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358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提高建筑物基础及梁柱加固治理工程质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5

工程师

岩土队技术队长

6

沈宏

44

岩土队技术室成员

7

魏国俊

33

8

祁亮

26

QC小组成员接受TQC教育在48小时以上,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小组自成立之日起,开展QC小组活动8次,共达64人次。

本小组为攻关型。

二、工程概况

兰州市商通工业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锅炉制造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500m2,为单跨钢筋砼排架结构,原吊车额定起重量为5吨,后因生产需要,增加一台额定起重量为20吨的吊车。

厂房于1973年修建,当时未做地勘工作,桩周土为具Ⅳ级湿陷性(很严重)的黄土,且桩基持力层下有软弱夹层,由于生产用水下渗,导致基桩不均匀下沉、地梁断裂、墙体开裂,影响吊车运行,又由于增加20吨吊车后,没有加大梁柱截面,导致部分吊车梁出现裂缝,对安全生产造成潜在的不安全隐患。

三、选题理由

兰州市商通工业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锅炉制造车间基桩下沉、地梁断裂、建筑物墙体开裂、梁柱出现裂缝,经甘肃省建筑科学院鉴定,必须对建筑物基础及梁、柱进行加固治理。

不进行加固治理,将导致车间停产及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导致厂房拆除重建,给厂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同时为保证车间正常生产、也需要选择合理的加固治理措施。

由于地基基础资料未知、建筑上部还承受较大荷载,在保证车间正常生产、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下施工,因此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求高,不能采用常规地基加固措施,我们选择采用“基础托换、植筋、注浆、加大梁柱截面积的综合治理方案”等新技术和新的施工工艺。

因此,我们选择本课题。

点评:

本课题的选择依据是现场本身存在的问题。

理由充分、课题大小适宜、目的明确,其活动都在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可操作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强。

其不足之处,未应用图、表,且在选题之初就确定了“选择采用“……”工艺”是不对的,采用的方法属活动的阶段成果,在整理报告时应将其归纳到“制定对策”一节。

四、现状调查

经过对目前现状的调查研究,由于建筑物基础下沉导致墙体和梁、柱产生裂缝,其中墙体裂缝变形具有西墙重、东墙轻、中部重、两端轻的特点,墙体裂缝宽度在5~15mm之间,梁裂缝宽度约0.5mm。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目前国内黄土地区地基加固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于湿陷性引起地基下沉,地基加固多采用换填及采取地圈梁等措施,植筋技术在地基加固措施中很少采用。

2、一般建筑物都有勘察资料,且基础资料大多较齐全,并且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必须闲置,以免造成施工安全事故。

3、一般建筑物上部载荷较小,象该工程建筑物上部载荷大于20吨,对地基加固质量要求高,对加固施工工艺要求高,在国内地基加固施工中难度较大。

调查的内容能够切合工程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都有指导作用。

不足之处,收集数据不够全面,继而影响到对数据分类整理、分层分析,且未应用图、表。

五、设定目标

经小组全体成员反复讨论,组内成员形成了共识,认为承担本加固工程设计及施工工作的意义重大,并决心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和“诚信至上,质量至优,客户至尊,服务至善”的服务理念,以技术创新为起点,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全过程,保证经加固治理后车间厂房满足质量要求和正常使用,为岩土公司带来良好的市场信誉,争创优质工程。

本课题目标为:

保证建筑物加固治理后建筑物基础日沉降速度控制在0.01~0.02mm/d之间,吊车梁最大挠度控制在9mm以内。

目标值具体、量化,以一检查、考核。

不足之处,因前阶段活动数据收集存在缺陷,其目标值与现场调查内容的相关关系不够明晰。

六、原因分析

结合工程现状、人员现状、业主要求等方面召开小组会议,进行了认真分析,集思广益,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利用因果图,从方案设计、施工工艺、人员、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共找出未端因素12条。

(详见因果分析图),并对12条未端因素进行要因分析(详见要因论证表表二)。

方案设计施工工艺

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条件

图一:

