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2880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docx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学校宿舍楼工程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经过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本工程进行研究认为本工程的重点有处理好各项施工工艺作业队伍的协调与配合、质量通病的控制、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施工管理与协调

  本工程工艺流程复杂,专业施工项目繁多,土建、给排水安装工程、电气安装工程及部分设备安装、玻璃幕墙深化设计。

结构复杂,层高高低不一,专业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情况直接影响到本工程的各项目标的实现。

因此,必须做好各专业施工队伍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主要的配合措施有:

  1.1施工组织协调配合措施

  各专业施工项目进入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项目工程进度,以便对各专业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和进度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合理安排相应的配合工序施工,为专业施工单位提供合理的施工作业空间,并对各专业项目施工程序中存在的不合理安排或有冲突的方面进行协调并解决。

  1)向各专业班组提供准确的施工控制标高及定位点。

  2)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召集各个专业班组进行协调联系,了解各

  专业班组在该分项工程上的特别要求,如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各专业班组进行有关的埋设等工作。

在每次浇筑砼前会同有关的专业班组确认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的埋设位置及尺寸,无误后方可浇筑砼。

  3)对于一些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班组未能预先估计到的工作,应及时通知该专业班组。

定期召开各专业班组协调会议,协调处理各专业班组之间的工序衔接配合、工作面安排、现场机械设备使用安排等工作。

  4)负责对已完成的各专业工程采取防水、防风、防雨措施进行保护,以防损坏。

  1.2施工场地及机械、设备等设施方面的配合

  提供并管理好各专业班组所需的照明用电、施工用水,即满足施工又统一管理。

各专业班组施工需要使用的现场设施、已装备的机械设备、机具,应给予统一安排和调配。

避免因缺机具没有而停工、窝工,影响工程进度。

  1.3主要安装工程的协调及控制措施

  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时,应作好各安装专业班组进行管线、预留洞、预埋件的埋设等工作协调,并严格控制好质量,满足专业施工工艺的要求。

协助好设备垂直运输工作,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管线预留预埋之前,首先应认真熟悉图纸,准确预留预埋的位置,并应与土建密切配合,确保不出现遗漏、错位、相碰的现象,保证工程顺利和工期的实现。

  2对本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2.1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保证混凝土结构不出现裂缝是本工程的一项关键工作,我们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采取系列相关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结构不出现裂缝,特别是屋面板和楼面板等关键部位的混凝土。

本工程结构部分的混凝土养护采用薄膜养生液,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裂缝的产生。

  1、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

  1)模板支撑体系没有通过认真计算。

支撑间距过大;上层支撑同下层支撑不在同一垂直线位置,支撑之间没设拉杆或拉杆不够,相互之间不能形成一整体,模板及支撑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从而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变形、沉降而导致混凝土局部开裂。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主要在于为了满足泵送要求,水灰比较大,砂率较大,石子较小,且粉煤灰较多,为了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水泥用量较大,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a)混凝土水灰比过大,多余水分干脱后,发生较大的物理收缩,在混凝土早期抗裂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产生表面龟裂。

  b)混凝土中细粉与细骨料含量过大,针片状比例过高,从而产生收缩裂缝。

  c)混凝土浇筑以后,未按规范要求的时间及时进行养护,表面失水过快,出现不正常的干缩现象,使得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导致表面开裂。

  d)塌落度过大时,骨料大量下沉,素浆过多上浮,表面也会产生较大的收缩而出现龟裂。

  3)其他方面开裂的因素:

  a)钢筋保护层过厚,墙体水平钢筋间距偏大;

  b)梁板模板拆除过早;

  c)混凝土结构过早受外部荷载作用;

  d)洞口、拐角等应力集中的部位没有作加强处理;

  e)板面混凝土不用平板振动器振捣,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拖振捣,导致混凝土中粗料不均,从而使得其强度不均;

  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模板支撑体系应通过认真的计算,上下层支撑放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立杆之间设好水平拉杆和斜拉杆,使之模板形成一整体。

  2)现浇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在浇筑混凝土时除留置标养试块外,还必须留置同条件下养护的拆模指导试块,并以此来确定构件在拆模时混凝土的实际强度。

