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7866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

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随机理解词语:

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

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

但小金花为何没有哭?

出示句子: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

‘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

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

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

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

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展示朗读。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

怎能不牵肠挂肚啊!

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感受文中亲人的涵义。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内容。

当孩子们理解了一定的文章内容时,读就是对情感的升华。

亮点

不足

之处

改进

措施

7-3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2、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理解战士与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三、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

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

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1、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

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

(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

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

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调动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层层递进中,体会国际主义精神的含义。

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练笔训练。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补衣几夜不眠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15金色的鱼钩

7-4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深刻理解: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

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

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

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

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默读课文:

①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

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勾起学生的回忆。

长文如何短教,前提让学生快速的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特别重要。

16桥

7-5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脉络。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

为什么?

(2)理解:

“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

跳舞、狞笑)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

他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

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他是怎么做?

怎么说的呢?

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体会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8-1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并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

老汉真是“一座山”吗?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拥戴。

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

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

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

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

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

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

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2、排演课本剧。

体会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

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

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换位思考,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17梦想的力量

8-2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

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

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七十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

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

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

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

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

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

参考题目:

《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体会瑞恩为了实现梦想,积极付诸于行。

感情的升华,更加深入的思考。

激发学生练笔的欲望,着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四感动

8-3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

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1.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

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

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

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2.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

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

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

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

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音乐响起)

6.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7.出示刘翔的图片。

这是谁?

你喜欢他吗?

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

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

8.小结:

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

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05”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

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

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

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

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主动学习探究。

感动就是一种滋味,一种特殊的滋味。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动的事例。

回顾·

拓展四

8-4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

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

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

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

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

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四、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

畅所欲言,切实提高学生诸方面的能力。

学习方法的交流,是让更多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畅所欲言,共同谈感受启发,激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