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621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可以定义为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心理现象(个体心理)

(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第二节心理学的流派

1、构造心理学

2、机能心理学

3、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华生s-r刺激-反应

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斯金纳

5、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

柯勒、考夫卡、韦特海默

6、精神分析(潜意识)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实验法: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3.调查法:

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4.个案法:

搜集单个被试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三、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没有人脑,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主观能动性。

3、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一、什么是知觉

㈠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㈡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知觉的基础

知觉的直接反映整体感觉的深入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感觉性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㈡感觉的相互作用:

(选择题)

1、感觉对比:

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2、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

(1)感觉补偿,它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

(2)联觉也是一种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它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三、知觉的特性

㈠知觉的选择性:

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影响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事物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知觉对象。

㈡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

(1)接近性(proximity):

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㈢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

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识经验、实践经历、兴趣爱好、言语提示)

㈣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第三章注意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一)、注意的概念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特征。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能够清楚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

(5-9个单位)

影响注意广度的重要因素有两个:

(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

对象的排列,复杂程度

(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指在一定事物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分散是指心理活动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离开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

注意分配的条件:

首先,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自觉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神经活动灵活的人,注意的转移就迅速、容易。

(四)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差,保持时间较短,但人在无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劳。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但人在有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多,很容易因疲劳而导致注意分散。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五)引起和保持注意的原因和条件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2)人的内部状态

需要和兴趣;情绪和过去经验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间接兴趣(3)加强意志锻炼(4)排除外界干扰

(5)合理组织有关活动

二、注意规律与教学

⑴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尽可能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②教学内容要尽量丰富;

③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尽量防止单调呆板。

⑵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①让学生加深对活动的理解;

②让学生清楚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注意集中于所要完成的活动上;

③让学生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④让学生在进行智力活动时把智力活动与外部的实际动作结合起来。

第四章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二、记忆的过程

3.再认、回忆

三、记忆系统

⒈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

当引起感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信息仍能保持一个极短暂时间的记忆形式。

感觉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短:

约0.25-1秒;

②信息编码依据其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③记忆容量大:

一般认为是9个-20个字母;

2、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

短时记忆包含的是我们正在思考和正在操作的信息,又叫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短:

约15-30秒,不超过1分钟;②记忆容量有限:

记忆广度为7±2

③短时记忆多以声音形式进行存储,也能够存储图像。

3、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

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记忆形式。

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长:

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②记忆容量无限

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

四、遗忘

1、遗忘:

对过去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⑴材料的性质、数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

⑵材料的系列位置

一般情况下,人门在学习中最后学习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学习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

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

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

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3)学习的程度: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150%,效果最为经济合理。

3.遗忘的原因:

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在先前所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请联系我们学过的记忆相关理论来谈一下如何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2、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

4、复习方法多样化5、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第五章思维、问题解决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感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

1、间接性:

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媒介来进行反映。

2、概括性:

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二、思维的分类

(二)、根据思维进程的方向分:

1、聚合思维又称:

“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

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称:

“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

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

第二节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

在有特定目标而没有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情境中,运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实现目标的一种思维活动。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呈现的刺激模式

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就越容易选用恰当的知识与策略使问题得到解决

2、问题的表征

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呈现的。

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

3、定势(心向)

定势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果以前以某种想法解决此类问题多次并成功,则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会重复同样的想法。

4、功能固着(functionalfixation):

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一种定势。

5、酝酿效应:

当人花很长时间解决一个问题还是不能成功时,把它搁在一边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个星期,而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似乎立刻就发现了解决的途径,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6、动机与情绪

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解决问题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字曲线

7、专家与新手

问题解决是一个应用知识的过程。

一个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对于这一领域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节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第四节创造性

一、创造性概述

(一)创造性即创造力。

以思考和执行的新奇性和适宜性为特征。

二、创造性的评定

1、流畅性指在一定时间内对问题所能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多少

2、灵活性指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种类

3、独创性指想出的主意的独特程度,即别人很少这样想。

(二)人格特征

1、自我激励。

2、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

3、少从众、不落俗套、不依赖集体的公认4、喜欢虚构、敢于梦想

第六章智力与智力开发

一、智力的内涵

智力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加德纳多元的智力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