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489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

《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

4.2.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4.2.1.1内业资料审核:

主要审核红线桩坐标与角度、边长的对应关系,定位条件的一致性,各专业施工图纸中轴线、几何尺寸、标高等是否一致;

4.2.1.2定位依据校核:

平面控制点或红线桩采用全站仪实测其边长和夹角进行校测。

其精度应满足:

角度偏差小于±

20″、边长相对误差不低于1/10000;

4.2.1.3水准点复核:

对于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使用S3级水准仪以等外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按附合测法复核,其闭合差不应大于±

10mm

4.2.2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北京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全站仪

R-202NE

2

经纬仪

TDJ6E

3

水准仪

SOKKIA/C32Ⅱ

4

激光铅垂仪

DZJ3

5

单棱镜

6

钢尺

50m

7

5m塔尺

8

30m

9

盒尺

5m

10

对讲机

11

墨斗

12

计算器

4.3测量的基本要求

4.3.1目的:

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的准确性和工程进度负责。

4.3.2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做到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

4.3.3根据测设场区控制网测设二期各楼号控制网。

4.3.4定位、放线工作在自检互检合格后上报有关部门验线。

4.3.5保护好桩位,使用钢尺应加三差改正。

4.3.6注意测量工作的安全可靠准确,有问题及时上报。

5.平面控制

5.1工程定位:

根据北京市测绘规划部门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

按照所计算的建筑物主轴线座标点进行各楼轴线定位。

5.2平面控制:

根据工程平面形状、场地面积和周围环境,平面控制网拟采用矩形网形式,采用二级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其主要技术指标为:

测角中误差≤±

8″,边长相对中误差≤1/20000。

5.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5.2.1.1平面控制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

5.2.1.2布设平面控制点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和首层平面布置图确定关键部位。

5.2.1.3选点应在透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2.1.4点位要有鲜明的标记。

5.2.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2.2.1标桩型式和埋设方法:

采用埋设20020010mm铁板,在其周围400400mm范围内浇灌300mm厚混凝土稳固,并做1m×

1m×

30cm护栏。

5.2.2.2在对测量成果上的坐标点进行复测,复测无误后以该坐标点为依据布设轴线桩,按不大于40m布设一点,各个单项工程自成系统,便于不同进度的施工。

控制桩及轴线桩埋设在踞坑边0.8m以上,便于保护且能方便观测为宜,并在每个轴线延长线上向四周围墙投点,做出轴线标识,以便校核备用。

5.2.2.3平面控制点计划每半月复测一次。

5.2.2.4地下结构施工测量平面控制,以平面控制点为依据向垫层、基础底板上引测轴线交点,并通过该交点测设各轴线及楼层细部尺寸线。

5.2.2.5地上结构施工测量平面控制,以平面控制点为依据,向一层底板上引测工程半永久性定位桩和控制轴线,在距控制轴线1米处测设控制线,沿控制线设置校核点,并在与校核点位置相对的各层楼板上预留150×

150校核孔,以进行轴线的竖向传递。

本工程半永久性定位桩采用在一层底板上预埋钢板的方式。

5.2.2.6每一流水段施工不得少于三条控制轴线。

6.高程控制

6.1高程控制以普通测量成果单上水准点高程为依据,在各楼基坑周围选择安全区域埋设三个现场水准点,其标桩型式和埋设方法如右:

6.2为保证现场水准点间的相对精度,在水准引测时选择一个起始水准点作为水准测量的依据。

6.3本工程高程控制网为三等水准精度,采用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的因瓦水准标尺,沿闭合水准路线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观测,闭合差控制在±

6mm

mm(L为路线长度,单位km)。

6.4为了保证高程控制点的精确度,计划每半月对其进行一次复测。

7.施工过程测量

7.1土方开挖测量

7.1.1土方开挖清槽之前由测量人员按施工方案将标高点引测在基坑四周的护壁上,清槽时以此标高为依据,引测到基坑内,由测量人员测设距槽底50cm的标高点,每隔20m钉水平标高控制桩控制开挖标高。

