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906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以氨苄青霉素为例:

1.准备足够量的1.5ml的EP管、两个100ml的离心管、0.22μm水系滤器、注射器、蒸馏水,以上用品均要进行高压灭菌。

2.洁净工作台紫外灭菌,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3.称取2g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于离心管中,加入灭菌水至总体积为20ml,轻摇离心管,至氨苄青霉素粉末完全溶解,以免过滤时堵塞滤膜。

4.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溶液,然后把滤器安在注射器上,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把溶液经滤膜推至100ml的离心管中。

动作要缓和,使滤出液出口正对着离心管,还要防止染菌。

5.把100ml离心管中已除菌的氨苄青霉素溶液分装到1.5ml的EP管中,每管0.5ml。

在EP管上做好标记,包括名称、浓度、日期等。

6.把做好标记的盛有氨苄青霉素的EP管于-20℃保存。

当你发现你使用的是最后一管抗生素时,请马上告知有关人员及时配制,以免耽误使用。

表1.常见抗生素的储存浓度及工作浓度

名称

储存浓度

工作浓度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100mg/ml

50μg/ml~100μg/ml

卡那霉素〔kanamycin〕

10mg/ml

10μg/ml~50μg/ml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25mg/ml

μg/ml~25μg/ml

链霉素〔streptomycin〕

50mg/ml

四环素〔tetracyyline〕

IPTG

1M

-0.6mM

三、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各种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各种试剂与溶液的配制参见《分子克隆》。

四、总DNA的提取

具体步骤参考试剂盒说明书。

革兰氏阳性菌DNA提取时需要加溶菌酶。

五、基因扩增

1.引物与合成:

设计引物序列,发至生工公司进行合成〔jinan@sangon〕。

2.引物配制:

合成后的引物先离心至管底,然后按说明书用无菌水稀释至10-50μM,分装至无菌EP管中,做好标记〔一定要标记浓度!

〕后,于-20度保存备用。

3.PCR反应体系配制:

将所需各组分在冰浴中化开后,进行PCR反应体系配制。

反应体系及反应参数按不同聚合酶的说明书进行,以transgen的easyTaq酶扩增1kb基因序列为例,100μl反应体系为:

10×

buffer10µ

l,dNTP(10mM)2µ

l,引物各2µ

l〔10-50μM〕,模板1µ

l〔根据浓度加减体积〕,Taq酶1µ

l,ddH2O82µ

l〔注意:

加入顺序为:

水,buffer,dNTP,引物,模板,酶〕。

涡旋混匀,分装至四-五管,瞬时离心。

假设反应时间较长在反应混合液的上层加10-20µ

l的矿物油防止样品在PCR的过程中蒸发。

4.将管放入PCR仪中,在PCR仪上设置好PCR反应参数,例如:

94℃5min,94℃40sec,Tm55℃1min,72℃2min,72℃10min,16℃1h,一般设30个循环。

待温度降至16℃后停止PCR仪,尽快取出样品,不允许过夜。

六、琼脂糖核酸电泳

1.电泳缓冲液的配制:

电泳缓冲液一般为TAE〔或TBE〕,其配制方法参见表2,先配制50×

母液放于4度冰箱中,电泳时稀释100倍使用。

2.将制胶模具和梳子冲洗干净,架好梳子;

3.根据欲别离DNA片段大小用凝胶缓冲液配制适宜浓度的琼脂糖凝胶〔表3〕:

准确称量琼脂糖干粉,加入到配胶用的三角烧瓶内,定量加入电泳缓冲液;

4.放入到微波炉内加热至胶粒全部熔化(一般沸三次即好),冷却片刻,倒入制胶模具中,待其凝固;

a)室温下30-45分钟后凝胶完全凝结,小心拔出梳子,将凝胶安放在电泳槽内;

b)向电泳槽中倒入电泳缓冲液,其量以没过胶面1mm为宜,如样品孔内有气泡,应设法除去;

c)在DNA样品中加入1/5-1/10体积的上样缓冲液〔1%SDS,50%甘油,0.05%溴酚蓝〕,混匀后,用枪将样品混合液缓慢加入被浸没的凝胶加样孔内;

5.接通电源,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切记DNA样品由负极往正极泳动(靠近加样孔的一端为负)。

根据胶的长度设定电压,一般5-8V/cm,电泳20-40min,溴酚蓝跑完胶板的3/4左右即可;

6.电泳完毕,关上电源,戴上手套,将胶放入μg/ml的溴化乙锭(EB)溶液中,室温下染色5-10min。

7.蒸馏水中漂洗一下,置于紫外灯下或凝胶成像仪上观察电泳带及其位置,并与核酸分子量标准Marker比较被扩增产物的大小。

如果要切胶回收,最好在观察台上铺上塑料片观察,防止污染以及紫外灯引起DNA突变。

溴化乙锭〔EB〕有剧毒,操作时应注意安全,戴手套操作。

但是要防止污染染色池和切胶板以外的区域。

操作完后手套和胶分别放入垃圾桶和回收桶。

表2.电泳缓冲液TAE配方

电泳缓冲液配方

缓冲液

使用液

浓贮存液〔每升〕

Tris-乙酸〔TAE〕

×

2mol/LTris-乙酸

50×

242gTris碱

05mol/LEDTA

ml冰乙酸

100mol/LEDTA

(pH8.0)

