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大学生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与运行机制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要远短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学术界,对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分类并没有取得共识。
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间较短,国内对互联网业务模式分类并没有取得共识,结合美欧和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经验,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
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也被称为金融互联网。
这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个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实现新的业务形态。
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之所以深入发展主要是适应金融服务需求的便利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等需求。
在这个业务模式中,传统金融业务依靠互联网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升级甚至重构、对服务模式进行完善优化、对风险模块强化专业管理,从而使得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广、便利性更高、效率和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这个机制运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实现了信息化、集约化和流程化管理,互联网成为金融业务完善的基础设施。
2.第三方支付及其运行机制
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清算体系,是以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为基础的新型支付体系在移动终端智能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起来。
特别是非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业务支付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极大地促进了支付体系与互联网的融合,并已成为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典型的代表。
3.互联网信用业务及其运行机制
互联网信用业务,主要包括网络贷款、众筹等新兴互联网信用业务,大致分为网络债券融资和网络股权融资两个领域。
网络债权融资典型代表是P2P(人人贷)和大数据金融(比如阿里小贷)。
通过P2P网络贷款平台,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基于网络信任机制直接完成信用交易。
而以阿里小贷、XX小贷等运作机制则是利用自身网络和数据优势,直接介入信贷市场。
网络股权融资典型代表是众筹平台,通过众筹平台中小企业或个人某项业务或活动将可能获得“众人”资金筹集支持。
4.互联网虚拟货币
最后是互联网虚拟货币。
美国eBay、Facebook、Google等都在提供虚拟货币,而且网络虚拟货币存在与真实货币的转换可能性①,美国Target等连锁超市销售Facebook虚拟货币卡。
此外,一种新型电子货币----比特币(Bitcoin)脱离了中央银行,甚至都不需要银行系统参与,成为互联网虚拟货币的典型。
但是,由于国内对虚拟货币控制严格,此类业务在国内发展极其有限。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作为中国新型金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过去短短几年蓬勃发展起来,并对相应的金融业务、金融子行业、市场以及整个金融体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是,通过对相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研究,互联网金融目前对传统金融领域的“颠覆性”冲击以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实质性影响整体是有限的。
1.互联网金融各业务模式在相关领域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各业务模式在相关领域的影响较为有限,互联网货币基金因跨界问题引发的影响较为明显。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升级作用
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方面,互联网技术更多是支持、升级、融合、弥补作用,而非替代作用。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以及传统金融业务的信息化服务基本是夯实传统金融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传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保持,互联网金融仍然是传统金融的一种完善和补充。
而传统金融业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化发展本质上也是促进传统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只是部分创新业务对传统金融具有替代性或带来跨界冲击,对传统金融具有一定的冲击,比如余额宝。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影响极其深远,主要在于该业务极大地促进了货币基金的发展,同时跨界影响了银行部门的活期存款和协议存款。
此前国内货币基金发展缓慢,截至2013年年中货币基金资产总规模仅为3040亿元,但是,自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以来,仅其一家规模就超过5000亿元,2014年1季度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
不到一年货币基金增长规模是过去数年发展规模的两倍多。
同时,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货币基金市场,更多在影响活期存款和协议存款,实现了跨界冲击,特别是对银行业的冲击较为明显。
(2)第三方支付体系并为脱离传统支付清算体系
在支付清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占支付体系约1.7%,对传统支付体系的影响整体并不是冲击性而是补充性的。
第三方支付对银行支付体系是具有替代性的,但是对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完善整体却是一种有益补充。
2013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为235.8亿笔,金额为2939.57万亿元,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以及移动支付在内的电子支付业务全年规模为1075.16万亿元。
