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934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现与探索四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人说,那么高的竿子多难顶啊,不如换个短竿顶。

你认为哪个好顶呢?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1、制作实验器材,方法如下:

2、实验一(顶长纸棒)

3、实验二(顶短纸棒)

4、思考问题并回答:

①通过两次实验,长纸棒与短纸棒哪个好顶?

②这是为什么?

5长短纸棒倾倒实验:

6、小结:

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倒得慢。

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倒得慢。

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以保持纸棒的平衡,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可见,长竿比短竿好顶。

课下继续活动,通过课中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是不是越长越好顶呢?

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①将报纸分成A、B、C三份。

②将A从长边搓卷起,搓成一根长纸棒,用胶水粘好。

③将B从短边卷起,搓成一根短纸棒,用胶水粘好。

①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在老师组织下,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①、继续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①试验程序:

将长纸棒和短纸棒分别立在桌面上,同时松手,纸棒倾斜倒下。

②实验观察:

看哪个纸棒先倒下。

③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板书设计

长杆与短杆哪个好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初步了解长竿好顶的道理。

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较好的完成本课目标。

第二课有趣的“毛细管”

1、研究毛细管的作用,初步掌握毛细管的粗细与液面上升高度的关系。

初步了解毛细管作用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能自己动手做小实验的能力,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3、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严谨踏实学习和探索态度。

1.有细微管道的物体可以使水自动向上移动。

2.物体中管道的粗细与水上升的关系。

生活中的毛细管的作用。

探究活动法

水碗,碟子,红色的水,放大镜,小木板,根粗细不同的吸管、玻璃杯。

餐巾纸、绿色塑料条,布条、铁丝、海绵、小砖块、橡皮筋,芹菜梗。

一、

导入新课

探索活动

1、实验一:

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使水自动地向上移动。

2、实验二:

管的粗细与水上升的关系。

3、实验三,芹菜梗毛细管的作用

1、小实验——让纸花“开花”

大家都知道:

水在通常情况下是由高处往低处流的。

你看过水自动地由低处往高处移动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毛细管的作用。

①取一条面巾纸和一条塑料条,分别放在装有红色水的碗中。

②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间。

观察面巾纸和塑料纸的现象。

③拿出纸条和塑料条放在桌上,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材料是否有极细的管道。

小结:

面巾纸有极细的管道,可以使水慢慢上升。

没有细管道的塑料纸不能使水慢慢上升。

①把一组内径大小不一的透明吸管用胶带固定在小木板上,吸管下端要摆齐。

②将小木板垂直放入碗中。

③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间。

观察每根吸管中水升高的情况。

④思考问题:

上面的试验中,粗吸管中水升得高还是细吸管中水升的高?

是不是吸管内径越细,水上升的越高?

⑤小结:

能够吸水的各种物质,本身构成并不严密,有许多细小的管道存在,我们把这种管道叫“毛细管”。

①在水杯中加入二分之一的红色水。

②把一段长10厘米的芹菜梗插入杯中,保留一段时间。

③取出芹菜梗,用小刀横向切开浸水一端的芹菜梗,看到芹菜梗有细小的孔吗?

你发现小孔中有红水吗?

说一说,芹菜梗的毛细管在芹菜生长中的作用。

2、地下水沿土壤缝隙上升,供植物生长,就是毛细管作用。

3、把毛巾搭在水盆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

4、盖房时为了防潮,在地基上铺一层油毡,这是为了防止水分沿着砖或地基的毛细管上升。

你说对吗?

④用同样的方法实验观察:

粉笔、布条、铁丝、海绵、橡皮筋、小砖头有没有细微管道,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⑤思考问题:

使水慢慢上升的物品中,细微管道是不是起了作用?

细微管道是不是越粗越好?

动手实践思考问题

①做一朵小纸花。

②在碟子中倒入约0.5厘米左右深的水。

③把“四瓣简易花”放在水中。

④仔细观察,花瓣慢慢向外开放。

⑤想一想:

纸花在水中绽放,其中有毛细管在起作用吗?

