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462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docx

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

交流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马钢二能源总厂各类交流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

(二)项目

交流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共10项,项目如下表:

NO

项目

1

绝缘电阻

2

直流电阻测定

3

定心

4

定转子

5

温升

6

电刷及刷握

7

滑环偏差允许值及磨损限度

8

耐压试验

9

轴承

10

振动

11

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器

(三)标准

一、绝缘电阻

(1)1000伏以下的交流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应不低于0.5兆欧。

(2)1000伏及以上的交流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应不低于每千伏1兆欧。

二、直流电阻的测定

名称

标准

备注

1

同步电机定子绕组

各相或分支的直流电阻在校正了由于引线长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后,相互间差别不得大于最小值的2%,此种差别(%)与初次(出厂或交接时)测量的差别(%)比较,相对变化也不得大于2%,超过标准者,应查明原因。

在冷态下测量,绕组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3℃

2

同步电机转子绕组

与初次(交接或大修时)所测结果比较,其差别一般不应超过2%

在冷态下测量

3

交流励磁机电枢绕组

各相或分支的直流电阻在校正了由于引线长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后,相互间差别不得大于最小值的2%,此种差别(%)与初次(出厂或交接时)测量的差别(%)比较,相对变化也不得大于2%,超过标准者,应查明原因。

4

交流励磁机励磁绕组

与出厂值比较在±10%范围以内

三、定心

(1)刚性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

连轴器直径D(mm)

<400

400~600

600~1000

径向偏差(mm)

0.03

0.04

0.05

轴向偏差(mm)

0.02

0.03

0.04

(2)齿轮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

连轴器直径D(mm)

≤150

>150

径向偏差(mm)

0.08

0.08+[(D-150)/100]×0.01

轴向偏差(mm)

0.08

0.08+[(D-150)/100]×0.01

(2)弹性连轴器定心的允许偏差

连轴器直径D(mm)

≤200

>200

径向偏差(mm)

0.05

0.05+[(D-200)/100]×0.01

轴向偏差(mm)

0.05

0.05+[(D-200)/100]×0.01

四、定转子气隙

对不同类型的交流电机定转子气隙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同平均值之比,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交流电机类型

气隙容差值

感应电机

±5%

汽轮发电机

±5%

快速同步电机

±2.5%

慢速同步电机

±5%

 

五、温升

(1)感应电机的温升限度见下表(单位:

K)

感应电机部分

外形种类

A级绝缘

E级绝缘

B级绝缘

F级绝缘

H级绝缘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1

定子绕组

开放型

封闭型

50

55

60

60

60

60

65

70

75

75

75

75

70

75

80

80

80

80

85

90

100

100

100

100

105

110

125

125

125

125

2

做过绝缘的转子绕组

开放型

封闭型

50

55

60

60

65

70

75

75

70

75

80

80

85

90

100

100

105

110

125

125

3

不绝缘的短路绕组

不会引起机械性故障,且不损伤附近绝缘物的温度

4

与绝缘绕组接近的铁心及其它机械部分

开放型

封闭型

60

60

75

75

80

80

100

100

125

125

5

换向器及滑环

60

70

80

90

100

6

刷盒及刷子等

不会引起机械性故障,且不损伤附近绝缘物的温度

7

轴承(自冷式)

表面测定40℃,将测温元件埋入金属内测定时45℃,但对于水冷式轴承,耐热润滑剂,温升上限由订货者与制造者协商。

(2)同步电动机温升限度见下表(单位:

K)

同步电机部分

A级绝缘

E级绝缘

B级绝缘

F级绝缘

H级绝缘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1

定子绕组

5

7

2

做过绝缘的转子绕组

50

60

65

75

70

80

85

100

105

125

3A

3B

3C

3D

 

多层励磁线圈

绝缘单层励磁线圈

裸露单层励磁线圈

圆筒形转子的同步机励磁线圈

50

50

65

 

60

60

65

 

 

65

75

80

 

75

75

80

 

 

70

80

90

 

80

80

90

90

 

 

85

110

110

 

100

100

110

110

 

 

105

125

135

 

125

125

135

125

 