  3)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一致,通过科学的配合比设计和严格的计量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尽可能减少水泥的用量,避免由于水泥用量过大而产生的内应力导致裂缝。

  4)选用外加剂应优先采用减水性好的外加剂;砂石应严格控制含泥量,砂必须采用中砂。

  5)墙体和楼板中有管线集中穿过的地方必须加设至少300mm宽的钢丝网,楼板L角处应力集中,弯起筋必须双向布置,分布钢筋加弯钩。

  6)施工时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确保钢筋的有效高度,特别是负弯距筋及双层钢筋时上排筋,严禁踩踏。

  7)混凝土在浇筑完毕12小时以内必须进行养护。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减少其表面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屋面楼板采用蓄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柱墙和梁板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8)板面混凝土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不得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施振捣。

  9)因为混凝土早期强度太低,施工荷载过早上去,势必会导致混凝土内伤,因此楼面混凝土成型后48小时内不能上荷载。

  3、几种常见裂缝的分析

  1)塑性收缩裂缝

  a)现象

  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开头很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详下图:

  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b)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②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③混凝土水灰比过大,砖胎模、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c)预防措施

  ①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②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③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并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曝晒。

  ④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2)沉降收缩裂缝

  a)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详下图)或在理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呈现棱形,宽度1~4mm,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b)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c)预防措施

  ①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

  ②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

  ③确保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3)凝缩裂缝

  a)现象

  混凝土表面呈现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缝,详下图,裂缝很浅,常在初凝期间出现。

  b)原因分析

  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

有时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压光,也会产生这种裂缝。

  c)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少程度。

  ②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撤干水泥刮抹,如表面粗糙,可撤较稠水泥砂浆再压光。

  4)碳化收缩裂缝

  a)现象

  在结构的表面出现,呈花纹状,无规律性(详下图),裂缝一般较浅,深l~6mm,有的至钢筋保护层全深,裂缝宽0.05~0.2mm,少数大于1.0mm,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完后数月或更长时间。

  b)原因分析

  混凝土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收缩,受到结构内部末碳化混凝土的约束而导致表面发生龟裂,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30~50%)的干燥环境中最为显着。

  c)预防措施

  避免过度振捣混凝土,不使表面形成砂浆层,同时加强养护,提高表面强度。

  5)温度裂缝

  a)现象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入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

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进深的或贯穿的多发生

  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情况,配筋较多时,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详下图:

  b)原因分析

  ①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

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

  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

  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

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②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

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很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某种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

这类裂缝较深,有时是贯穿性的,将破坏结构的整体性。

  c)预防措施

  ①一般措施

  --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间断缝,以减少约束应力。

  --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拉伸值。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允许范围(25℃)以内。

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炎热天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养护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2.2楼板45°角裂缝的控制

  1)控制楼板钢筋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厚度等,防止负筋下沉,

  板角加固钢筋作法,详下图:

  Ld/4 板面加固钢筋

  檐口阳角加固钢筋作法详下图:

 @200 檐口板 板面加固钢筋 檐口排水沟 LL

  2)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砂率,防止混凝土收缩过大。

本工程的坍落度控制在15±2cm水灰比不大于0.48。

  3)控制拆模和上荷载的时间,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75%(7d)或100%(14d)时不应拆模,在浇捣混凝土未满3d不宜上过重的荷载。

  4)加强混凝土养护,在夏天曝晒下宜采用覆盖和加水养护,加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d。

