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526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王立群解析孟子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就我个人而言,对我的影响也更大。

那么《孟子》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我们应当怎么样来读《孟子》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我觉得《孟子》这本书它最核心的观点是三点:

第一点是《孟子》的心性学说,也就是孟子主张人性善,孟子讲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他说人的这个善良本性呀就像这个水从高处往低处流,所以人没有不善的,水也没有不往低处流的,这个《孟子》这个书,这一部书最核心的一个观点。

孟子是性善论者,就是孟子认为人的本心是善良的,孟子这个话没有错,但是先秦诸子还有一个荀子,荀子主张人性恶,人性本来是恶的,所以孟子的人性善有它的道理,也有它的缺陷。

我们现在单就它的有道理的这一面来讲它的缺陷由将来讲荀子的老师来做补充。

如果把人性善跟人性恶结合起来,应当说对人性的把握就更深刻了。

但是孟子至少说他发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

第二点是孟子的仁政学说,孟子因为主张人性善,所以他主张仁者无敌,就是只有实行仁政才能无敌于天下,这是孟子的政治学说。

第三点就是孟子强调的强势人格。

这一点在先秦诸子中间,只有孟子最强调强势人格,孟子所强调的强势人格最集中的表现在两段话里。

一段话就是孟子讲的大丈夫,这是孟子非常有名的话。

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汉代的赵歧为《孟子》为注的时候,他对孟子这句话做了一个很经典的解释,他说什么叫淫呢淫就是说乱其心也这就叫淫,说不能淫就是说不能搅乱他的本心这叫不能淫。

什么叫移呢移叫移其性也,不能移就是不能改变他的行为。

至于那个不能屈,屈,赵歧的注解就是不能屈其节,就是不能改变他的节操。

《孟子》的赵歧注是最经典的注释。

赵歧是汉代人,所以赵歧就认为《孟子》所讲的大丈夫是这样来理解的,我很认同赵歧的的这个讲解。

所谓大丈夫精神是孟子非常提倡的一种精神。

另外《孟子》还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它说生和义相比较的时候要舍生取义,这是先秦诸子中间谁都没有讲过的。

孟子讲的大丈夫精神,还有他讲的舍生取义这就构成了《孟子》强势人格中间最核心的内容,而且对后世影响最大,也最积极。

所以《孟子》的强势人格应当说是我们这个民族,民族精神中间最核心的部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有一个最核心的的民族精神就是自强不息,所以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它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中《孟子》的强势人格的精神对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形成,贡献是非常之大的,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孟子》这本书主要讲的这三点。

在《孟子》三大信心观点中,大多数人对人性善和仁政的观点印象深刻,但是王立群教授感触最深的动是强势人格。

王立群教授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感受呢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我觉得在《孟子》的学说中间最重要的,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强势人格。

《孟子》的强势人格就我个人的理解有三个层次。

其中第一个层次,也就是最低的一个层次叫自强不息,这是《孟子》强势人格的第一个层面。

所谓自强不息,就是说你必须自己去奋斗,找出来你自己的人生之路。

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都是如此。

我的一生的话最痛苦的是两次失学。

两次失学不是因为我考得不好,都是高分失学。

第一次是1958年,那一年我十三岁小学毕业,因为我在小学的成绩非常好,当时是五分分制,我这么六年来,所有成绩是全五分,所以当时这个小学就给我保送到一个重点初中去。

结果的话,别的同学都拿到录取通知书,我没有拿到,其实等我最后拿到的时候已经是其它公立学校开学了。

我们没有拿到,最后我接到的是一个报纸糊的一个信封,里面有一个油印的通知书,写上我的名字,被录取到一所叫新新中学,新旧的新,这个学校就是一个小巷里的两处民宅,学校的校舍非常简陋。

这个学校的话是一所私立学校,就是民办学校,我们所有去的学生都是当时因为家庭出身有问题的另类学生到这个学校去了。

到学校的第一件任务分班,现在我们都知道考上学校要分班,但是当时分班不是按成绩分班,按个头分班,我当时十三岁已经是一米七多了,所以我就很幸运地被分到大个班,这个大个班的任务非常简单:

一个星期六天三天打工,三天上学。

所以我从十三岁上初一到十四岁的初二,这两年时间基本上是打了一年多的工,上了大半年的学,打工干了很多的活:

搬砖,提泥,到厂里面去挖土方,到钢厂去砸矿石,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拉砖。

我们开封市的北郊,离城市十里地有一个砖厂,我们就到那个砖厂去拉砖。

白天上了一天课,晚上要拉砖的,拉车的话呢,一般的拉车前面有一个皮带是架在牲口的脖子上,但是我们没有牲口啊,再加上我的个儿大,又是班长,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充当那个牲口,当时叫驾辕,我当时只有十三岁,那个车几千斤重,架不住,我们怎么办呢?

