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C.二元君主制D.寡头制
8、(BC)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B.选举权C.罢免权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10.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
A.代议制B.民主制C.法治D.法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利益集团:
指的是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2.政治:
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意识形态:
指的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3分)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2分)
(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2.
(1)人民主权原则;
(2)权力制约原则;
(3)法治原则。
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
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3.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
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
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
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220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19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2、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3、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4、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6、(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BCD)。
A.经济市场化B.文化世俗化C.政治文明化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B)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政治发展B.政治制度化C.共同富裕D.政治革命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自由主义和(C)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A.无政府主义B.保守主义C.社会主义D.法西斯主义
4.(D)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A.政党监督B.舆论监督C.社会团体监督D.公民监督
5.(AB)是多党制的典型。
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澳大利亚
6.议行合一原则是(C)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A.奴隶主义C.社会主义B.封建主义D.资本主义
7.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BD)
A.政治法律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D.政治哲学研究
8.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9.在西方发达国家。
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BCD)。
A.示威抗议B.政变C.恐怖活动D.司法诉讼
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C)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A.冲突B.合作C.竞争D.团结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民主:
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政治参与:
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市民社会:
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政治色彩浓厚;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4)治理方法单一。
(
2.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3.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
(5)排他性。
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论的解释:
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不足之处:
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4分)
2.神学论的解释: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祟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这种政治观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思维的检验。
3.权力论解释: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分)
4、管理论解释:
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
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角度看,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5.决策论的解释: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
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试卷代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8年1月)
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
2、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4、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5、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6、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B.协商C.伙伴关系D.合作
2.在现代法治社会,(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政党B.政府C.公民D.新闻舆论
3.(B)是天生的民主派。
A.工人阶级B.中产阶级C.资产阶级D.小资产阶级
4.1970年代以后,(C)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A.生态主义B.社群主义C.新右派D.女权主义
5.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A.公开性B.自愿C.责任性D.一致同意
6.两党制以(CD)最为典型。
A.日本B.法国C.英国D.美国
7.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BCD)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8.(D)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D.理论与策略
9.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D)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A.经济学B.生物学C.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
10.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B.西塞罗C.苏哥拉底D.亚里士多德
1.权力: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总统共和制:
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3.民主化:
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祛码。
2.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
(1)政治参与促有助于进政治民主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
(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3.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
(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
5.对于一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8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4.政治社团的(提供信息)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的(社会契约论)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在现代社会中,(B)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A.弹劾B.选举C.监督D.罢免
2.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B.经济C.政治D.道德
3.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CD)这样的观念。
A.政治平等B.法律平等C.社会平等D.收人平等
4.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ABCD)。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
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
5.民主的限度包括(ACD)。
6.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
A.在野党B.反对党C.执政党D.参政党
8.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上。
A.财产权B.平等权C.自由权D.参政权
9.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BD)。
A.隐性价值问题B.价值中立问题C.经费问题D.数据问题
10.1880年美国(D)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华盛顿大学B.康奈尔大学C.哈佛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
1.政治态度:
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
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2.市民社会:
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
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3.政治权利:
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3分)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包括哪些内容?
(l)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试述法治原则的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9年1月)
1.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政治)的民主模式。
2.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3.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5.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6.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1.美国经济学家(A)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A.哈耶克B.熊彼特C.诺齐克D.布坎南
2.(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罗尔斯B.韦伯C.托克维尔D.亨廷顿
3.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ABC)的意识形态。
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
C.倡导保护环境D.提倡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
4.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翻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B.贵族制C.二元君主制D.寡头制
5.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B.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D.民众主义
6.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B)。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7.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BCD)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肝胆相照B.荣辱与共C.互相监督D.长期共存
8.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ABCD)。
A.行政机构B.国家元首C司法机构D.立法机构
9.渐进一妥协式的发展道路,以(C)为典型。
A.德国B.美国C.英国D.法国
I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
A.多党制B.两党制C.一党居优制D.一党制
1.政治心理:
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结、兴趣和信念等等。
2.政治改革:
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