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651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的华丽与高贵,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信念,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2)有人告诉他:

“真正的强者,是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他经过细细 

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3)真正会阅读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 

不一味执着, 

不在字面上纠结。

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A.堆积 

品味 

既 

B.堆积 

品位 

即使 

C.堆砌 

虽然 

但是

D.堆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伫立在太湖边,遐想自己乘坐着一叶小舟,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任意飘荡。

B.诗词大会让观者徜徉于诗词歌赋间,感受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C.目前,各大城市共享单车炙手可热,人们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即可解锁骑行。

D.某些媒体与其捕风捉影地瞎搞八卦,不如切实关注民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嘹亮 

郎润 

截然不同 

呼朋引伴

B.烘托 

莅临 

人生鼎沸 

疲倦不堪

C.倜傥 

分歧 

恍然大物 

小心翼翼

D.静谧 

云霄 

混为一谈 

人迹罕至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老娘土

江岸

钟海强舰长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瞭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

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

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

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

作为一名守卫南海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

某礁盘的守卫战士。

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一下,故地重游。

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

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其实,钟海强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人,参军之前是个旱鸭子,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条支流。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

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

他进驻了一个岛屿。

后来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了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

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礁盘就会被海水淹没。

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

这种凌空高阁上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

班里只有三个人:

班长、副班长和副班长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

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几乎使他虚脱了。

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边连声地问:

“怎么办?

怎么办?

副班长斜睨着钟海强,轻蔑地说:

“新兵蛋子,熊样儿!

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

“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

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

“土?

这里哪儿有土?

要土干什么?

”他狐疑地问。

“土,老娘土,在我包里。

”钟海强说。

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

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少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着副班长。

副班长恼火地说:

“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吧?

昨天整理内务,我给扔了。

钟海强突然像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了副班长一眼,翻身下床。

班长想拦他,没拦住。

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

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

身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

“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

它是从土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

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班长“哦”了一声。

副班长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不久,副班长病了。

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副班长煎水喝。

班长不同意,他说:

“副班长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

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副班长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

钟海强说:

“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

试一试,不行吗?

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

喝了第二次,明显见好;

喝了第三次,已经生龙活虎了。

从此,副班长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

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寄一包同样的老娘土来。

后来,钟海强当了班长,他要求每一个战士探亲返回时,都要带包老娘土…….

“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

”值班员走过来,“啪”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声音低沉地说:

“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

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兵:

班长、副班长、一个新战士。

他们正列队向钟海强敬礼!

钟海强走上礁盘,环顾四周,礁盘已经今非昔比。

水泥围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

水泥围墙上,有用彩色珊瑚垒成的五个大字:

老娘土哨所。

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

(选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8期)

(1)文章标题“老娘土”有什么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2)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提示:

两次“眼眶湿润了”内涵一样吗?

②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

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句子。

(4)钟海强当新兵时的副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畅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

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苏东坡说得好: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

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

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

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

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③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

读报看到一个材料:

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

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

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

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

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

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

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④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

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

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

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

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

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⑤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

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

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

他说:

“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

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

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

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

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⑥想起杨绛先生说过: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

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选自2017年10月09日《人民日报》)

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种“遇见”的?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第②段:

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要去选读经典。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

读书要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将读书与社会现实生活相结合。

9.第③段中划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文章第④段引用此句的目的是什么?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落笔入题,照应题目,紧接着对“遇见”进行简单阐释,使人明了本文“遇见”的基本指向。

B.“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但选择怎样的“遇见”,主动权却在自己。

宋代诗词大家苏东坡的读书感悟是“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C.读书的“遇见”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

读者要发挥能动性,善于从无疑处读出疑问,对文中的观点要一一进行考证,大胆否定,这才是严谨的最佳的“遇见”。

D.文章运用比喻并引用事例进行分析说理,既形象可感又内涵丰富,从平面的“遇见”,到立体的“遇见”,逐层剖析,论述道理透彻深刻,有很强的启发性。

12.你是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在读书方面得到的启示。

三、句子默写

13.古诗文名句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6)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请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送给他。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选____

祝福语: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

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

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①清慎,既就外傅②,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

年十六,监酒③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

已乃厌糟曲,叹曰:

“志士顾安此耶!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

”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操履:

操行。

④外傅:

老师。

⑤监酒:

监管制酒。

1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其欣悦(等待)

B.未尝稍降辞色(颜色)

C.有余则市笔札录书(买)

D.人寿几何(多少)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卒获有所闻/以卒其业

B.益慕圣贤之道/炊藜苋而食之

C.则又请焉/有余则市笔札录书

D.有余则市笔札录书/故余虽愚

16.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加冠”就是行冠礼,在古代指男子20岁的成人仪式。

B.(乙)文中的主人公曾因家贫中途辍学。

C.(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都是因为断绝与他人的交往闭门苦学才有所得。

D.(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的经历都启发我们:

要想学有所成就应向学高的长者虚心请教。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

谢逸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注释)芹:

煮芹为羹。

田父:

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细君:

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东皋:

水畔高地。

举趾:

举脚,下田。

18.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19.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六、综合性学习

20.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

德国一家造纸厂在一次配料时由于疏忽,忘了加黏合剂.造出废纸,一写字,墨迹就渗开。

厂主为了避免亏本,便发动工人思考它是否还有另外的用途。

有位工人发现,有墨水的桌子用它一吸就于干净净。

于是他建议把这种纸当作“吸墨纸”推销。

产品上市后,果然不同凡响,销路大开,利润滚滚而来。

材料二:

制造晶体管的原料是锗,但要把它提炼得很纯。

日本的江崎博士和助手黑田百合子也孜孜不倦地探索。

黑田的操作十分小心,仍不可避免地混进一些杂质。

她想:

既然绝对的提纯不可能达到,不如干脆添入少量的杂质,看到底能提出什么样的晶体。

照此方法,他们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结果,当江崎博士把锗的纯度有意降到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晶体诞生了。

江崎为此还荣获了诺贝尔奖。

七、作文

21.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

(1)题目:

留在心底的故事

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被称为"

死亡之海"

,以前还从未有人徒步穿越过它。

为了征服它,身强力壮正值盛年的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不幸遇难。

据报道,余纯顺选择六月份横穿大漠,遇难地距大本营只有1.4公里。

专家推测,遇难的主要原因是炎热、饥渴和迷失方向。

不久,52岁的欧洲女性卡拉,只身一人,历时20天,于1998年11月18日从南向北穿越成功。

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

没什么危险,一切都很正常。

据报道,卡拉的背囊睡袋是专门研制的,重量轻,保暖性强。

背囊上的太阳能电池,可以为携带的卫星电话、定位仪等提供电源。

她带的药片食品——长效蛋白,吃一片可以长时间不用进食。

为了这次探险,她两年前就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比如选择冬季是为了避开春天的沙暴、夏天的高温及秋天的大风。

冬天虽冷但可以通过保暖服装来克服。

选择冬季,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卡拉说:

我不挑战自然,我是千方百计地适应自然。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对待自然有个挑战与适应的问题。

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意义,挑战,表现出人的精神;

适应,表现出人的智慧。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