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182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

第五章常用康复护理技术,1,康复护理学,2,第一节体位摆放第二节排痰技术第三节吞咽训练第四节膀胱护理第五节肠道护理第六节压疮护理第七节心理护理,目录,第一节体位摆放,3,康复护理学,体位摆放的定义体位摆放的目的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功能位摆放烧伤患者抗挛缩体位摆放小结,4,康复护理学,内容简介,体位摆放的定义,体位是指人的身体所保持的姿势或某种位置。

在临床上通常是指患者根据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体位摆放技术有良肢位、功能位、烧伤患者抗挛缩体位的摆放等。

5,康复护理学,体位摆放的定义,良肢位多应用于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是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6,康复护理学,体位摆放的定义,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

7,康复护理学,体位摆放的定义,烧伤患者的抗挛缩体位是指烧伤患者应保持的正确体位,即应与烧伤部位软组织收缩方向相反的体位,这种体位有助于预防挛缩。

8,康复护理学,体位摆放的目的,预防或减轻痉挛或畸形的出现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9,康复护理学,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模式,10,康复护理学,患侧卧位,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11,康复护理学,健侧卧位,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12,康复护理学,仰卧位,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13,康复护理学,床上坐位,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14,康复护理学,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功能位摆放,上肢功能位:

肩关节屈曲45,外展60(无内、外旋)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间位(无旋前或旋后)腕关节背伸3045并稍内收(即稍尺侧屈)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稍屈曲,由示指至小指屈曲度有规律地递增;拇指在对掌中间位,15,康复护理学,下肢功能位:

下肢髋伸直,无内、外旋膝稍屈曲2030踝处于90中间位,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功能位摆放,16,康复护理学,烧伤患者抗挛缩体位摆放,烧伤患者常常感觉非常不适,多采取长期屈曲和内收的舒适体位,极易导致肢体挛缩畸形。

17,康复护理学,烧伤患者的抗痉挛体位,18,康复护理学,小结,掌握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19,康复护理学,目录,第二节排痰技术,20,康复护理学,排痰技术的定义排痰技术的分类小结,21,康复护理学,内容简介,排痰技术的定义,排痰技术又称为气道分泌物去除技术(secretionremovaltechniques),具有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维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反复感染的作用。

排痰技术主要包括体位引流、叩击、振动等方法。

22,康复护理学,排痰技术的分类,有效咳嗽训练(effectivecoughtraining)辅助咳嗽技术(assistedcoughtechniques)体位引流(posturaldrainage)叩击(percussion)振动(vibration),23,康复护理学,有效咳嗽训练(effectivecoughtraining)将患者安置于舒适和放松的位置,指导患者在咳嗽前先缓慢深吸气,吸气后稍屏气片刻,快速打开声门,用力收腹将气体迅速排出,引起咳嗽。

咳嗽训练可在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或餐前半小时进行。

排痰技术的分类,24,康复护理学,辅助咳嗽技术(assistedcoughtechniques),排痰技术的分类,25,康复护理学,体位引流(posturaldrainage)适应证:

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胸部手术后、疼痛等原因,不能有效咳出肺内分泌物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急性肺脓肿痰量多(痰量在300400ml/d)且黏稠并位于气管末端者;潴留分泌物长期不能排清者,如支气管扩张等;某些特殊检查前的准备,如支气管镜、纤维镜、支气管镜等。

排痰技术的分类,26,康复护理学,体位引流(posturaldrainage)禁忌证:

疼痛明显、认知障碍或不合作者;内外科急、重症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肺栓塞、急性胸部外伤、出血性疾病等。

排痰技术的分类,27,康复护理学,体位引流(posturaldrainage)引流原则:

痰液的潴留部位位于高处,使次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引流,排痰技术的分类,28,康复护理学,体位引流部位与体位,29,康复护理学,体位引流(posturaldrainage)注意事项:

不允许安排在饭后立即进行体位引流,应在饭后12h或饭前1h进行头低位引流,防止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吐;引流过程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排痰技术的分类,30,康复护理学,叩击(percussion),排痰技术的分类,31,康复护理学,振动(vibration),排痰技术的分类,32,康复护理学,小结,掌握体位引流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方法,33,康复护理学,目录,第三节吞咽训练,34,康复护理学,吞咽训练的目的吞咽训练的原则吞咽训练的方法小结,35,康复护理学,内容简介,吞咽训练的目的,改善摄食吞咽的功能;改变或恢复经口进食的方式,早日拔除鼻饲管、咽造瘘、食管造瘘、胃或空肠造瘘等;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如食物误吸导致的肺部感染;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有利于其他功能障碍的恢复。

36,康复护理学,吞咽训练的原则,综合评估:

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和吞咽障碍类型;个体化:

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吞咽训练方法;循序渐进:

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治疗和训练,并逐步增加进食量;治疗和训练相结合:

在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刺激,促进吞咽障碍的功能恢复。

37,康复护理学,吞咽训练的方法,基础训练摄食训练电刺激,38,康复护理学,基础训练口腔器官运动训练冷刺激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吞咽训练的方法,39,康复护理学,口腔器官运动训练,下颌练习把口张开至最大,维持5秒,然后放松。

