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17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docx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探索未知、在理论或实践上有所创新发明的认识活动。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产、生活、国防各方面的广泛运用导致的各国政要对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与教育发展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与此消彼长,各行业对从业者基本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全人格、高质量完满生活的刻意追求,世界各国、广大民众对发展教育事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慷慨。

由此也导致了教育的日渐普及、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和社会各界、广大民众对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广泛关注。

教育工作也由此从英才教育迈上了英才教育与全民教育相互融合的轨道,社会的教育观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全面发展教育、和谐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方位推进。

正是基于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关注,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教师全面成长的重要渠道,是教师全面履行职责、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成为时代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基础手段,是发展、繁荣教育科研、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意义

     1.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转变观念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教育的社会性特征要求教师及时把握所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对教育教学工作新的需求,及时改进、革新教育观念,调整工作方式。

我国在20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顺应时代发展开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减轻学生负担,实现知识技能教学、能力培养与健全人格、个性发展教育的统一。

推进与实施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忽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的观念是一个重要前提。

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需要形成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课程观、人才观、教育评价观。

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经验反复证明,改变旧有观念,形成新的观念,仅仅靠理性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旧观念的革新与新观念的形成与巩固需要教育改革与研究的实践。

很多教师正是由于积极参与了素质教育的改革与研究,迅速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兵。

      2.教育改革必须依托教育科研

     教育改革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才能不断引向深入。

如何在全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教育内容如何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前进步伐,如何使教育方法走出传统的“说教”樊篱,推出新的教育手段,这些都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解决的问题。

教育理论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当前要有重点地、系统地对教育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教育规律,繁荣教育科学。

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成果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发挥重点中学优势,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目的是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思想素质,促进办学思想科学化,改革落后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建优质名校的路子,实现优质名校的办学目标。

十几年中,他们坚持有组织地要求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始终把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作为学校领导的首要工作,率领全体教职员工走科研兴校之路,深入开展整体教育改革实验,在实验研究中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探索学校最优发展的路子,对教育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从整体优化出发进行综合控制,使其尽可能合理地组合,协调发展,达到全面实现教育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这项改革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综合改革,包括教育、教学、内部管理等的改革;二是整体育人,把全体学生视为发展的整体,以德、智、体、美、劳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三是系统优化,以学校内部育人的系统优化组合为主导,协调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这项改革的整个思路就是探索如何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及其结构进行全面、系统、有层次的设计与改革。

在十多年的教育研究与改革实验中,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改革研究成果,不仅获得了众多的教育改革奖章,而且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造就了一批业务过硬、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师队伍,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使原本作为重点学校的师大附中锦上添花,树立起了一流学校的社会形象。

      3.有利于塑造创新教育观念的教师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只具有“传播器”的功能。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教育教学从对象、方法到组织实施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教师摆脱“教书匠”的角色,成为具备各方面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研究者。

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懂得将知识如何更为有效地传授。

这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研究具体的对象,及时反馈信息等,从而使知识的传授变为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其中自觉地选用相关的知识,实际上起着研究者的作用。

时代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素养,努力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变单纯的教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新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学生,也使自身的形象在这一转变中得以确立。

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表明,正是他们积极进行或参与教育科研,在研究探索中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积累了相应的经验,甚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4.可以促进教师各方面素养的提高

     教育科研活动是一种创新活动,它需要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新知,有所发现。

而在这一创新活动中,研究者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会有进一步的要求。

教师作为研究者参与科研活动,既是对其各方面能力、素养的检验,也是提高自身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将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认为这两种活动是截然不同的,造成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各种问题束手无策,而研究工作者又往往不了解具体的实际,不能从理论上对实际工作有所指导的局面。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将教学与科研结合,从实践中寻找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研究中提高自身水平,使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科研能力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因此教师进行科研技能训练,就要使科研意识深入自己的头脑,使科研活动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在具体训练中,还可帮助教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各方面素养。

     

进行教育科研能够促进教师全面提高素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教育科研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具有自我施压、提升素质的作用。

进行教育科研需要认真学习教育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系统地搜集、积累资料。

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锻炼和提高科学分析概括能力和技巧的作用,有助于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扩大眼界,使自己原来肤浅、零散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认识提高到深刻、系统的理论高度,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

