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142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docx

第九章: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故意及其类型;

犯罪过失及其类型。

第十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概念与刑事责任;

特别防卫权的构成;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

第十一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既遂的概念与类型;

犯罪预备的概念、特征和处罚原则;

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种类和处罚原则、犯罪中止的概念、类型、特征和处罚原则。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

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罪数的判断标准;

实质的一罪的概念和种类;

处断的一罪的概念和种类;

数罪的类型。

第十四章: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刑罚的目的。

第十六章:

我国刑罚体系的概念;

主刑、附加刑的种类及其适用。

第十七章:

刑法裁量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裁量的情节。

第十八章:

累犯的概念、种类、构成条件及处罚原则;

自首与立功的概念、种类、条件及处罚原则。

数罪并罚的概念、原则和并罚方法;

缓刑的概念、适用条件及考验期限。

第十九章:

刑法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减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假释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假释的考验期限;

假释的撤销。

第二十章:

刑罚消灭的概念;

时效的概念;

时效期限及其计算方法;

赦免的概念和种类。

附:

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直接客体

  2.刑罚

  3.管制

  4.有期徒刑

  5.累犯

  6.自首

  7.数罪并罚

  8.缓刑

  9.减刑

  10.假释

  11.时效

  12.赦免

  13.犯罪构成

  14.作为

  15.刑事责任能力

  16.犯罪故意

  17.犯罪过失

  18.正当防卫

  19.犯罪中止

  20.继续犯

  2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22.学理解释

  23.刑法的空间效力

  24.刑法的溯及力

  25.刑事责任

  26.没收财产

  27.犯罪客体

  28.直接故意

  29.刑事责任年龄

  30.犯罪未遂

  二、填空题:

  1.我国刑法将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种。

  2.管制由_________判决,__________执行。

  3.我国刑法规定:

犯罪的时候____________和审判时_______,不适用死刑。

  4.适用死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驱逐出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刑罚方法。

  6.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基本环节。

  7.我国刑法中的量刑情节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8.法定情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

  9.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是采取___________原则,同时兼采______和_______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10.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_______________;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___________________。

  11.时效,一般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12.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四个方面的要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犯罪客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________或_________。

  15.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事实特征。

  16.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

  17.____________是犯罪主体的核心和关键要件。

  18.刑事责任能力即行为人______和_________自己行为的能力。

  19.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_____或者_____处罚。

  20.认定精神障碍者为无责任能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标准,即________和________。

  21.我国刑法规定的主观罪过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2.刑法理论上把犯罪的过失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类型。

  23.根据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同规定,犯罪既遂的类型有结果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为了使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25.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

“对于中止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按折衷分类法,通常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________和_________。

  27.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

  28.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____或者______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9.教唆不满______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30.犯罪目的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所追求的______,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______要件。

  31.犯罪人的行为已经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________,是犯罪既遂。

  32.继续犯(或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从开始到终止出于继续状态的犯罪,继续犯的特点是______与______同时继续和结束。

  33.刑法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法律。

  34.我国刑法任务中__________的任务和__________的任务二者密不可分。

  35._______是我国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

  36.刑法的体系就是刑法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37.刑法的解释就是_________________。

  38.按解释的效力分,刑法的解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9.刑法的效力范围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0.刑事管辖权是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42.关于刑法的生效时间,通常有两种规定: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施行,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行。

  43.___________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44.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5.从狭义上说,我国刑法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

  46.刑法在施行中发生歧义,由________________进行解释。

  47.我国“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具体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8.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特征。

  49.我国刑法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大致有三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

  50.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三、选择题: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是预防()。

①社会上可能犯罪的人实施犯罪

②社会上一般的人实行犯罪

③青少年实施犯罪

④有劣迹的人进行犯罪

  2.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按照()的计算方法,决定执行的刑罚。

①数罪并罚的一般原则②先并后减

③先减后并④限制加重

  3.缓刑的考验期从()起计算。

①判决之日②判决宣告之日

③判决确定之日④判决执行之日

  4.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不再追诉。

①5年②10年③15年④20年

  5.拘役适用于那些()的犯罪分子。

①罪行一般,又需要关押

②罪行较轻,又需要关押

③罪行不重,必须惩办

④罪行不重,必须惩办

  6.犯罪以后自首的,()。

①可以从轻处罚

②应当从轻处罚

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数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①20年②15年③10年④5年

  8.数罪并罚的并罚就是对一人犯的数罪(),再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应执行的刑罚。

①分别定罪量刑②分别定罪综合量刑

③综合定罪量刑④分别定罪,适当量刑

  9.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

①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

②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

③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

④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10.某甲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合并决定执行6年。

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发现,某甲还犯有故意伤害罪未判,故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对某甲应在()决定执行的刑期。

①8年以上14年以下②8年以上21年以下

③8年以上21年以下④8年以上15年以下

  11.()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方法。

①拘役②剥夺政治权利

③追究罪犯所得财物④管制

  12.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①一年②二年③三年④五年

  13.有期徒刑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

①八年②十年

③十五年④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14.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处,执行机关是()。

①劳改机关②检察机关

③司法机关④公安机关

  15.在我国死刑适用的犯罪分子是()。

①具有民愤的②罪行极其严重的

③屡教不改的④危害国家安全的

  16.某甲于1991年7月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刑满释放后,于1993年3月又犯抢劫罪,某甲的行为()。

