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6879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

《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5种元素的测定文档格式.docx

6.6硝酸溶液:

1+1。

6.7盐酸溶液:

6.8标准溶液

6.8.1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

ρ=1.00mg/mL。

可用光谱纯金属(纯度大于99.99%)或其他标准物质配制成浓度为1.00mg/mL的标准储备溶液,根据各元素的性质选用合适的介质(参见附录表B.3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分组推荐的保存介质)。

也可购买有证标准溶液。

6.8.2混合标准储备溶液

可购买有证混合标准溶液,也可根据元素间相互干扰的情况、标准溶液的性质以及待测元素的含量,将元素分组配制成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参见附录表B.3推荐的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分组及保存介质)。

注1:

所有元素的标准储备溶液配制后均应在密封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瓶中保存。

注2:

包含元素Ag的溶液需要避光保存。

6.8.3混合标准使用溶液

可购买有证混合标准溶液,也可根据元素间相互干扰的情况、标准溶液的性质以及待测元素的含量,用硝酸溶液(6.5)稀释元素标准储备溶液(6.8.1或6.8.2),将元素分组配制成混合标准使用溶液,钾、钠、钙、镁储备溶液即为其使用溶液,浓度为100mg/L;

其余元素混合使用溶液浓度为1mg/L。

6.9内标标准储备溶液:

ρ=100μg/L。

宜选用6Li、45Sc、74Ge、89Y、103Rh、115In、185Re、209Bi为内标元素(内标元素的选取可参考附录表B.4)。

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6.4)稀释至100μg/L。

6.10内标标准使用溶液

用硝酸溶液(6.4)稀释内标储备液(6.9),配制内标标准使用溶液。

由于不同仪器采用不同内径蠕动泵管在线加入内标,致使内标进入样品中的浓度不同,故配制内标使用液浓度时应考虑使内标元素在样液中的浓度约为5μg/L~50μg/L。

6.11质谱仪调谐溶液:

ρ=10μg/L。

宜选用含有Li、Y、Be、Mg、Co、In、Tl、Pb和Bi元素为质谱仪的调谐溶液。

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6.4)稀释至10μg/L。

6.12氩气:

纯度不低于99.99%。

7仪器和设备

7.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及其相应的设备。

仪器工作环境和对电源的要求需根据仪器

7.2温控电热板。

7.3微波消解仪。

7.4过滤装置,0.45μm孔径水系微孔滤膜。

7.5聚四氟乙烯烧杯:

250mL。

7.6聚乙烯容量瓶:

50mL、100mL。

7.7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瓶:

100mL。

7.8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8样品

8.1样品的采集

样品采集参照HJ/T91和HJ/T164的相关规定执行,可溶性元素样品和元素总量样品分说明书规定执行。

仪器扫描范围:

5-250amu,分辨率:

10%峰高处所对应的峰宽应优于1amu。

别采集。

8.2样品的保存

可溶性元素样品采集后立即用0.45μm滤膜(7.4)过滤,弃去初始的滤液50mL,用少量滤液清洗采样瓶,收集所需体积的滤液于采样瓶中,加入适量硝酸(6.6)将酸度调节至pH<2。

元素总量样品的保存参照HJ493的相关规定进行,样品采集后,加入适量硝酸(6.6)将酸度调节至pH<2。

8.3试样的制备

8.3.1可溶性元素

样品处理方法见8.2。

8.3.2元素总量

8.3.2.1电热板消解法

准确量取(100.0±

1.0)摇匀后的样品mL(8.2)2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于(7.5)(视中水样实际情况,取样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注意稀释倍数的计算),加入2mL硝酸溶液(6.6)和1.0mL盐酸溶液(6.7)于上述烧杯中,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加热温度不得高于85℃(详见注3)。

消解时,烧杯应盖上表面皿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证样品不受通风柜周边的环境污染。

持续加热,保持溶液不沸腾,直至样品蒸发至20mL左右。

在烧杯口盖上表面皿以减少过多的蒸发,并保持轻微持续回流30min。

待样品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烧杯至少三次,并将冲洗液倒入容量瓶中,确保消解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7.6)中,用去离子水定容,加盖,摇匀保存。