思考回答

有趣的“毛细管”

学生初步掌握毛细管的粗细与液面上升高度的关系。

第三课标准化的研究

通过实验、观察,研究标准化的内容。

让学生学习实验方法,学习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即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掌握标准化的悠久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标准化的内容。

学生对标准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关于标准化“规格”的理解更较为困难。

合作探究法

不同型号的铅笔,不同品牌的味精袋,纸张,直尺,几种不同外形同一规格的螺杆和螺母。

(一)产品的质量标准

(二)产品的规格标准

(三)产品的通用标准

探索发现

铅笔是重要的书写工具。

那么铅笔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在制作铅笔时有没有标准呢?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1.实验一

①分别将1H、2H、HB、1B、2B、3B等型号铅笔在同一张纸上画一下,用力大小要一样,观察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

④师生共同总结:

铅笔芯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叫铅笔浓度。

标准化的第一个标准是产品的质量标准。

⑤观察你手中的味精袋上的说明,你发现它们的质量标准分别是什么?

说一说产品质量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2.实验二

①用直尺测量A4纸的长与宽。

②提问:

A4纸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⑤总结:

A4纸和B5纸长与宽的尺寸是标准化的品种规格标准。

标准化的第二个标准是产品的规格标准。

⑥验证:

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研读发现与探索和科学两本书的说明。

(关于规格标准注明方法可能不一样。

有的写“规格”有的写“开本”)。

3.实验三

①用3各同一规格不同外形的螺母在同一螺杆上分别做旋紧实验。

②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③总结:

螺杆和螺母的零件一般都有通用性。

标准化的第三个标准是产品的通用性标准。

④试着说一说产品通用性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观察

②观察思考:

分小组议论

③课堂发言:

你感觉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一样吗?

③于其他组交换测量结果。

④思考发言:

1、认识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2、学会了产品通用性标准、产品规格标准的分析。

3、发现标准化就是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和产品通用性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讨论:

李彤一般穿23号鞋子很合适。

某天姑姑从外地买了一双23号鞋子回来,可李彤穿着很挤脚,这是怎么回事?

标准化的研究

通过实验,学生初步掌握标准化的内容。

第四课一纸托“千斤”

通过实验,验证改变纸的形状,它的承重能力也会改变。

初步了解力学和建筑方面的知识。

通过纸的变形与强度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创新精神。

通过“一纸托千斤”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形变的思考能力,养成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实验一:

单张纸承重①②③动手实验活动。

实验二:

圆筒空心纸管,变形的承重实验。

砝码、草版纸片、复印纸、剪刀、胶水、硬币、废报纸等。

激趣导入

探究活动

演示观察:

教师那一张纸,它会向下垂。

适当折叠后,这张纸能在水平方向保持住,并告诉同学,它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一)单张纸承重实验

①指导实验:

把纸条折成V形或L形,平拿,你发现什么?

在上面放上1-2枚硬币,纸条还能挺住吗?

②把一张纸折成波浪状,放在两摞书之间,它能支撑一本书的重量吗?

换成废报纸,再试一试。

③把纸横向剪开卷成两种筒状,用胶水粘牢,立在桌面上。

看那种形状的筒承重大?

(二)用报纸卷成圆筒形空心纸管,检验报纸在改变形状以后的承重能力。

①在教师指导下,制作空心纸管。

②对空心纸管整形。

(全长为12厘米,做4-5个,选出3个准备实验)

③把3支纸管粘在一起。

④圆筒形纸管的承重实验:

桌上放两摞书,书间距是8厘米。

高度5厘米。

把连在一起的3支纸管架在上面。

做承重实验。

⑤观察放在纸片上的重物和砝码,看看它的承重是多少。

⑥思考:

你还能将纸设计出其它形状吗?

1.研究方法:

设计科学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2.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它的形状有关系。

3.组装简单实验装置的方法。

师生共同完成

实践探究

④把实验一至实验三的结果记录下来,分成小组交流。

观察思考

1.观察身边的瓦楞纸箱,为什么这样做?

2.联想改变纸的形状,承重力会改变,其它物质呢?

一纸托“千斤”

第五课空气的压力

使学生知道空气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并学习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让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和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压力

主动探究法

塑料袋、塑料瓶、细绳、塑料吸盘衣钩、注射器、橡皮帽等。

导入

新课

(一)演示实验——空气有压力

(二)分组实验——感受空气压力

(三)演示实验——空气压力的方向

(四)分组实验——感受空气压力的方向

我们扛起一袋米,肩上会有压力,这是因为米有重量。

空气也有重量,是不是空气对地面上的物体也有压力?