2013年互联网支付的规模约为5.4万亿元②,则其占整个支付体系的比重约1.8%,占电子支付的比重约5%。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支付只是代替客户与商业银行为核心的支付清算体系建立关联性。
第三方支付机构代替客户成为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的对手方,并通过在不同银行开设中间账户来实现资金轧差,是在传统的“客户-银行-央行”三层支付清算体系中嵌入新一层级实现“客户-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央行”四层支付清算体系,第三方支付体系并没有本质脱离传统支付体系并要最终依靠传统支付清算体系。
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集约化处置资金流和支付清算业务使得支付清算体系的效率和便利性有所提高,起初对银行是一个较好的共赢合作机制,对支付体系亦是一种完善机制。
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起来,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部分替代了银行的支付业务及相关业务(比如支付账户沉淀资金使用),其备付金账户资金大多来自银行体系的存款,而且第三方支付机构对银行的相关中间业务也不断侵蚀,从而对银行体系反而呈现竞争多于合作的格局。
(3)互联网信用业务影响多元但整体有限
在互联网信用业务上,对现有信用业务的影响是多元的,但整体仍然有限。
人人贷整体规模不大,互联网小贷规模提升较快,但整体对融资体系的影响较小;
而“网络投行”众筹整体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更多是概念性的。
在人人贷领域,2013年人人贷规模略超600亿元,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作用十分有限。
虽然P2P发展迅猛,截至2013年底,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略超600亿元。
但是,2013年全国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③,网络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的比重不足0.35%,占人民币贷款的比重约为0.675%。
网络贷款虽有蓬勃发展之势,但在整个社会融资和贷款体系中的比重更为轻微。
由于人人贷的利率水平非常之高,截止2013年底,加权平均利率约22%,收益率过高使得资金所有人高度警惕风险,限制了人人贷的发展步伐。
网络小贷是对传统信贷体系的有益补充。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小额贷款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特别2013年阿里小贷通过资产转让方式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来源,截至2013年末,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1500亿元,其中2013年累计发放贷款超1000亿元,累计客户数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超过125亿元④。
网络小额贷款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无担保、无抵押、流转快、数额小,阿里小贷以不到130亿资金、以每笔贷款平均约4万元在2013年全年实现累计超过1000亿元的网络小额贷款,较大地支持了其电商平台上的商户。
从本质上,网络贷款对现有融资体系亦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机制,原本实体小贷公司、资产转让的资金来源亦可以用于信用业务,但是,效率、分布、便利、功效等远不及网络小额贷款。
部分网络贷款可能取代了商业银行体系的传统借贷,但由于此前阿里小贷初期与商业银行合作模式证明网络小贷在银行的通过率只有2-3%甚至更低,为此对于信贷体系而言,网络小贷更多是弥补商业银行体系信贷的不足。
在众筹方面,其规模极其有限,基本是一个理念“炒作”。
众筹发展速度迅猛,但整体的规模仍然有限,2012年全球众筹融资增长81%,规模为26.6亿美元,亚洲大致占比仅为1.2%。
2013年预计全球众筹筹资50亿美元。
不管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来看,众筹融资更多是一种理念创新,业务整体规模有限。
目前国内众筹平台上项目融资基本是数万元至十几万,仅有少数案例融资超过百万元。
特别在中国由于证券法规定,股权众筹一旦超过200人则可能成为非法集资。
截止2014年4月底,中国众筹平台已超30家,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90起投资事件,涉及企业78家,其中约有40家企业为天使投资或首轮融资。
(4)互联网虚拟货币基本没有影响
虚拟货币目前对中国金融体系基本没有影响。
从逻辑上,互联网金融既然能影响到传统金融体系,那就一定会影响到通过传统金融体系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
互联网金融从供需两端较大影响到货币政策,加之货币的虚拟增创,均导致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可能要更多考虑控制基础货币增长的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两端都应考虑在内。
互联网金融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受到货币管理当局的密切关注,货币当局认为过去的政策、监管、调控等各个方面不能完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
但是,由于目前国内货币金融监管当局严控互联网虚拟货币的发展和使用,国内互联网虚拟货币的影响极其有限。
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部门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部门直接冲击较为有限,但长期的潜在影响将可能较为深刻。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脱媒的典型代表,将使得支付清算、资金流动、金融产品和市场格局发生一定能够程度的变化,最为直接的影响对象将是传统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部门。
短期内,由于中国仍然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的直接冲击整体较小,但长期而言,互联网金融可能全面深刻地影响银行部门。
首先,第三方支付不仅影响银行的服务渠道,最终可能与银行在信用创造和融资服务上直接竞争。
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使得存、贷、汇等服务的渠道多元化,是支付结算体系的一个竞争者,同时第三方支付将逐步向主体性和实质性金融服务渗透,将在信用创造和融资服务等领域与银行等展开正面竞争。
其次,银行业面临着金融体系“资本性”脱媒和互联网“技术性”脱媒的双重冲击。
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国银行业面临着金融体系诸如影子银行业务的“资本性”脱媒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技术性”脱媒的双重冲击,而且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放大了金融脱媒的冲击。
再次,银行目前遭受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最为直接的压力是存款吸收能力下降及存款成本上升。
