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
《关于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部门要适时推出实质性的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工具,如创业基金、民间投资基金等,鼓励企业不断利用民间资金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
临沂市私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担保难、融资难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此,积极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首先,为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投入,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为基本面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服务。
其次,加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风险补偿,进一步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加快中小企业贷款机构的设立步伐。
(六)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第二篇:
《00关于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调整的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
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笔者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
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
截止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6
1.48%,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5
7.1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
1.15%,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
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栽培量就达
1.2亿筒,实现产值
1.6亿元。
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
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例
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
90万元、155万元、306万元、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
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
为524户农户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
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
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
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
,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
到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
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
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
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
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辖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就比上年减少2831万元,减幅达
10.87%,相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压力。
就来看,除农业发展银行外,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737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4604万元,占累放的8
4.08%。
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增加到9
1.86%,比上年同期增长
7.78个百分点。
农村信用社由支农主力军完全变成支农“孤立
(二)资金不足,削弱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
一是组织资金困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结算渠道狭窄,电子化结算手段落后,汇路不畅等硬件制约的影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异地结算频繁的客户都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而这些客户又正是资金雄厚的优良客户。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农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到农村信用社存款有风险。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实质性工作,但一些黄金客户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存款的组织工作仍就举步维艰,该类存款的市场份额一直较低,公存款只占辖内公存款总额的1
6.3%。
二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从退出农村市场转而争夺农村储源市场,成为农村信用社强硬的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邮政储蓄全面向农村渗透,分割农村金融资源。
从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净增14106万元,农村信用社仅增2468万元,占1
7.50%,而邮政储蓄其净增额则达5579万元,占3
9.55%,是农村信用社的两倍以上,其存款总量也从的18166万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0398万元,增长了6
7.33%,超出全县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
且邮政储蓄不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而是将存款上存,造成农村资金严重流失,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资金。
如:
近几年,且宏村、樟溪两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万元,扶持当地130多户农户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经营家私生产,产值过亿元,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益,并带动了两地5000余户农村劳力致富。
相对而言,两地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量只上升了740万元,为贷款累放的
7.17%,贷款发放大部分是通过人行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调剂资金等渠道解决。
县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贷比例失调,信贷资金严重匮乏,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
【关于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服务层次不全,难以涉足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
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资金限制,信贷资金的投向以满足“三农”为主,存在重“三农”轻城镇居民、重生产轻消费、重个体轻企业的现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
经调查的11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家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
究其原因,
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缺乏为企业贷款的有效风险管控办法。
加上辖内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大,生产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支持面的顾虑和难度。
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虽表示希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但因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稍高,企业从经营成本角度考虑还是不愿到农村信用社借款,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头热”现象。
三是对一些实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业,农村信用社难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
对此,县联社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力争攻破中小企业这一“堡垒”,但涉足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仍就不高,使农村信用社服务面难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环境较差,逃废债务现象严重。
一方面,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
如:
一些党政干部自借和担保的贷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问,催收时往往是认账不还,甚至赖账,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
另一方面,少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地方的短期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把农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块“大蛋糕”,在处理农村信用社维护金融债权和企业逃废债务的问题时,过于维护地方和部门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务,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
再则,诉讼案件执行难,由于受执法力度不强、债务人信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贷款,虽说赢了官司却收不到钱,部分借款人或企业甚至有意、恶意逃废债务。
以来法院已判决但仍未执行的县农村信用社诉讼案件就达46件,标的为419万元。
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不仅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也遏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发展和服务两大重任,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农村信用社应携手同行,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
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认识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是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不但要在舆论上支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要尽快落实国家为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提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2、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撤消限制有关部门到农村信用社开户或存款的相关规定,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赣财库[]17号)文件精神,把县财政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
协助农村信用社吸收农村富余资金,防止资金外流;
鼓励、引导县直各单位、部门、团体到农村信用社存款,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
3、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
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创建“信用”、“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评比活动,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党政干部要成为守信的模范,民众的表率,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4、要坚决打击和制止信用缺失行为。
对拖欠贷款的党政干部,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共同清收;
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个人,政府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打击;
敦促司法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
5、要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科学决策经济布局,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扶持资金的快速回笼,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
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和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业务规模,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1、要充实资金实力。
通过建立农村信用社vi标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优质服务等手段,增强民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从而主动到农村信用社存款;
通过实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客户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公众信任度。
同时,积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服务手段、服务产品、服务工具、服务方式上有所突破,尽快开通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卡等便民业务,以此带动服务质量的总体改善,提高吸储能力和同业竞争力;
通过注重市场营销,督促有关部门逐步消除相关歧视性政策,重视对优质客户的公关工作,增加政府部门、企业、机关团体、农村财政性存款比重,在与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中,寻求最大限度地发掘信用资源的潜力,获得充分的资金来源,并实现有效的资金运用。
2、要拓宽服务领域。
“三农”经济占据着县域经济的绝大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农村信用社应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在进一步强化“三农”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面。
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在调查、了解、摸底的基础上,为有金融需求的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形成相关的资料信息库,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难以有效拓展服务面的问题。
同时,充分发挥营销贷款的作用,积极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发掘优质客户,把服务延伸到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赢”。
3、要提升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信用社应利用自有资金、支农再贷款和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信用资源,在充分发挥四大信贷品牌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开发适用型信贷服务产品,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中多元化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及时跟进地方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贷款业务,大力扶持和打造品牌工程、亮点工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中,为之提供高效益、低风险的金融服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
《金融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
金融业在资源配臵、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近期我们对xx市级金融机构进行了走访,对辖区内所有县市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