我们做几个实验,研究这个问题。

①将注射器活塞推入到底部,把针管里的空气排出。

②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出口,把活塞向外拉再松手。

③你看到了什么?

松开手后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回去的?

是不是说明空气有压力?

⑤实验并讨论:

拿掉橡皮帽,在推拉活塞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

空气哪里去了?

①把玻璃杯装满水,再把杯口浸湿。

②将硬卡纸平方在杯口上,用手把硬卡纸压平,压住杯口把玻璃被翻过来。

③把压在硬卡纸上的手拿开。

④观察:

硬卡纸是否掉下来?

总结

①把塑料袋在空中甩几下,使塑料袋充分打开。

然后把它衬在广口塑料瓶内壁上,使它紧贴内壁,并将塑料袋的开口用绳子扎紧在塑料瓶口上。

②将塑料袋试着从塑料瓶中拉出。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③这说明了什么?

④思考发言:

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将塑料吸盘衣钩压紧在平整光滑的物体上。

②试着拉起塑料吸盘衣钩,你感觉如何?

③转换吸有衣钩物体的方向,使塑料吸盘衣钩处于朝上、朝下、朝左、朝右等方向,每一个方向都试着拉一拉,如果是一样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④思考:

实验三、四两个实验是否进一步证明了空气有压力?

同时还证明了什么?

1.发现了空气是有压力的。

2.空气的压力在四面八方都是存在的。

我们的课桌大约要承受2000千克左右的空气压力,为什么桌子没有被压坏?

空气的压力

第六课哪个滑梯快

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曲线运动方面的简单知识。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方面的科学体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通过制作实验,体验到曲线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和有趣的现象,知道这些现象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对两架滑梯的高度及长度把握上要严格和细致,尽量减少制作过程中的误差,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

教师要根据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以小组为单位:

两张硬板纸、剪刀、胶水。

(一)制作实验器材

(二)进行试验。

你们都玩过滑梯吗?

想一想,如果有同样材料制成的两条滑梯摆在你面前,滑梯表面一条是斜直线,另一条是有弧度的曲线,其它条件都相同。

物品从滑梯上滑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哪个短?

你会选择哪一条呢?

①折叠成梯的两侧墙要固定住,曲线梯两侧要设计成齿状。

②滑梯支架可用书本等文具代替

③两架滑梯高度要相同,长度要相等。

④乙滑梯的上半部坡度要大些,下半部坡度要小些。

实验程序

①先选择合适的物品对滑梯进行性能试验。

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②选择同样的两件物品,进行试验。

③两手持两件相同物品,在梯子上端A处同时放手,哪个先到达滑梯底部?

④每人反复试验几次。

哪个滑梯上的物品最先到达滑梯底部?

总结:

小物品沿斜直线滑梯下降时所走的距离要比曲线滑梯短,而结果却是曲线滑梯上的小物品下滑得快。

原来这里的曲线滑梯的曲线又叫旋轮线,物品沿着旋轮线下降是最快的。

1、科学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2、同样物品在同样高的旋轮线滑梯比斜直线滑梯下滑用的时间要短。

小组合作完成

认真实验,积极思考,总结结论。

观看图片(天安门、祈年殿)我国人民很早以前就把这种旋轮线应用在建筑上了。

你能在图中找到旋轮线吗?

这样的曲线建筑有什么好处?

哪个滑梯快

第七课鱼缸里的水能自动流出来吗

1、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知道虹吸现象的存在,并能初步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道理。

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科学求证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了解什么情况下才能发生“虹吸现象”。

提高归纳概括能力,顺畅地推导出实验结论。

小组准备:

透明塑料水盆、透明塑料管、水杯。

(一)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实验

2.教师示范实验

3.学生在教师指挥下试验

4.指导实验

提问:

你家的鱼缸里的水是否要定期更换?

每次换水都怎样换?

