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8420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期末复习重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裂殖:

借细胞横分裂法繁殖,与细菌类似.如裂殖酵母。

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

(3)芽裂:

为芽殖、裂殖的中间类型,母细胞在出芽的同时产生横隔膜。

2.2有性生殖

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经过质配、核配形成双倍体细胞——接合子。

接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和周围的细胞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孢子壁后就形成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

一般一个子囊可产生4-8个子囊孢子。

孢子数目、大小、形状因种而异。

类病毒(viroid):

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所含核酸为裸露的环状ssRNA,其二级结构象一段末端封闭的短dsRNA分子。

天然培养基:

这是指一些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或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这是一类营养成分既复杂又丰富、难以说出其确切化学组成的培养基。

例如,培养多种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培养酵母菌的麦芽汁培养基等。

天然培养基的优点:

营养丰富、种类多样、配制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是成分不清楚、不稳定,不适宜做精细的科学实验。

适用条件

天然培养基只适合于一般实验室中的菌种培养、发酵工业中生产菌种的培养和某些发酵产物的生产等。

合成培养基:

又称组合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syntheticmedia),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例如,培养细菌的葡萄糖铵盐培养基,

培养放线菌的淀粉硝酸盐培养基(即高氏一号培养基),

培养真菌的蔗糖硝酸盐培养基(即察氏培养基)等。

组合培养基的优点:

成分精确、重演性高。

价格较贵、配制较烦,且微生物生长比较一般

适用条件:

组合培养基仅适用于营养、代谢、生理、生化、遗传、育种、菌种鉴定或生物测定等对定量要求较高的研究工作中。

基础培养基:

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可供大多数微生物菌生长。

加富(增殖)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有利于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这类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比其他微生物快,从而使这类微生物能在混有多种微生物的情况下占优势也就是抑制了其他类群微生物的生长。

选择性培养基:

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1)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有一特殊“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把它制成一种加富性选择培养基(enrichedselectedmedia),采用了这类“投其所好”的策略,就可使原先极少量的筛选对象很快在数量上接近或超过原试样中其他占优势的微生物,从而达到了富集或增殖(enrichment)的目的。

作为加富的营养物主要是一些特殊的碳源或氮源,

例如,甘露醇可富集自生固氮菌;

纤维素可富集纤维分解菌;

石蜡油可富集分解石油的微生物;

较浓的糖液可富集酵母菌。

(2)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所特有的抗性,在筛选培养基中加入这种抑菌物质,经培养后,使原有试样中对此抑制剂表现敏感的优势菌生长大受抑制,原先处于劣势的分离对象大量增殖,最终在数量上占优势。

通过这种“取其所抗”的办法也可达到富集培养的目的。

这种培养基称为抑制性选择培养基(inhibitedselectedmedia)。

用作抑制它种微生物的选择性抑菌剂有染料(结晶紫等)、抗生素、脱氧胆酸钠和叠氮化钠等。

用于选择性的其他理化因素还有温度、氧、pH和渗透压等。

在实际应用中,所设计的选择性培养基几乎都同时利用了以上的“投其所好”和“取其所抗”两种功能,可充分提高其选择效率。

鉴别培养基:

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是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即EMB(EosinMethyleneBlue)培养基。

它在饮用水、牛奶的大肠菌群(coliforms)数等细菌学检查和在E.coli的遗传学研究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自养微生物:

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以无机氮化物作为氮源,通过细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获得能量的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指必须以有机物作为碳源,无机或有机物作为氮源。

有的甚至还需不同的生长因子才能通过氧化获得能量而生长的微生物。

生长因子:

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需要量很小的一类有机物。

各种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类:

(1)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auxoautotrophs)

它们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多数真菌、

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大肠杆菌)等都属这类。

(2)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auxoheterotrophs)

它们需要从外界吸收多种生长因子才能维持正常生长,如各种乳酸菌、动物致病菌、支原体和原生动物等。

(3)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

少数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能合成并分泌出大量的维生素等生长因子,可作为有关维生素的生产菌种。

广义的生长因子:

维生素、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

狭义的生长因子:

一般仅指维生素。

速效氮源:

铵盐和氨基酸被微生物吸收后能直接被利用

迟效氮源:

NO3-和蛋白质吸收后还需还原降解才可利用

 

次级代谢:

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于该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生理功能且非其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等。

转化:

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衰退(degeneration):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微生物生态学: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大肠菌群:

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小时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

是100g或100ml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

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

二、基础知识

1、微生物发展史上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答:

1664年,英国人虎克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

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巴斯德

(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鸡瘟疫苗、炭疽疫苗、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病的病原菌

b)发现的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2细菌额特殊构造

部分细菌具有的或一般细菌在特殊环境下才有的构造。

荚膜、鞭毛、纤毛、芽孢等

3产芽孢的细菌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特点:

(1)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重要指标。

(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

(3)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

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

(4)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区别

原核细胞:

细胞核有明显核区,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许多物质代谢在质膜上进行

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沉降系数为70s

真核细胞:

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细胞器有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许多物质代谢在质膜上进行

核糖体分布在内质网膜上,沉降系数为80s

5.细菌基本形态(三种形态)

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与螺旋状三种。

(1)球状:

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以典型的二分裂殖方式繁殖,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常保持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各子细胞的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分为以下几种:

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状: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的形态: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月亮状、分枝状、竹节状等;

按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以及有鞘衣的丝状等。

(3)螺旋状:

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

根据其弯曲情况分为:

弧菌:

螺旋不满一圈,菌体呈弧形或逗号形

例:

霍乱弧菌、逗号弧菌

螺旋菌:

螺旋满2—6环,螺旋状

干酪螺菌

螺旋体:

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菌体柔软。

梅毒密螺旋体

6细菌大小表示方法

表示:

球菌:

直径

杆菌:

宽×

螺菌:

宽、长、螺距

7四种缺壁细菌的产生条件

(1)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2)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3)球状体(sphaeroplast),又称原生质球。

采用上述同样方法,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外壁层)的球形体.与原生质体相比,它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4)支原体(Mycoplasma)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10、酵母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

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脂类、几丁质。

酵母细胞壁呈“三明治”结构:

外层:

主要为甘露聚糖

内层:

主要为葡聚糖

中间层:

主要是蛋白质

11、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

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主要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

包括芽殖、裂殖、芽裂繁殖和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

主要是产生子囊孢子。

1、芽殖

是酵母菌无性繁殖的主要

方式。

一个酵母能形成的芽数是有限的。

环境适宜时,可出现假菌

丝。

芽殖过程:

母细胞形成小突起(A—D)核裂(E—G)原生质分配(H—I)新膜形成(J—K)形成新细胞壁(L)

2、裂殖:

借细胞横分裂法繁殖,与细菌类似.如裂殖酵母。

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

3.芽裂:

12、酵母菌生活史类型及其代表菌种

1、单倍体型

以八孢裂殖酵母为代表

特点:

营养细胞是单倍体;

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

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故双倍体阶段短,一经生成立即减数分裂。

2、双倍体型

以路德类酵母为代表

营养体为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双倍体营养阶段长,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

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独立生活。

3、单双倍体型

以啤酒酵母为代表

单倍体营养细胞和双倍体营养细胞均可进行芽殖。

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

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

单倍体和双倍体两个阶段同等重要,形成世代交替。

13、毛霉,根霉主要区别

(一)毛霉属(Mucor)

在分类系统中属于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中,也常见于水果、蔬菜、各类淀粉食物、谷物上,引起霉腐变质。

特征:

低等真菌,菌丝发达、繁密,为白色、无隔多核菌丝,为单细胞真菌。

菌落蔓延性强,多呈棉絮状。

代表种:

高大毛霉、总状毛霉和梨形毛霉。

(二)根霉属(Rhizopus):

与毛霉同属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于土壤、空气中,常见于淀粉食品上,可引起霉腐变质和水果、蔬菜的腐烂。

形态特征:

很多特征与毛霉相似,菌丝也为白色、无隔多核的单细胞真菌,多呈絮状。

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枝,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梗。

孢子囊梗与囊轴相连处有囊托,无囊

15.温和噬菌体的3种存在方式

①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

③前噬菌体

16.微生物营养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根瘤菌---异养需氧型。

由植物提供有机物,所以C源为糖类,N源是空气中的氮气。

硝化细菌---自养需氧型。

由于自养型生物只能利用无机物合成需要的有机物,所以使用无机C源2氧化碳,N源主要是1些铵盐硝酸盐等。

反硝化细菌----异养厌氧型。

C源为糖类,可利用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其中无机氮源为铵盐和硝酸盐,有机氮源比如蛋白胨,牛肉膏等

17.微生物营养类型划分,蓝细菌的营养类型

1.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自养型) 

能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

以无机物如H2、H2S、S、H2O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例如:

藻类及蓝细菌等和植物一样,以水为电子供体(供氢体),进行产氧型的光合作用,合成细胞物质.红硫细菌,以H2S为电子供体,产生细胞物质,并伴随硫元素的产生.

