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213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专题读书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要突出重点,认真选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

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

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

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

要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应对危机扩大内需政策见效仍需深化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的破产以及随后一系列银行倒闭预示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加深,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转化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步入经济衰退区间,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幅回落。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不可避免的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对外出口萎缩。

世界进入了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一、经济危机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的普遍预期下,全球贸易总额急剧下降,初级产品市场价格大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将下降至0.5%,该预测相比2008年11月下调了1.75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全球经济2009年将会下降1.7%,这将是二战以来世界产出首度出现负增长。

世界主要经济体也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下滑。

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导致市场信心不足,投资公司接连倒闭,股票市值大幅下跌,经济下滑已成定局。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8%,出口环比增长大幅下降19.7%;

2009年10月份失业率达到10%,为16年来最高水平,房地产投资持续缩减。

欧元区各国金融系统剧烈动荡甚至崩溃,希腊等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银行信贷收缩,消费需求低迷。

欧盟委员会一再下调对2009年欧元区GDP增长预期,从2008年0.1%的增长调至目前的1.9%的负增长。

高盛公司预测英国房价将从2007年夏季的房价顶峰到2010年止跌反弹这段期间,下跌约为30%。

日本GDP2008年第四季度比上季度下降3.3%,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也将下滑至-2.6%。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计从2008年的6.25%大幅放缓至2009年的3.25%。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缩减的状况,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亏损企业和亏损行业增多,一批出口型企业破产倒闭。

城镇失业人员增加,农民工返乡现象突出。

整个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GDP增速急剧减缓,2009年第一季度下降到6.1%,为17年以来的最低。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危机。

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扩大内需措施及效果

到2009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财政收入增长11.7%;

其中税收收入59515亿元,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增加10.5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0万亿元,增加9.6万亿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

三、扩大内需的经验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也是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国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

在应对扩大内需的实践中,我们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1.必须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消费需求。

实施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直接投资1.18万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重大民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增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必须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注重开拓农村市场,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措施,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大力促进农民消费,使广阔的农村市场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支撑。

2.扩大内需必须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在扩大内需中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举措。

为了在扩大内需中调整经济结构,我国在各个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

工业方面,出台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

农业方面,大幅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增加农业补贴,扩大补贴范围,确保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

民营经济方面,出台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29项扶持政策和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环境方面,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强化重点领域、区域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积极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大对中部地区优化结构的支持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制定并实施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着力推动重点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3.扩大内需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

改革是动力,特别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扩大内需中必须深化价格体制改革特别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在扩大内需中必须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

在扩大内需中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金融监管相协调的机制,改善金融结构和服务,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

在扩大内需中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全力提高国有企业应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扩大内需必须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中国在扩大内需中加强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率先复苏和发展的重要支持。

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大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

选择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集中力量攻关,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积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社会需求。

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在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节能环保汽车等方面开展研发和推进产业化,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现保增长和增效益相统一。

5.扩大内需必须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

扩大内需必须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利民惠民的大事实事。

扩大内需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高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农民工就业,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妥善安置。

扩大内需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扩大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落实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

扩大内需必须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抓紧地震灾区永久性住房建设。

在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还注意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城乡基层文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四、下一步的措施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国政府制定了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引领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态势。

2010年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应采取以下扩大内需的措施,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巩固回升基础的必要之举。

虽然我国去年成功“保8”,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但目前投资和消费的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作用的结果,社会投资意愿不强,居民消费后劲不足,外需不振可能在较长时期仍然存在。

只有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继续落实和完善扩大内需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才能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从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公报看,我国财政收入回升较快,银行存贷款余额充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础牢固,加之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资空间较大,继续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仍然牢固。

在2010年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的同时,要要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的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财政政策应突出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保障力度;

货币政策在操作过程中应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各类潜在的金融风险。

2.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对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加剧和资产泡沫膨胀等问题更加重视。

过去一年的发展,我国一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沉疴”不仅没有在“调整”中缓解,反而在“振兴”中进一步加剧,如钢铁产业,目前粗钢产能过剩上亿吨。

一些新能源产业,如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竟然也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2010年经济工作投资结构的调整,事关经济复苏大局。

要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

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大力调优投资结构,保证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同时进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继续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增长是内需增长的重点。

我国去年经济增长成功“保8”,消费信贷的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我国的消费增长相对于投资增速仍有近18个百分点的差距,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

所以大力促进居民消费,提高消费需求在内需中的占比对保持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统计数据显示,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

同时,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比较突出。

与此同时,二次分配的收入调节效果不明显,收入向一部分人集中的倾向明显。

收入最高的20%阶层和最低的20%阶层的家庭收入差,已经从2000年的3.6倍扩大到了2008年的5.7倍。

要把扩大消费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

最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

加大财政投入,积极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健全家电下乡政策,扩大补贴对象范围,增加补贴品种,大幅提高补贴产品最高限价并实行最高限额补贴办法。

完善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提高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

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4.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的重要支撑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房价增长过快泡沫凸显又将威胁我国经济的安全。

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

一方面,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

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

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

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另一方面,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

5.更加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自主创新。

一方面,企业应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方面,采取多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

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6.制定金融财政等配套政策措施。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保持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加强金融企业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协调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

