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9852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

《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控专业实习报告.doc

第一章绪论

1.1线切割教学改革背景

一方面由于我校即将搬迁至新都校区,实行一地办学,有了新的工程训练基地,与南充训练中心相比,实验室有所改善、实验设备优化提高。

原有的线切割教学方案已不适应新的实验室要求。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下,在进工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经过实习大家对线切割知识的了解并没得到提高。

原有的教学方案已经经过多年的修改,已经完全符合南充校区工程训练中心模式。

然而,新都校区工程训练更加着重与学生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实行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训练原则。

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高效率地按照教学方案要求晚完成对线切割知识的消化,有利于实训的进行。

1.2线切割教学改革目的

为适应新都校区的实验室的发展要求,并且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更有效的掌握线切割加工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对线切割特种加工的理解与运用,改革已成为必然。

第二章教学方案修改过程

2.1前期准备过程

我们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网上查阅、询问老师等途径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等哈尔滨工程大学各大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有关线切割方面的现状,并结合我校金工实习现状对我校该方面工作教学提出改革意见。

各大高校的线切割教学改革方案情况,如下:

a.四川大学(教学改革方面)

1.面上创新实践训练

教学目的:

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组织形式:

面向全校,以学院为主体,按专业及年级组织,在工程训练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以5-7人为一组完成一件自创意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2.重点创新实践训练

教学目的:

走进制造、了解制造,培养一定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组织形式:

以文理类创新班、川大-华盛顿联合培养班、中德班学生为主,2-3人一组完成一件自创意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3.综合创新实践训练

教学目的:

综合运用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作一件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新点的机电类作品

组织形式:

依托校级工程实践创新设计与制作项目,面向全校学生实行自行立项申请制度。

入选后以3-5人一组,在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市场调查、方案设计、产品制作与评定。

b.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学改革方面)

1)构建面向工程过程的综合性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

从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以产品开发过程为主线,构建由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和工程创新四大训练平台,每个平台包含三个训练层次及若干训练模块的课程体系。

第一层次为工程认知实践训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必修训练课和选修课,其必修课按专业需求设置训练课程,内容包括工具认知、基本方法认知和基本过程认知,课程涉及机械设计与制造(含民用航空飞行其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自动化、电力电子等学科专业领域,按时间分为1周、2周、3周、4周和5周等几个规格;选修课由学生根据所选内容,在课外完成训练任务,获得相应学分。

第二层次为综合实践训练,以综合型、设计型训练为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为创新实践训练,以工程项目、课题研究、科技竞赛为主,吸引各学科、各专业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2)强调工程训练内容的集成性、训练对象的多样性和训练形式的多元化。

训练内容的集成性:

工程训练不再仅仅局限于常规制造技术基础训练,而是多学科融合的相关工程技术的集成训练,即机械工程(含民用航空维修)、工程材料、自动化、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融合的集成训练;同时,工程训练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机械设计与加工训练,而是融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和创新实践与一体的集成性训练。

训练对象的多样性:

工程训练不能再拘泥于部分工科专业本科一、二年级的认知训练、综合训练,而是向高年级的专项训练、高层次综合训练、创新训练开放,向工科、理科、艺术、法律、经济管理学科及应用性人文专业学生的个性化训练开放,并且向研究生的能力训练和科研实践开放,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性需求,逐步形成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综合性实践基地。

训练形式的多元化:

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规定性训练与自主性训练、个体训练与团队训练等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通过参加科研、竞赛、论文和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获得学分,充分体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环节的统筹、交叉、融合与互补。

3)建立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统筹考核训练过程与训练结果的教学运行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在工程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中的主体作用,开展基于工程问题的启发式、探究性教学,组织小组协作学习,注重训练过程考核,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紧扣航空航天学科专业特色,营造情境化训练条件,实施面向工程的真实实践训练。

根据现代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规范,配置先进的训练设施设备,构筑现代化的实践训练平台;结合航空航天学科专业特色,依托航空航天科研资源,开发系列化的训练载体,将实践训练与真实生产有机结合;模拟现代企业的生产环境、管理规范、组织纪律和文化氛围,营造情境化的训练环境,形成面向工程的真实的综合实践能力训练模式。

5)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保障机制。

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方针,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程序化。

c.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实践教学分三个层次、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工程认识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时间为1周。

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工程认识,使学生了解工程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形成对工程领域总体轮廓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工程中常用的材料、机械结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工程管理规则等;初步建立起工程中安全、环保、质量、成本、管理、经济的基本概念;为我校学生普及工程知识;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和自主探索工程领域奥秘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模式:

