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001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唐朝建立。

这些事件都发生在(  )

A.589年B.581年C.605年D.618年

9.《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10.2018年9月11日,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病逝。

单田芳的评书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评书文化。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

在其代表作《隋唐演义》中,最有可能收录其中的历史片段是(  )

A.楚汉之争B.八王之乱C.李渊建唐D.澶渊之盟

11.“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

A.严刑峻法B.重视农业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

12.唐太宗曾经把他比喻为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这“镜子”是指(  )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狄仁杰

13.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上题选项中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两个盛世局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

①社会比较安定②农牧文化融合③经济得到发展④科举制度完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对如图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制度始于隋朝B.唐朝对此予以完善

C.提高了行政的效率D.削弱了君主的权力

16.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  )

①郡县制②均田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7.如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继续推行前朝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她的统治被誉为(  )

A.与民为善贞观之治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励精图治开元盛世D.贞观遗风开皇之治

1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句话称赞的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9.“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贞观”“开元”都是(  )

A.帝号B.干支纪年C.年号D.公元纪年

20.诗人刘禹锡《百花行》: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描写的是(  )

A.隋朝的强盛B.唐朝前期繁荣景象

C.隋末的衰败D.唐朝末期藩镇割据

21.“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

它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惨状?

(  )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玄武门之变D.安史之乱

22.“安史之乱”的发生时间是(  )

A.611年B.755年C.756年D.763年

23.“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隋炀帝时开设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

④武则天是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⑤1903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B.①②⑤C.③④⑤D.①②③

24.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平等竞争B.注重实践C.择优录取D.以德取才

25.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  )

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

“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B.文成公主入藏

C.长安街上有回族人卖羊肉

D.唐太宗告诫太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6.唐朝手工业发达。

下面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技术高超

B.造船业、造纸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等举世闻名

D.南方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27.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吐蕃首领是(  )

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颉利可汗D.呼韩邪

28.唐朝时的回纥族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先民的主体?

A.藏族B.维吾尔族C.回族D.哈萨克族

29.右图是某一时期中外交流的线路图,该图反映的史实应是(  )

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

C.马可•波罗东游D.新航路开辟

3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到达的“奈良”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

A.日本B.朝鲜C.印度D.越南

二.材料题(共4小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隋朝是一个富强而短暂的王朝。

它只存在了三十多年,却演绎了一部富于开拓创新、精彩纷呈的历史,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又深远的历史财富,它所奏响的历史乐章,堪称中国历史的最强音。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又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材料三:

如图

(1)隋朝于哪一年完成统一?

(2)隋朝统一有什么意义?

(3)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三为大运河,此大运河南到哪里?

北到哪里?

(5)大运河的开通,有何意义?

32.“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阅读下列材料:

天意既由民意显露,民心向背就成为政权得失的关键。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梁治平《民本思想源流》

君静则民安。

国家出乱子,往往起源于执政者的躁进,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

业就是前车之鉴。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

太宗谓侍臣曰:

“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

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困穷!

闻有鬻(卖)男女者,朕甚愍(同‘悯’)焉。

”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

﹣﹣骈宇骞《贞观政要卷六•仁恻第二十》

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

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骈宇骞《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三十》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举出材料二中“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的一个例子。

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前车之鉴中,吸取了怎样的治国教训?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太宗“存百姓”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怎样的治国理政思想?

3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什么?

开凿“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

(3)“此河”的中心在哪里?

南到哪里?

(4)“此河”连接了哪五大水系?

(5)开凿“此河”有何作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解析后回答问题。

隋末唐初人口数约900万;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900万;

武则天(705年)时人口数约3142万;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142万;

(1)从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前期人口统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答案解析

(教师版)

【解析】本题以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建立。

【详解】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实现国家重新统一。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隋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相关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详解】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是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贡献。

故①错误;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宋代“重文轻武”政策使得文臣统兵,军队战斗力削弱,宋朝重文轻武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弊端的重现,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

故④错误。

故排除①④。

C。

【点评】详解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隋朝的统一意义,注意题干强调的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贡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开皇之治的有关内容。

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详解】洛阳含嘉仓遗址的考古发掘,印证了隋朝国力强盛。

依据已学知识,隋文帝在581年建立隋朝,589年隋统一全国。

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他在位时形成人口增加,粮仓丰实,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解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解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隋文帝的有关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隋文帝,知道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详解】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故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称为是开皇之治。

选项ABC都与隋文帝统治时期无关,故排除ABC。

D。

【点评】综合记忆开皇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促进南北交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605年隋炀帝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西通河洛,南达江淮。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史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在材料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是在589年隋朝灭陈,D项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解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时期人民负担加重,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详解】根据“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多次巡游”“三次辽东”“在江都被部下杀死”可知反映的隋炀帝的统治。

隋炀帝时期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次征辽东,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点评】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建立。

【详解】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故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唐朝建立。

这些事件都发生在618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解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唐朝的建立。

【解析】本题以“隋唐历史”为切入点,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详解】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隋朝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它在历史上地位比较重要,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所沿用,开凿的大运河直到现在仍发挥重要作用,唐朝经济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标志着当时经济达到高度繁荣,唐朝对外实行开放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解析题干相关内容,识记隋唐时期社会发展状况。

【解析】本题以“《隋唐演义》”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故在《隋唐演义》中可能收录其中的历史片段是李渊建唐。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解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用人,知道唐太宗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详解】由材料“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可知,体现了唐太宗重用人才的治国政策,体现了唐太宗唯才是举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用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解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解析】本题以唐太宗曾经把他比喻为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为切入点,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详解】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谏臣,他先后二百多次向唐太宗进谏,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点评】本题以贞观之治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要把握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详解】题干给出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设问考查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选项。

隋朝时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①的ABC三个选项。

【点评】详解这道题要熟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另外,此题可用排除法详解。

【解析】本题以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两个盛世局面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贞观之治和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贤臣;

重视吏治;

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生产等,①③选项符合题意。

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

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详解】根据乙图片中的相关机构,可知它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

唐朝在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它加强了君主权力。

对如图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削弱了君主的权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三省六部制的机构设置及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创立的制度,知道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详解】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

【点评】重点识记各朝代所制定的制度。

【解析】本题以历史人物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点评】识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及其历史地位。

【解析】本题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统治评价。

【详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句话称赞的是武则天。

【点评】详解本题需要准确识记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年号。

材料中贞观、开元、都是皇帝的年号,结合选项进行选择筛取。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年号是贞观,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他的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点评】掌握古代著名皇帝的统治及年号。

【解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据题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长安百花时,风景以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