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Word格式.docx
《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获得K0+000~K10+000段施工任务。
工程推进到当年4月,进入梅雨季节。
由于进度要求,不许全面停工,项目部根据情况,决定按“雨期施工”进行组织部署,并提出以下工作安排及施工要求:
(1)雨期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①对选择的雨期施工地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研究,据实编制实施性的雨期施工组织计划。
②应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
③住地、库房、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设施都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点或高地上,并应远离泥石流沟槽冲积堆一定的安全距离。
④应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期作业的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⑤应储备足够的生活物资。
(2)K0+500~K0+500段属填方路堤,原设计采用附近的轻度膨胀土进行回填,由于雨期施工,项目部要求,掺杂部分砂性土进行施工。
(3)制定填挖方施工注意事项,其中包括:
b)路堤应分层填筑。
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单向排水横坡。
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完成压实。
c)利用挖方土作填方时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
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土不得用作雨期施工填料。
d)开挖土质路堑宜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应设置排水纵横坡。
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应沿坡面留30cm厚,待雨季过后整修到设计坡度。
e)土质路堑挖应一步到位,一次性挖至设计标高,并在两侧挖排水沟。
f)雨季开挖岩石路堑,炮眼应尽量水平设置。
边坡应按设计坡度自上而下层层刷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膨胀土的特性有哪些?
2.补充雨期施工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
3.背景中第
(2)条关于膨胀土填筑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4.指出背景中关于施工注意事项中错误之处。
1.膨胀土系指土中含有较多的黏粒及其他亲水性较强的蒙脱石或伊利石等粘土矿物成分,且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点,是一种特殊膨胀结构的粘质土。
2.第⑤条补充:
应储备足够的工程材料。
3.不正确。
因为膨胀土施工不适合安排在雨期施工。
4.b)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朝外的双向排水横坡。
e)土质路堑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50cm时应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
待雨期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再压实。
某公路工程H合同段,其中土方路基绝大部分是借土填方,路堤边坡高度≥20m,地面横坡大于12%,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1)土质分析:
在K19+100~K20+100处,本路段主要是粉质土,颗粒组成以小于0.075mm为主,属于细粒土组,是较好的路基填筑材料。
(2)压实机具的选择与操作:
本路段选用CA25D和YZT16型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施工。
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行走速度控制在2~4km/h。
开始时土体松散,采用轻压(静压),然后用最大振动力进行振压,压力越大,压实效果越好。
先压中间,然后向两边压实,并注意纵向和横向压实时的重叠,确保压实均匀。
(3)试验路段的结果:
在K18+100~K18+200处,分别取三种松铺厚度20cm、30cm、40cm进行试验,试验路段测试结果最佳含水量为13.4%,其他指标均符合路基填筑要求,松铺厚度选用30cm。
施工中施工单位准确放样,认真压实原地基后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方案进行了路基填筑,填筑过程中每完成一层均检测了压实度、弯沉、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几个项目,依此判断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在施工过程中遇雨,雨后检测填料含水量在15%~17%范围变化,严格按压实质量控制进行施工,仍出现“弹簧”现象,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掺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最后如期完成路基施工进入路面基层施工工序。
1.K19+100~I<
20+100路段的土质分析是否正确?
该土质能否直接作为路床填筑材料?
2.填料最佳含水量试验可以用哪些方法?
简述各自的适用范围。
本工程最适宜的方法是什么?
3.在填筑过程中施工方对碾压层做出的合格判断是否合理?
4.本工程出现弹簧现象的根本原因何在?
处理方法是否合理?
1.对土体粒组判断正确,但工程性质结论错误,粉质土是较差的路基填筑材料。
不能,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
2.轻型击实法、重型击实法、振动台法,表面振动击实仪法。
各自的适用范围见下表。
本工程最适宜的方法是重型击实试验。
3.不合理,因为检测项目不全,未测平整度。
4.局部含水量过高,超过最佳含水量(13.4%)两个百分点。
不完全合理。
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掺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过程中应该注意高填方路堤在施工中沉降时间的控制。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7×
3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桥,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并作了以下主要检验内容:
混凝土强度、T梁的宽度和高度、梁长、支座表面平整度以及横系梁及预埋件位置。
在质量控制方面,开展了主梁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强度、支座预埋件位置、主梁高差、支座安装型号与方向等的控制。
1.施工单位对预制T梁的实测项目是否完备?