观察教学模型及实物,动手进行简单机械的拆装训练,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行课堂讨论,参观生产现场,体验工程氛围。

第二阶段:

工程实践课程,针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时间为4周。

教学目的和任务:

学习工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体验工程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模式:

熟悉、掌握机械、控制、电子方面的工程知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由学生自主选择中等复杂的零件进行工艺设计或创新设计。

包括产品设计、制定制造工艺方案,使学生从分项训练向工程综合转化;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创新转化。

第三阶段:

工程综合训练,针对三年级学生,时间为2周。

教学目的和任务: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使学生熟悉和掌握项目研发程序,体验产品研发过程;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

通过课内课外结合,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自主选题,完成调研、查询、论证、设计、制作、调试、书写科技报告等产品(项目)研发全过程,达到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目的。

(2)教学模式重点体现了

●基础层:

工程认识

-----认识工程概念;

-----由工程问题导入科学技术问题的提出;

-----独立完成工程认识报告。

●实践操作层:

工程实践

-----注重实践操作;

-----倡导单元创新;

-----强化工艺设计;

-----融合理论教学。

●项目训练层:

工程综合

-----立足社会需求

-----提供开放环境

-----强化主体意识

-----倡导个性发展

-----感悟试错学习

(3)预约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学组织模式逐步向预约式、开放式教学过渡。

工程认识课程实行了分散式教学。

工程训练课程在分散教学基础上率先实现预约式教学,并研制完成了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

打破专业与班级的界限,按机、电和文理专业大类制定培养菜单(方案),并规定了各类专业学生必选、任选训练内容,由学生自主选则训练单元及训练时间。

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尽早地接受跨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为中心最终实现全面开放,奠定良好基础。

工程综合课程已采用了学生自选训练模块的教学模式,逐步向选修、开放的教学模式发展。

分析:

全国各大高校都正在进行工程训练中心的改革,改善教学环境,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积极性。

各大学校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示范设计教学,开放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现场演示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开始采取有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cai课件、局域网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参与到工程训练的学习过程中。

在训练课时安排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大大提高训练的效果。

建立多元化考核方法,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全方面考核学生,突出考核动手创新能力。

2.2大纲修订(如下)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线性切割特种加工技术

英文名称:

linearcuttingmachiningtechn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

学时:

8

考核方式:

考查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特种加工的分类和应用,掌握线切割特种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工艺规律、主要特点和范围。

重点: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电火花线切割控制系统和编程技术。

难点:

电火花线切割控制系统和编程技术、影响线切割工艺指标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线切割加工原理,线切割加工特点,线切割加工应用范围。

3、问题与应用

了解线切割加工原理,线切割加工特点,线切割加工应用范围。

第二节

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机床本体,脉冲电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加工设备以及脉冲电源,线切割机床的结构和脉冲电源、电参量和非电参量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第三节

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控制系统和编程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轨迹控制原理,加工控制系统,编程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线切割加工锥度的方法、轨迹控制原理、3b程序结构和编程规则。

对平面图形进行轨迹控制计算、编写线切割加工3b程序。

第四节

1、影响线切割工艺指标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切割速度,电极丝损耗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线切割机床的结构和脉冲电源、电参量和非电参量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第五节

1、线切割加工工艺及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直纹曲面的电火花加工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影响线切割工艺指标的因素和加工工艺

学时

任务

01浏览线切割教程的视频及熟悉环境

12老师讲解

23上机编程

34老师讲解其他特种加工上机编程

45上机编程

56.5第一小组实际操作机器(第二小组练习编程)

6.58第二小组实际操作机器(第一小组练习编程)

注解:

(1)将24位同学分为两组,一组十二人,且两人为一小组。

2.3考核办法修订

见下表:

序号考核方式考核项目及比重考核目的适用课程或项目

1以训练报告为主训练报告(70%)

(1)考察学生对训练课程的了解程度认知训练,齿轮加工等观摩为主的训练项目

平时表现(20%)

(2)培养工程意识、激发兴趣

现场提问(10%) 

2理论考核+实践操作理论考试(20%)

(1)考察学生对基本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车削技术、数控加工等以操作为主的训练项目

实践操作(80%):

(2)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操作练习、工件加工、创新意识、训练报告等(3)培养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3以训练作品为主训练作品(80%)

(1)考察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