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39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

《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高频名词解文档格式.docx

6、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追求,也包括对做一个什么样教师的理想追求。

他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动力。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不断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8、教师意识

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师身份,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的认识。

9、慎独

指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自己道德信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行动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是教师师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标志着教师的道德修养达到了高度自觉的程度。

10、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

人们凭借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俗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根据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

第二部分教育学

1、教育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

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3、教育目的

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要求,即不论是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来培养人。

4、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或要求产生的变化结果。

5、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学校教学制度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7、义务教育

国家采取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年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8、课程目标

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

9、课程设计

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编制,又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0、课程评价

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制和实施是否体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课程改革的决策。

11、教学原则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2、启发性教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波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班级授课制

一种集体教学模式,它是指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形式。

14、教学策略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也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有效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15、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言传、身教等方式,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想、政治和心理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

16、课外活动

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17、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

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

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学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18、教学计划

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9、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以刚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0、课堂管理

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1、最近发展区维

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2、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包括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等。

3、系统脱敏

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4、学习

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指在知识学习中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部分关联,并把新知识归入认知结构中的有关部分的过程。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6、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7、学习动机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8、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

9、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分为: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0、过度学习

即学习者在刚刚能背诵,但不熟练就停止学习,记忆效果一般不会太好,这时,需要学习者再学习几遍,称之为“过度学习”。

11、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2、精细加工策略

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加工(补充细节、列举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3、组织策略

为了整合新信息之间、旧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够。

14、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分类等(省略)

15、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6、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像解决问题的倾向;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的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

17、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测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活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位置。

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为常模参照测验。

绝对评价是在被测对象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

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为标准参照测验。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在上两种评价之外,是对被评价个体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18、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总结性评价又称为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19、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20、原型定向

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方向。

2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2、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

23、启发式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24、关键期

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