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189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汕文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潮汕文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潮汕文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潮汕文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潮汕文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汕文化.pptx

《潮汕文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汕文化.ppt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汕文化.pptx

文化多样性,LingnanCulturalDiversity,岭南,潮汕文化,1,5,潮汕文化介绍,2,潮汕茶文化3,潮汕习俗,4潮汕方言潮剧,2潮汕饮食文化,3,一、潮汕文化介绍,潮汕,古称潮州,随着近代汕头市的兴起,汕与潮并荣,故习惯上称为潮汕。

现在的潮汕从区域上分为3个地级市:

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都是著名侨乡。

汕头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潮州市素有“岭东首邑”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旅游城市;揭阳市也是粤东主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是粤东、赣南及闽西等地物资集散地。

潮汕揭三市山水相连,文化相同。

共同的潮州文化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有自己的潮州方言、潮州戏剧、潮州音乐、潮州菜系、潮州工夫茶、潮汕工艺品、潮汕民俗和潮汕人文心态八大特色。

4,二、潮汕饮食文化,5,潮菜,明炉乌鱼,潮州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历代民间美食家们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构成的一个开放的体系。

潮菜较多受闽菜所影响,同时又受到广州菜等外地菜的影响,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家。

制作精细的潮菜菜式中,不仅有着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乏粗菜精制的特色菜,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

潮汕人讲究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形,还讲究饮食时人体的保健作用,这正是潮州菜的一大特色。

姜薯锂鱼,6,七样菜,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

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

这种风俗习惯最早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载: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人日也称“人胜节”。

七样菜对哪七样没有具体规定,大多以本地所产的大菜、春菜、芥蓝、厚荷等为主,数量的多少也无限制,可随意。

其实,人日吃七样菜,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此时,春气生,天寒渐暖,菜蔬逐渐多起来。

食混合菜,能使肠胃适应季节转变。

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这一古老的中原习俗能在陆丰地区保留下来、历久弥新,正在于它的好意头。

它使人们吃出了好心情,同时又寄托了人们期盼财运兴旺、顺风顺水、吉祥如意的心愿。

7,8,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

薄饼分皮、馅两部分,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

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

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

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潮汕人清明食薄饼是从古代的寒食节习俗沿变来的。

清明日食薄饼,既有纪念寒食古俗的含义,也享用了一顿别具风味的美餐。

9,红粿,潮汕民俗年糕,又名红曲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

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有些地方叫作粿桃。

馅料一般是糯米蒸成香饭或甜饭充用。

皮馅包制成后,还须用雕刻花纹图案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再入蒸笼蒸熟即成。

每逢节日有一些老一辈潮汕家庭妇女都喜欢做红桃粿来拜祭祖先。

10,三、茶文化-功夫茶介绍,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

“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11,潮汕功夫茶讲究,潮汕功夫茶是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

“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

潮汕功夫茶是潮汕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

张华云先生曾作潮汕功夫茶歌一首云:

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

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

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

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

12,四、潮汕方言潮剧-方言,13,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

潮汕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异,它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例子:

如潮人管冰棒叫做“雪条”,从这一词语可以窥见潮汕地区气候温润,终年不见冰雪,所以冰雪不分。

潮语称粮票为“米票”,说明潮人以大米为主食。

潮人见面相互问候,总喜欢说声“食阿未”,反映潮人“以食为天”的观点和相互间的关心、爱护,兀显潮人的团结合作。

潮人有“食糜”(吃稀饭)的习惯,反映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的生存状况。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普宁浮油(炸)豆干热单畔”、”棉湖瓜丁无粕(无渣)“等歇后语反映了潮汕的有名小吃。

”酥缶耐击“、”惨过撑竹排“等俗语反映了潮汕闻名的陶瓷业和竹木运输业。

”粜米换豆“(意思是两个贫穷的家庭交换婚姻,以使双方的子女得以婚配),反映了潮汕地区买卖婚姻的陋俗。

而”做梦斋“一词则反映了潮汕地区的丧葬情况。

潮剧,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神明)的尊敬,,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她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潮剧传统吉祥戏五福连之京城会,14,著名潮剧演员范泽华与她的舞台内外,五、潮汕风俗-八兽舞,15,大安“八兽舞”源于唐武德五年安陆县奠基庆典,时人以“八兽”出贺。

由于“八兽”造型逼真,气势非凡,被视为吉祥之物。

之后,大凡大型庆典,必出“八兽”。

“八兽”是指麒麟、狮、象、绵羊、青牛、老虎、鹿、马八只动物,,16,潮阳英歌舞,潮阳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

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原先舞者108人,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

潮阳英歌舞这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民间舞蹈艺术之花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醇厚的泥土风味,扬名海内外。

17,出花园,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

18,谢谢大家!

19,2012年6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