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861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由于不同显微镜镜筒长度不同,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尺测量细胞大小时,必须先用台尺校正,以计算出在一定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下目尺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才能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1、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2、活体染色显示线粒体。

3、细胞中DNA和RNA的显示。

4、利用显微镜测微技术测量动物(蛙、鸡或鱼)红细胞及其细胞核直径,计算细胞核质比。

[实验材料和用品]

人口腔黏膜细胞、大鼠,蛙、鱼或鸡血涂片标本。

显微镜、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无菌牙签、解剖器具、酒精灯、染色架、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

0.9%生理盐水、1%碘液、0.02%詹纳斯绿B、醋酸洋红染液、甲基绿-派洛宁染液、卡诺氏固定液、丙酮、二甲苯、中性树胶、蒸馏水、水。

实验三动物组织的制片及观察

1、掌握动物组织平铺片、分离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2、掌握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理解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整个动物体或组织器官大部分都是不透明的,无法在显微镜下观察,需经过生物制片方法,减少将要观察的材料的厚度和体积,使材料变成薄片,或将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使光线能透过,然后通过染色,制备成玻片标本,才能用显微镜进行研究。

1、制备和观察蛙肠系膜平铺片、蝗虫肌肉组织分离装片和蛙血涂片。

2、动物四大组织玻片标本观察、示范、多媒体演示(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做)。

活蛙、蝗虫浸制标本,动物各组织的玻片标本(一般H·

E染色),动物组织多媒体课件。

显微镜、电脑、液晶投影仪、屏幕、解剖器具、蜡盘、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玻片架、大头针。

0.65%生理盐水、1%硝酸银溶液、甘油、香柏油、0.1%亚甲基蓝、甲醇、姬姆萨染液、蒸馏水、乙醚。

实验四、五无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与进化

1、掌握在动物演化中具重要地位的几类无脊椎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蠕形动物、虾类、昆虫等);

了解各类无脊椎动物一般特征和进步性特征。

培养独立实验能力。

2、.学习用比较解剖手段进行动物生物学研究。

3、通过比较解剖,较深刻认识无脊椎动物体制结构和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在演化中不同器官系统间的相互关联,理解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等生物学原理;

培育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表述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探讨动物进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启迪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

5、认识无脊椎动物各门的常见动物。

6、学习节肢动物检索表的应用。

通过外形,胚层,体腔,附肢,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的比较解剖,探讨无脊椎动物体制结构和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及其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在演化中不同器官系统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和动物的整体性等规律。

[实验内容]

1、比较解剖:

(1)水螅带芽整体装片、过精巢、卵巢横切片、示神经整体装片的观察

(2)活涡虫、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3)蛔虫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4)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5)蛔虫和环毛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

(6)螯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7)棉蝗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8)螯虾和棉蝗的比较

(9)以上类群常见动物示范

2、研究探讨:

(1)无脊椎动物体制结构的演化及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2)无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及其相关影响

(3)无脊椎动物呼吸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演化及其与循环系统演化的关联;

(4)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及其影响因子;

(5)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演化及其影响因子;

(6)无脊椎动物附肢的演化及其结构与功能统一;

(7)比较无脊椎动物排泄器官的来源、结构与功能;

无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及其与循环系统演化的关联;

(8)无脊椎动物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殖方式的演化及其进化意义。

[实验材料与用品]

猪蛔虫浸制标本及横切面玻片标本,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雌、雄螯虾和雌、雄棉蝗的新鲜浸制标本,各脊椎动物门的常见动物标本。

显微镜、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烧杯、滴管。

甘油、0.1%亚甲基蓝、清水。

 

实验六兔的实验

1、学习兔的抓取、固定方法,活体采血法、安死术和一般解剖方法。

2、通过家兔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哺乳类的一般特征和进步性特征。

家兔是哺乳类的代表动物,家兔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反应了哺乳动物的一系列进步性特征,家兔活体采血和解剖方法,是小型哺乳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

家兔是生理学、生殖生物学、胚胎工程、免疫学、药理学等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实验动物,所以本实验又是进行上述学科研究的必要基础。