若消解液中存在一些不溶物可静置过夜或离心以获得澄清液。

(若离心或静置过夜后仍有悬浮物,则可过滤去除,但应避免过滤过程中可能的污染。

8.3.2.2微波消解法

准确量取45.0mL摇匀后的样品(8.2)于消解罐中,加入4.0mL浓硝酸(6.2)和1.0mL浓盐酸(6.3)(可根据微波消解罐的体积等比例减少取样量和加入的酸量),在170℃温度下微波消解10分钟。

消解完毕,冷却至室温后,将消解液移至100mL容量瓶(7.6)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待测。

也可适度浓缩样品,定容至50mL容量瓶(7.6)中。

注3:

使用电热板消解法时,正确的加热方法为将烧杯放在电热板中间位置,调节电热板的温度,使盛放有水样、未加盖的烧杯的受热温度不高于85℃。

若烧杯上盖有表面皿,水温可升至约95℃。

注4:

当目标元素为银、铝、砷、铍、钡、钙、镉、钴、铬、铜、铁、钾、镁、锰、钼、镍、铅、铊、钒、锌的总量时,可采用HJ677或HJ678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

其余元素参考本方法执行。

样品前处理完毕,应尽快进行分析。

注5:

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样品,酌情加入适量过氧化氢。

8.4实验室空白试样的制备

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按照8.3步骤制备实验室空白试样。

9分析步骤

9.1仪器调试

9.1.1仪器的参考操作条件

不同型号的仪器其最佳工作条件不同,标准模式、碰撞/反应池模式等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9.1.2仪器调谐

点燃等离子体后,仪器需预热稳定30分钟。

首先用质谱仪调谐溶液(6.11)对仪器的灵敏度、氧化物和双电荷进行调谐,在仪器的灵敏度、氧化物、双电荷满足要求的条件下,调谐溶液中所含元素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5%。

然后在涵盖待测元素的质量范围内进行质量校正和分辨率校验,如质量校正结果与真实值差别超过±

0.1amu或调谐元素信号的分辨率在10%峰高所对应的峰宽超过0.6~0.8amu的范围,应依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质谱进行校正。

9.2校准曲线的绘制

依次配制一系列待测元素标准溶液,可根据测量需要调整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

在容量瓶中取一定体积的标准使用液(6.8.3),使用硝酸溶液(6.4)配制系列标准曲线,建议浓度如下:

铝、硼、钡、钴、铜、铁、锰、钛、锌浓度为0μg/L、10.0μg/L、50.0μg/L、100μg/L、200μg/L、300μg/L、400μg/L、500μg/L;

银、砷、金、铍、铋、镉、铈、铬、铯、镝、铒、铕、镓、钆、锗、铪、钬、铟、铱、镧、镥、钼、铌、钕、镍、磷、铅、钯、镨、铂、铷、铼、铑、钌、锑、钪、硒、钐、锡、铽、碲、钍、铊、铥、铀、钒、钨、钇、镱、锆浓度为0μg/L、0.5μg/L、1.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40.0μg/L、50.0μg/L;

钾、钠、钙、镁浓度为0mg/L、5.0mg/L、10.0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100mg/L;

锶浓度为0mg/L、0.1mg/L、锂、0.5mg/L、1.0mg/L、2.0mg/L、3.00mg/L、4.0mg/L、5.0mg/L的标准系列。

内标元素标准使用溶液(6.10)可直接加入工作溶液中,也可在样品雾化之前通过蠕动泵自动加入。

内标的浓度应远高于样品自身所含内标元素的浓度,常用的内标元素及浓度范围见6.10。

用ICP-MS测定标准溶液,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以样品信号与内标信号的比值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

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求得其斜率用于样品含量计算。

9.4测定

9.4.1试样的测定

每个试样测定前,先用硝酸溶液(6.5)冲洗系统直到信号降至最低,待分析信号稳定后才可开始测定。

试样测定时应加入与绘制校准曲线时相同量的内标元素标准使用溶液(6.10)。

若样品中待测元素浓度超出校准曲线范围,需用硝酸溶液(6.4)稀释后重新测定,稀释倍数为f。

试样溶液基体复杂,多原子离子干扰严重时,可通过附录B.2所列的校正方程进行校正,也可根据各仪器厂家推荐的条件,通过碰撞/反应池模式技术进行校正。

9.4.2实验室空白试样的测定

按照与试样相同的测定条件测定实验室空白试样。

10结果计算与表示

10.1结果计算

样品中元素含量按照公式

(1)进行计算。

ρ=(ρ1−ρ2)×

f

(1)