影响建筑物加固治理工程质量的因果图(*为主要因素)

能够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考虑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全面,能从较广泛的角度展开,工具应用正确。

不足之处,文字描述部分较简单,小组成员如何敞开思路、讨论分析的过程反映不够具体。

七、确认主因

主因确定论证表表二

原因

论证

结论

地勘资料不齐全

由于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基础托换,可以在人工成孔过程中进行补救,对质量影响不大

非主因

缺既有建筑物竣工图及83年加固竣工资料

由于缺乏相应的竣工资料,使设计方案不能很好地切合实际情况,既有井桩位置不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主因

隐蔽工程,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多

方案设计中只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动态化管理,对质量影响不大

地梁断裂位置不清

由于是对产生病害的建筑物整体进行加固治理,并非局部补强,对质量影响不大

第一次采用托换、植筋新技术

由于采用“托换、注浆、植筋”的综合治理方案,特别是植筋新技术,但新技术既有研究、施工资料较少,以上困难难以解决,保证不了施工质量

紧贴既有建筑物井桩进行人挖孔灌注桩(托换基础)

主要对安全有影响

新浇筑的承台不能和既有异性承台牢固联接

新浇筑的承台如若不能和既有异性承台牢固联接,直接影响托换效果,工程质量满足不了要求

梁、柱浇筑砼时,模板易跑模

在植模过程中采取加固处理,同时拆模后,可以采用修边工作进行处理,质量可以保证

9

组内成员第一次从事该类型工作

可以通过集体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多请教,来解决这一问题,质量可以保证

10

无法采用大型现代化设备

主要对工期有影响

11

施工场地狭窄

对施工安全、工期有影响,对质量影响不大

12

冬季施工

对混凝土胶结和养护影响大,影响混凝土质量,制定好冬季施工措施对质量影响不大

通过原因分析,归纳总结并经过QC小组集体多次分析讨论,用主因确定论证表,确定以下因素为主要因素:

7.1第一次采用托换、植筋新技术

7.2缺既有建筑物竣工图及83年加固工程竣工资料;

7.3新浇筑的承台不能和既有异型承台牢固联接

能够按照确定要因的步骤逐条确认。

并能够针对对问题的影响程度确认,对下一步制定对策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足之处,采用方法方面,论证分析有余,现场验证测试不足。

八、制定对策措施

为了确保课题目标全面实现,出色完成本次工作,我们按照质量管理的方法,针对上面分析出来的问题,采用对策表(表三)加以解决。

任何工作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工作细致,次要矛盾就可迎刃而解,工作即可达到万无一失。

对策表表三

主因

对策

目标

主要措施

执行人

完成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工作地点

确定“加固治理方案——基础托换、植筋、注浆”。

资料搜集齐全、组内成员掌握新技术。

多方搜集、聘请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学习和掌握新技术。

2002.12.12

2002.12.13

班组

以搜集到的资料文献指导本次工作,遇到问题集体讨论解决,保证在过程中动态化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2003.5.30

2003.6.6

边施工、边观测、边变更设计

治理效果满足质量要求

采取施工动态化管理。

2003.6.9

车间

新浇注的承台能否和既有异性承台牢固联结

提高砼强度

保证新浇注的混凝土和既有建筑物牢固联结

严格按规范施工,施工中密切注意异性承台。

2003.3.10

2003.3.11

提高砼强度,施工中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施工,

2003.6.9

能够针对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对策,制定措施,且对策表制定的比较规范,应用正确。

不足之处,文字描述部分较粗糙,小组成员如何分析研究对策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的反映不够,且个别措施的可操作性和目标的量化程度较差,不便于考核和实施,例如对策表中第2项。

九、实施对策

针对课题活动目标,我们严格按照对策表逐项实施,并及时检查加以总结,实施过程主要分以下几方面:

实施一:

针对“多方搜集资料、聘请专家,在动态化施工中解决问题”这一对策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针对引起建筑物产生病害“桩周土为具Ⅳ级湿陷性(很严重)的黄土,且桩基持力层下有软弱夹层”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综合加固治理方案——基础托换、植筋、注浆。

方案提出后针对影响加固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第一次采用托换、植筋新技术”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多方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使小组成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新技术,并对每项工作确定专人负责,要求及时作出总结报告并定期检查;

同时把遇到的新技术问题在动态化的施工中加以解决,使问题落到实处。

另外在方案研究及实施过程中,搞好传、帮、带,互教互学,深入现场查找问题。

通过该措施的具体实施,提高了组内成员的技术素质,同时为满足施工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二:

施工动态化管理

由于该工程厂房于83年进行过加固处理,但治理效果差且竣工资料未归档,无历史资料依据,这一因素直接影响本次工程的治理效果。

为使设计方案能够完全落到实处,使施工中不可遇见的问题能更好地得到解决,经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研究,提出“边施工、边观测、边变更设计”的三边工作流程,并在施工中实行动态化管理,及时作好动态跟踪,为此项工作的完成提供了保证。

比如植筋工作,其成败关键是环氧树脂的配置,因此我们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进行调配比例的实验,使托换基础与既有基础牢固联结,达到了治理效果。

比如在托换1#既有建筑物井桩时,当开挖后,发现原井桩承台为异性承台,同时发现有83年加固井桩,无法按原设计施工,结合这一情况,小级成员及时进行讨论研究,提出变更方案---托换桩置于原设计位置的另一侧,加大了植筋面积,使此问题得到解决。

实现了“治理效果满足了质量要求”的目标。

实施三:

新浇注的承台能否和既有异性承台牢固联结是本加固治理工程的关键。

为此,我们制定了冬季施工混凝土保护措施,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同时我们采取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特别是在浇注混凝土前对原承台严格的“打毛”,以保证植筋效果。

通过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

能够按照对策表中确定的措施实施,较全面、详细地反映实施过程的活动。

不足之处,因前一阶段对措施目标的量化程度不够,使措施实施后考核评价是否满足对策目标时显得说服力不够强。

十、效果检查

通过QC小组活动,全面实现了目标,即“保证建筑物加固治理后建筑物基础日沉降速度控制在0.01~0.02mm/d之间,吊车梁最大挠度控制在9mm以内”。

经实测建筑物基础日沉降速度最终控制在“0.01mm/d以内,吊车梁最大挠度控制在7mm”。

超额实现了目标(详见吊车梁挠度观测统计表及建筑物沉降观测表)。

通过本次活动,也起到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作用,为业主和本单位都创造了一定的收益。

详见课题活动效益表(表四)

吊车梁挠度观测统计表

观测点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03.6.20

2003.8.30

2003.10.31

吊车运行前高程(m)

吊车运行至梁中间时高程(m)

A

9.6680

9.6661

9.6670

9.6655

9.6667

9.6659

B

9.6673

9.6587

9.6662

9.6601

9.6612

C

9.6638

9.6650

9.6631

9.6648

9.6637

最大挠度值fmax

fmax=△SAB-0.5△SAC

=6.6mm

〈L/600=10mm

=4.4mm

〈L/600=10mm

=3.95mm

D

9.6807

9.6786

9.6780

9.6766

9.6776

9.6768

E

9.6803

9.6714

9.6775

9.6719

9.6774

9.6733

F

9.6794

9.6711

9.6772

9.6755

9.6769

9.6757

fmax=△SDE-0.5△SDF

=6.7mm

=4.15mm

=3.10mm

观测人:

沈宏检查人:

说明:

(1)A、B、C三点位于A轴线同一根梁上;

D、E、F三点位于D轴线同一根梁上。

(2)梁长6m。

建筑物沉降观测表

2003.

3.

