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上海世博会的投资乘数。
此次上海世博会主要属于政府投资,所以适用于投资乘数理论,可以从投资乘数看出其对上海经济的巨大贡献。
△Y=K·
△I
K=1/(1–b)
其中:
△Y-国民收入增量,K-投资乘数,△I-投资增量,b-边际消费倾向
K的大小取决于上海消费者在举办世博会期间b的大小:
b=△C/△Y
△C-消费变动△Y–收入变动
上海市人均消费和可支配收入
年份
人均消费
人均收入
2003
11040
14867
2004
12631
16683
2005
13773
18645
2006
14762
20668
2007
17255
23623
2008
19398
26675
2009
20992
28838
数据来源:
上海统计2010年鉴
以人均收入为自变量,以人均消费水平为函数,采取回归方法测算“b”。
人均收入x:
14867166831864520668236232667528838
人均消费y:
11040126311377314762172551939820992
∑Xi=150000∑Yi=110000
∑Xi2=3365000000∑Yi2=1790000000∑XiYi=2466000000
b=(n·
∑XiYi-∑Xi∑Yi)/(n·
∑Xi2-(∑Xi)2)
=(7·
2466000000-150000·
110000)/(7·
336500)
2
=0.72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可计算出b=0.72
已知世博会总共的投入在4000亿左右。
=1/(1-0.72)·
4000=14285(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世博会的投资增量将产生上海GDP贡献至少14285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逐年加大。
上海世博会看似有七年的准备时间,非常的长,但是,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来说还是很短的,上海市政府为了让整个世博会成功、顺利地举办,符合一座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的水平,尽早地达到国际世博局的要求和规则,更好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提高上海的国际竞争力,开始了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4000亿左右的投资中,大部分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用于世博会场馆建设的投资比例并不大。
单位:
亿元
表1-1数据来源:
此图可以发现,从2003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开始大规模扩大,其中用于城市基本建设的投资额也开始逐年扩大。
1995~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亿元左右,基本没有变化。
但是从2003年开
始,增长率分别为12.1%,25.7%,14.1%,13.6%,10.2%,11.2%,从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上海注重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每年都达到了10%以上的高速投入。
3
同时,用于城市基本建设的投资额所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在03年以前为37.6%左右,非常平稳,而从2003年申办成功后所占比例分别为37.8%,55.8%,56%,57.2%,62.2%,63%,64.1%,基本建设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越来越大。
由此看出,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使得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步伐,市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希望通过投资首先改善城市的整个状况,其二,通过投资乘数拉动各个领域的经济增长。
可以说,政府七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我们注目共睹的,并且是我们切身得益的。
在公共交通方面,上海每年有7000条马路同时在修,给上海的地面交通的状况带来了良好的改善;
上海轨道交通在申办世博之前只有2条,现在一下子有了13条,上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网络越来越完善,已经达到了400多公里;
龙阳路至浦东国际机场的磁悬浮;
虹桥机场航站楼的建成;
长三角的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建成,这些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大大提高了上海市的城市速度和与各地的联系,加快了上海的建设发展。
商业建筑方面,建设了四个城市副中心,很多条商业街和样板路,形成了几个商业聚集区和增长点。
在住房方面,加大了住房供给,在文化产业方面,兴建了很多特色博物馆和各类产业创意园区,在其他如信息通讯、水利、航运、环保、电信、能源、旧区改造、桥梁、等等各个方面的投入使得上海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从而带动的投资乘数效应扩大,使上海始终保持了10%以上的发展水平。
(二)旅游人数的增加。
世博会的申办成功首先获利的产业便是旅游业,国际友人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同时,通过上海整个的形象的提升,加深了认识,而从来到上海旅游,给上海的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前景,也给我市创造了更多的外汇收入。
表:
1-2
数据资料:
世博会成功申办,使得我市的旅游业逐渐升温,从2004年起,很多旅行社打出“世4
博牌”招揽游客来上海主要景点参观,上海越来越快速的建设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友人,为世博而不断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通讯设施、辅助设备以及英语的普及让外国人能够轻易地融入上海,更为方便地在上海进行一系列活动,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软实力的不断深入,吸引着投资客、外商和外国大型企业的到来。
从此图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来上海的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开始猛增,从2003年的275万,到了2004年的488万,一年中增长了77.6%,此后几年,游客人数保持在600万左右,这和我市成功申办了世博会是密不可分的。
旅游人数的陡然增加,显现为外汇收入不断提高,对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旅游业是一项低成本、高回报、不污染环境的产业,发展好旅游业的服务对我市的对外贸易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国到上海市,从申办成功的那天开始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世博,打造声势,宣传力度的加大更加带来了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
服务水平的提高,旅游价格的优惠带来了更丰厚的国际旅游收入。
从旅游扩展而来的宾馆、餐饮、娱乐、影视等各个产业开始被拉动起来,世博的旅游效应从2003年起开始逐步显现。