2.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应开展哪些质量控制?
1.不完备,还应检测跨径(支座中心至支座中心)。
2.预拱度和伸缩缝安装质量控制。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公路项目施工,工程内容含路基路面及桥梁一座,合同工期220天。
基础工程公司在进行北桥台扩大基础施工时,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条件不符,出现了较深的软基。
通过设计变更,北桥台扩大基础改成了桩基础,由此导致北桥台基础施工时间延长30天,费用增加20万元。
对此,基础公司向监理提出工期索赔30天,费用索赔20万元。
路基施工接近尾声时,业主要求承包人仍需按原合同工期完成施工。
承包人拟采取将路面基层与路面面层间的顺序施工调整为分两个施工段组织无节拍流水施工的措施(路面基层在两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均为20天,路面面层在两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均为10天),以期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施工。
1、指出图中“南桥台”与“北桥台”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工艺关系还是组织关系。
计算“北桥台”最早开始施工时间指出关键线路。
2、基础工程公司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要求的做法是否妥当?
说明理由。
按合理的索赔程序,延期天数应为多少天?
3、计算分析路面基层与面层施工组织方法调整的可行性。
1、
(1)组织关系。
工作之间由于组织安排需要或资源(劳动力、原材料、施工机具等)调配需要而规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组织关系。
(2)最早开始时间:
第78天;
(3)关键线路:
①→②→⑨→10→11(210天)。
2、
(1)基础工程公司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要求的做法不妥当。
理由:
与监理单位无合同关系,与施工单位存在分包合同关系,故应向施工单位索赔。
(2)填土和桥下部施工是平行作业,填土时间100天,桥施工②~⑧工期是86天,因业主原因桩基变更延期30天,那么,桥下部②~⑧施工工期变成的总工期变成116天,延期16天。
合同工期为220天,网络图总工期为210天,而总工期变成226天,故:
实际工期延长6天。
3、路面按路面基层20天,20天2段,路面面层按10天,10天2段;
累加数列,错位相减,流水步距K=max(20,30,-20)=30;
流水工期为30+(10+10)=50;
路面可节约工期60-50=10天。
某二级公路全长68.53km,施工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
全路段的土质有粉质黏土、砂性土。
当地石灰产量很多。
设计单位根据相关情况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采用了石灰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基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
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基层。
为了保证石灰稳定土基层的强度,施工单位对土质进行了改善,施工中还对压实度进行了控制,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在K30+500~K37+800段发现已成型的石灰稳定土基层表面产生大量裂缝。
1.简述石灰稳定土基层产生的裂缝原因。
2.如果选用砂性土,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改善?
3.简述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1.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有两类,即干缩性裂缝、温缩性裂缝。
干缩性裂缝是石灰稳定拌和料由于水分减少而产生;
温缩性裂缝是由于温差大而产生。
2.砂性土主要是塑性指数过低,可以加大石灰用量来进行改善;
3.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
(2)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
(3)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
(4)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
(5)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
(6)设置收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收缩缝。
某高速公路F合同段湟水河大桥,上部构造为1×
30m简支T梁,在两桥台处设置FD80型伸缩缝,设计伸缩缝宽度为4cm。
桥面铺装采用10cm钢筋混凝土和6cm沥青混凝土。
7月份完成梁体安装(本地气温情况是7、8、9月平均气温25~30℃,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
梁体与桥面混凝土铺装施工前,按设计尺寸和位置预埋了伸缩缝连接钢筋。
由于正值高温季节,施工单位将伸缩缝宽度调整为6cm,将伸缩缝锚固件与预埋钢筋绑扎后浇筑填缝处混凝土,因工作面狭窄,采用插捣方法振捣,以确保伸缩缝后浇混凝土质量,最后铺沥青混凝土。
1.伸缩缝装置的安装是否正确?
