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308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是某食品配料中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A.淀粉B.食盐C.食用油D.白砂糖

2.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铁B.氯化钠C.二氧化碳D.金刚石

3.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B.烧碱溶液

C.浓盐酸D.过氧化氢溶液

4.下列早餐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煮鸡蛋B.油条C.小米粥D.泡菜

5.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相符的是

A.N2:

表示2个氮原子

B.Fe3O4:

表示该物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C.S2-:

表示硫元素显-2价

D.C2H5OH:

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且1个分子中含9个原子

6.分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三者一致的是(  )

A.苛性钠盐B.干冰氧化物

C.生石灰碱D.水银Hg单质

7.10月16日至25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8.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测定溶液pHC.称量固体D.稀释浓硫酸

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4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0.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

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

11.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①图中“?

”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⑤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

6

A.②③B.②④C.③⑤D.①③

12.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

结合下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容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B.铁的原子序数为55.85

C.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3O2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13.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

A.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

C.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D.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D.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

15.金属防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美化环境.下列钢铁制品经过如下处理后,防锈效果最差的是()

A.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B.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C.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

D.经过“烤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钢制枪管

16.下列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检验CO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CuO中

C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D

鉴别H2O2和H2O

观察颜色,闻气味

 

A.AB.BC.CD.D

1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

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19.聚合硫酸铁(PFS)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絮凝剂。

下图是以生锈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PFS的一种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

A.粉碎过筛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酸浸”的反应速率

B.酸浸槽中加入的酸应选择硫酸

C.酸浸槽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含Fe2+

D.相对于常压蒸发,减压蒸发的优点是防止温度过高聚合硫酸铁分解

20.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A.B.

C.D.

二、填空题

21.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新国标)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

对供水各环节的水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新国标中对水的pH的规定为6.5≤pH≤8.5。

实验室用pH试纸测得自来水的pH=8,说明该自来水显____(填“酸”“碱”或“中”)性。

 

(2)新国标中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加入了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

①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

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____(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②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离子(ClO-)也有消毒作用。

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③氯胺(NH2Cl)由____(填数字)种元素组成。

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

22.请分析、比较以下几组化学反应,得出结论。

组别

化学方程式

结论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_________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_________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_________

(反应缓慢)

(反应迅速)

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原因________

 

23.化学产品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危险,尤其是食品安全。

如:

央视《焦点访谈》曾曝光某地菜田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和大葱的违法行为,该农药的化学式为C7H14N2O2S。

(1)它由____种元素组成。

 

(2)其中氧、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三、推断题

24.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反应④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5.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实验一)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

实验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

(实验二)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些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烧杯内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乙中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丁中将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加入试管中,在高温下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五、科学探究题

26.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2)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探究)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

(1)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

(3)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

方案一____(填“>”“=”或“<”)方案二。

六、计算题

27.为测定一盒标签破损(如图)的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取20片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当加入100g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31.2g(钙片中其他成分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

试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分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

【详解】

A.淀粉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故B正确;

C.食用油中含有油脂,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

D.白砂糖中含有蔗糖,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3.B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A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选项B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C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蛋白质,选项正确;

B、油条中富含糖类与油脂,选项错误;

C、小米粥中富含糖类,选项错误;

D、泡菜中富含无机盐和维生素,选项错误,故选A。

5.D

【分析】

【详解】

A、表示1个氮气分子或氮气,错误;

B、表示该物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

4,错误;

C、表示一个硫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