(三)世博会筹办阶段的小结
在八年的世博会筹办过程中,上海市政府通过加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乘数效应,拉动了各个领域和产业的增长,使上海城市的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快速发展的水平,越来越完善的城市生活和城市魅力也越来越吸引着各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上海参观旅游,从而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世博会举办阶段对上海对外贸易的影响----现世博效应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从5月1日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在这长达六个月一百八十四天的盛会中,我市与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越来越浓厚,各个方面的对外贸易合作越来越广泛,通过这个大平台的交流,各国加深了与我国的深层次的领域分工,切实地来到上海这个投资的热土进行具体的环境勘探,发现投资潜力,看重发展前景,挖掘利润空间,加强了我市和整个长三角的合作,在这整整六个月中,我市与长三角密切合作,通过世博发挥以上海为中心的辐射效应,将经济发展带动到整个长三角的各个地区和领域。
5
此次世博会的大背景是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还尚未复苏之际,2009年上海市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束了长达14年的GDP两位数增长。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以“GDP增长10%左右”这样的含糊数据说明了上海所遭到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此次世博会是一次对于上海以及整个中国甚至全球来说经济复苏的重要契机,各国均可通过这个大平台加强合作,以平等互利原则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双赢。
确实,本届世博会的举办效应已经逐步显现,世博会对于世界经济的复苏的贡献度非常之大。
(一)通过世博会上海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等交流合作愈来愈广。
依托世博效应,增加了外商对于上海投资的热情和兴趣,这一座拥有着巨大活力的市场使得外商竞相来沪,与我市的合作每日剧增。
奥地利在去年同上海签订了《2010世博会合作协议》,希望加深在经贸、科研、文化等一系列的合作,推动更多的奥地利企业到中国,也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奥地利。
今年2月,意大利经贸代表团参加世博会,并希望通过双边贸易团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两国间经贸合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向意大利实现投资和两国间促进双向旅游。
5月,印度总统来沪,希望加强同上海的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合作。
6月,美国德克萨斯州经济开发及旅游代表团近日抵沪,借上海世博会契机,代表团将深入拓展两地间经济开发及旅游等领域的联系,同时提升德州与中国各地的文化交流。
7月,欧盟贸易委员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出席以“中国,贸易的引擎”为主题的欧盟贸易日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嘉宾共同探讨了中欧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
8月,一批智利建筑师和工程师来到上海,借上海世博会展示智利建筑在抗震、可持续性和前卫设计方面的优势,并谋求与中国在建筑领域加强合作。
9月,俄罗斯推荐会在世博园举行,俄罗斯政府希望加强同中国的贸易合作,在节能减排和中小企业合作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总之,世界各国通过世博会这个契机,认识了上海,加强了与上海的沟通和交流,在184天的世博会举办期间,成千上万的研讨会和贸易协议的签订将有助于上海真正
6
向国际化大都市更快地迈进,上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各国好的技术,各国也可以同样通过世博了解上海,了解中国的好的技术和领域。
(二)旅游效应显现无遗。
据估计,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游客来上海旅游,在已经进行的150天的世博活动中,每天的平均人数也将达到40万,同时,我市接待入境游的人数也大为增加,世博的旅游效应明显。
表1-3
数据来源:
上海市旅游局旅游统计资料
此图可以看出,我市接待的入境游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幅度大,去年5月份-8月份的平均入境游人数为51万人,而今年同期,达到了74.25万人,每月增加了23.25万人,同比增长45.6%,可见通过世博来上海参观的外国人数增长较快。
同时通过对表1-2进行分析,在世博会筹办期间(2003年-2009年),入境游的年平均数量为532万,而截至今年8月份,我市今年入境游的人数已达到800万536万,已超过往年平均人数,由此可以计算出,上海世博年的入境游总人次可以达到804万,较2009年的620万人数相比,增长了将近30%。
旅游人数的增加导致的不仅是旅游收入的增加,更客观的来自于其效应得发挥。
在世博会的举办期间,入境游人数中过夜的人数达到了85%,比同期增长了30.2%,为此,酒店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据悉,1美元的收入可以带给旅游相关产业7美元的经济效应,国内有加上入境游人数的大量进入使得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将给交通业、饮食业、零售业、娱乐业、影视业等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带来连锁反应,
7
其经济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旅游人数的增长带来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扩大。
表1-4
2009年5=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值在435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0年同期达到了502亿元人民币,上涨了15.4%。
(四)世博会举办阶段的小结
在这长达半年的世博会过程中,各国元首和政府部门成员纷纷来到世博园参与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领域的论坛和会议,制定和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和框架,在能源、技术等方面向中国提出了合作的意见,利用世博会和上海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力求在经济复苏中赢得中国的帮助,而中国也正积极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利用各方优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后世博阶段对上海对外贸易的影响----后世博效应
184天的世博会已经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世博会的后期效应已经逐步开始显现出来。