大力开展财政增收节支工作。

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一揽子计划虽然已促使我国经济企稳回升,但同时通胀预期有所抬头,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既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又要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能源问题

“前高后低”对经济有何影响

电力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今年我国电力市场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就此很多人产生疑虑。

王思强认为,单纯由“前高后低”和“前低后高”来判断经济运行态势的方法并不可取。

这是因为“前高后低”和“前低后高”是对用电量同比增速走势的描述,不是对绝对量走势的描述。

“即使是同比数据发展趋势是前高后低,但是并不能证明用电量的绝对量也是直线下滑逐月减少。

”王思强举例分析说,今年4-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迹象,但从用电量绝对量来看则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恰恰是与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升向好稳定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因此,判断能源经济形势时一般看几个指标,一是看同比数据。

二是看环比增长幅度。

三是看绝对量增长幅度。

看同比增长幅度的时候,一定要剔除同期基数的干扰。

看环比数据的时候,一定要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

一般来讲,绝对量增幅更接近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王思强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数据表明,我们的经济是回升向好稳步发展,王思强认为,目前从全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比较充足,说明第四季度电力刚性需求还不会降低。

全年能源供需形势如何

前三季度,我国主要能源品种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特别是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在能源供应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需求仍然旺盛,但增速逐渐回落。

王思强分析说,今年以来,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拉动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符合预期,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势头将继续保持。

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尚未根本消除,除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相对较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先后出现复苏减速迹象,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受去年经济走势“前低后高”和今年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四季度能源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回落,全年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宽松。

到今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9.5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电力装机供应能力较为充足。

但受电网和电源结构影响,特别是电煤供应、来水和气温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和高峰时段仍有可能出现电力紧张现象。

近期,天气急剧变冷对天然气供应带来一定影响,为避免出现“气荒”,国家能源局将加快产能建设进度,加快在建项目投产,同时加大管网设备的检修维护力度,合理安排天然气储气库的采集梯度,并加强需求管理,减少工业用户用气,保障民生用气。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经济的发展格局、制约能源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发生深刻的变化。

根据“十五”以及“十一五”开局第一年能源经济运行情况,我国能源经济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长加快,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耗强度上升

  “七五”、“八五”、“九五”三个计划期,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6.5%,6%、-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

进入“十五”以后,能源消费速度开始加快,并且逐步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平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平均能源消费弹性分别达到10%和1.05.2003年、200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53和1.59.2005年能源消费量为22.33亿吨标煤,是2000年的1.6倍,能源消费绝对量增长了8.5亿吨标煤。

其中,煤炭消费增长了64%,石油消费增长了45%,电力消费增长了85%.

  在能源需求的拉动下,能源生产增长也快速增长。

2005年我国能源总产量达到20.61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7.71亿吨标煤。

其中,我国的煤炭产量年均增长9.8%,达到22.05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10亿吨;

发电量年均增长了13%,达到25002.6亿千瓦小时,比2000年增长了11446.6亿千瓦小时;

石油产量2005年达到1.81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1835.3万吨,年均增长2.2%.

  需要指出的是,受资源限制,我国原油产量一直增幅不大,已连续13年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

尽管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能够随着需求增长而增长,但是需求的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差异却随着需求的增长而越来越大。

如,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差与石油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差如同一把张口的剪刀:

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于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石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却越来越大于在生产总量中的比重,自给率逐年下降。

  由于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也结束了改革开放后持续22年的下降趋势,在“十五”中期开始逐步上升。

这一转变使我国到2020年再次实现能源翻一番,GDP翻两番的目标受到严重的挑战。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原因,2006年上半年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继续上升了0.8%.

  2.石油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供需平衡进一步转向依赖进口

  在“八五”之前,能源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能源供需总量上,做到总量的平衡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能源需求结构逐步发生变化。

进入“九五”和“十五”以来,虽然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建设能力大大提高,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尤其是主力油田的开采已进入中后期,石油资源不足以支持高速增长的石油需求。

能源生产结构难以随着需求结构的转变而转变,由此导致的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不得不依靠石油进口加以解决,并且进口的数量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大。

2005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达到1.43亿吨,占我国石油消费量的43.9%,能源消费量的9.2%,分别比1995提高了36.3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

石油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8%.

  根据我国的煤炭、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一次能源的资源条件、生产技术和生产的市场化水平,在短期内能够快速增加生产的只有煤炭,而以液体燃料为动力的能源消费需求在短期内还难以大规模地替代。

因此,我国的石油进口将继续下去。

2006年1-9月我国的原油进口达到10925.8万吨同比增长15.9%原油出口427.5万吨同比下降21.8%.根据我国目前石油需求和进口增长的态势,石油进口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50%以上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测时间提前到来。

  依赖进口石油实现能源供需平衡意味着我国的能源供需平衡已由封闭式平衡转向开放型平衡。

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超过科威特和阿曼两国一年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随着进口数量的增长,世界能源供需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越来越重要。

此外,当前世界能源供需与国际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关系,而是和政治、外交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影响因素复杂多变。

为了分散风险和保证能源供应,我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与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努力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3.能源价格上涨,但对整个工业利润与居民生活的影响不大

  受国内供需关系及国际油价的影响,我国能源价格在“十五”期间普遍上升。

煤炭价格在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