①构成累犯②构成特殊累犯

③构成一般累犯④不构成累犯

  17.我国刑法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①犯罪行为的个数②犯罪结果的个数

③犯罪故意的个数④犯罪构成的个数

  18.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

①从轻处罚②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③减轻处罚④免除处罚

  19.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的追诉期限从()起计算。

①犯罪之日②犯罪行为停止之日

③犯罪行为终了之日④犯罪结果发生之日

  20.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①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②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③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④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21.我国刑法规定的开始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①已满18周岁②已满16周岁

③已满14周岁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

  22.在刑法理论中,正当防卫的行为是()。

①排除社会犯罪性的行为

②没有客观危害结果的行为

③不具有侵害性的行为

④免除刑事责任的行为

  23.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的犯罪类型是()。

①故意犯罪②过失犯罪

③直接故意犯罪④间接故意犯罪

  24.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一条()。

①要件的总和②主观要件的总和

③客观要件的总和④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25.间接故意是指()的心理态度。

①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并希望发生

②行为人应知自己的行为要发生危害结果并放任发生

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并放任发生

④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并放任这

种结果发生

  26.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

①财物②自然人

③具体的法律条文④具体社会关系

  27.支配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的是行为人的()。

①意识②意志

③意识和意志④意识或意志

  28.刑法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的处罚原则是()。

①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②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③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④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9.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中。

①过失犯罪②故意犯罪

  30.张某因赌博输了钱,意欲偷割电线卖钱,于某日晚十时左右偷割了正在使用的电线200余米,张某的行为属于()。

①数罪②法规竟合

③想象竟合犯④牵连犯

  31.某护士给生病儿童注射青霉素时,忘记了做皮试,致该儿童过敏死亡,某护士的行为是()。

①意外事件②疏忽大意的过失

③故意伤害④过于自信的过失

  32.刘某见到自己的女友遭到冯某、陈某的调戏、侮辱,便上前训斥。

冯、陈二人便围打刘某,刘某也进行反击。

途经此地的便衣警察朱某未表明自己的身份,便迅速上前去抓住刘某,以制止继续相互殴打。

刘以为是对方的同伙,便上去向朱某面部猛击数拳,造成眼部伤害(属轻伤)。

刘某的行为属于()。

①正当防卫②过失伤害

③故意伤害④假想防卫,是意外事件

  33.王某系民警,他伪造“户口专用章”及有关国家机关的公函,对一些急于想迁户口进城的人进行欺骗,先后获赃款5000余元。

王某的伪造证件与诈骗行为属于()。

①吸收犯②牵连犯

③结合犯④想象竟合犯

  34.对预备犯的处罚是()。

①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②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③应当比照中止犯免除或减轻处罚

④可以比照未遂犯从轻、减轻处罚

  35.我国刑法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期间犯罪的,()。

①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②可以减轻或减免处罚

③可以负刑事责任④应当负刑事责任

  36.疏忽大意的过失同意外事件区别的关键在于()。

①对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②对危害结果的预见程度

③对危害结果应当预见与否的情况

④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

  37.犯罪既遂是指()。

①犯罪人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

②犯罪人已经达到预期的犯罪目的

③犯罪行为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

④犯罪人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所实施的该种犯罪构成的

全部要件

  38.对避险过当的处理原则是()。

①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②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④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9.首要分子是指()。

①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犯罪分子

③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

用的犯罪分子

④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

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40.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①犯罪策划过程中

②犯罪预备过程中

③犯罪实施过程中

④犯罪预备过程或者着手实行过程中

  4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

①主犯②从犯③胁从犯④教唆犯

  4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

①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的结合

②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③我国刑法的规范和解释

④我国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43.我国刑法有关空间效力的规定,采用的是()。

①属地原则②属人原则③保护原则

④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44.《刑法》第四条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下列罪的,适用我国刑法()。

①故意杀人罪②盗窃罪

③诈骗罪④抢夺罪

  45.我国刑法对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①从旧原则②从轻原则

③从旧兼从轻原则④从新兼从轻原则

  46.犯罪的特征在于它是()。

①危害社会的行为②触犯刑律的行为

③违法的行为④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47.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①公安部②最高人民检察院

③最高人民法院④全国人大常委会

  48.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的特定义务来源于()。

①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③由他人委托产生的义务

④由行为人先前的行为产生的义务

  4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①强奸罪②强制猥亵妇女罪

③走私毒品罪④贩卖毒品罪

  50.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①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②无期徒刑

③死刑④驱逐出境

  5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①犯罪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②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

③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领域内而结果在中国领域外

④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领域外而结果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52.死刑不适用于()。

①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②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③犯罪时怀孕的妇女④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53.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①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②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③当时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④当时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54.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①时空性②自动性

③有效性④彻底性

  55.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①罪刑法定原则②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③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④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56.从重处罚就是()。

①判处高于法定刑的刑罚。

②在法定刑范围内适用较重的刑种

③在法定刑范围内适用较长的刑期

④在法定刑的中间线以上判刑

  57.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58.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在于()相同。

①危害来源②实施目的

③实施前提④实施前提

  59.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按照()的计算方法,决定执行的刑罚。

  60.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

  61.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62.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的犯罪类型是()。

  63.支配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的是行为人的()。

  64.对预备犯的处罚是()。

  65.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6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

  67.犯罪过程中的未完成形态有()。

①犯意表示②犯罪预备

③犯罪既遂④犯罪中止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哪些区别?

  3.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4.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在刑事司法实务中贯彻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必须着重注意什么问题?

  6.简述共同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

  7.什么是数罪并罚?

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特征是什么?

  8.我国刑法任务的内容是什么?

  9.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适用有哪些严格限制?

  10.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11.成立一般自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12.适用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13.减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14.假释的适用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