就在车的梁上梆一个横的抬杠,把那个抬杜绑上去,两边各站一个有力气的男同学叫帮辕,就是就这样拉。

一个晚上拉两趟,第一趟拉还可以还不太困,第二次是最辛苦的,下半夜,人困得很,走着走着就睡了,因为它是一个驾辕的,两个帮辕的,其他的同学都用绳子绑到车上用这样肩膀拉,走着走着大家是边走边睡,边睡边走,摇摇晃晃,这个时候最危险的就是,这个车碰到土坎,上坎的时候大家一用劲就过来了,下坎的时候,车头就往下一栽,这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一栽,如果我撑不住的话,这个车就一下子就把我压到车下面,这个几千斤重的砖车就可能从我身上轧过去,我们差不多每一天晚上都会碰到,后半夜都会碰到这种事情,每当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都是帮辕的同学喊,然后其他同学都帮着把车掀起来,让车的后帮落地,后帮一落地我就解救了。

我们一个晚上拉两趟,然后到早上再把这个车还给人家工厂,就这样我们差不多,就是拉了两年,所有的钱都给了学校,因为学校要用这个钱支付电费,水费,甚至于粉笔,教师的工资全在这里面。

到初三的时候稍微好了一点,我们学校就并到一个公立中学去了,并到一个公立中学去了以后,这个情况就稍微好一点,当然这样我们就度过艰难的初中阶段。

高中我考的是一个开封市的一中,当时还是一个很错的学校,我在学校高中成绩非常好,高中的三年六个学期,我每一学期的总平均分没有低过九十七分,成绩非常好,一直到1965年毕业,我当时报考的是清华,是土木建筑,我毕业考试考了五门一百,高考的成绩也非常好,但是后来的成绩单也是来得很迟,到后来比我平均分低了将近三十分的同学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就知道又失学了,所以1965年我第二次失学。

失学以后,就到我们当地的一个工厂的一个厂办学校,去做叫临时工,每半年签一次合同,我在这个学校教了十四年,其中教了七年小学,七年中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起,一直教到高二(毕业班)。

到1977年恢复高考,我又没有赶上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我就一门心思想考学,但那个时候,我已经三十二岁了,当时国家有个规定,三十岁以上的考生只允许66,67,68届的高中生,我是65届,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隐瞒届别,一种是放弃。

我最终选择是放弃。

但是第二年就赶上了,1978年开始招研究生,这就有机会了,所以我从1978年到1979年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所以1979年考研这是我上学中间唯一的一次很顺利的。

因为这一年考试的时候不再讲成份,不讲家庭出身,就讲成绩,所以那一年我考得很顺利,我们初试的几十个学生到复试剩下四个人,复试完这四个人录取了两个人,就我1979年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所以这是在我这个过程中间包括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其中我当时并不懂《孟子》,没有读《孟子》,我不知道《孟子》提倡的强势人格,而是后来我读到《孟子》的时候,当我读到《孟子》讲的这一段话的时候对我触动很大,有一种共鸣,所以我自己体会到,经典常常不是你读懂的,经典其实是你的人生经历和经典相碰撞,相共鸣以后你感悟出来的,靠读,只靠读,往往理解得并不深。

我想讲一个比较轻松的一个事情,讲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一个事情,说有一年的一个圣诞节,圣诞节的前夜,有一个鞋店的老板,他就隔着玻璃窗看见外面有一个小男孩,瞪着眼睛看着橱窗里面的鞋,然后这个老板就出去问这个小男孩,就问他说圣诞快乐,我能帮你什么吗这个小男孩就盯着那个橱窗里面的皮鞋,他说我想要一双鞋,你能不能告诉上帝让他赐给我这双鞋。

这个老板就把这个小男孩请到鞋店里面去,然后让他坐下来,打了一盆热水,把他脏兮兮的鞋子给他脱掉,然后给他洗了洗脚,拿了一双袜子,跟他说了一番话。

他说上帝说了,他不能赐给你一双鞋,他只能给你一双袜子,这个小男孩就非常失望,然后这个老板就告诉他说每个人都希望上帝赐给他最想要的东西,上帝做不到这一点的,上帝所能够做到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当你需要种地的时候,他可能给你一粒种子,然后你自己去耕耘,通过你的辛勤耕耘,最后庄稼丰收了,才是你收获的时候。

所以你想要一双鞋,上帝不给你,上帝说给你一双袜子,你穿着这双袜子,你去寻找最适合你人生的鞋,而且上帝让我告诉你,他将来给你的回报最丰厚,但是你要坚持不懈地下去。

这个小男孩就穿着袜子走了,过三十多年,有一天又在一个圣诞的前夜,这个店老板突然间接到一封陌生的来信,他打开信一看呢,这个信写得非常客气,说尊敬的先生和善良的太太,你们还记得三十多年前以圣诞之夜找你们要鞋的那个小男孩吗他非常感谢你赠送给他的那双袜子和比黄金还要珍贵的那些赠言,他穿着这个袜子经过了三十多年他找到最适合他的鞋,这个鞋是什么呢这个鞋就是美坚合众国的的总统,署名林肯。