表3.琼脂糖凝胶浓度与线形DNA的最正确分辨范围

琼脂糖凝胶浓度与线形DNA的最正确分辨范围

琼脂糖凝胶浓度

线形DNA的最正确分辨范围〔bp〕

0.5%

1,000~30,000

0.7%

800~12,000

1.0%

500~10,000

1.2%

400~7,000

1.5%

200~3,000

2.0%

50~2,000

七、回收与连接

1.将切下的目的条带按照回收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产物回收;

2.连接前先电泳确定待连接载体与片段的浓度。

稀释好的T载体浓度为12.5ng/μl,不用再确定浓度,每次用量为1μl。

3.连接反应体系的配制

〔1〕用SolutionI连接时,取一只分装的SolutionI离心管〔含5μlSolutionI〕,加入待连接的两个DNA样品:

载体与片段〔载体与片段的mol比为1:

3-5〕,加水补足10μl。

〔2〕用T4连接酶5μl连接时,取一只灭菌PCR管,加入10×

连接buffer1μl,待连接的两个DNA样品:

3-5〕,T4连接酶1μl,加水补足10μl。

〔3〕连接至T载体时反应体系一般为:

回收的PCR产物4μl,solutionI5μl,4倍稀释的pMD-18T克隆载体(12.5ng/μl〕1μl。

水,buffer,DNA样品,酶

4.混匀样品并短暂离心使样品全部沉于管底。

5.将离心管置于16℃孵育4h以上或过夜。

八、E.coliDH5α和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采用CaCl2制备法制备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步骤如下:

1.准备实验:

〔1〕准备LB固体培养基和分装于试管〔2-5ml〕和三角瓶〔100ml〕的液体培养基。

〔2〕分别配制含15%甘油的和不含甘油的0.1MCaCl2。

〔3〕准备干净培养皿、非常干净的100ml离心管2只,1.5mlEP管50只,1ml和200μl枪尖各一盒。

〔4〕将以上培养基和物品高压灭菌。

2.在LB平板上活化iDH5α。

将活化的iDH5α单菌落接种于成含LB培养基的试管中,37℃摇床过夜培养。

3.第二天按1%接种量接种到含100mlLB培养基的三角瓶中,37℃摇床培养至OD600=0.4-0.6〔约2h〕。

4.冰浴10min,倒入灭过菌的100ml离心管中离心,4000rpm,10min,4℃。

5.去掉上清,加20ml配制好的已灭菌的0.1MCaCl2,将菌体打散后静置20min,4000rpm离心10min,去掉上清。

6.加1-2ml灭菌的0.1MCaCl2(含15%甘油)制成感受态细胞。

将制好的感受态细胞分装成50μl小份保存于-80℃冰箱。

7.E.coliBl21和BL21(DE3)的制备方法同上。

〔1〕所有操作均在冰上进行;

〔2〕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保证无菌操作;

〔3〕E.coliBl21,BL21(DE3),DH5α菌种每学期更换一次。

九、转化

1.取50μl感受态细胞于冰浴上融化。

2.加入10μl连接产物或3-5μl纯质粒,轻轻吹打混匀,冰浴20min。

3.放入42℃水浴中热激90秒,立即放入冰浴中2-10min。

4.加入ml不含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于37℃培养1h。

5.将培养物4000rpm离心3min,保留约200μl上清于管中,将菌体用无菌枪尖轻轻打散,均匀涂布于含100μg/mlAmp+的平板外表,平板于37℃先正置1-2h,后倒置培养12-16h至菌落出现。

十、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从转化平板上挑取白色菌落,转接至含抗生素Amp+〔100μg/ml〕的LB液体培养基,37℃振荡培养过夜。

菌液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验证是否是阳性转化子。

同时培养阴性菌落作为对照!

〔一〕酚抽验证

取1ml菌液12,000rpm离心1min收集菌体,尽量倒干净上清后加入50μlTris饱和酚和50μl水,漩涡震荡5min充分混匀。

12,000rpm离心10min后迅速取上清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质粒酶切验证

1.按照质粒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质粒提取,用未插入片段的质粒作为阴性对照,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电泳后可根据质粒的大小初步判断质粒中是否有插入片段,并推测质粒的浓度。

2.利用引物中设计的酶切位点或质粒上的酶切位点,对质粒进行酶切。

根据待切质粒的浓度确定要加的体积,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和配套Buffer。

3.在离心管中加入如下成分:

Buffer2μl

待切样品xμl〔一般为5μl左右〕

酶1μl10U/ul

加灭菌水补足20μl

酶的多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要看待切DNA的浓度,如果浓度较低,可以适当少加酶。

不要在20μl体系中加入超过2μl的酶,那样容易产生星号活性。

4、混匀样品并短暂离心使样品沉于管底。

5、将离心管置于37℃中温育2h,假设待切样品为PCR产物,则可将反应时间适当延长。

最长酶切时间要取决于是否会产生星号活性。

如果50μl体系加入1μl酶,则可过夜酶切一般不会出现星号活性。

6、用未酶切的质粒作为对照,琼脂糖电泳鉴定酶切结果。

当酶切样品用于回收而不是鉴定时,可按比例适当扩大反应体积。

不同内切酶最适酶活温度不同,如BamHI最适酶活温度为30℃。

双酶切可选用二者活性都较高的Buffer或者通用Buffer,但要注意不能有星反应。

〔三〕菌落PCR

挑取培养皿上的部分菌落或取μl菌液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每管反应体系最低可少至10μl,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结果。

假设为阳性转化子,可检测到插入的目的条带。

将鉴定好的阳性转化子菌液500μl送上海博尚生物技术进行序列测定。

冬天温度很低时需做成甘油管样品送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