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0071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Word下载.docx

(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

考向一 森林生态效益

(2019·

邵阳模拟)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小B.下渗量减小

C.径流总量增大D.气候更加湿润

2.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使(  )

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下降

C.生物多样性增多

D.自然灾害减少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判断橡胶林的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会使下渗水量减小;

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不一定增大;

由于橡胶林降水量减小,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旱,B项正确。

第2题,破坏原始植被后,地表径流量增大,会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

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使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使旱涝灾害频发,B项正确。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3~4题。

3.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有(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生态系统中,森林位于山地的上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等功能;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是干旱地区森林的功能;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城市森林的功能。

第4题,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和森林的下方,可以获得经森林净化后的清洁水源。

考向二 雨林破坏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九江十校模拟)图1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图2为“一次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图”(单位:

小时)。

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6.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少数地区依然有烧荒种植作物现象,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  )

A.气温B.降水

C.风向D.光照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读图,根据图2中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形态,相同时间间隔,扩散的越远,说明该方向的风力越强。

图2中火山灰主要飘向东南,说明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

图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冬季,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

所以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1月份,A对。

4月、10月该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7月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故B、C、D错。

第6题,由材料知,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温不是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

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降水因素,降水较少时,便于烧荒,B对。

风向、光照不是影响烧荒的主要因素,C、D错。

孝感高级中学模拟)下面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

读表,完成7~8题。

区域

面积(1000公顷)

年度变化

(1000公顷)

年变化率(%)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1990~

2000~

南亚

77551

79678

79239

213

-88

0.27

-0.11

东南亚

245605

217702

203887

-2790

-2763

-1.20

-1.30

7.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的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  )

A.土壤含水率上升B.地下水储量增加

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南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增长快,经济虽快速发展但平均水平较低,导致毁林开垦现象广泛存在,同时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也占据大量林地。

植树造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毁林主要是人为的砍伐,改良树种对此无效。

第8题,森林减少,会造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含水率下降、地下水储量减小、地表径流变化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二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

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温低,蒸发弱;

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河流有凌汛,水易溢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积雪、冰川融水较多;

低洼地易积水;

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

降水丰富;

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4.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

三江平原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措施

考向一 湿地的形成原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温低,蒸发量小;

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

(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解析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2.A 3.D

解析 第2题,东北地区湿地的成因,主要有“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下有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等。

第3题,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扎龙湿地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可知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考向二 湿地的开发与治理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

下图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4~5题。

4.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上游退耕还林B.人口激增围湖造田

C.湖泊沼泽化加快D.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5.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旱涝灾害频次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总体缩小。

流域上游退耕还林可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湖泊淤积减轻,面积会增加,A错。

近年来,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B正确;

湖泊沼泽化加快和长江干流水量减少会对洞庭湖面积产生影响,但这不是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C、D错误。

故选B。

第5题,热岛效应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受洞庭湖影响不大,A错;

湖泊面积缩小,对局部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旱涝灾害频繁,B错;

洞庭湖面积缩小,使部分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

洞庭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但不会使大范围的气候发生变化,D错。

(2015·

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6~7题。

6.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7.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和灌渠,引河水灌溉使注入艾比湖的河水减少,湖水含盐量增加;

湖中鱼类密度减小;

湖泊面积和水量减少,使湖水蒸发总量减少;

芦苇大量枯萎,对湖水净化作用减弱,造成湖水自净能力减弱,C项正确。

第7题,修建水库会使注入艾比湖的水量减少,造成艾比湖萎缩;

退耕还草有利于涵养水源,同时减少种植业用水量,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B项正确;

水产养殖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湖水自净能力减弱,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

湖泊的生态系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若水质恶化,种植芦苇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难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2016·

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

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

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

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

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

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解析 第

(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

(2)题,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该地区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过路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气温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

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

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4.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1.(2018·

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土壤最贫瘠的地区之一。

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塑料温室大棚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曾经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2)说出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的优点。

(3)埃尔埃希多地区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了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请综合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

冬季受山地阻挡,难以受西风影响;

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土(沙土),土壤贫瘠。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

中间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

下层黏土保水保肥,减少养分、水分下渗。

(3)气候终年干旱;

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缺乏;

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温室大棚(截留雨水)不仅在沿海滩涂、丘陵,甚至发展到山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

引起土地沙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 

(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

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