  5)其他参照混凝土裂缝控制

  2.3外墙裂缝的控制

  1)柱拉结筋留置位置、间距、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埋入砌体。

  2)砌体砌筑至梁下20cm左右时,宜停一段时间,让砌体下沉隐定后,再砌斜顶砖。

  3)斜顶砖处及柱边与墙间缝隙,应用砂浆填密实。

  4)不同材料联结处宜用200~300宽金属挂网。

  5)批挡不宜太厚,否则应

分层批挡。

  6)其他参照砌体裂缝的控制

  2.4防止填充墙与砼梁、柱及墙交界处裂缝的措施

  l)填充墙分两次砌筑,梁下采用红砖斜砌顶紧,砌筑灰缝砂浆饱满,防止砌体退缝开裂。

  2)填充墙与砼构件联接处设置2Ф6@500拉结筋,锚入砼墙柱内

  200MM,伸入砖墙内800MM。

  3)填充墙与梁、柱、砼墙交界处,抹灰前应加铺200MM宽钢丝网。

  2.5防止卫生间管道处漏水的措施

  卫生间地漏相对地面标高低2CM,地漏口周围、直接穿过地面或墙面防水层的管道的周围与找平层之间应预留宽10MM、深7MM的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小于5%。

  2.6防止铝合金门窗边渗水的措施

  窗楣做滴水线,外窗台比内窗台低不少于20MM,并向外找坡。

铝合金门窗框安装后,应用聚合物砂桨填塞饱满,填塞后必需静置待水泥砂浆充分水化收缩后再抹窗台。

抹灰后将窗框四周接缝清理干净,窗框边缘采用"汉高"密封膏填塞,并检查铝合金型材的密闭性。

窗扇的安装按铝合金门窗安装规范进行,主要是保证窗扇的严密性,不然窗扇与窗框的接触处将会漏水。

窗扇安装完毕后配合外墙作淋水6小时试验,检验铝合金窗的防水性能。

  2.7防止墙面抹灰空鼓、开裂的措施

  基层墙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让基层吸足一定的水分。

若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在抹底灰前应涂刷一道l07胶素水泥浆粘结层,以增加砂浆与光滑基层的粘结能力,避免空鼓裂缝。

砂浆应随拌随用,停放时间不宜超过3h,抹灰24h后应浇水养护,并坚持养护7d以上。

为防止抹灰面爆灰现象,必须保证灰膏熟透,拟在工地砌灰池一个,提前对灰膏熟化:

  2.8防止外墙渗漏的措施

  l)外墙打底抹灰前,填充墙与砼构件交接处满挂200MM宽钢丝网,并绷紧钉车,抹灰前基层应浇水湿润并抹-道素水泥浆掺107胶结合层,增强打底砂浆粘结及防止开裂。

  2)外墙防水层施工应符合广东省《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的要求,面砖用聚合物砂浆勾缝,并用圆钢压实,防止出现气孔砂眼,施工后淋水养护.确保外墙防水的质量。

  3)外墙应进行连续淋水6小时试验,确保无渗漏现象。

  2.9防止屋面渗漏的措施

  l)屋面结构板施工应降低砼坍落度,浇捣过程应加强振捣,砼初凝后应提前养护,终凝后蓄水养护。

屋面按设计要求找坡,以利排水。

  2)屋面防水层由专业队伍施工,防水层施工应符合广东省《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的要求。

  3)屋面防水层与女儿墙之间的明角做成R=lOOMM的圆弧角,女儿墙泛水应做防水层压顶,屋顶管道根部应做成30MM高的圆弧形高台。

  4)屋面施工后应蓄水24小时试验无渗漏现象。

  3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泵送的施工方法,对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3.1运输和泵送控制

  1)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

  ①泵送混凝土短距离设管线输送,远距离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搅拌运输车运输装料前应把筒内积水排清,运输途中,拌筒以1~

  3r/min速度进行搅拌,防止离析,搅拌车到达施工现场卸料前,应使拌筒以8~12r/min转1~2min,然后再进行反转卸料。

  ②现场应派专人负责疏导车辆,统一协调指挥,以便混凝土能满足连续浇筑施工的需要。

  ③在现场混凝土搅拌车出发前和到达时,对坍落度抽检每班不少于2次。

坍落度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严禁现场加水。

  ④搅拌车在卸料前不得出现离析和初凝现象。

现场取样时,应以搅拌车卸料l/4后至3/4前的混凝土为代表,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均应是有见证试件。

  ⑤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

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

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注意:

润管的清水和砂浆,应用斗车、料斗、料槽接存,置于砌砖用的砂浆料中,严格防止冲入结构钢筋上。

  ⑥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

  ⑦泵送完毕清理管道时,采用空气压缩机推动清洗球,然后立即清洗混凝土泵和管道,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场。

