各种情绪和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是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三是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关系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首先,应认识到持久的快乐并不来自于金钱的占用。

获得金钱你会暂时快乐,但由于适应原则,你的快乐很快会消失,如果你以获得金钱为快乐的手段,那么你最终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2分)其次,管理好你的时间。

黄希庭等人的研究显示,时间管理倾向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和快乐感有很大关系。

快乐的人总感到能驾驭自己的生活,能从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中获益。

(2分)第三,行为表现上先振作起来。

有时,我们的行为表现能影响我们的心理感受。

做一个微笑的表情,人们会感觉更好;

当我们皱着眉头,整个世界好像也对我们愁眉苦脸。

所以要面带笑容。

讲话时你要显得充满自信,乐观而开朗。

通过这些动作可以引发愉快的情绪。

(1分)第四,参加运动。

健康的心理依赖于健康的身体。

(1分)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能提供健康和储备能量,也是一种矫正轻度抑郁和焦虑的方法。

第五,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困难时期、减少孤独感、增加愉悦感。

要对朋友友善,要经常和他们联络、玩耍和分享。

(2分)第六,选择合适的参照标准。

相对剥夺原则启示我们,向下比较更容易使自己快乐。

首先,采用合理的宣泄方式,对宣泄进行合理干预和调控。

(2分)其次,培养良好的人格,以抵制或缓解愤怒情绪的危害。

这类人格特质包括自信、自尊、乐观、耐心和灵活等。

(2分)第三,等待可以降低愤怒的生理唤醒水平,从而使自己逐渐平静下来。

平静下来后再去应对面临对问题,个体处理问题就会更理性、更积极。

等待的目的是让自己平静下来,所以,可以主动采取一些方式使你自己平静下来,比如做运动、唱歌、玩乐器,或向一位朋友倾诉你的情感。

(2分)第四,宽容和宽恕可以减轻愤怒,并使身体平静下来。

(2分)第五,积极沟通。

个体理性而恰当地直接对相关人表达愤怒情绪,积极沟通,通常能说服冒犯者,也会减少事态的恶化。

内疚和羞耻的定义:

内疚是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危害了别人,或违反了道德准则时产生的一种良心不安且对行为负有责任的情感。

羞耻是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缺陷时,产生的指向整个自我的痛苦体验。

内疚和羞耻的联系:

内疚和羞耻都属于指向自我的高级情感,非常相似。

从作用来讲,两者均是人们纠正错误,自觉行动的一种动力。

在外显行为上,两者都表现出一种低头、视线转移、目光回避的姿态。

在情绪体验方面,两者都是指向自我的复合性负性情绪体验,包含了许多共同的成分,如厌恶、害怕、痛苦、害羞等。

从产生过程来看,两者均是由于在人际间非常重要的社会规则或社会标准上暴露出缺点或做出了违规行为,个体对自我做出了消极评价及自我责备,由此产生了自我反省的负性情绪体验。

内疚和羞耻的区别:

在诱发情境、认知方式、情绪反应、预后反应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从诱发情景的整体内容来看。

羞耻是更为“公开化”的情感,多发生于有他人在场或假象他人在场的情景中。

而内疚是更为私人化的情感,源自个人意识中所产生的痛苦,其产生不依赖于他人在场。

从认知方式来看,羞耻和内疚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不同。

羞耻的体验是直接针对自我的,自我是负性评价的中心,“坏事”常被看作为一种“坏自我”的表现。

因此,羞耻感会导致对自我的全盘否定。

而内疚感则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他人”,焦点是后悔个体做了不该做的事或没去做应该做的事,而非自我否定。

在情绪体验方面,由于“自我受到了伤害”,个体在体验到羞耻时,情感体验更痛苦、反应更强烈。

他们更想要逃跑,以逃避当时的情景和掩蔽自己的行为,同时出现更明显的身体上的变化,有渺小感和被孤立感,甚至觉得躯体都在缩小,想独自躲藏起来。

相对于羞耻,内疚的体验却不这么痛苦、强烈,而是对自己的行为更后悔、生气,更希望自己没有做不该做的事或是做了该做的事。

从对个体后续行为的影响来看,羞耻感作为一种消极的自我认同,引发的无力感、无价值感和残缺感,容易引发个体的焦虑、抑郁、退缩和回避行为;

而且,由于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有责备他人的倾向,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带有攻击性或有利于自我的行为。

内疚感则使个体后悔“伤害了他人”,引起更正自己不当言行的迫切愿望,并通过补偿行为取得他人的谅解,对于受损的人际关系有补偿作用,所以它对探索行为和动机活动有增强作用。

羞耻或内疚的表现还存在着稳定的个体差异。

在同样的负性情境中,某些人经常表现为羞耻,而另一些人则经常表现为内疚。

就归因方式而言,易羞耻者倾向于对消极事件做自身的、稳定的、不可控、整体的归因;

易内疚者则倾向于做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具体的归因。

例如,成绩不好时,易羞耻者常常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弱,而内疚者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

(5分)

所以,羞耻与内疚既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

宽恕是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并不再渴望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过程。

首先,宽恕涉及到两个人;

其中的一个人在心理、情感、身体或道德方面受到另一个人的深度而持久的伤害;

其次,宽恕是伴随重大的人际侵犯行为之后的一种复杂的改变。

包含受害者对侵犯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三方面的转变;

即受害者在受到不公正的伤害后,其对侵犯者的负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并出现正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首先是同理心,即设身处地感受他人情绪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

与站在自我角度看待侵犯事件的个体相比,站在侵犯者角度看待问题的个体更可能对侵犯做善意的归因和描述,体验积极的情感反应,宽恕侵犯者。

其次,正确地责任归因。

把责任更多归因于客观环境的受侵犯者,容易产生宽恕体验;

而把责任更多归因于侵犯者自身原因的受侵犯者,则不容易产生宽恕体验。

第三,调整关注焦点。

在侵犯事件中,如果关注人际关系,则不易因为“小事”而动怒,对侵犯事件严重性的评价也会降低,因而他们通常能以宽容的态度为人处事。

相反,如果过于关注侵犯事件,并对侵犯事件进行反复思考,则容易对侵犯者产生敌对反应,阻碍宽恕的产生。

第四,调整应对方式。

如果个体认为宽恕有助于释放愤怒、敌意、憎恨等负性情感,就会努力改变对侵犯事件的态度,对侵犯者形成新的认识,进而宽恕侵犯者。

如果个体认为宽恕别人会使自己失去更多,则难以形成对侵犯者的积极认识,不愿意宽恕侵犯者。

参考答案:

(一)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5分)

(二)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肯定、愉悦、爱慕、满意的情感体验。

(三)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四)宗教感是宗教信仰者对其所信奉的超自然物的精神感受和直接体验。

敬畏感是指宗教信仰者对其信仰和崇奉的神灵,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尊敬、景仰、爱慕、畏惧和恐惧等交织在一起的感受和相应的情感流露。

例如,原始宗教中人们所崇拜的对象是日神、风神、雨神、雷神等,这些都是既强大有力,又能赐福或加害人类的东西,因此,人们对这些神灵往往是又敬、又怕。

答:

哀伤是悲伤的极度表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