式中:

ρ——样品中元素的浓度,μg/L或mg/L;

ρ1——稀释后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浓度,μg/L或mg/L;

ρ2——稀释后实验室空白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浓度,μg/L或mg/L;

f——稀释倍数。

10.2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小数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保持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精密度

6家实验室对钾、钠、钙、镁浓度为5.0mg/L、25.0mg/L和50.0mg/L的标准溶液进行了直接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90%~12.8%、1.27%~7.93%、1.46%~6.85%。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83%~7.71%、3.99%~5.70%、1.41~3.53%。

重复性限范围为:

0.99mg/L~1.26mg/L、1.78mg/L~3.42mg/L、3.56mg/L~5.67mg/L。

再现性限范围为:

1.01mg/L~1.53mg/L、3.06mg/L~4.60mg/L、4.85mg/L~7.58mg/L。

6家实验室对其余61种元素浓度为0.10~20.0μg/L、20.0~50.0μg/L和50.0~100μg/L的标准溶液进行了直接测定:

2.01%~14.1%、1.27%~10.1%、1.15%~7.84%。

0.86%~10.4%、1.00%~9.81%、0.85~4.80%。

0.02μg/L~3.31μg/L、0.08μg/L~7.38μg/L、3.47μg/L~11.9μg/L。

0.02μg/L~4.37μg/L、0.08μg/L~8.24μg/L、3.82μg/L~16.9μg/L。

11.2准确度

6家实验室对地表水样品进行可溶性元素的加标回收实验,地表水可溶性元素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86.8%~102%,加标回收率最终值为86.8%±

8.6%~102%±

7.7%。

6家实验室对废水样品进行可溶性元素的加标回收实验,废水可溶性元素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85.7%~109%,加标回收率最终值为85.7%±

7.6%~109%±

9.9%。

6家实验室对地表水样品进行元素总量的加标回收实验,地表水元素总量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91.3%~110%,加标回收率最终值为91.3%±

14.4%~110%±

13.2%。

6家实验室对废水样品进行元素总量的加标回收实验,废水元素总量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92.1%~108%,加标回收率最终值为92.0%±

11.4%~108%±

3.6%。

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统计见附录C。

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1标准曲线:

每次分析样品均应绘制校准曲线。

通常情况下,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达到0.999以上。

12.2内标:

在每次分析中必须监测内标的强度,试样中内标的响应值应介于校准曲线响应值的70%~130%,否则说明仪器发生漂移或有干扰产生,应查找原因后重新分析。

如果发现基体干扰,需要进行稀释后测定;

如果发现样品中含有内标元素,需要更换内标或提高内标元素浓度。

12.3空白:

每批样品应至少做一个全程序空白及实验室空白。

空白值应符合下列的情况之一才能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1)空白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2)低于标准限值的10%;

(3)低于每一批样品最低测定值的10%。

否则须查找原因,重新分析直至合格之后才能分析样品。

12.4实验室控制样品:

在每批样品中,应在试剂空白中加入每种分析物质,其加标回收率应在80%~120%之间;

也可以使用有证标准样品代替加标,其测定值应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12.5基体加标和基体重复加标:

每批样品应至少测定一个基体加标和一个基体重复加标,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应在70%~130%之间;

两个基体重复加标样品测定值的偏差在20%以内。

若不在范围内,应考虑存在基体干扰,可采用稀释样品或增大内标浓度的方法消除干扰。

12.6平行样:

每批样品应至少测定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量少于10时,应测定一个平行双样;

做平行样时,两个平行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小于等于20%。

12.7连续校准:

每分析10个样品,应分析一次校准曲线中间浓度点,其测定结果与实际浓度值相对偏差应≤10%,否则应查找原因或重新建立校准曲线。

每批样品分析完毕后,应进行一次曲线最低点的分析,其测定结果与实际浓度值相对偏差应≤30%。

13废物的处理

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应集中收集,并清楚地做好标记贴上标签,“有毒废液如(重金属),”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14注意事项