电梯井基坑和集水井基坑在开挖时现场控制,在挖出一定的工作面后将控制线投测到基底上,测放出电梯坑及集水坑的位置,以配合机械和人工进行土方开挖。

7.2垫层施工测量

7.2.1基槽验收完毕后,对基坑四周护壁上的标高桩进行校核,合格后在基槽内采用钢筋头、木方控制,间距3米,作为垫层施工标高控制依据。

用经纬仪将外墙的轴线投测到基槽上,定出各外墙的轴线桩,依据图纸放出、电梯井坑、集水坑上下口线及垫层的外边线。

7.3垫层上测量放线

7.3.1在垫层上测量放线前,首先对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测,然后架经纬仪(TDJ6E)于坑边轴线桩上依次用正倒镜方法向下投测轴线点,投测允许误差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执行,投测后,架经纬仪于垫层上,盘左,盘右转角校核角度,钢尺往返测量(用标准拉力5Kg),弹出防水保护墙的墙身线,底板外边线。

7.4防水保护层上测量

7.4.1测量放线方法同上,但须放出柱边、基础梁、墙边控制线、电梯井、楼梯间控制线、集水坑等重点部位用红“▲”作上标志。

7.4.2标高控制:

利用基坑四周护壁标高线控制钢筋绑扎,在底板中部固定好的框架柱钢筋上抄测标高线,并作好标志,作为底板混凝土顶面标高的控制点,浇筑混凝土时拉小白线控制顶面标高,如果间距大于3m时,在适当的位置增加铁马凳。

7.5基础施工测量

7.5.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7.5.1.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7.5.1.2采用2台TDJ6E测角精度2″级经纬仪,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校测。

7.5.2轴线投测方法

7.5.2.1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超过2mm。

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根据业主提供的桩位设立8个轴线控制桩,将轴线打在基坑的挡水台上的预埋钢板上,画上十字线,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地下室施工桩位位移,从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7.5.2.2根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将TDJ6E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点),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3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精度,边长1/10000,测角小于1′。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然后在该平面上测出轴线及细部线。

控制线投点间距不应大于6m,细部线应弹出梁、墙、柱、门、洞口边线及50cm控制线。

弹墨线时要对准点位,小线要拉紧,弹线点位距离不得大于6m。

结构柱要弹轴线立线至顶,以控制梁位置。

要求墨线清晰。

7.5.2.3施工测量各部位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施工测量各部位技术要求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

30m<L≤60m

60m<L≤90m

15

细部轴线

承重墙、梁、柱边线

非承重墙边线

门窗洞口线

7.5.3基础施工中的标高控制、测量

7.5.3.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施工期间每半个月对高程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以及在结构施工至±

0.000时进行一次整体校核。

7.5.3.2标高测量: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施工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间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

并用红色油漆画三角作标志,同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7.5.3.3在基坑边搭设四个平台,立竖直标志杆测设±

0.000位置,并向下每隔一定的整米数作标记,注明相对高程,作为基础阶段的标高传递路径。

施工层使用时先检测标杆的准确性,无误后,再检测三个标杆同一标高的较差,当较差小于3mm时,方可作为施工层标高抄测的依据。

7.5.3.4在施工层墙、柱钢筋上抄测结构+1.000米线,误差在±

2mm以内,弹墨线标明,弹线点位间距不得大于3m,且在弹线时的墨线一定要拉紧。

7.5.3.5结构砼浇筑前,在立筋上抄测标高,间距大于6m时加设附加筋,要求误差±

2mm以内。

用以控制结构标高及设备予留予埋。

设备予留予埋前应校核至少三根立筋上的标记,当误差大于3mm时,应找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并提供准确的标高。

7.6楼层平面轴线及高程测量

7.6.1楼层平面轴线测量:

对于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法。

在建筑物首层内底板上测设轴线内控点。

7.6.1.1首层放线验收合格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引测等级不得低于建筑物控制的等级。

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底板上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埋设4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偏离轴线1000mm的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

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钢筋与首层楼面板钢筋焊接,作为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以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cm×

15cm),上口比下口稍大。

洞口平时用500×

500mm竹胶板盖严保护,板中穿Ø

6钢筋垂下200mm做倒钩,防止模板被取走发生安全事故。

7.6.1.2轴线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轴线控制网(钢板基准点)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高度(m)

每层

H30m

30m<H≤60m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7.6.1.3轴线控制点的投测:

采用DZJ3型红外线铅直仪,先在底层基准点处架设红外线铅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红外线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

然后在施工层楼板开口处用有机玻璃接收靶接收。

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铅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

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4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并与外墙、柱竖向轴线校核,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50米)。

在施工层用经纬仪连线,用墨线标明。

然后放出细部线,细部线应弹出梁、墙、柱、门、洞口边线及50cm控制线。

7.6.1.4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7.6.2高程传递

7.6.2.1待首层柱子拆模后,将场区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柱子上,不得少于三个,且精度不得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以此作为首层以上各层的高程控制点。

7.6.2.2在首层以上的柱子和顶板浇筑好后,从首层柱子上已有标高点(建筑1m控制线,红铅油标记)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

以上个层均在此处用红铅油标记,并注明其相对高程。

7.6.2.3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需保证钢尺铅直),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7.6.2.4建筑物标高应至少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高度(m)

H≤30m

7.6.2.5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以及内控点传递上来的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量范围的中心位置,等视距测量。

7.7墙体标高控制

7.7.1在浇筑墙体混凝土前,用水平仪将标高引测到墙体稳固的钢筋上,在标高点上挂小白线,浇筑墙体混凝土时,用木棍或钢筋棍作好标尺,在浇筑混凝土时,随时控制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

7.8顶板模板、混凝土标高控制

7.8.1在支设顶板模板之前,将50cm水平控制线弹到墙体上,以此为依据,在墙面上弹出高于顶板底2mm的控制线,在模板中间固定好的支撑钢管上弹出50cm水平控制线,根据模板施工方案用钢尺测量起拱的高度。

模板支设完后对顶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测,必须满足标高要求。

顶板混凝土浇筑之前在墙体钢筋上画出高于顶板20cm的水平控制线,并用红油漆标识,涂油漆时不得污染钢筋和接茬处的混凝土表面,在浇筑混凝土时中间挂上小白线用木棍或钢筋棍作好标尺,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测量标高,开间较大的房屋,在中间用马凳每3m设置标高桩,作为控制标高依据。

7.9楼层外窗及搂角的控制

7.9.1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同时控制楼的大角。

内控依据天顶法施测将轴线控制点引测到作业面,并进行复核,合格后将各外墙、内墙的墙身线、50cm控制线弹出,以此为依据支设墙体模板。

外控在外墙模板拆除之后,在地面架设经纬议向上引测,每层轴线必须以首层轴线为依据,从一层开始投测垂直线,一直到作业面。

并在外窗户上弹出窗口竖向边线,随时控制窗口及楼大角的竖向铅直准确。

7.10二次结构施工测量

7.10.1根据结构施工时的轴线控制线放出二次结构的墙边线,门窗洞口线,并弹出墙边的控制线作为装饰时抹灰的控制线,裙房外墙上下层间应作校核后再进行墙体砌筑。

7.10.2按施工图绘制皮数杆,作为控制墙体砌筑标高的依据,皮数杆上应有+1.000m线位置,以及窗台、过梁、圈梁的竖向位置。

7.10.3设置皮数杆的位置应选在施工段两端,最大间距不超过15m,施工时皮数杆应固定在构造柱钢筋或框架柱边,皮数杆上的1m线应与结构钢筋砼墙、柱身上抄测的水平线对齐。