你想过没有,发明一个装置,能够自动更换?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①将水盆注满水放在高处,低处放一水杯。

②将塑料管的一端插入盆的水中,另一端插入水杯中。

③观察塑料管中是否有水流出。

④思考问题回答:

水会先往高处再往低处流入水杯中吗?

①往塑料管中注入一些水(半下为好)。

②用手捏住塑料管两端,一端插入水盆中,另一端插入水杯中,同时松开两手。

③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水会先往高处再往低处流入水杯吗?

①往塑料管中注满水。

水不停地流入水杯中,说说塑料管中那段水是向上流动的。

比较水面和塑料管出水口的高度,你发现了什么?

①重复上次实验。

②当水慢慢流出时,用手慢慢抬高塑料管出水口(入水口不动)

③当抬到出水口和盆中水面一平时,你看到什么现象?

挡出水口抬到与水盆中的水面相同时,水会流入杯中吗?

根据以上实验,说一说,实验中能使水不停的排出的条件吗?

1.可以使水不停排出来,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

2.要使鱼缸里的水自动排出来,必须符合3个条件。

①开始前,塑料管理要注满水。

②塑料管的进水口要完全进入水中。

塑料管的出水口要低于鱼缸里的水面。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总结

看看图5,堤坝左边的水能不断地流到堤坝的右边吗?

鱼缸里的水能自动流出来吗

虹吸现象

第八课数三角形

1、通过分析图形,掌握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

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3、通过“数三角形”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良好学习习惯及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利用“分解图形”及“综合判断”的方法,研究数三角形的规律。

在找规律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观察分析法

三角形、纸、笔。

1、出示图形,按自己的思路数一数。

2、学习分解图形法

3、找一找规律

4、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数出以下三角形个数

教师出示三角形。

你数一数,一共含有几个三角形?

是2个,还是3个?

数三角形是有规律可循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用分析图形的方法研究问题。

可把图形拆开看、数。

如:

1、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是:

图中相互不重叠三角形个数有N个,则三角形总个数=1+2+3+4+……+N

2、用分解的方法思考,逐步推导“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

①、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下来。

②、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析研究谁数的对。

③、向班内介绍你们的答案和采用的方法

①、仿照上面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图。

数一数几个三角形?

②、这幅图是由1个大三角形、2个中三角形、、3个小三角形组成,共6个。

以上图形,含有1个大三角形、2个中三角形、、3个小三角形组成,共6个三角形。

它的规律是:

1+2+3=6

按照式子,右图为:

1+2+3+4=10个

用学会的规律算出下面的三角形个数。

数三角形

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是:

图中相互不重叠三角形个数有N个,

则三角形总个数=1+2+3+4+……+N

第九课记忆力训练

1、通过探讨与体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提高记忆力方法的有关知识。

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的科学记忆能力。

3、通过“提高记忆力”的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对提高记忆力方法的学习研究兴趣,探讨提高记忆力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本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讨提高记忆力方法的过程为教学重点内容。

掌握提高记忆力方法的活动。

主动探究法、体验法

收集并了解有关记忆方法的各种信息。

1、一般记忆和分类记忆

2、多通道记忆

3、口诀记忆

你的记忆力怎样?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某些人的过人之处。

记忆力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学习都需要记忆力。

通过训练,人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①看书本12种图画半分钟,(一般记忆法)合上书本,说说你记住了多少种物品。

②再看下图12种物品,同样看半分钟(分类记忆法),看看能记住多少种物品。

①7人组成一个小组。

②实验工具为课本43页测试图。

③实验方法。

测试员A给甲介绍每幅画风景内容,甲同学不看风景画。

测试员B让乙同学看风景画,不说介绍词。

测试员C让丙同学不但看,并且介绍内容。

④测试结束后,让每个被测试的同学在纸上写出自己记忆的每幅画内容。

⑥总结:

我们接受外部信息可以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通道。

如果这些通道同时参与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

①全班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同学直接记忆我国二十四节气。

③乙组同学背记二十四节气歌。

④甲乙两组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看哪组背得多。

口诀记忆法比一般记忆法效果好。

记忆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特点,关键是找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

记忆时,不要只用单一方法,要多用几种方法记忆。

体验法

③思考问题:

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容易记忆?

分类列记忆是不是比一般记忆好些?

主动探究

⑤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