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粒子之间都有间隔;
3、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决定于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铁原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理解:
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
②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③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
④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5、电子的排布
(1)排布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8个电子。
②能量:
离核远的电子能量高,离核近的能量低。
(2)结构示意图含义:
圆圈(原子核);
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
弧线(电子层);
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3)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形成离子
金属原子
1-3(H、He除外)
易失去电子
阳离子
非金属原子
4-7
易得到电子
阴离子
稀有气体原子
8(He2个和离子除外)
性质稳定,不得失电子
二、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由原子构成。
2、分子基本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相互之间有间隔;
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的
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三、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阳离子:
(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
(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
(3)书写: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
数字是1时,省略不写。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物质
离子
分子
(4)原子、离子、分子的关系。
考点剖析☆典型例题
例1(2017•来宾)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答案】C
【解答】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故A错;
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
C、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故C正确;
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微粒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
例2(2018·
河南省)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图中n的值为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D
【解析】A、硅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图中n的值为:
14﹣2﹣8=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位于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3(2018•江苏省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
A.铁
B.氯化钠C.水D.硝酸钾
【解析】A、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类型一原子、分子和离子
1·
(2017•巴彦淖尔)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
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
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解答】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质子数是92,则原子序数为92,故说法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故说法正确;
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说法错误;
2·
(2017•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
【解答】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C、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3·
(2017•泰州)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稼合金制备氧气的新门艺.稼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1B.39C.70D.101
【答案】A
【解答】因为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稼原子的质子数为31,则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
故选A。
4·
(2017•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
【解答】A、电子带负电荷,故此项正确;
B、中子不带电荷,呈电中性,此项错误;
C、质子带正电荷,不带负电,此项错误;
D、原子核带正电,故此项错误;
5·
(2017•聊城)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答案】B
【解答】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观粒子,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B。
6·
(2017•常州)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解答】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得出以下结论:
①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周围的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7·
(2018•山东省烟台市)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
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解析】A、分子在化学
变化中能够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D、离子、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
8·
(2017•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原予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分子既可以被创
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解答】①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的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①正确;
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②错误;
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③正确;
④在化学变化中电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④错误;
9·
(2018•浙江省温州市)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
(1)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2)高铼酸钠(NaReO4)是铼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铼酸钠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75;
(2)+7。
【解析】
(1)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核外电子数为75;
(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
4=0,则x=+7价。
10·
(2018•山东威海市)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
“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
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
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
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
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
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_________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
(1).电子;
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推理;
模型。
(1)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
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类型二核外电子排布
(2018•山东省临沂)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横行
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17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
【解析】A、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2+8+8=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故选项说法正确。
(2018•云南)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
A.
B.
C.
D.
【解析】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018•四川省雅安)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n=8
C.钠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中n的值为11﹣2﹣1=8,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
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2018•湖南邵阳)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值是()
A.14B.16C.18D.20
【解析】该图示是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状况,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其核内质子数x为16。
故选B。
(2018•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答案】C
【解析】A、质子数=1,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2018•湖南衡阳)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C.③属于金属元素
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解析】A、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
8、11、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2018•山东泰安)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
【解析】A、①②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
C、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原子,②④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离子,C错误;
D、②④分别是镁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2,D错误。
(2017•天津市)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__。
(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
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
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离子
(2)①得到;
②2NaOH+SO2=Na2SO3+H2O③A.34B.最外层电子数C.Se+O2
SeO2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①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氧离子O2-;
②二氧化硫气体SO2类似于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波中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O2=Na2SO3+H2O;
③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34;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6,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e+O2
(2018•湖北省荆州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A、B、C、D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晶体硅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原料,如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x的值是
。
(4)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A、B、C、D中 (填字母序号)对应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三;
(2)MgCl2;
(3)14;
(4)B。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图中A、B、C、D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2、6、17、12,共表示三种元素。
(2)A、B、C、D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是A和C,表示的分别是镁离子和氯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其化学式为:
MgCl2。
(3)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x=2+8+4=14。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4,B符合要求。
类型三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构
成物质的离粒子
(2018•湖南省邵阳市)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B.FeC.CO2D.KCl
【解析】A、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
C、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2017•贺州)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原子B.分子C.电子D.离子
【解答】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电子是原子中的结构,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017•重庆A)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
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离子B.分子C.原子D.中子
【解答】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分子,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
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原子,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中子,故选项错误;
(2018•湖南省长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
【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正确。
(2018•河南省)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D.
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解析】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鼓起,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运动加快。
(2018•浙江省湖州市)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多选)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答案】AD
【解析】A.分子间存在着间隔,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的酒精的水溶液体积小于2毫升,故错误;
B.酒精与水混合,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溶液的名称是酒精的水溶液,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故正确;
C.食盐与水混合,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溶液的名称是食盐的水溶液,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故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所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小于2g,故错误。
故选AD。
(2017•威海)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 )
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
【解答】A、固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慢,气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快,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不相同,故A错;
B、不同状态的分子本身能量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故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