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643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中学届九年级化学元旦作业1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Fe3+D.4个氢原子:

2H2

7.《食品安全法》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某些奶粉中因为含有大量的三聚氰胺,对婴幼儿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中含有氮分子B.三聚氰胺中C、H、N三元素质量比为1:

2:

2

C.三聚氰胺由3个C原子、6个N原子、6个H原子构成

D.三聚氰胺由C、N、H三种元素组成

8.如图6-10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

质;

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

该物质应是()

A.硝酸铵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C.食盐固体D.氧化钙固体

9.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

A.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C.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10.整理归纳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张同学整理的部分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缺钙——易患侏儒症

缺锌——易患佝偻病

缺碘——患甲状腺疾病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一一氧

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一一氢

A.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B.元素与人体健康()

 

C.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D.生活常识

2N——原子的数目

H2O——一个分子中含原子的数目

Mg2+一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

防止菜刀生锈——洗净擦干

煤气泄漏一一及时关闭煤气阀

洗涤油污——一在热水中滴加洗涤剂

1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12.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是()

13.给10%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是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以测定水的组成,下面是四组实验后获得的数据,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

氧气质量(克)

氢气质量(克)

硫酸的质量分数

A

64

8

10%

B

10

C

16

11%

D

32

1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

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10:

11B.8:

1C.4:

9D.31:

44

15.右图是同学们利用大可乐瓶设计的储存气体的装置(铁架台未画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a、b。

气体从d管进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

B.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C.取用气体时,可通过控制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方便地将气体排出

D.该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实验中,一种仪器与另一种仪器之间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接触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与试管口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口与集气瓶底

C.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D.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与烧杯内壁

17.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已知钾与水反应生成KOH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O2B.O2C.H2D.NH3

18.把100g10%的硝酸钾溶液变为20%的硝酸钾溶液,方法是()

A.加入10g硝酸钾B.加入12.5g硝酸钾

C.蒸发掉50g水D.蒸发掉一半溶剂

19.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反应后质量(g)

X

26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

4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三、填空题

21.⑴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2个铝离子_______;

②3个氮分子________;

③氢氧根离子_______

⑵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____;

②溶于水使温度显著降低的化合物_________。

22.大量实验表明,少数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沸点,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

23.某同学用氯酸钾、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为催化剂)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将残留物(氯化钾和二氧化锰)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方法是先提纯后配制。

(1)提纯氯化钾的步骤有:

①溶解;

②蒸发;

③过滤。

操作顺序是(填号)。

(2)操作①、②、③中都用了玻璃棒,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或水泥地面上,立即发出“嘶嘶”响声,并冒气泡,这是因为发生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市场上调味品种类丰富,有碘盐、钙盐、加铁酱油等,其中含有的碘、钙、铁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3)农村一些家庭用“沼气”做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5)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右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

的图片。

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

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氧气、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25.用10%(密度为1.01g/cm3)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100g2%的氢氧化钠溶液。

操作步骤:

(1)计算需10%(密度为1.01g/cm3)的氢氧化钠溶液mL,需水mL

(2)(3)稀释

2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产物C、D中,属于单质的是。

(2)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C的计量数(即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为。

27.上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g。

/g

(2)Q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大的物质是。

(4)3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30℃时,甲、乙、丙三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8.暑假,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

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CaCO3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

可能是

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

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

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CaCO3的结论。

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如下表),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Ca(OH)2

CaCl2

CaCO3

Ca(NO3)2

溶解性

微溶

易溶

不溶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往上述试管中的残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白色粉末中有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二者的混合物

(3)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选填序号)。

A.密封保存B.使用前,临时配制C.禁止使用这种试剂

五、推断题

29.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的物质,它们存在右图

所示的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为__________;

(2)若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B为___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则B为__________;

写出一个符合条件(3)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0.右图中A-F均为常见物质,其中B、E为黑色固体,D、F为常见气体。

(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图中均已完整给出。

)试推断:

(1)B起的是作用;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E: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D→F:

F+C→H

六、计算题

31.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另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铁、锌中的一种,现欲测定其组成。

【查阅资料】

(1)镁、铁、锌皆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且生成+2价的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2)相对原子质量:

Mg—24、Fe—56、Zn—65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35.O

3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8

5.6

4.4

4.2

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求: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2)该混合物粉末中另一金属为何种金属?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5题答案应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