    (2)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教师更新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迅猛,各方面的新信息铺天盖地,知识老化与更新周期急剧缩短,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教育教学手段日趋自动化、科技化、微型化,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搜集、整理、传输手段的网络化、形象化、动态化与超越时空化,使教学手段正在实现着多科技化、多媒体化、超越时空化的革命。

在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即使教师过去基础扎实,知识占有量比较充分,也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再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与能力的结构。

进行教育科研是教师更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水平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因为教育科研课题来自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具有时代感、整体观和创新性。

教师直接参加教育科研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促使自己自觉地学习,留意并有意识地分析加工有关的信息。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并提升着教师的业务素质。

     (3)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和基础。

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特别是教育改革实验的研究中,要参照教育研究部门确定的教育研究任务和课题,从个人实际出发,通过选择课题,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分析、研究各种相关的教育问题,在思考、探索中开展教育调查,进行教改实验,这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一定的教育研究成果,而且能使自己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提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为深化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4)开展教育科研能够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促进教师按照科研的要求调整并转换自己的角色。

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是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

每个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所育对象的实际承担课题组中的专题研究。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课题研究都要定期组织培训、考察、研讨活动,大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炼出来进行交流、发表,相互学习,进而实现共同提高。

通过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而且能弥补自己知识、能力乃至性格方面的缺陷,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与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的角色从“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的转变。

    许多中小学在运用教育科研手段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方面的成功经验,都说明了开展教育科研之于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作用。

如上海松江县四中是一所郊区城镇普通中学,2/3在校生来自农村。

多年来,该校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组织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该校领导认为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并积极探索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措施,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六有”经验:

    1)有组织:

学校确定一位副校长分管教师科研工作,由校长室、教导处、部分骨干教师成立教育科研室,建立校长领导下的教育科研组—教师的教育科研网络。

教育科研网络负责发动、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帮助教师出点子、定课题、协助修改论文。

如地理组一位老师搞环保教育很有特色,例如上海松江县教科室把他的环保实践列为“课外活动设计”重点课题报市教育局。

这位老师在进行这一课题时遇到一些困难,曾经想打退堂鼓。

校领导多次鼓励他,并和他一起想办法,修改设计方案。

最后,这位老师的活动方案被评为市课外活动方案设计二等奖,并编入《上海市课程改革课外活动方案》一书。

    2)有内容:

该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为教育科研积累第一手材料。

近几年,该校主要组织了初中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改考试为综合考核的试验,语文学科关于自读指导的试验,物理学科共振法教学的试验,初中一年级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的试验。

通过这些试验,既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解决了一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

尤其是初中生物课改革,连续三年参加生物课比赛,都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在上级组织的《爱蛙护蛇》知识竞赛中,获得了郊区组第一名,据此撰写的《关于初中生物科教学改革》论文获得了科研三等奖。

一位教师的《语文阅读训练的序和法》获得了县科研论文一等奖,并在被选送参加上海市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3)有课题:

该校经常组织教师申报课题,有的成立课题组,使更多的老师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

从1991年起,该校申报并被批准的课题逐年增加。

其中有些课题,全校有近2/5的老师参加。

该校有将近50位教师分别参加县校两级课题研究,占全校教师的60%。

课题组的落实使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增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与能力,促使学校的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4)有园地:

该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创办了校教育科研刊物《教学一得》。

开始每年一期,以后适当加刊,专门刊登教师的教育科研文章,使教师的科研成果有面世的基地,并增加了教师相互交流的机会,鼓舞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志气。

    5)有制度:

该校规定,每个学期每位教师都需完成一篇专题总结,并列入教学常规考核;每年召开若干次教育教学研讨会、交流会,每次会考、升学后,举行座谈会、总结会,请教师总结经验,并要求教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科研论文;还设立教育科研奖,对发表在校内外刊物上的文章、教案评比、教具展览等,一律给予奖励。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科研奠定了制度基础。

     6)有辅导:

该校经常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华东师大教学法研究所、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的专家学者来校作科研报告,讲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开阔教师的思路。