30

高程(m)

0.6785

0.6876

0.6865

0.6756

0.6673

0.6782

0.6892

0.6745

本次沉降量(mm)

累积沉降量(mm)

第2次

2003.4

.10

0.6772

0.6857

0.6847

0.6742

0.6661

0.6765

0.6876

0.6732

-1.3

-1.9

-1.8

-1.4

-1.2

-1.7

-1.6

日沉降速度(mm/d)

0.13

0.19

0.18

0.14

0.12

0.17

0.16

第3次

.30

0.6750

0.6831

0.6817

0.6722

0.6643

0.6737

0.6852

0.6712

-2.2

-2.6

-3.0

-2.0

-2.8

-2.4

-3.5

-4.5

-4.8

-3.4

-4.0

-3.3

0.11

0.15

0.10

0.09

第4次

2003.5

.31

0.6729

0.6812

0.6793

0.6706

0.6624

0.6710

0.6828

0.6693

-2.1

-2.7

-5.6

-6.4

-7.2

-5

-4.9

-5.2

0.07

0.06

0.08

0.05

第5次

2003.6

.20

0.6711

0.6792

0.6771

0.6690

0.6610

0.6808

0.6677

-7.4

-8.4

-9.4

-6.6

-6.3

-9.2

-6.8

第6次

0.6704

0.6783

0.6762

0.6684

0.6604

0.6682

0.6800

0.6672

-0.7

-0.9

-0.6

-0.8

-0.5

-8.1

-9.3

-10.3

-6.9

-10.0

-7.3

第7次

2003.7

0.6692

0.6768

0.6675

0.6658

0.6670

0.6791

0.6666

-1.5

-10.8

-11.5

-7.5

-11.2

-10.1

-7.9

0.04

0.03

0.02

第8次

2003.8

0.6689

0.6744

0.6655

0.6667

0.6788

0.6663

-0.3

-9.6

-11.4

-12.1

-7.8

-10.4

-8.2

0.01

第9次

2003.10

0.6756

0.6738

0.6668

0.6651

0.6664

0.6657

-0.4

-12.0

-12.7

-8.8

-11.8

-11.0

<

第10次

2004.3

.1

0.6676

0.6747

0.6642

0.6773

0.6648

-1.0

-10.9

-12.9

-13.3

-9.8

-12.4

-11.9

-9.7

(1)观测点高程为相对高程,假设基准点高程为0.0000m。

(2)沉降稳定标准按沉降速度考虑,取0.01~0.02mm/d。

(3)观测点位置布置在车间墙体上外侧,按建筑物(车间)四角点及轴线布置,每隔3个单独柱基布设1个。

(4)全部托换桩于2003年3月20日结束,沉降观测于2003年3月30日开始。

(5)吊车梁、柱加固于2003年6月9日结束,6月19日车间正式投入使用。

课题活动效益表表四

效益分类

效益

经济效益

通过采用新技术,利用综合加固治理方案,为业主节约了三十多万元的工程款,同时给岩土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施工利润。

技术效益

提高了组内成员岩土工程治理业务技术水平

本课题受到业主的好评,从技术上为岩土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提高了组内成员质量意识

社会效益

通过小组的活动,确保了按期保质完成该项工程,提高了岩土公司良好的市场信誉

其它效益

QC小组活动卓有成效,为该小组开展其它课题的QC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数据表明实现了课题目标,数据详实,说服力强。

对于经济效益,在课题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实现了业主、企业双方面的收益。

十一、巩固措施

(1)坚持开展质量管理教育,深化TQC知识,增强质量意识。

(2)坚持开展QC攻关活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

(3)本次活动的施工工艺经分院批准,《人工挖孔灌注桩成孔工艺》、《冬季混凝土浇注规程》作为分院的标准化施工工艺及规程之一,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所借鉴。

把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形成了新的工艺流程,并纳入到企业标准之中。

十二、总结及今后打算

通过本QC小组活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技术培训”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两大法宝。

本项目以技术创新为起点,提高了岩土工程治理新技术含量,为建设单位优质按期完成了病害加固治理工程。

小组成员不仅质量意识得到加强,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人才,开阔了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