将下颌向左右两边移动,维持5秒,然后放松。

吞咽训练的方法,40,康复护理学,口腔器官运动训练,腮部练习紧闭嘴唇,鼓腮,维持5秒,放松,再作将空气快速地在左右面颊内转移,重复做510次。

吞咽训练的方法,41,康复护理学,口腔器官运动训练,唇部练习咬紧牙齿,说“yi”,然后拢起嘴唇,说“wu”,轮流重复510次。

吞咽训练的方法,42,康复护理学,口腔器官运动训练,舌训练舌向前、左、右、上、下各个方向主动运动,或用纱布包住患者舌头,用力向各个方向被动运动。

吞咽训练的方法,43,康复护理学,口腔器官运动训练,咀嚼练习做咀嚼动作,重复训练,吞咽训练的方法,44,康复护理学,冷刺激,可将棉签在碎冰块中放置数秒钟,将冰凉后地棉签置于患者口内前咽弓处平稳地垂直方向摩擦45次,然后做一次吞咽动作。

吞咽训练的方法,45,康复护理学,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吞咽训练的方法,46,康复护理学,摄食训练,进食体位: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及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安全有利于进食,又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体位。

半卧位坐位,吞咽训练的方法,47,康复护理学,摄食训练,食物的选择:

密度均匀;适当黏性而不易松散;易变形,以利于通过口腔和咽部;不易在黏膜上残留;以偏凉食物为宜。

吞咽训练的方法,48,康复护理学,摄食训练,喂食方法:

掌握一口量护士应用薄而小的勺子从患者的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

成人每次进食量不宜超过300ml。

进食后30分钟内不宜翻身、扣背、吸痰等操作(抢救等特殊情况除外)。

吞咽训练的方法,49,康复护理学,摄食训练,改变吞咽姿势:

空吞咽与吞咽食物交替进行侧方吞咽点头样吞咽,吞咽训练的方法,50,康复护理学,摄食训练,注意事项:

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开始训练时时间不宜过长;指导家属掌握吞咽训练的方法、喂食的方法、食物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监测等。

吞咽训练的方法,51,康复护理学,电刺激,护士可在治疗师的协助下为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的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型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

吞咽训练的方法,52,康复护理学,小结,掌握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吞咽训练方法,53,康复护理学,目录,第四节膀胱护理,54,康复护理学,膀胱护理的概述膀胱护理的方法膀胱护理的注意事项小结,55,康复护理学,内容简介,膀胱护理的概述,膀胱护理主要应用于脊髓损伤、脑卒中、颅脑损伤等导致的神经源膀胱患者。

膀胱护理的目的是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降低膀胱内压力,减少残余尿,控制和消除泌尿系统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6,康复护理学,膀胱护理的方法,膀胱管理方法:

间歇导尿术、经尿道留置导尿术、耻骨上膀胱造瘘等膀胱功能训练电刺激,57,康复护理学,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定义:

间歇导尿术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的技术。

无菌性间歇导尿(sterile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SIC)清洁间歇导尿(clean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CIC),膀胱护理的方法,58,康复护理学,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目的:

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功能;减少排尿障碍对患者活动和心理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膀胱护理的方法,59,康复护理学,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男性病人清洁间歇导尿的操作步骤,膀胱护理的方法,60,康复护理学,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女性病人清洁间歇导尿的操作步骤,膀胱护理的方法,61,康复护理学,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间歇导尿时机和频率:

残余尿量导尿次数200ml以上46次/天100200ml23次/天80100ml1次/天80ml以下0一般导尿时间:

起床、午餐、晚餐前、睡前,膀胱护理的方法,62,康复护理学,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应限制在15002000ml,并于6:

0020:

00平均分配饮水量,每次不超过400ml;睡前3个小时避免饮水;指导患者不要饮利尿饮品,如茶、汽水、糖水、西瓜等,避免引起口干的食物,如含味精的食物等;,膀胱护理的方法,63,康复护理学,饮水计划,64,康复护理学,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注意事项:

间歇导尿期间应指导患者严格遵守饮水计划;指导患者学会记录、观察自排尿液和导出尿液的性状;理想情况下,导尿的尿量应控制在400ml以下。

膀胱护理的方法,65,康复护理学,经尿道留置导尿,定义:

经尿道留置导尿是用无菌技术经尿道将大小合适的导尿管插入膀胱并长时间留置以引流尿液。

导尿管末端与密闭式集尿袋相接。

膀胱护理的方法,66,康复护理学,经尿道留置导尿,目的: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经尿道留置导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引流尿液,预防因膀胱过度膨胀或膀胱内压力过高引起的上尿路损害;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留置导尿可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膀胱护理的方法,67,康复护理学,经尿道留置导尿,适应证:

处于脊髓休克期间的脊髓损伤患者;不适合或拒绝实施间歇导尿的患者;继发于尿失禁的尿漏导致的会阴部皮肤损伤的患者;顽固性尿失禁患者。

膀胱护理的方法,68,康复护理学,经尿道留置导尿,注意事项:

每日两次消毒患者尿道口和导尿管近尿道口部分,排便后清洗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留置尿管期间应鼓励患者每日摄入水分在2000ml以上,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等;定时更换集尿袋和尿管。

膀胱护理的方法,69,康复护理学,耻骨上膀胱造瘘(suprapubiccatheterization),定义:

指由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穿刺进入膀胱,放置导管将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