1、家兔耳缘静脉采血和心脏采血。

2、家兔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3、哺乳类的皮肤系统、兔骨骼系统和兔脑的示范。

活家兔,兔皮肤切片标本、兔整体骨骼标本、兔脑浸制标本。

显微镜、解剖器具、木制兔笼、兔解剖台、20mL注射器、针头、烧杯、清洁干燥的试管、消毒棉球、吸水纸、干棉球。

75%乙醇、碘酒、肝素(或其它抗凝剂)、水。

第二部分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将动物的形态结构、基础生理、行为、分类检索等实验内容组合起来,并进行多种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

学生在每个实验中自主组合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在一个单元实验时间内,用有限的实验材料完成多个实验项目。

实验七原生动物系列实验

1、学习对运动迅速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

3、认识原生质的应激性;

了解草履虫的科学研究价值。

4、认识常见原生动物。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代表动物,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在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尤其具有科学价值。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充分展现了单细胞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物有机体所具有的各种特征,而且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说明应激性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

1、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1)草履虫形态结构与运动

(2)食物泡的形成与变化

(3)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

刺丝泡的发射

草履虫对酸刺激的反应

(4)草履虫水平衡调节实验。

2、草履虫生殖装片的观察

3、常见原生动物示范

大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锥虫、团藻、绿眼虫、变形虫、喇叭虫、钟虫、棘尾虫等装片或活标本。

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秒表、镊子、漏斗架、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滴管、毛细滴管、玻棒、烧杯、量筒、1mL移液管(吸管)、漏斗、滤纸、精密pH试纸(pH值范围0.5~5.0和5.0~7.0)、吸水纸、脱脂棉、橡皮吸球。

蓝黑墨水、冰醋酸、5%醋酸、洋红粉末(天然品、非化学合成)、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实验八鱼的系列实验

1、学习掌握鱼类活体采血技术、硬骨鱼的一般测量方法、硬骨鱼解剖方法,学习利用年轮推测鱼类年龄的方法和检索表的使用。

2、通过硬骨鱼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及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通过硬骨鱼比较解剖,较深刻理解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生物与环境统一等生物学原理。

4、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鱼类是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

鱼类的体型、鳍运动、鳃呼吸、侧线器官等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适应水生生活的典型特征。

硬骨鱼外形、消化系统(口位、齿、鳃耙、消化管等)等的形态结构特征充分表现了对不同水层、不同食性、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

鱼的系列实验有助于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这一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鱼的外形测量、活体采血、解剖方法、检索表的使用是鱼类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1、鱼的外形观察和测量。

2、鱼活体采血

3、硬骨鱼的比较解剖

3、检索表的使用-实验鱼分类到科

4、观察鱼年轮并鉴定年龄

5、示范硬骨鱼类的骨骼系统

活鲤鱼、鳙鱼、鳊鱼、草鱼、鳜鱼、黄颡鱼等。

体视显微镜、解剖盘、解剖器具、培养皿、载玻片、刷子、胶布、棉球、直尺、灭菌注射器(5mL)、针头(5~6号)和试管。

肝素(或其它抗凝剂)。

实验九蛙的系列实验

1.学习蛙类外形测量方法、安死术、胸淋巴囊注射方法、毁蛙类动物迷路的方法,蛙类一般解剖技术,肠系膜标本、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非手术结扎技术、反射时的测定,实验现象的观察等基础实验技术方法。

2.通过对成蛙(或蟾蜍)形态结构的观察,进一步理解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其不完善性。

3.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和脊髓反射的特点,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弧各部位的作用。

4.了解微循环区各种血管内血流特点,及某些药物对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

5.了解蛙类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频率和心脏起搏点。

6.了解迷路在维持动物姿势平衡和正常运动中的作用。

7.通过由学生自行选择和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在1个单位实验时间内,用1只蛙(或蟾蜍)完成多个实验项目,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合理地充分利用实验材料,采用多种实验技能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

1、脊髓反射与反射弧的分析: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从刺激开始到反射活动出现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即兴奋通过反射弧而引起外周效应所需要的时间。

反射时与刺激强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刺激愈强,反射时愈短。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引起反射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发生机能上的障碍或结构破坏,反射活动就不能进行。

由于脊髓的机能较简单,所以常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分析。

2、动物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

内耳迷路中的前庭器官是感觉头部空间位置及运动的器官,通过它可反射性地影响肌紧张,从而调节机体的姿势与平衡。

当动物一侧迷路被破坏后,其肌紧张的协调发生障碍,在静止和运动时失去正常的姿势。

3、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观察蛙肠系膜血管内的血流,以了解血管系统外周部分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血流情况。

