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013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Word下载.docx

D、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第一章:

30题

1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

A、自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具体化形象化的世界观

第一章

1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活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哲学的基本问题

B、社会的基本问题

C、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自然观的基本问题

1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形态多样性

B、客观实在性

C、实践性

D、整体性

1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8、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A、运动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B、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

D、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

19、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宏观把握

B、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总体把握

C、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具体把握

D、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系统把握

20、哲学不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

A、系统把握

B、宏观把握

C、总体把握

D、具体把握

2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道德和意识的关系

2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

A、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是一定过程中断后的事物再生

D、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2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它在人生观上是唯心主义

B、它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它是自然发展观上是唯心主义

D、它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2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半截子是指()。

A、认识观

B、自然观

C、人生观

D、历史观

25、()是自然界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A、实践

B、运动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7、“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9、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运动就是一切

C、联系与发展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A、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B、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1、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既克服又保留

C、彻底否定

D、继承

3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33、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

A、历史唯物论

B、自然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

D、主观辩证法

3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3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36、()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历史唯心论

C、主观辩证法

D、唯物辩证法

37、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C、静止

D、存在

38、()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A、对立统一

B、质量互变

C、否定之否定

D、世界统一性

3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40、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是()。

A、历史思维能力

B、战略思维能力

C、辩证思维能力

D、创新思维能力

(三)第二章:

20题

41、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第二章

42、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是由(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3、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自发产生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44.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感觉、判断、推理 

D、知觉、表象、概念

45、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46、人的眼、鼻、舌等感觉到梨子的各种属性,形成的表面综合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4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订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4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49、认识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B、从感觉到物和思想

C、从思想到感觉和物 

D、从思想到物和感觉 

50、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主观是否是对事物的反映 

B、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

C、主观反映事物是否透明 

D、主观反映事物是否有绝对性

51、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是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有绝对性 

B、真理有客观性

C、真理有相对性

D、真理有全面性

5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指的是( 

A、自由的目的是对必然的认识 

B、自由的目的是对世界的改造

C、只有认识必然才有自由的活动 

D、只有获得自由才有必然的认识

53、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标准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5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指的的是( 

A、是属性不同的两种真理 

B、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加 

C、是绝对性和相对性对立 

D、是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5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C、不可知论认识路线 

D、主观主义认识路线

56、药物对病人有价值,对健康人没有需求,说明价值具有( 

)特性。

A、客观性 

B、多维性 

C、主体性 

D、社会历史性

57、钻石能满足人们审美的、经济的、科研的不同需要,说明价值具有()特性。

58、真理与价值二者辩证统一于()。

A、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B、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

C、人民群众的感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59、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从()的发展历史。

A、从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 

B、从自由世界走向必然世界

C、从必然世界走向自然世界 

D、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6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改革创新

(四)第三章:

61、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革命的作用

第三章

6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物质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6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6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B、统治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斗争

C、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矛盾关系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65、地理环境() 

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的性质 

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66、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A、劳动者 

B、生产条件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67、手推磨产生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决定 

D、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

69、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杆杠是()。

A、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70、生产关系是指(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

7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类型是( 

A、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有制 

D、公有制和私有制

7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7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74、党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D、社会主义不受社会基本矛盾制约

75、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源于(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7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77、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经济基础 

B、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78、(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A、生产关系

B、社会形态

D、生产方式

79、社会革命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80、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五)第四章:

25题

8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第四章

8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

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8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8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85、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86、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是()。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实用价值

8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

C、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88、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8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A、脱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0、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商品价值的实现问题

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D、平均利润的实现问题

91、()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9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9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9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周转的规律性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C、资本循环的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95、下列实物形态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96、纺织厂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设备资本

9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的价值或价格

A、劳动

B、劳动力

C、生产力

D、生产率

98、剩余价值率是指()。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的比率

99、利润本质上是剩余价值,利润率是指()。

D、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100、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01、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是()。

A、政治统治和保卫领土

B、社会管理和对外交往

C、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D、政治统治和对外交往

102、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10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104、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公民都有事实上的平等竞选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10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牧师”职能指的是()。

A、实现社会法治的职能

B、强化国家机器的职能

C、安抚被压迫者的职能

D、社会监督管理的职能

(六)第五章:

15题

106、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统治地位是()。

A、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B、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五章

107、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基础是()。

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社会分工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08、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

A、银行资本

B、金融资本

C、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