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9819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试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C.价值冲突理论D.文化堕距论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化:

人接受社会文化和对社会的适应过程。

即人作为“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

经过这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它包括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标准的统一过程。

2.社会流动:

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

社会流动的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

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

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3.角色集: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

包括两种情况:

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强调个人内在的角色关系;

相互依存的一组角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初级群体:

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

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以感情为基础形成亲密关系。

家庭是典型形式。

10.社会分层:

一是视其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

二是视其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11.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12.次级群体:

也称为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13.角色失调:

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受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

常见的角色失调的情况有:

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16.文化堕距: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文化“堕距”理论。

他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一般说来,物质文化快于精神文化,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堕距”或文化“滞后”

17.社会角色:

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8.集合行为:

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如:

恐慌、流言、流行等。

20.社会不平等:

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21.文化震惊:

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24.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

27.社会: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有机总体。

28.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是指人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

它把人区分开来,成为互相辨认、对待的标志,是互动影响力的主要来源。

30.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和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又称为社会相互作用。

四、判断

1.文化即文明。

(x)

2.在家庭规模上,家庭小型化是世界家庭发展的趋势。

(Y)

3.文化中心主义认为每种文化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文化无优劣之分。

4.我国现阶段不存在社会分层。

5.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6.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一回事。

7.家庭属于初级群体。

8.文化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9.城市化就是从农村搬到城市居住。

10.角色失调即角色冲突。

(x)

11.学校是唯一的专门社会化机构。

12.转型期我国初级群体得到加强。

13.文化边际地带都发展很快,如中国的沿海城市。

14.人数众多的行为就是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

15.社会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欧洲化”。

五、简答题

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

答:

① 

 

成员有限。

② 

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

③ 

成员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全部个性。

④ 

交往富于感情。

⑤ 

成员难以替代。

⑥ 

群体整合程度高。

⑦ 

群体控制常常是依靠非正式手段

2.简要分析竞争与冲突的区别。

首先,冲突的更为直接的目的是打败对方,它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

其次,冲突的双方或各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因此,它是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

第三,冲突各方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

由于冲突各方往往在价值观念上有很大差距,因而,他们虽然在同一领域争夺,但所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

最后,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得多。

3.简要分析集体行为的形成条件。

集体行为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来说是自发的、无组织的群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

发生条件包括:

环境、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行为动员、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社会控制能力。

4.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后天习得,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复合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

象征性。

文化的意义超过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范围,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

传递性。

会被他人模仿和利用,发生纵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

变迁性。

文化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

6.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1)家庭。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校(包括日托中心)。

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3)同辈群体。

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即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不仅是个人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且是检验个人前期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具有极强的舆论导向性和潜移默化性,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7.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

(1)角色间的冲突。

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

如夫妻、婆媳、妯娌之间易于发生矛盾和冲突。

(2)角色内的冲突。

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它又可分为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任。

此种情况下,角色的承担者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于应付,出现紧张的感觉,因而被称为“角色紧张”。

二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冲突。

如一位警察为了秉公执法可能要处罚或逮捕其老朋友,而作为朋友他又不忍对不住自己的朋友。

在做出选择是,他便处在角色冲突的状况中。

三是在一个人扮演的单一角色内部,有时也会发生冲突。

如一位推销员为了多推销产品,拼命地向顾客宣传产品的优点,但若是讲良心的话,他也应该向顾客讲明产品的缺点,此时他内心便出于矛盾、冲突状态。

8.简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产生的变化有:

①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②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其次,初级关系日渐松懈。

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如邻居。

9.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观点一:

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再社会化。

观点二:

(1)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谋生能力;

(2)学习基本社会规范;

(3)内化价值观念

(4)培养社会角色。

(答出一个观点即可)

10.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哪些作用?

非正式结构有正、负功能,其正功能为:

(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

(2)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社会控制和沟通形式。

(3)能成为组织改革的积极的能力和维护社会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负功能:

过分整合会削弱正式结构的权威系统的有效性,引起失调现象。

11.试比较合作和竞争这两种社会互动类型的特点。

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互动双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

特点:

目标一致,有共同的目标;

对于如何达到目标能够取得某种共识;

在行为、行动上相互配合;

合作双方相互依赖、讲信用。

竞争则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它是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被争夺的目标是较少的,较难获得的;

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得目标,儿不在于反对竞争者;

竞争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13.简述科层制的含义。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蜜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

特征包括:

第一,明确的分工;

第二,明确的职权等级;

第三,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第五,量才用人;

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14.二人关系中的互动与三人关系中的互动有什么异同?