2.伸缩缝处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是否合理?
1.不正确。
由于安装伸缩缝时正值高温,伸缩缝宽度预留值偏大;
伸缩缝锚固件应与预留钢筋焊接,不能绑扎连接。
2.混凝土应采用振捣棒振捣,插捣方式很难保证振捣密实。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白改黑”工程,即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改造工程,施工单位根据原路面的具体情况,采用直接加铺法和破碎法施工。
直接加铺法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如下:
在采用直接加铺法施工段,施工单位对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凿除,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板;
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采用如下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定位→(A)→制浆→灌浆→(B)→交通控制及养护→弯沉检测。
经弯沉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所有面板处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旧路面接缝进行了处理,然后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对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摊铺,上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摊铺完后及时进行碾压并检测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厚度、中线偏位、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等。
在采用碎石法施工段,路面碎石化施工的部分要点如下:
①路面破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中间,再破碎行车道两侧;
②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
③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进行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
④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
整平层与下面层采用普通沥青,中面层与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采购材料前,施工单位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填写《材料试验通知单》,并交项目实验室,由实验室主任指派实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然后进行性能试验,经试验合格后,项目部与供应方签订了供应合同,某批沥青材料运至工地后,实验人员检查了出厂合格证,并认真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上的数据,确认合格,用于该工程。
【问题】
1、写出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进行处理的工艺流程中A、B工序名称。
2、补充路面检测中漏项。
3、指出路面施工中错误之处,并改正。
4、结合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分析,在水泥混凝土板处理完后铺筑整平层前,应浇洒什么功能层?
并简述其作用。
5、指出项目部材料试验管理中的错误做法,并给出正确做法。
1、A——钻孔;
B——灌浆孔封堵。
2、抗滑、弯沉值、渗水系数。
3、
(1)“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摊铺,上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错误。
改正:
“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上面层采用摊铺平衡梁法摊铺”。
(2)“路面破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中间,再破碎行车道两侧”错误。
“路面破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两侧,再破碎行车道中间”。
(3)“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错误。
“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
(4)“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进行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错误。
“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灵活调整破碎机进行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
(5)“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错误。
“路面碎石化后应切割清除暴露的加强钢筋”
4、应浇洒粘层。
其作用是:
使沥青结构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成一个整体。
5、某批沥青材料运至工地后,施工单位仅凭供货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上的数据就认定质量合格的做法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
实验室对进场的该批原材料应按施工技术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检验合格,材料方可用于施工。
某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在交工验收后,经整改合格,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施工单位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交了申请验收报告。
竣工验收委员会由验收主持单位、建设单位、交工验收组代表、接管养护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
竣工验收委员会为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应认真听取和审议如下报告:
建设单位关于工程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设计情况的报告;
施工单位关于工程施工情况的报告。
工程验收合格,竣工验收委员会建设项目签发《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1.指出竣工验收申请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2.竣工验收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是否完善?
3.竣工验收委员会为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应认真听取和审议报告是否全面?
说
明理由。
1.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交申请验收报告,而不是施工单位提交。
2.不完善。
因为还应有:
质量监督、造价管理、有关银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的代表。
3.不全面。
因为还应听取监理单位关于工程监理情况(含变更设计)工作的报告;
质量监督部门关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报告;
交工验收组(代表)关于工程交工验收情况的报告。
某地区公路路基雨期施工过程中突遇冷空气气温下降,昼夜平均温度-3℃以下,持续一个星期,然后气温回暖,未发生冻土现象。
该路段有填有挖,且需以挖做填。
土质为砂类土,施工方技术员提出为保证雨期和冬期施工质量应采用以下几条主要措施:
(1)在填方坡脚外挖好排水沟;
(2)分层填筑时,每一层表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
(3)按横断面全宽平填,每层松铺厚度按正常施工减少20%~30%;
(4)挖填交界处、填土低于1m处停止填筑,待气温回暖后再实施。
问题:
1.请问上述(4)条措施哪些是针对雨期施工?