这个故事的话很感人,我读过以后,我一直不忘记这个故事,我觉得这里边,并不是林肯很伟大,这里面最聪明,最智慧,最伟大的是那个店老板,当一个小男孩需要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他并没有恩赐给他,施舍给他,他给他的是袜子,同时又给了他一个争取适合自己鞋子的一个希望。

其实,经典所教给我们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奋斗才能够得到的东西经典并不能赐给你直接需要的东西,那个店老板他其实讲那个话很经典,他就告诉这个小男孩,怎么样去奋斗,去寻找适合自己的。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样,但是无论你走什么路,你只要勤奋,你只要自强不息,你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寻找适合你的东西,你最终都能够实现你的愿望,这就是那个店老板非常高明的地方。

  我说的这两个情况,一个发生在东方我的身上,一个发生在西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

但是我们发现那个店老板绝没有读《孟子》,他绝不知道《孟子》讲的那个大丈夫的精神,但是人类这些最朴素的道理,东西方都是相通的,人们都懂得通过自强不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觉得《孟子》倡导的强势人格中间,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自强不息,这一点对我来说感受很深,这是我读《孟子》感受最深的一点。

所以我觉得当一个气球能够升起来的时候,是因为气球里面充满了氢气。

当一个人他能够得到提供的时候,是因为他内心里有一个自强不息的信念。

所以呢,这个自强不息的信念,它并不是表现在一个人外在的强悍和霸道,而这个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内化为一个人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同时又化这个人不显山露水的一副傲骨,这才是自强不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方面。

王立群教授提出强势人格中最基本的是自强不息,而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更是印证了自强不息刚毅进取是人生昂扬向上的力量源泉。

但是在复杂的社会中,人很容易就会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最初的坚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持这以恒的自强不息呢面对生活中的诱惑,人们如何才能走出迷途呢

  强势人格的第二个方面是坚守本心。

这个本心就是善心,孟子讲人都有善心,但是善心在生活中间会迷失掉的,善心会丢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社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善心,再一个是人自我的异化,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你的善心被丧失掉。

所以我们学习和提倡强势人格的第二方面就是要坚守本心,这个人必须要用一个超常的意志去抵抗这个社会对你的这个侵蚀,你才能保持这个善心,因为这是很难的。

你比如我们在生活中间看到一些人,他有所成就,但是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语言让你感到渺小,他的存在让感到无处可藏,这不叫强势人格,这叫以强凌弱,这不叫强势人格,真正的强势人格,并不是表现在那么强悍地去剥夺别人,侵蚀别人,那不叫强势人格。

  画面字:

强势人格是内在的傲骨,而不是外在的傲气。

  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坚守自己的本心,我们这个讲的坚守本心,其实跟我在读《史记》中间讲的大隐是一回事,你想想我们中国历来讲,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大隐为什么能隐于朝呢因为大隐,他是不需要环境对他的,他是不需要考虑环境的,小隐需要有个环境,大隐由于他能坚守自己的本心,环境对他的束缚、侵蚀已经微乎其微了,所以他即使在朝,他也能坚守他的本心,这就是大隐的高明之处,其实大隐就已经达到一个什么层次呢就是我所说的强势人格的第二个层次,就是坚守本心,这就是大隐。

所以大隐达到的层次也是不容易的。

那么我们还要再讲一讲,我们怎么样才能坚守自己的本心,既然人都有善心,人都有这个本心,我们怎么样坚守,我觉得我们坚守要心,最起码要做到两点,第一要不断地清除内心中间的恶,这是人心都有恶的一面,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他既是天使又是魔鬼,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如此,我们要不断地清除内心恶的一面,这就是你坚守本心很重要的一面。

再一个,你要防止本心的退化,人的这个善心啊,它是可以退化的,人在社会中间,它存在一个竞争,在这个竞争中间,我们的善心,我们的本心可能会丢失。

但是我们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和兽类不同的一点就是人类有文明,人类文明中间最能够防止我们本心丢失的是两样东西:

一是法律,二是道德。

法律跟道德可以强制和感召从两个方面防止我本本心的丢失

自强,不仅是超越别人,更应该是超越自己;

不息,不仅是指在逆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漫长的人生中坚持不变的信念。

  最后一个层次,强势人格的一个最高的一个层次就是包容化育,这一个层次和前两个层次不一样,前两个层次你的自强不息或者说你的坚守本心,你需要依靠你内心的定力去抗拒外在的世界的诱惑。