2.光能有机异养型(光能异养型) 

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

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

例如,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同时积累丙酮.

3.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自养型) 

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

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NH3或NO2-等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4.化能有机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

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5.营养缺陷型 

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相应的野生型菌株称为原养型.

蓝细菌营养类型是光能自养型

18.营养物质进入细菌细胞的方式,基团移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

除了原生动物外,其他各大类有细胞的微生物都是通过细胞膜的渗透和选择吸收作用而从外界吸取营养物的;

19.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及常用的培养基名称

细菌为6.5-7.5,放线菌为7.5-8.0,霉菌和酵母菌为4-6;

实验室的常用培养基:

细菌: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简称普通肉汤培养基);

放线菌:

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培养;

酵母菌:

麦芽汁培养基;

霉菌:

查氏合成培养基;

20.巴氏灭菌工艺条件

加热至60℃~65℃,并保持此温度30min。

21.生物氧化的分类,微生物生物氧化底物脱氢途径,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主要区别

分为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

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

22.电子传递链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定位

真核微生物,TCA循环的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其中的大多数酶定位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原核微生物,例如细菌中,大多数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内。

只有琥珀酸脱氢酶属于例外,它在线粒体或细菌中都是结合在膜上的。

23.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实验

24.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

25.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

有性杂交:

一般指性细胞之间的结合和随之发生的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

准性杂交:

同种生物的两个不同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的杂交方式。

26.筛选营养缺陷型的四个环节

•诱变剂处理

•淘汰野生型(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

•检出缺陷型(夹层培养法、限量补充培养法、逐个检出法、影印培养法)

•鉴定缺陷型(生长谱法)

28.海水中微生物特点

1)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是不能生长的。

2)低温生长,除了在热带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水中发现的细菌多为嗜冷菌。

3)大多数海洋细菌为G—细菌,并具有运动能力。

4)耐高压(特别是生活在深海的细菌).

30传染病结局及其影响因素?

(1)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1)隐性传染(inapparentinfection):

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体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伤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

2)带菌状态(carrierstate):

如果病原体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

3)显性传染(apparentinfection):

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低,或侵入病原体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体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一系列症状。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是:

病原体;

宿主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

31微生物分类学任务?

分类、鉴定及命名

33食醋按加工方法分类,双歧杆菌酸奶工艺类型?

(1)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

(2)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有两种不同的工艺。

一种是两歧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共同发酵的生产工艺,称共同发酵法。

另一种是将两歧双歧杆菌与兼性厌氧的酵母菌同时在脱脂牛乳中混合培养,利用酵母在生长过程中的呼吸作用,以生物法耗氧,创造一个适合于双歧杆菌生长繁殖、产酸代谢的厌氧环境,称为共生发酵法。

三、综合知识

34.柯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35.霉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36.病毒的基本特点

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霉或霉系极不完整,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极盛,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37.如果要从环境中分离得到能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

该菌答:

(1)从苯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

(2)配制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苯作为唯一碳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碳源作为对照(B);

(3)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

(4)将平板置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5)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是可利用空气中CO2的自养型微生物);

(6)挑取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

(7)将初步确定的目标菌株转接至以苯作为惟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实验,利用相应化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株分解利用苯的情况。

38.细菌的纯培养生长曲线分为几个时期,对数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菌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表现为平衡生长。

对数生长期的细菌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性等均较一致,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代时稳定,所以是研究微生物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

它也常在生产上用作种子,使微生物发酵的延滞期缩短,提高经济效益。

39.延滞期的特点以及缩短延滞期的措施

分裂迟缓、代谢活跃

生长的速率常数为零。

细胞的体积增大,DNA含量增多,为分裂做准备。

细胞内的RNA含量增加,特别是rRNA含量高;

合成代谢旺盛,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