互联网金融产品高息吸收的资金最终也是要投放到货币市场的,即两个去向:
委托银行做资产管理或拆借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结果就是减少了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来源,倒逼银行高息揽储,提高了融资成本。
最后,互联网金融可能深刻改变银行服务思维及经营模式。
联网通过电子商务掌握的大量客户的信息,从银行客户的交易端、电子商务端衍生的互联网金融,迫使银行在理念上必须重新审视被割裂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并进行整个商务链条的整合,银行部门将不得不重塑其服务体系和经营模式。
3.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甚至被称为第三种金融业态,其演进和发展必将导致整个金融体系主体、结构、市场、产品和风险分布等的变化,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创新、金融要素市场化、金融服务思维与模式、以至于货币政策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但是,这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影响仍然是十分有限且初步的。
一是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将加速金融体系的创新步伐。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特别是可得性强、公平性高、便利性好,是非常好的一种创新性金融服务。
比如余额宝推出之后,绝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推出了相似的竞争性产品,这对于加速金融创新的步伐,对于满足居民和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对于在供给层面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低价化都是具有创新推动意义的。
二是互联网金融有利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加速转型。
互联网金融作为“野蛮人”,将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零和博弈,互联网每进入一个行业就会带来这个行业的深刻改变和转型压力,互联网提高行业运营效率,加剧竞争。
以银行为例,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互联网技术改变并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传统信贷单一的信贷供给的格局,银行必须加速转型才能应对。
否则,银行将被互联网改变。
三是互联网金融将加速利率市场化步伐,有效推进金融要素市场化。
在互联网货币基金和网络贷款上,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作用是实质性的。
以余额宝为例,它深刻改变了中国银行主导的资金供求模式和定价机制,削弱了银行长期享受低资金成本的制度性优势,打破了银行长期享受的较高利差收益,确立了资金供给者提供资金的定价新机制,而这种改变最后的结果就是资金价格的定价更加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还在于倒逼政策尽快放开银行存款利率,以使银行通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产品竞争。
余额宝相当于加速了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水平,而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核心以及最难的环节之一。
四是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行业内外的融合,金融体系横向综合化和纵向专业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在横向上,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行业内部以及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行业内部混合经营或综合化经营的趋势将更加明显,金融体系的参与主体将更加多元化,金融服务业的生产边界进一步扩大。
在纵向上,相似的金融服务和业务单元的专业化将更为重要,比如支付、清算、托管、信息处理、定价等。
金融体系将演变为横向综合化、全能化、一站式,而纵向专业化、定制化、一体化的“矩阵结构”。
五是互联网金融可能对货币政策框架造成一定的潜在影响。
互联网金融从供需两端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货币政策,央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可能要更多考虑控制货币增长的影响。
在供给方面,互联网金融可能提高货币供给;
在需求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能导致货币需求整体下降。
虽然目前由于受到严格控制,虚拟货币对中国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基本没有冲击性,但其仍是货币政策框架实质的潜在冲击因素。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
基于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运行机制及其影响的分析,从本质上,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没有摆脱金融本质特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是对传统金融的实质颠覆,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更多是理念和思维的创新,更多依靠互联网技术来完善金融服务及其渠道,是金融服务提供的多元化。
国内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具有“颠覆性”的本质判断,是因为对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特定的制度、体制和市场基础等的分析相对不足。
以余额宝为例,第一,余额宝高收益和高增长具有特定的制度基础,特别是中国利率没有市场化以及存贷比监管要求等。
第二,余额宝爆发式增长具有特定的市场结构基础。
余额宝使得普通大众成为了资金市场中的真正供给者,获得了资金所有人应有的收益回报。
第三,余额宝发展具有特定的金融产品竞争基础。
中国一直缺乏稳健性、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宝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流动性和收益性都具有优势的货币基金。
互联网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国金融深化不足和存在金融抑制的制度弊端,其未来持续发展的趋势是确定的,但也需要基于互联网金额的本质,客观、冷静认清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空间大小取决于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速度和深度。
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具有特定制度性基础,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制度基础将逐步削弱。