 

4

与绕组接触的铁心及其它部件

60

75

80

100

125

5

不绝缘的短路绕组,不与绕组接触的铁心及其它部件,电刷及刷架

不会引起机械性故障,且不损伤附近绝缘物的温度

6

滑环

60

70

80

90

100

7

轴承(自冷式)

表面测定40℃,将测温元件埋入金属内测定时45℃,但对于水冷式轴承,耐热润滑剂,温升上限由订货者与制造者协商。

备注:

I.全封闭管道通风及全封闭冷却型均按开放型的温升上限为依据。

II.全封闭的水冷、油冷、水中型的温升不适宜使用本表,应另据特殊协定。

III.采用高级绝缘的滑环附近绕组是低级绝缘,则应按低级绝缘考虑。

IV.在第一项的定子绕组里,凡功率大于5000kW以及定子铁心长度(包括通风管道)1m以上的,不适宜采用温度计法。

V.对于5000kW以及定子铁心长度(包括通风管道)1m以上的,如果订货与制造方无协定,那么F级、H级的温升限度,不能超过B级的温升上限。

VI.环境温度的限度为40℃。

(3)空冷同步电动机温升限度见下表(单位:

K)

同步电机部分

A级绝缘

E级绝缘

B级绝缘

F级绝缘

H级绝缘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埋入温度计法

1

定子绕组

5

7

2

绝缘的转子绕组

50

60

65

75

70

80

85

100

105

125

3A

多层励磁绕组

50

60

65

75

70

80

85

100

105

125

3B

绝缘单层励磁绕组

50

60

75

75

80

80

110

100

125

125

3C

裸露单层励磁绕组

65

65

80

80

90

90

110

110

135

135

3D

嵌入隐极转子励磁绕组

90

110

125

4

与绝缘绕组接近的铁心及其它部件

60

75

80

100

125

六、电刷及刷握

表1

项目

电刷容差(mm)

刷握容差(mm)

电刷与刷握的间隙

最小值(mm)

最大值(mm)

厚度

≤8mm

厚度

-0.02

-0.07

+0.10

0

0.02

0.17

宽度

-0.05

-0.15

+0.10

0

0.05

0.25

厚度

>8mm

A级

厚度

-0.05

-0.20

+0.10

0

0.05

0.30

宽度

-0.15

-0.35

+0.10

0

0.15

0.45

B级

厚度

-0.05

-0.10

+0.10

0

0.05

0.20

宽度

-0.10

-0.30

+0.10

0

0.10

0.40

C级

厚度

-0.10

-0.30

+0.10

0

0.10

0.25

宽度

-0.10

-0.30

+0.10

0

0.10

0.40

其中:

A级-不可逆运行的交流电机

B级-可逆运行的交流电机

C级-双层电刷,每层厚度>4mm。

表2

项目

电刷容差(mm)

刷握容差(mm)

电刷与刷握的间隙

最小值(mm)

最大值(mm)

厚度

≤8mm

-0.05

-0.15

+0.10

0

0.05

0.25

9~16

-0.10

-0.20

+0.10

0

0.10

0.30

17~32

0.20

0.30

+0.10

0

0.20

0.40

>32

0.30

0.40

+0.10

0

0.30

0.50

宽度

≤8mm

0.10

0.20

+0.10

0

0.10

0.30

9~16

0.10

0.30

+0.10

0

0.10

0.40

17~32

0.20

0.40

+0.10

0

0.20

0.50

>32

0.30

0.50

+0.10

0

0.30

0.60

备注:

I.表1适用于石墨电刷

II.表2适用于含金属的电刷

(2)电刷的磨损限度

I.刷辫固定件以下5mm;

II.对分层电刷或厚度在8mm以下的电刷,为刷辫固定件以下10mm

III.电刷产品的寿命线。

(3)刷握与滑环表面的间隙h(mm)

(4)电刷的压力

集电环

电刷压力kpa(g/cm2)

式刷

材质

有无沟

电石墨

天然石墨

金属石墨

B

锡青铜

11.8~17.7

(120~180)

11.8~14.7

(120~150)

17.7~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