小动脉管内血流速度快,呈现轴流现象(血细胞在血管中央流动),而且随着心博流速也出现搏动;

小静脉血流慢,无轴流现象;

而毛细血管因受管径限制,仅允许单个血细胞通过,故能清晰看到血细胞流动的情况。

4、心跳起源的分析:

哺乳动物心脏的起搏一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的高低不同,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正常的心脏搏动,每次都由窦房结首先兴奋,引起心肌收缩,所以窦房结被称为起搏点。

两栖动物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构成,心脏背面有一个静脉窦,其心脏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起博点是静脉窦。

5、蛙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

蛙(或蟾蜍)等两栖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及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近似,但其离体组织所需要的条件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性,以及肌肉收缩特性等。

学习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可为神经肌肉生理实验打下基础。

1、必做内容

(1)蛙的外形观察及测量

(2)内部解剖

(3)脊髓反射及反射弧的分析 

2、选做内容

(1)蛙类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

(2)心博起源的分析     

(3)微循环的观察

(4)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报告)

活蛙(限1人1只蛙)

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蛙心夹、玻璃针、蜡盘、有孔橡皮蛙板、铁支架、细铁丝钩或蛙嘴夹、电炉、温度计、秒表、2ml注射器、小烧杯、大烧杯、滴管、培养皿、大头针、纱布、棉球、细线、小滤纸片、直尺、卡尺、铜锌弓、温觉计(或小指管)。

0.65%生理盐水、0.01%去甲肾上腺素、0.01%组织胺、20%氨基甲酸乙酯、1%可卡因、任氏液、0.5%、1%和2%硫酸溶液、蒸馏水、冰水、水。

实验十鸟的系列实验

1、学习采集鸟类血液的一般方法。

2、学习鸟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3、通过鸟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的一般特征。

4、通过观察鸟类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理解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5、以鸟类为代表,学习动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观察鸟类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有助于理解鸟类的进化与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鸟的活体采血方法、外形测量、分类检索和解剖方法,是鸟类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技术方法。

[实验内容]

1、鸟翼根静脉采血、微量采血和心脏采血。

2、鸟的外形观察与测量。

3、鸟的处死和内部解剖。

4、将所解剖的鸟鉴定到目

活家鸽、鸡、鸭、鹌鹑,家鸽整体骨骼标本。

游标尺、钢卷尺、记录纸。

解剖盘、常用解剖器具、双连球、滴管、试管架、已灭菌注射器(5mL)和针头(5~6号)、一次性刺血针、一次性定量毛细采血管、试管、消毒干棉球、脱脂棉、纱布。

肝素或其它抗凝剂、乙醚(或氯仿)、75%、100%乙醇、水。

实验十一动物多样性及进化

1、通过观察和比较动物界10个主要动物门代表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界的进化发展。

2、通过观察动物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理解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由于异质环境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动物在形态、生态、行为、生理、遗传水平上发生分化。

这种复化进化和分化进化的结果产生了地球上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在不同结构水平上体现出来。

动物的外部器官直接与环境相作用,其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动物对特定环境的适应。

不同动物类群的形态差异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从而提供了对它们进行自然分类的基础。

虽然蛋白质电泳、DNA结构等微观特征在动物分类研究中愈来愈受到重视,但由于形态特征本身就是遗传基因的特定表达,物种之间的形态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同时,直观的形态特征易于观测,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和实用性,因此,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传统分类方法目前仍占主导地位。

1、观察和比较动物界10个主要动物门代表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与用品]

主要的无脊椎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各纲1~2种代表动物的浸制或剥制标本,显微镜。

第三部分自选性实验

自选性实验由学生自行选择其中1个实验,独立进行实验器具的准备、试剂的配制,直到完成实验报告,并允许改进实验方法。

实验十二草履虫的克隆培养与接合生殖观察

[目的要求]

1、学习单细胞动物的克隆培养方法。

2、通过草履虫接合生殖实验,了解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及内外影响因素。

3、探索单细胞动物生命周期变化的规律。

接合生殖(conjugation)是原生动物纤毛纲特有的生殖方式。

草履虫的自然种群中只有具备相对接合型(matingtype)的虫体间才能发生接合。

通过单个草履虫的克隆(clone)建立草履虫原培养(stock)的纯系,再对不同的纯系进行配合试验,能够很快地确定相对接合型并形成大量的接合生殖体。

1、草履虫纯系的建立。

2、草履虫的接合生殖实验。

3、探讨不同因素对草履虫接合生殖的影响。

4、拓展性实验:

(1)草履虫的同基因型内有不同的交配型。

请设计实验分析你研究的草履虫在同基因型内可能有多少种交配型?