还定期与不定期地编印本校教育教学总结题目供教师参考,并向教师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写作方法,帮助教师修改专题总结报告。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校在以科研促进教师提高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并形成了一支教育科研队伍。

现在该校各个学科都有科研骨干,大多数教师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过教育科研文章。

     5.有助于造就一大批教育专家

     中小学教师不能满足于当一名“教书匠”,应当立志当一名教育专家。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许多是教师出身。

我国古代的孔子,现代的陶行知、斯霞、霍懋征、魏书生;外国如捷克的夸美纽斯、原苏联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

教师成为教育学专家,就必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和实验。

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最好典范。

苏霍姆林斯基毕生致力于乡村教育。

在偏僻的乡村中学里,他和他的同事们,倾心进行教育改革探索,写了40多部教育学专著,不仅丰富了苏联教育理论的宝库,也为丰富世界教育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开展教育科研的深切体会和富有成效的工作,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

     开展教育科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我国教育工作主管部门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条例》中规定:

中学高级教师必须承担教育科研任务,并且要写出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

对小学高级教师也有相应的要求。

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打破对科研工作的神秘观念,不要以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前线,不仅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对教育教学工作中诸如教材、教法、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最知情,这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只要胸怀大志,积极探索,日积月累,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而且一定能够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都有启发价值的成果,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成为富有建树的教育专家。

     6.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科研的目的在于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服务。

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一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运用已有的科研成果,作为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参照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在研究中认识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从而在研究的基础上予以科学、有效地改正,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技能训练,就是要在搞好教学的同时,重视教育科研,把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放在教育科研上,在科研中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训练认识与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全面贯彻了教育方针,是否通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工作是否符合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进而明确需要改进的方面和改进的措施。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才能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和考虑问题,才能使学生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科学和所学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在学生中获得较高的威信。

而教师科研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实现的。

     7.有利于建设具有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

     教育科研过程是求新求真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

教育科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对旧思想、旧理论的否定或批判,更依赖于提供新观念、新思想,通过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使之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进而推进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教育科学体系是融理论与实践,并最终能够很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理论体系。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不仅要依靠广大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更需要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

在恢复教育科研的近30年的教育科研历程中,特别是在近十几年,一大批中小学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极大地增进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实践性,丰富了我国教育科学的理论,而且也为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做出了贡献。

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是教育理论产生的沃土。

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对于建设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科学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师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的目标

     1.教育科研技能

     教师教育科研技能是指教师熟练、准确、快捷地选定科研课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探索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教育同外部有关现象之间的变化与规律,并形成相应的科研成果的认知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育科研活动在整体进程上包括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假说、制定研究计划、选择变量与研究方法、搜集研究资料、实施研究(包括实验研究)、统计分析有关数据、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活动。

与此相对应,教师教育科研技能包括:

确定研究课题技能、搜集研究资料技能、选择变量技能、运用科研方法技能、统计分析研究数据技能及写作研究报告(或论文)技能等。

     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并运用正确、系统的方法,以求得到科学的结论,解决教育上的问题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同时也是一种周期较长的认识活动,与其他学科相比,一种可靠的研究结论的获得,要花费研究者数年或上十年的心血,是一项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与心智的创造性劳动。

     2.教师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的目标

     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目标又称教师教育科研技能训练任务,是指根据教师职责、教育科研行为特点以及教育科研技能形成发展的规律确定的科研技能训练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表现为科研技能训练必须使自己掌握哪些具体技能,以及掌握技能的基本措施与程度。

      确定科学、全面的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目标是教师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的首要问题。

教师掌握必要的科研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但一方面教师科研技能具有种类多、复杂程度高、技术构成高等特点,另一方面影响教师科研技能形成、发展的因素具有种类繁多的特点,因此,为使训练富有成效,就需要根据一定的依据确定出科学、全面的技能训练目标。

     教师科研技能由各种具体的技能构成,其形成和发展既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又具有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的特点。

确定科研技能训练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控制科研训练工作的方向与进程,把各个时期、各种具体技能的训练,协调到训练目标的要求上,使具体的训练工作自觉地按照训练目标的要求,防止训练的盲目性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率,迅速有效地使自己掌握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技能水平。

