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1250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0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学好数学;

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第4页的数10以内的数、分类和写字准备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

教具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内容是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三张挂图或三块小黑板,内容是教科书第4页上的两幅分类图,一幅1~10十个数字图。

3.在黑板上画上写数字练习格。

4.教师给学生准备带有虚线数字的写字练习格。

一、引入新课教师: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节课是数学课,在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非常有用,比如在日常生括中数物品的数量,买东西用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工人制造机器,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科学家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都需要用数学知识。

老师要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要准备多少本课本也需要数学知识。

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

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或投影片,教学数数。

(1)教师:

这幅图画的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一面国旗、一位教师;

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

3个同学在踢球;

有4朵葵花;

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

花坛里有6朵花;

天空有7只鸟;

楼边有8棵树;

校园里有9个学生;

10个人等)。

(2)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室里实物的个数。

提问学生,教室里有几扇门?

几扇窗?

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我们教室的墙上有几张画?

2.教学分类。

(1)挂上画有一枝铅笔和两个皮球的图或小黑板。

教师先提问学生,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

各是做什么用的?

然后归纳学生的发言。

教师:

大球、小球都是小朋友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老师用一根线把它们圈起来(边说边用红粉笔画上圈),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的。

铅笔是同学们用来写字的,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

(2)让学生看书上画有鸡(母鸡、公鸡、小鸡)、书包和气球的图。

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同类的东西圈在一起。

教师巡视。

提问:

这幅图中的哪些东西是同类的?

你是怎样圈的?

为什么?

3.教学数1~10十个数。

挂出画有教科书第4页上l~10十个数的挂图或小黑板。

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一个圈中各有几个物体,认一认圈旁边的数字。

教师指挂图或小黑板上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说数,也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

如果说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实物,然后纠正说错的数。

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字让学生说出数。

4.写字准备练习。

教师在事先画在黑板上的写数字练习格里,边示范边向学生说明画线的方法:

画横线要由左向右,画竖线要由上向下。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格里试着按虚线点描一个样子,教师巡视检查,合格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独立描。

描完虚线点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格里独立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让学生看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读题后,先带领学生一起看左图,让学生说一说图里画的各是什么,哪些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着重指出:

西瓜、香蕉、桃都是水果,可以看作一类,因此这三种水果可以留在一个圈里。

让学生动手把三种水果圈起来。

接着提问:

布娃娃能不能算作水果?

然后,让学生看右图,先看看图里画的各是什么?

想想哪些物品是同类的,再让学生动手把同类的物品圈起来。

引入时可先让学生说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数学,举出实例。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教师可分别让一位圈对的和一位圈错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说明圈对的道理和为什么圈错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

约1课

新授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科书第2——5页。

课题数一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乐趣。

挂图或者课件

一、口头数数。

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

数数看。

二、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

多媒体课件显示:

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

老师好。

同时鞠躬、敬礼。

师:

同学们),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鸽子的哨音)。

这是什么地方?

(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

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或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的引导,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学会数数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几位老师?

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

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

(一栋教学楼)此不再单独出示教学楼的图。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

仿照

(1)进行。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看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数教室里的事物。

三、小结教师:

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别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知道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

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跟大家数几次。

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

还有什么?

启发:

教室里有几扇门?

……

数一数

1,2,3,4,5,6,7,8,9,10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课题比多少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习题1、2、3、4。

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在多和少的教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说法是一个难点。

1、情景图、各种图片、2、学具:

各种图片、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它们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发起了大水,小兔一家住在河边,大水把它们的房子冲倒,它们伤心得哭了。

邻居小猪知道了,就来到小兔的家,对小兔说:

”别难过,我们大家重新帮你们盖一座结实的大瓦房,你们就不用怕大水了。

”小兔高兴地说:

”谢谢你,小猪。

”小猪说:

”不用谢,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一起战胜困难,咱们开始动工吧。

”这时,他们开始忙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热闹的场面吧。

出示情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

二、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1、揭示概念”同样多。

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仔细看一看,图中有几只小兔?

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

(课件同时演示或用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由故事引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同样多的含义。

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兔子搬一块砖。

你能用学具摆一摆?