(2)参看本实验的Box,请设计实验,采用Miyake溶液(附录3)诱导草履虫发生结合生殖,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接合率和成活率。

草履虫混合培养液,稻草培养液。

实验用品由学生根据实验需要自行准备。

实验十三水螅的系列实验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水螅是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其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展示了开始具有原始组织器官分化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助于了解进化过程中,动物体的结构与机能如何由简单原始的形式逐渐趋于复杂和完善。

1、水螅的活体观察与实验。

(1)水螅的外形观察及对刺激的反应

(2)捕食活动

2、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

3、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活水螅。

实验十四涡虫的再生实验

学习掌握涡虫再生研究的基本技术方法,通过观察涡虫的再生过程,加深对动物再生概念的理解。

再生是指动物被离断的器官重建的过程。

许多无脊椎动物都以此方法重建失去的身体部分,其中涡虫的再生能力惊人。

再生一般包括生理性再生、修复性再生、无性繁殖和重建等几种主要形式。

涡虫再生细胞来源问题有两种理论:

未分化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前者强调当动物再生时,涡虫体内保存的那些未分化细胞会在再生刺激下,大量分裂并再经迁移、分化,使那些失去的部分重新构建,恢复原貌;

后者强调未分化细胞来源于其他器官的细胞,经去分化而形成的。

两种理论均有相应的实验依据,目前认为,再生过程中两种机制均存在,可能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相互协同,促进再生过程的完成。

1、设计不同条件下切割和切断涡虫,观察记录各片段再生的方式与过程。

2、拓展性实验:

涡虫的再生存在极性。

再生的速率由前向后呈梯度递减,而且横切后,有头部的片断,由切口处再生出尾部,而后半段由切口处再生出来的是头部。

设计实验探讨这种极性形成的方式与机理。

涡虫(Dugesia)。

实验十五涡虫染色体的制备及观察

学习并初步掌握动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染色体技术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涡虫再生组织具有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给以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就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被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然后采用空气干燥法或压片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供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涡虫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淡水三角涡虫

实验十六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1、学习对低等蠕形动物进行活体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进步性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继腔肠动物之后,动物界发展演化中重大关键性转折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过渡到自由爬行生活,并相应出现形态结构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扁形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界系统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涡虫是扁形动物中自由生活的蠕形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反映了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有助于理解扁形动物进化特征的出现为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条件。

1、涡虫活体观察与实验

(1)外形、运动、对刺激的反应

(2)活体显示消化系统、排泄系统

2、涡虫石蜡切片玻片标本的制作

2、涡虫整体装片玻片标本的观察

3、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设计实验,检测涡虫是否具有初步的学习能力。

活涡虫。

实验十七河蚌的系列实验

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了解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它们种类多,分布广,并随着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形态差异很大,绝大多数软体动物朝着适应比较不活动的生活方式发展,河蚌就是其中的代表。

河蚌的系列实验有助于了解软体动物适应不大活动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及变温动物的心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

3、心脏搏动与水温的关系。

4、河蚌幼虫的观察。

5、拓展性实验:

软体动物门不同类群动物外形、结构差异很大,河蚌是瓣鳃纲的代表。

如果条件具备,可另选腹足纲、头足纲动物进行比较解剖。

活河蚌。

实验用品由学生根据实验需要自行准备。

实验十八软体动物齿舌的观察与分析

1、学习齿舌带的制备方法。

2、根据齿舌的形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分类依据之一。

3、通过比较不同动物齿舌的差别,分析软体动物进化及其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

齿舌(Radula)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取食器官,除瓣鳃纲及其他个别种类外,多数软体动物都有齿舌结构。

齿舌形态分析对揭示软体动物间的亲缘关系和适应环境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齿舌分析不仅是软体动物分类鉴定的手段之一,而且还能为动物取食结构的生物学功能、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等研究提供依据。

1、齿舌的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