现在有一句时髦的话,说除了诱惑以外,我什么都能抗拒,废话,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抗拒,废话,其实人在生活中间有很多诱惑,这些诱惑你要抗拒它是非常艰难的。

那么到了第三个阶段,因为你要抗拒诱惑,你必须用自己内心的定力去抵御外界的诱惑。

这个强势人格的最高境界就是包容化育的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你不需要用你的力量去抗拒外在,而你能够理解,你能够包容,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

我这一生中间还没有遇到过达到这个层次的圣人,但是我在生活中间,我见到过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体现了一种包容化育的境界。

你比如说我平生中间也见到一些人,当他们面对社会的不公,面对生活种种的困难,人并没有沮丧,没有愤怒,而是莞尔一笑,这个笑就是包容的笑,就是善良的笑,是一种发自本心的笑,这是很了不得的。

所以我们常常感到圣人其实并不是在经典之中,圣人其实就是活在我们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不过每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并不是很集中而已,如果把我们千千万万的人身上的东西集中起来一定可以超过经典所说的那些圣人。

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认识,王立群教授以自己坎坷的经历在《孟子》中读懂了强势人格,那么王立群教授又是如何去读其他的经典呢在他看来怎样才是读经典的最佳方法呢

  我先谈谈我对经典的理解,什么叫经典经典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流行,流行的东西才能是经典。

比如今年,我们看春节联欢晚会,你真有才,现在就成了经典了,当年邓丽君的情歌我们今天看起来经典歌曲,我们看到很多电影,当然很流行,现在叫经典电影,所以经典的第一特点流行。

第二,经典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认可,它得到了一代一代人的认可,当时能够流行,后来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被一代一代人认可这就是经典。

所以经典一点都没有神秘的地方,经典一点都不神秘。

我们今天读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这些东西在先秦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诸子百家中间的一家而已,后人认可了它,不断地在阐释它,提升它,捧它,它成为经典了。

所以经典我们首先应当明白不神秘,很普通很普通,丝毫没有什么深奥地地方,这是我们对经典的看法。

既然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读经,其实是两种方法,就我个人而言,而种方法最有效,第一种读经应当和你的人生相结合我刚才讲过,我当时在中学里边,我们拉砖的时候那么辛苦,好多次都(差点)丧命,咬着牙过来,不是《孟子》给我们的力量,而是生活迫使我们那样做。

但是那样做了以后,后来我读到《孟子》以后,引起我很强烈的共鸣,所以读经,你不是靠读书就能读懂,你有了生活,你再读了经典,这中间有共鸣的地方,这是你读经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一定要把读经和你的人生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方法。

再一点,大家知道,我们这个读书都有一个凡是热爱读书的人都有一个常识,都知道书越读越薄,任何一本书越读越薄,这个书,你反复地读反复地读,读到最后非常薄,为什么因为你读懂了,所以读经典也是如此。

比如我上高中的时候,当时我是学生会主席,学生工作非常忙,但是我的书读得非常好,我是怎么读呢我有一个读书方法,叫累积记忆法,就是我从上高一开始,第一周的星期日,我把这一周的功课我整个复习一遍,记忆一遍,复习记忆。

到第二周我把前两周的复习记忆一遍,到第一个月把这一个月,第一个学期,然后第一年,第二年,等到高三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把高中六个学期的功课全部复习记忆在脑子里面去了,这样书应变变得非常薄了,所以读经典就是读书,你平时怎么读书,你就怎么读经典,那么我是怎么读书呢我觉得读书最根本的是要读它的核心,读它的本质,一开始我们讲《孟子》这部书,它核心的就讲了三条,第一是性善,第二是仁政,第三是强势人格。

你把这三点抓住了,整个《孟子》你就抓住了。

所以读书,我们应该抓的是它最核心的东西,这里边我有两个词介绍一下,一个叫道,道德的道。

一个叫器,器物的器。

读书都有一个道和器的问题。

什么叫道呢道就是这个书的核心,就是它的本质,器就是这个书中间的那个直接的东西。

所以道跟器相比起来,我们当然要掌握这个道,道是最核心的。

要说得玄一点,道是形而上,器是形而下。

道是整体,器是局部。

道是本质,器是表层。

道是主干,器是枝叶。

所以我们读经其实要掌握的就是那个道,你把那个道掌握住了,它的器你就掌握住了,所以读经最根本的方法,读懂一本经书,你读懂没有,其实就看你掌握这个书的核心没有,当然我这样强调道,那是不是器没有用呢器是小道理,道是大道理。

你看《孟子》这部书那么厚,它的大道理非常简单,它的小道理,好多条都有小道理,大道理是管小道理的,所以我们读经要抓它的大道理。

实际我们说的一部书也好,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他都有一个最核心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一个灵魂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道,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东西,就抓住了经典的核心。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