二是金融脱媒的程度不仅受制于风险收益关系调整,更受制于实体经济需求,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必须向实体经济回归。
三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将日益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有序化、平稳化。
四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一定程度上是竞争关系,传统金融的应对将冲击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体制、市场以及客户等基础。
五是互联网金融内部将有一个优胜劣汰、自我竞争的过程。
从国际经验看,互联网金融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金融生态体系,未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冲击,反而促进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互联网金融更多回归于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上,更多回归至对现有信用体系的弥补上,更多回归至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上,而不大可能会成为一种“颠覆性”力量。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本性还是在金融,而金融的核心是处理风险。
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相应的金融风险是相伴而生的。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创新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更为明显,其风险比传统金融可能更加复杂。
1.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两面性
互联网金融由于融合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的更高耦合性,其存在特定的风险环节和跨界的关联性,金融不容忽视。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属性本质上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助于强化数据分析,部分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金融以及二者合成之后的三重风险,特别是其碎片化、跨界性和传染性,可能导致新的金融风险。
2.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剖析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其基于技术层面的相关风险。
比如如:
信息泄露、身份识别、信息掌控与处理等互联网金融特有风险;
第三方资金存管及其可能的资金安全问题;
潜在的重大技术系统失败及其可能引发金融基础设施风险;
潜在的操作风险,基于人为和程序技术的操作风险更为凸显;
最后是人数巨大的消费者利益侵犯与权益保护问题。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仍然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存在发生严重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比如:
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和法律与政策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步伐较快,同时部分业务是在现有政策、法律和监管体系之外,政策调整和法律完善将是一个必然过程,互联网金融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法律与政策风险问题。
特别是以互联网作为“外衣”的传统金融异化业务受到的政策、法律以及金融风险将更为凸显。
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整体判断
目前互联网金融各项业务的风险整体是可控的。
第三方支付已经纳入到支付清算体系的监管之中,虚拟货币受监管部门严控风险极其有限,众筹风险更小。
目前存在较大风险的业务领域是人人贷(P2P)和互联网货币基金。
P2P由于具有民间借贷的性质,存在欺诈、高利贷等相似风险。
互联网货币基金对银行的存款吸收、资产负债、期限和流动性管理等带来一定的风险。
但整体而言,目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是可控的,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4.互联网金融对监管体系的挑战
目前,监管体系已经针对互联网金融出台了针对第三方支付、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等监管举措,但是,互联网金融对监管体系仍有诸多挑战:
一是互联网金融深化了金融业综合化和混业化经营趋势,而现有监管体系是分业监管模式,且以机构监管作为基础,从而可能呈现混业经营趋势和分业监管体系的制度性错配。
二是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创新性强,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监管漏洞和监管空白。
三是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跨界特征明显,对现有监管体系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完备性提出了挑战。
最后是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导致监管的稽核审查或现场取证等面临技术性困境。
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缺位应该得到正视。
结论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当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方兴未艾。
互联网金融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服务理念,已经开始深刻影响到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造,收单支付方式、业务发展,以及民间征信和社会投融资渠道。
既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进步,给带来了一定监管上的烦恼。
资料来源:
1杨晓晨、张明:
“比特币:
运行原理、典型征与前景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RCIF工作论文,No.2014W06.,2014年2月17日;
2赛迪顾问: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2013)”,2014年1月31日;
3中国人民银行:
“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4年2月17日;
4投中研究院:
“2014年互联网金融模式现状专题研究”,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