14.1实验所用器皿,在使用前须用硝酸溶液(6.6)浸泡至少12h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14.2钾、钠、钙、镁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时,可选用其他国标方法测定。

对于未知的废水样品,建议先用其他国标方法初测样品浓度,避免分析期间样品对检测器的潜在损害,同时鉴别浓度超过线性范围的元素。

14.3丰度较大的同位素会产生拖尾峰,影响相邻质量峰的测定。

可调整质谱仪的分辨率以减少这种干扰。

14.4在连续分析浓度差异较大的样品或标准品时,样品中待测元素(如硼等元素)易沉积并滞留在真空界面、喷雾腔和雾化器上会导致记忆干扰,可通过延长样品间的洗涤时间来避免这类干扰的发生。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本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见表A。

表A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单位:

μg/L

元素

检出限

测定下限

银Ag

0.04

0.16

铪Hf

0.03

0.12

铑Rh

铝Al

1.15

4.60

钬Ho

钌Ru

0.05

0.20

砷As

0.48

铟In

锑Sb

0.15

0.60

金Au

0.02

0.08

铱Ir

钪Sc

0.80

硼B

1.25

5.00

钾K

4.50

18.0

硒Se

0.41

1.64

钡Ba

镧La

钐Sm

铍Be

锂Li

0.33

1.32

锡Sn

0.32

铋Bi

镥Lu

锶Sr

0.29

1.16

钙Ca

6.61

26.4

镁Mg

1.94

7.76

铽Tb

镉Cd

锰Mn

碲Te

铈Ce

钼Mo

0.06

0.24

钍Th

钴Co

钠Na

6.36

25.4

钛Ti

0.46

1.84

铬Cr

0.11

0.44

铌Nb

铊Tl

铯Cs

钕Nd

铥Tm

铜Cu

镍Ni

铀U

镝Dy

磷P

19.6

78.4

钒V

铒Er

铅Pb

0.09

0.36

钨W

0.43

1.72

铕Eu

钯Pd

钇Y

铁Fe

0.82

3.28

镨Pr

镱Yb

镓Ga

铂Pt

锌Zn

0.67

2.68

钆Gd

铷Rb

锆Zr

锗Ge

铼Re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多原子离子的干扰、干扰校正方程、推荐的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分组及保存介质、分析物质量与内标物

表B.1ICP-MS测定中常见的多原子离子干扰受干扰元素

分子离子

质量

受干扰元素

14N1H+

15

40Ar81Br+

121

Sb

16O1H+

17

35Cl16O+

51

V

16O1H2+

18

35Cl16O1H+

52

Cr

12C2+

24

Mg

37Cl16O+

53

12C14N+

26

37Cl16O1H+

54

12C16O+

28

Si

40Ar35Cl+

75

As

14N2+

40Ar37Cl+

77

Se

14N21H+

29

32S16O+

48

Ti

14N16O+

30

32S16O1H+

49

NOH+

31

P

34S16O+

50

V,Cr

16O21H+

32

S

34S16O1H+

33

34S16O2+,32S2+

64

Zn

36ArH+

37

Cl

40Ar32S+

72

Ge

38ArH+

39

K

40Ar34S+

74

40ArH+

41

31P16O+

47

12C16O2+

44

Ca

31P17O1H+

12C16O2+H

45

31P16O2+

63

Cu

40Ar12C+,36ArO+

40Ar31P+

71

Ga

40Ar14N+

Cr,Fe

40Ar23Na+

40Ar14N1H+

55

Mn

40Ar39K+

79

Br

40Ar16O+

56

Fe

40Ar40Ca+

80

40Ar16O1H+

57

130Ba2+

65

40Ar36Ar+

76

132Ba2+

66

40Ar38Ar+

78

134Ba2+

67

40Ar2+

TiO

62-66

Ni,Cu,Zn

81BrH+

82

ZrO

106-112

Ag,Cd

79Br16O+

95

Mo

MoO

108-116

Cd

81Br16O+

97

93Nb16O

109

Ag

81Br16O1H+

98

表B.2ICP-MS测定中常用的干扰校正方程

同位素

干扰校正方程

51V

51M-3.127×

(53M-0.113×

52M)

75As

75M-3.127×

(77M-0.815×

82M)

82Se

82M-1.009×

83M

98Mo

98M-0.146×

99M

111Cd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