上海在很早的时候便提出了“四个中心”的建设,分别是经济、金融、贸易、航运。
此次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有助于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后世博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历史上的世博会都给该国带来了巨大的后世博经济效益:
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
8
博会后,日本政府改善基建,打造生态宜居住宅区,大大推动了大阪的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
世博会后原址被改建为一个大型的世博公园,其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带动了周边房地产的发展,成为大阪一片幽静的近郊住宅区。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后,德国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挖掘商业潜力,大大提升的城市知名度,使得2001-2002期间有大量商业贸易建筑物在汉诺威拔地而起。
现在上海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率先实现现代化,主要看本届世博会的后阶段影响程度。
(一)世博会为中国与世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外贸交流平台。
上海通过本届世博会正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通过世博会,给上海经济带
来了活力和力量,其有效的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为外商投资中国和中国企业投资国外提供了认识平台,通过投资政策的优惠,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影响力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注入我国,以保证我国稳定的经济增长。
当然,同样的,我们也能够通过世博会给国内企业更多地认识国际市场的机会,首先是学习经验,其次是传播经验,走出去,走出国门,投资国外企业和项目,使得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是长足的,是可持续的,是稳定的。
同时,我国企业通过世博会与国际的交流,发现国家上最先进的产品,与其交流引进中国,加强研究,制造出中国自主产权的产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市的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我市对外贸易产品的质量。
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产品推广出去,比如我国的“高铁”技术正在推向美国和全球等等,这个平台,让优秀的产品走进来,让优秀的产品走出去,互利互惠,双方得利,这样才是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复苏的一种措施。
(二)世博会的辐射效应使整个长三角的对外贸易获利。
上海世博会不仅只是关乎到上海本地的经济发展,更加可以通过其辐射效应,使得关乎到长三角的各个城市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这次世博会将很多论坛的主办地放在南京、无锡、杭州、宁波等城市,就是为了使整个长三角协调联动,共同感受世博带给我们城市的契机,达到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为辐射聚集区,向中部地区辐射经济的效果。
此次世博会着重阐述了关于绿色经济的理念,所谓绿色经济,就是节能减排发挥
9
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世界各国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在世博会中已显身手,我国下一步的对外贸易就是要从对资源节约型的技术设备进行进口,和对长三角地区成功先进的技术进行出口,“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在全球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的进出口更加要注重对于节约型产品的贸易往来。
世博会对很长时间影响着上海及长三角的经济状况,在科技、外贸、人才、投资、环保等各个方面都将渗透进去,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跨省区大、中、小城市和集镇的完善的等级序列,基本形成区域内大中城市的连体发展和梯度分工,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以三角洲15个城市为主体、以南北两翼为腹地、三省市一体联动的“大上海”发展格局。
2010年世博会的筹备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器。
因此上海应加强与经济圈内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巩固和拓展经济腹地,世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整个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
【结论】
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从我们申办之初已经显现,从成功申办世博到2009年底的前世博效应以投资为主拉动上海经济各个领域,到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加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旅游人数的增加导致的商品零售业、酒店业、娱乐业、影视业等发展,到后世博的经济效应来说,重点在低碳、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效应都将逐渐显现。
已故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举办世博会6个月,将影响上海发展60年”。
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世博会对上海的长期效应。
认识世博会的长期效应,能够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面对未来,充满信心。
10
参考文献:
[1]杨路红,陈佩英《上海世博会的乘数效应》上海管理科学2003年第3期
[2]方彰训《世博会,算算经济账》政策与管理2003年第1期
[3]孙元欣《世博会的长期效应》上海企业2009年第7期
[4]杨琳、王波、沈璐瑶《世博影响下的上海经济与产业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期
[5]王颖《世博效应对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探析》旅游科学2005年第4期
[6]肖海俊、周扬、刘超贤《上海世博会背后的经济聚峰效应》金融经济2009年第4期
[7]穆婷、刘建刚《世博效应下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国商情2010年11期
[8]乔兆红《世博经济助推经济发展》亚非纵横2010年第3期
[9]李玲《世博旅游产生蝴蝶效应周边旅游客运火爆》商用汽车新闻2010年第21期
[10]徐炳胜《后世博效应研究及预测——以上海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