在两人关系中,每一方仅仅需要同另一方有关系,会比较充分地考虑对方具体的需要、愿望和个人特点,因此,两人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关系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从而产生一种排他的特征。

但是这种亲密性也有可能使两人的冲突更加强烈。

在三人关系中,每一方都面对着两个人,需要考虑两个人的个性特征。

这时很难达到两人关系中可能具有的亲密性。

齐美尔认为,在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由于相互关系的不同,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主要有:

中间人、仲裁人、从中渔利者、分裂者和征服者。

15.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

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们重新走入学校攻读硕士课程。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如罪犯在监狱中洗心革面,学习重新做人。

17.米德的“自我”概念中“主我”与“客我”的区别与联系。

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个主我又称自然我,是自我中不含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即感到饥饿、痛苦、压抑或快乐、陶醉、感到需要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的那部分,客我又称社会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受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

主我是自我中自然的部分,客我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六、论述题

1.你认为成功的角色扮演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为什么?

社会角色的确定:

A. 

角色的确定,认同,证明一个人的实际身份地位、能力以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B. 

实际生活中,通过社会交往,确定自己的角色。

社会关系发生变动,重新确定角色。

C. 

角色确定不当包括:

不能胜任、未能承担合适的,选择了不适当的。

D. 

角色的有效性,及某种角色确定是否得到了工人。

其获得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

社会角色的表现:

通过利用环境因素和个人的表演,反映所扮演角色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为规范和形象。

布景和道具:

需要的是真正的实物。

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承担角色时,遇到他人或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在角色承担者对角色有所认识、了解,也就是角色领悟后,才能开始表演。

角色实践。

常常与角色领悟相一致。

收到其他因素影响,偶尔会不一致。

人们常常作出角色建设,即创造性的表演角色

2.如何理解社会互动?

研究社会互动有哪些主要理论?

社会互动的内涵:

社会互动,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互动必然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

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存在着间接互动。

互动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

不同时间、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作用。

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的主要理论:

①符号互动论:

符号,有意义的能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意愿标志。

人们通过符号沟通进行社会互动和角色扮演。

符号在互动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

意义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现出来。

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

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另一方面,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互动过程中确立的。

人们通过扮演他人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互动过程中,人们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两个主要派别:

布鲁诺,芝加哥学派,用人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互动。

库恩,衣阿华学派,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

个体将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

参照团体理论反映了个人与群体互动的特殊方面。

戏剧理论:

戈夫曼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其理论是研究人们如何在别人心目中制造印象,又称印象管理理论。

社会交换论:

霍曼斯、布劳、埃默森。

着眼于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认为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们之间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酬赏,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收获,包括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

最有价值的是服从,即控制他人的权力。

角色理论:

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有赖于人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

同时,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本土方法论:

加芬克尔提出,常人常理方法学。

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

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

这些规则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

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3.论述社会化及其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和对社会的适应过程。

它包括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标准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新倾向:

重视研究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序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

拓宽对个体概念的理解,认为个体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群体或社会单元。

从个人方面分析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运用:

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从社会方面分析: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

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意志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不能实现。

C.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

6.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

《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

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

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

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

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

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

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

(11分)

材料说明了社会不平等(或社会分层)现象。

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的不平等。

社会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得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在材料中坐在不同等级的船舱体现着乘客在社会中的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他们在生死关头获得坐救生船获救的机会上是不平等的。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依据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既是一种稳定的地位结构,同时又是具体的群体关系。

社会不平等有法律上的不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8.请以家庭为例分析和说明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

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

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从群体成员的资格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自由度有所增加。

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流动率低,并且受特定传统与家族关系的支配,因此,人们所属的初级群体多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初级群体成员的资格获取,往往不是由于成员的自愿选择,包办婚姻就是一种典型。

现在,社会流动大大加快,人们的交际面也大大拓宽,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自由选择伴侣组成家庭。

(2)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转移。

在传统社会,家庭承担着生产消费的经济功能,是生产的主要单位,此外,还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学习生产技术的场所;

现在,家庭的生产功能转移出去,由专门的生产组织,如工厂、公司等承担,教育等由专门的次级群体,如学校承担。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们之间的交往日渐带有短暂性、间接性和功利性。

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和传统家庭中成员的关系有很大不同,出现了如夫妻之间AA制等新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并不是议程不变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我们有必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改进、发展人民所接受的初级群体,并使其健康的发展,不断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9.试用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对下列资料进行分析解释:

一个3岁的小女孩根据妈妈的要求将玩具和糖果与自己的哥哥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她走出家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时,她逐渐学会了根据游戏规则来进行游戏活动。

内化社会期待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这是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

这种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获得,童年早期儿童只是将“重要他人”的期待内化,

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儿童逐渐将“普遍性他人”的期待内化,即将整个社会的态度和观点内化。

联系材料加以分析。

11.当代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你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

请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分析该问题。

(12分)

此问题考察学生对社会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的理解,并将所学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首先说出关注的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

并将其具体到具体的社会化问题。

分析其表现及特征。

并分析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提出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13.结合你所学的社会学理论,谈谈你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社会或他人对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期望。

(2)自己对角色的领悟。

(3)对角色的实践,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正确处理角色失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