哪些是针对冬期施工?
2.施工方技术员提出的(4)条措施是否合理?
3.针对雨期路堤填筑除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1.第
(1)和
(2)条是针对雨期施工提出的措施,第(3)和(4)条是针对冬期施工提出的措施。
2.施工方技术员提出的针对雨期施工措施合理,针对冬期施工提出的措施不合理,因为该工程不属于冬期施工范畴。
3.
(1)雨期路堤施工地段除施工车辆外,应严格控制其他车辆在施工场地通行。
(2)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应采取换填措施。
(3)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完成压实。
(4)雨期填筑路堤需借土时,取土坑距离填方坡脚不宜小于3m。
平原区路基纵向取土时,取土坑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m。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桥梁施工任务,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制梁板。
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布置了临时预制场。
并采用“自行式吊机架设法”架设预制梁。
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均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
在预制和架设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1:
进场钢筋必须进行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事件2:
钢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规定,或经监理人批准采用国际上的相应标准,对桥涵所用的钢筋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
试验室由施工单位自己选定。
事件3:
在施工中,由于钢筋购买的问题,需要进行部分重要结构中的主钢筋进行代换,项目部总工进行验算后,决定按照代换的钢筋提交购买计划。
同时,对于增加的费用,拟向业主提出价格调整的申请。
事件4: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了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等因素。
1.针对事件1,进场钢筋应按照哪些要求或指标进行分批验收、分别堆存?
2.事件2中,应进行哪些力学性能试验?
并改正该事件中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
3.指出事件3中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并写出正确做法。
4.补充事件4中计算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还应考虑的因素。
参考答案:
1.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
2.需进行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量和冷弯试验及焊接性能试验。
所有钢筋的试验必须在监理人同意的试验室进行,而不能施工单位自己选定。
3.错误一:
项目部总工进行验算后,决定按照代换的钢筋提交购买计划。
正确做法:
应由原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
错误二:
对于增加的费用,拟向业主提出价格调整的申请。
钢筋代用而增加的费用应由承包人负责。
4.计算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还应考虑:
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
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某二级公路跨河大桥,左岸引桥结构为11跨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柱式墩,1.5m桩基础。
0#桥台至6#墩桩长12~14m,靠近主桥四跨桩长超过20m。
由于该河段枯水期长,且左岸地质水文条件较好,故引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
引桥所处河滩宽阔平坦,局部存在坑洼与淤泥地段,淤泥厚度10~30mm,其下为砂砾土,地基经处理后承载力能满足预制场施工要求。
项目经理部决定将引桥主梁预制场设在该段河滩上,主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施工现场分为A、B、C、D、E五个作业区域,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施工现场作业区域具体布置图
预应力张拉时部分主梁锚板处混凝土出现变形开裂现象,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如下:
(1)清除锚下损坏混凝土,采用与主梁相同配比混凝土修补;
(2)重新安设相同规格锚垫板,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张拉。
但张拉时仍然出现变形开裂情况,监理工程师指出了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整改要求。
1.根据图示,指出引桥主梁所用的吊装方法。
2.C、D、E施工作业区域布置不合理?
1.整孔吊装。
2.施工便道和预制台座不应该在存梁区与吊装区之间。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级公路H合同段路基工程,本合同段有填有挖,且需以挖做填,施工跨越雨季,项目部充分考虑雨期对施工的影响,对选择施工的项目进行详细考查,并编制雨期施工计划。
其中,部分路段资料如下表:
在雨季来临前,施工单位做好了排水工作,在填筑前挖好排水的沟渠,以排除地面水,对原地面松软路段还采取了换填等方法进行处理。
做好雨季期间的施工计划,集中人力、分段突击,当天填筑的土层在当天或雨前完成压实,做到随挖、随填、随压。
雨季路堤填筑工艺按“四区段八流程”组织,填料利用挖方土作填料,按砂类土在下重黏土在上进行分层填筑,采用振动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