  3.2泵送技术要求

  1)混凝土输送管道的直管布置应顺直,管道接头应密实不漏浆,转弯位置的锚固应牢固可靠。

  2)混凝土泵与垂直向上管的距离宜大于l0m,以抵消反堕冲力和保证泵的振动不直接传到垂直管,并在垂直管的根部装设一个截流阀,防止停泵时上面管内混凝土倒流产生负压。

  3)向下泵送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适当减小,混凝土泵前应有一段水平管道和弯上管道才折向下方。

并应避免垂直向下装置方式以防止离析和混入空气对压送不利。

  4)凡管道经过的位置要平整,管道应用支架或木垫坊等垫固,不得与模板、钢筋接触,若放在脚手架上,应采取加固措施。

  5)搅拌车卸料前,必须以搅拌速度搅拌一段时间方可卸入料斗。

若发现初出的混凝土拌合物石子多,水泥浆少,应适当加入备用砂浆拌匀方可泵送。

  6)尽量减少布料器的转移次数,每次移位前应先清出管内混凝土拌合物。

  7)用布料器浇注混凝土时,要避免对侧面模板的直接冲射。

  8)对施工中途新接驳的输送管应先清除管内杂物,并用水或水泥砂浆润滑管壁。

  9)垂直向上管和靠近混凝土泵的起始混凝土输送管应用新管或磨损较少的管。

  10)使用泵送混凝土时,如发现坍落度损失过大(误差超过2cm)时,不得使用,要退回混凝土厂家。

  11)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一般不应大于60分钟,否则要予以清管或添加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泵机连续工作。

  12)最初泵出的砂浆应均匀分布到较大的工作面上,不能集中一处浇筑。

  13)泵送过程,要做好开泵记录、机械运行记录、压力表压力记

  录、塞管及处理记录、泵送混凝土量记录、清洗记录;检修时修检修记录。

使用泵送混凝土要做好坍落度的记录。

  3.3泵送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由于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不同,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除了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耐久性等之外,还要

满足管道输送的要求,即要求有良好的可泵性。

所谓可泵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顺利通过管道、不离析、不泌水、不阻塞和粘滞性良好的性能。

因此,用于泵送施工工艺的混合土拌合物,其材料及配合比除满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外,尚需满足下述要求:

  1)水泥

  配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所规定的标准。

  2)粗骨料

  ①粗骨科的粒径、级配和形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的管径之比有直接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本工程泵送高度部分高54m,对碎石不宜大于1:

3,对卵石不宜大于1:

2.5。

  ②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3)细骨料

  细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也有很大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之所以能在输送管顺利流动,主要是由于粗骨料被包裹在砂浆中,而由砂浆直接与管内接触起到的润滑作用。

对细骨料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外,一般有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2.5~3.2;

  ②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少于15%。

  4)水

  配置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5)掺合料

  泵送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为粉煤灰,掺入混凝土拌和物中,能使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显着增加,且能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和干缩,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当泵送混凝土中水泥有较少或细骨料中通过0.315mm筛孔的颗料小于15%时,掺加粉煤灰是很适宜的。

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还可以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利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6)外加剂

  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87)、《混凝土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ll9-88)、《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泵送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和引气剂,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产生收缩裂缝还可掺入适宜的膨胀剂。

  3.4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除了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和耐久性要求外,还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

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一般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10不宜超过40%。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FJ55-20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2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21)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

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

防水泥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4cm±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参照以下参数:

  1)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45。

  2)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8%~45%。

  3)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280kg/m3。

  4)泵送混凝土应掺加外加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剂》的规定。

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确定,不得任意使用。

不掺引气剂时,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应大于3%。

  5)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规定。

  3.5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

  1)混凝土塌落度抽查

  商品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后,在浇筑前,应抽检混凝土塌落度,每10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随机取样不得少于一次,不足100m3混凝土按100m3取。

若发现异常,则需每车做塌落度检验。

施工现场的检验结果作为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评定依据。

  2)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与评定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条件,混凝土采用普通评定方法。

其每批试件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