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264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指老朋友。

2.西辞?

“在西边辞行,往东走。

”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的位置图。

3.烟花?

形容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烟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吗?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两句诗中一些词的含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在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这莺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赏美景,吟诗作画的好时候,可是老朋友就要离开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4.尽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吗?

你从哪里知道?

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孤帆什么意思?

这么大长江上难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这条小船吗?

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还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1.学生读诗,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2.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这对好朋友会做什么?

学生讨论诗意。

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小结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情。

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

课后,你们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的送别诗,感受古人的情怀,体验友谊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

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作业

收集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尽情永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深入学习古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意。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

交流。

3.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

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

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学生了解古诗作者。

学生了解古诗课题。

学生了解古诗时代背景。

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解“使”?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自学字词。

自学古诗。

同伴交流。

全班读一读。

听配乐朗读。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

什么时候送呢?

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在哪儿送呢?

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

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1)雨:

什么时候的雨?

这雨大吗?

为什么说是小雨?

(2)客舍

(3)柳树:

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

多么美的渭城啊!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

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

我们读读后两句。

1.体会路途的艰辛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3.总结升华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

挽留)你们感受到了吗?

这是一种什么之情?

(板书:

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1.交流。

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

你喜欢吗?

再指名读。

男女赛读。

3学生品读诗意。

4.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5.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6.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体会友人间的深情。

7.背诵古诗。

人生自古伤离别。

古诗当中,关于送别这一主题,留下了很多名篇佳句,希望同学们能领会。

背诵并默写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挽留祝福担忧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1搭石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人性美。

在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人性美的。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

读课题,提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

(1)理解“谴责”的意思。

(2)通过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理解搭石对于家乡人的重要性。

(3)理解“人影绰绰”中“绰”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理清课文思路)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写字词:

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1.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2.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4.交流汇报:

(1)第二段: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想象:

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②追问:

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③小结:

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

(有感情的朗读)

(2)第三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谈“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

小组内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搭石的必要和带来的方便。

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抄写本课词语并熟读课文。

深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学习描写方法。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组内自由朗读)。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

(小组交流)

②“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这是什么美?

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3.这里的人心真美。

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然后与同桌交流。

学生讨论风景的含义。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读句子,谈感受。

联系课文谈理解。

三、总结升华

生活当中处处有美,作者从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美,你有没有受到启发?

交流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21、搭石

协调有序

为他人着想

理所当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透过读和想象,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熟记本课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1.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

指导写“湾、峡”。

二、激发读书兴趣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

“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开火车读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思考:

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四、读文、学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

3.写字指导。

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

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为重点;

另一个为一类。

1.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五、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讨论交流启示:

1.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2.讨论:

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

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台湾

二、过程与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听写:

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

谈话:

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

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二、学习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1.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1)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2)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

(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3)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1)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2)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3)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

(想象“奔波”的情景)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朗读背诵全段。

1.小练笔(或口头填空):

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终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2.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

(1)想象: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2)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三、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1.交流讨论。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播放音乐

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交流受到的启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

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血脉亲情沉着地 

冒着危险

静静地 

爱心 

不顾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陆 

奔波 

23*给予是快乐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二、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读生字词,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段落。

1.(出示:

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2.小男孩把快乐给予弟弟,你还哪里感受到了?

指名读句子,能说说原因吗?

3.小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你可以看看课文的插图,那上面画的正是这部分的内容。

(要把快乐给弟弟)

4.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

保罗开车把小男孩送到了家门口,却看到和听到了这样一幕,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

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保罗深感意外,也深受感动,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给予是快乐的”。

这使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

5.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出示题目)

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

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快乐?

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对快乐的感受却是这样的————(板书给予是)把课题补充完整。

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付出)解释题意:

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13页,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1.分组讨论

2.学生自由发言

三、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1.小组讨论

2.指名发言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

四、课堂总结,延伸情感

师总结: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份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让自己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语文园地六

1.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2.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1.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2.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写清楚事情经过;

表达真情实感;

学习修改习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

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讲授法

4课时

第一课时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讲授法

一、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

(方法同上)

3.师小结:

生活不可能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