其次,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目标也是确定训练内容、检查教师教育科研技能形成与发展情况及教育科研技能训练工作的基本依据。

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是以一定的内容为中介,凭借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的。

技能训练的效果、教师教育科研技能掌握与提高的水平也需要评价。

由于教师职业工作的复杂性与繁重性,教育科研技能训练在时空上是相对有限的。

因此,要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及效率,就必须有一定的目标规定,以指导内容的编制、活动的组织与效果的检查。

有关技能训练的实践经验也表明,训练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对基本目标认识的程度如何,对于训练的质量、效率,教师教育科研技能掌握及发展的方向与程度的影响是重大的。

在教育科研技能训练中,教师要明确认识训练的基本目标,按照基本目标的规定来制定和执行各种技能训练指导的具体目标,使具体目标反映基本目标的规定,并且按照基本目标的要求,认真对待技能训练的的各个环节。

     根据我国教师的职责、教师工作及教育科研技能的特点,影响教师科研技能形成与发展的个体因素和职业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可将教师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的基本目标概括为“提高认识”、“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和职业活动能力”三个方面。

    (1)“提高认识”目标:

该目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对自身职业职责、职业意义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从思想认识上提高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的自觉性;二是认识教育科研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通过了解、熟悉教育科研技能的性质、特征、形成阶段等,从训练方法上提高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2)“掌握相关知识”目标:

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了解、熟悉的基础上,掌握与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有关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使自己知道教育科研技能在行为、活动方式方面的运作要求,以及如此运作的原因,以此提高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的操作性和成效。

     经验和研究都表明,知识和技能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二者的关系中,技能的学习与获得是以一定知识,特别是处理具体事物方式方法的知识(包括惯例的知识、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分类和类别的知识、经验的知识、方法论的知识等)为基础的;离开了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习某种技能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已经具备的知识是指导其需要怎样进一步认识和如何获得某种技能的向导。

虽然技能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属于知识的范畴)对下一步技能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事先熟悉与技能有关的知识,在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掌握某种行为方式在构成上的特点及操作要求,无疑地能够减少失误或不规范操作的次数,提高训练的效率。

     所有技能在形成上都有一个认识阶段。

所谓“认识”包含着对有关知识的熟悉和掌握。

因此,是否熟悉、掌握有关知识,对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重大的影响。

心理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揭示知识在技能形成中作用的,认为人的身心内部存在着一种执行决策系统,其作用在于指引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

即使是婴儿,其动作技能也不是任意的运动,不是因偶然受到强化而被固定下来的,而是在达到目的中获得的。

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

婴儿偶然接触到摇篮边悬挂着的物体,但未抓住,他似乎要重新抓握到该物体。

最后他能有意识地抓握到该物体。

史特奥德认为,婴儿的意向是他力求使自己所做的与其意欲做的东西的内部模型相符合有关的。

其努力在于缩小这二间之间的不一致。

     心理学对“认知”因素在技能形成和发展中作用的强调,表明知识是影响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们的研究从发生学上说明了知识的作用。

对于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来说,如果事先熟悉教育科研技能的行为构成、操作要领等,其效果自然要好;若要进行自我训练,熟悉这些有关的知识就更为必要了。

鉴于教育科研技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工作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存量、理解水平和实践经历,教师进行科研技能训练,应以有关方法论知识的学习为主。

   (3)“形成技能技巧与职业能力”目标:

这一目标是教师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的最终目标。

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掌握职业活动必需的技能技巧;②使教师形成与其职业活动、职业工作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形成职业能力,这是教师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目标的深化,其要求是在保持、巩固科研技能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刻意训练提高,使形诸于内(心智活动)外(动作行为)的技能,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能力。

    将职业技能内化为相应的职业能力,其目的有三:

     

(1)是巩固技能训练成果、提高技能水平的手段:

科研技能训练的直接的终极目标是形成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技能。

但是初步形成的教育科研技能,一方面需要巩固,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水平。

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训练练习来实现。

进一步训练学习的结果将使业已形成的科研技能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这样就能实现巩固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