7.10.4校测结构时作的+1.000m线,在各房间柱、墙上抄测出交圈的+1.000m线,作为地面面层、设备、门窗安装的标高依据,同一房间内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

2mm,同一楼层内允许误差小于±

3mm。

7.11楼地面面层施工测量

7.11.1校核四周墙面与柱身上测设出建筑+1.000m线,作为楼地面面层与设备安装,门窗安装吊顶等施工的标高控制线。

在不便于用水准仪的地方可用连通水准管找平。

电梯厅所使用的标高应与电梯施工所使用的标高一致,以防止出现错台现象。

7.11.2基层打点冲筋后,用相应精度检查控制基层标高,检测点间距,大厅宜小于5m,房间内小于2m。

7.11.3在饰面板地面施工测量,应在基层上弹分格线,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排好尺寸,根据确定后的块数和缝宽在基层上弹纵横控制线。

每隔一至四块弹一分格线,并严格控制方正。

7.11.4吊顶施工时校核吊顶高度以保证楼层净高。

7.12电梯安装的测量

7.12.1每层弹出+1.000线,应与结构、地面施工+1.000线一致,门套两边弹两条竖直线,保证电梯门坎与门前地面的高度一致。

7.12.2用垂准线法测出电梯井井道两个方向的竖向偏差,并绘出剖面图。

7.12.3根据检查结果提供最佳电梯井净空尺寸断面图。

7.12.4校测安装时测量线,控制电梯安装精度。

7.12.5认真周到地配合电梯安装厂家做好施工测量。

7.13屋面施工测量

7.13.1首先检查各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测定实际偏差。

7.13.2屋面四周测设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7.13.3卷材防水屋面测设十字直角控制线。

7.13.4屋面饰面施工按地面面层施工测量方法施测。

7.14外墙面及玻璃幕墙施工测量

7.14.1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

7.14.2整个建筑主体结构完工后,在有竖直龙骨的主要部位,用垂准线法,沿墙面竖向量测、记录、并绘制竖向剖面图。

7.14.3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以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分块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累积。

7.14.4干挂石材、玻璃幕墙均委托专业厂商设计施工,现场只提供主控轴线及标高基准点。

8.测量验线

8.1根据北京市规划部门有关规定,工程定位、±

0.000楼层放线及竣工验线由建设单位委托规划主管部门指定的测绘单位验线;

8.2控制网测设、基槽放线、基础放线、楼层放线等测量验线工作由项目经理部自检、互检合格后,报工程监理验线复核。

9.质量预控措施

9.1要素控制

9.1.1影响测量精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员、器具、方法、操作和程序管理等5个方面。

人员要持证上岗,使用经检定和校栓的测量器具,测量方法要科学、合理,操作规范,按程序进行管理,对各要素进行预控。

9.2准备控制

9.2.1做好测量前的各项准备,是测量质量的基本保证。

应认真审核设计施工图和有关资料,按选定的测量方法进行内业计算;

测量计算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外业观测成果是计算工作的依据,计算成果要经两人独立核算后方可实施;

测量前应检校现场控制桩和水准点,保证位置、高程准确。

9.3过程控制

9.3.1要确保测量工作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定位、放线工作须执行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将成果资料送报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

实测时要做好原始记录。

对测量记录的要求是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记录人员应随时校对观测所得数据是否正确。

9.4检验控制

9.4.1检查验收测量成果时应先内业后外业现场,验收的精度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检查验收部位应是关键环节与最薄弱部位。

10.安全注意事项

10.1施工测量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好安全帽,并应事先熟悉图纸及作业区周围情况,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10.2立尺员跑标尺及放线员放线时要注意安全,在楼梯口和楼板边缘放线时不要紧靠或攀爬跨越防护设施。

10.3在基槽外放线时,严禁向基坑内投掷物品,以免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