摆完以后,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

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给大家吗?

(生回答)教师揭示同样多的概念。

板书:

同样多

揭示概念”多”和”少”。

图中有几只小猪?

用学具摆一摆?

小猪扛几块木头?

用学具摆一摆。

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课件演示)同桌说一说。

揭示概念”多”“少”(小猪少,木头多)谁多?

跟谁比?

我们就说木头的跟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还可怎样说?

(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跟数少)

2、玩一玩小组活动:

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请小猪吃饭,小兔准备了一些苹果和萝卜?

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

1只小兔吃1个萝卜够不够?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各小组汇报。

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说得真好。

我们做一个游戏,”比一比”(教师做个示范:

我看到图中有3个萝卜,我看到图中有4个板凳,两个同学边摆边说,放在一块比较,萝卜的个数比板凳的个数少,板凳的个数比萝卜的个数多)你们像老师这样把图中的东西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看哪一组说得多,说得好。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同桌的同学分别比一比自己的手指、眼睛、耳朵理解同样多。

让学生拿出手里的东西如:

铅笔、橡皮、作业本、书小组比一比。

教师巡视并参与他们的活动。

2、练习一1、2、3、4、1题学生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

2题提问:

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

你是怎么想的?

(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是对的,应给予鼓励)3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

多指名说,使学生明白只要看第二行就行了。

4题让学生独立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设计意图方法同上揭示多和少的含义。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与日常生活相系,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

你能象老师那样把故事讲完吗?

小组里互相讲一讲。

你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一一对应上,每复制一块砖,都用小圆点做记号。

比多少

和同样多少多

新授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课题长短

教学内容:

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通过操作、探究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学会比较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教师谈话: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这是智慧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礼物,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赶快打开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教师问:

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引导学生说出:

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

长  短  (课题)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4、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长谁短,并板书:

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

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a)打开书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b)练习一第5题,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五、整理教具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里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五、全课小结。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长短

比较的一般方法:

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题高矮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做一做以及练习一的7、8、9题。

通过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带积木或一些纸盒。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师:

找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提问:

谁高谁矮?

再让男孩跟老师比,谁高谁矮?

接着,再问:

男生到底是高是矮,?

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学生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怎么办?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有那些不同的方法)

3、全班交流。

(教师可让学生上台前演示)

4、师小结。

(总结比较高矮的方法)

三、动一动

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活动活动筋骨。

2、学生活动(每组值日生全体起立,按大小个排队,)矮的在前,高的在后。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8题,同桌同学把手放在墙上,看谁摸得高。

摆纸盒或积木块,看谁摆得高。

2、练习一第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全体订正。

3、练习一第九题,找两个同学比个子,出现错误的方式,问:

这样比对吗?

教学总结:

老师的讲桌和你们的桌子谁长谁短?

怎么比?

小组比一比,做一做.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高矮,回去以后跟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比较高矮的方法:

2个人都必须赤脚站在同一平地上,背靠背站直,观察2人头顶的高度,来判断高矮。

高矮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课题1——5的认识

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5的写法。

野生动物园图、计数器;

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一、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地方?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不好?

2、咱们分小组去参观,你看到了什么人?

什么动物?

每个小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数一数。

小组活动。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当学生说到1个太阳、1头大象时,教师出示图画,并告诉学生一头大象、一个太阳都用数字1来表示。

并在图下贴上1,你能从手中的卡片找到数字1吗?

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放到桌子上。

这幅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

2、3、4、5的教学过程与1的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你们仔细看一看卡片,这5个数字象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小组里说一说,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

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

学生操作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由图画抽象出数字,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这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这5个数字的形状的正确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学生操作,让学生到台上演示。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提问:

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

请你用其它物体和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

二、教学数序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

老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

在计数器上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提问:

再拨上一颗,是几颗?

1添上1是几?

学生拨完后,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2、整体感知1——5的顺序。

让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然后教师提问: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1、教学1、2、3、、4、5的写法。

教师写,学生观察,然后让在桌上书空、描字。

四、课堂练习做练习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