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两组》说课稿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图片两组》说课稿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片两组》说课稿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是撰写解说词。
如何用文艺性的语言得体而有意味地书面表达,并能声情并茂地解说,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
三是联系文学作品和现实实际。
在鉴赏图片时,不失时机地融入古诗词、现代诗歌,让学生配乐朗读,紧扣语文的本质;
战争仍在进行,战争的素材信手拈来,学生平时关心也较多,教师要精选来让学生体验,与图片相映衬,坚定学生追求和平的信念。
四是要给学生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
因此学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这几幅照片,那样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专题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
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
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和平的呼唤。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教学重点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紧扣语文本性,开展多种学习方式,不断加深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增强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睡莲》曲、图片、资料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了解照片的时代背景。
3.以合理的顺序、充分的想象来介绍课文图片,并能用文艺性的语言来撰写解说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谈个人感觉;
介绍照片,解说照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对儿童、对妇女、对整个人类的灾难性危害。
2.通过照片鉴赏、多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和平歌曲的学唱等形式,增强情感体验,坚定和平信念。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抓取一瞬间,塑造典型,向课外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凄婉的《睡莲》曲子,并配以“战争”这两个醒目的大字。
】
师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战争史。
人类,这一太阳系里最伟大星球上的最伟大的物种,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入口处之后,就是以这种姿态走到今天的——一只脚伴着和平的鼓点踏在耕耘播种的农田里,另一只脚伴着冲锋的号角踏在肉林骨莽的战场上;
一只手高举站满和平鸽的橄榄枝,另一只手则高擎着沾满殷红鲜血的利剑。
《战争的未来》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分析,大意是:
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中间跃达3357年的时间里,只有227年的和平岁月,而充满战争的时间却有3130年之久;
说得更明确一些,每有一年的和平,就有13年的战争,和平与战争的时间比为1∶13。
而在1861年之后直到今天,又发生了多少战争,叫人难以统计。
人类的最大敌人,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战争无一例外都是人为的,一只长矛,一次可杀一人;
一发炮弹,一次可杀一群人;
一团毒气,一次可窒息百余人;
一颗原子弹,一次可摧毁一座中等城市;
还有氢弹呢!
还有正在研制的更可怕的武器呢!
迄今,战争已吞噬了35.4亿人的生命,消耗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在这样的浩浩战争史中,无辜的弱势群体,比如儿童,比如妇女,又将面临怎样的屠杀和不幸啊!
今天,我们就再次揭开历史的眼睛——历史照片来深味这浓黑的悲凉,来共同祈求和平。
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第一个图片“上海火车南站废墟中的男孩”。
师作为二十世纪最惨痛的人祸,德、日等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带给世界的苦难和破坏是空前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战时的一切在人们的记忆中正日渐模糊。
只有那些凝固了历史的传世照片,至今仍向人展示着一个个真实的瞬间。
这张照片,时代背景是淞沪会战,地点是上海火车南站。
我想请同学们谈谈看了这幅照片后的感受。
谁先来说一下?
生可怜的孩子,战争中最惨的还是儿童,我希望和平,永远不要有战争!
!
生我实在说不出什么来,只觉得很窝火。
我恨日本法西斯!
生我真想投入到当时的场景中去,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抱在怀里,紧紧地抱着他!
生我憎恨战争!
战争本来就是人类自残的行为!
生无辜的群众有什么错?
孩子有什么错?
孩子知道什么是战争吗?
孩子知道什么是死亡吗?
在炮火轰炸的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只有哭泣。
师面对着这样一幅照片,我只能无语凝噎。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来控诉这场卑鄙的屠杀!
多媒体课件显示诗歌《失火的乐园》:
我丢失了自己的布娃娃/我再也找不到她/妈妈/你可听见这首歌/破碎的音符拒绝承载纯真的微笑/积木搭建起快乐的家/在轰鸣中摧毁/小熊小猫嬉戏的童话森林/在烈火中焚烧/连同我的身体/我的信念/妈妈/我看到你含泪的眼睛/一夜间烙刻着苍老的记忆/再也不能抚摸你晶莹的泪花/再也不能吟唱儿时的歌谣/妈妈/原谅我/地球已变成人间的屠场/而我的心呀/只愿跟着自由飞翔
【师生一起朗读。
【多媒体课件显示第三幅照片“爸爸,别去!
”】
师大家看了这幅图片,肯定有自己的感受,有些话要一吐为快。
别急,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看图。
首先呢,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
或从中间到四周;
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
其次,你要边看边想,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
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
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
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
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
也许再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那就更好了。
看图方法,简要地可以用八个字概括:
顺序观察,合理想象。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介绍一下屏幕上的这幅照片。
生我介绍的顺序是从中到外。
照片中间是父子两个,父亲一只手抱着儿子,另一只手则握着一把冲锋枪。
我们看这位父亲的衣着,帽子是很典型的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士兵的,再细看,他的衣领有个军队的徽标。
这是位父亲,也是位二战时期的士兵。
我们再来看人物的表情,小孩子大声哭泣,边哭边喊:
“爸爸,别去!
”胖乎乎的小手,胖乎乎的小脸。
而他父亲,则用显得挺瘦的脸紧贴着小儿子的脸颊,深深地吻他。
他表情很沉重,好像是在抽泣。
生补充一下:
父亲的一只手紧握着儿子的一只手,不忍放开。
生我觉得这照片给人形成一种很强烈的冲击,原因就是:
一只手紧抱着的是儿子,代表亲情,而另一只手则握着钢枪,代表使命。
师那我们能否预测一下结局呢?
生父亲必是无奈地、无限感慨地“抛”下儿子,乘上载车,消失在地平线上。
师那儿子呢?
生儿子哭得声音更大了,他张开双手要父亲抱抱,但双手空空,他望着父亲远去的车,边哭着边往前奔……
【多媒体课件再次播放《睡莲》曲子。
师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单调的画面实起来了。
通过这张照片,我们看到亲情被战争撕裂成了碎片。
这只是一对父子俩,这只是一瞬,究竟还有多少这种悲情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第三张照片“走在尸路上”。
师下面我们来分组为这张照片作解说词,希望同桌合作完成。
不过,在大家动笔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解说词的一些知识。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解说词?
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词。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以收到宣传效果。
根据内容不同,解说词可分为影视解说词、广播解说词、幻灯解说词、专题展览解说词、宣传画和图片解说词等。
那么,根据我们平时对解说词的理解,请说说解说词有哪些特点呢?
生解说词是供群众听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宣传和教育人的,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生我觉得它是通过形象的语言对事物和形象进行描绘,文艺性较强。
师对,不过,写作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我觉得必须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要解说的事物和现象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用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否则就写不真切,写不准确。
生我认为,写解说词必须有真挚的情感,要“感情移人”。
对所赞颂的事物要充满爱,爱得越深越有感情;
对所鞭挞的事物要有切肤之恨,恨之越深也才越有感情。
对所解说的事物爱憎分明,感情真挚,写出来的解说词才能感染听众和读者,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
师说得很好,不过,别忘了,还要善于用形象的文学语言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形象。
好,下面同桌就来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吧。
【学生同桌两人合作构思、撰写解说词。
师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很好。
下面哪位同学把这张图片给大伙解说一下?
生这是一幅令人震撼的照片,它就像一曲哽咽的哀歌,回荡在照片的空中,弥漫在读者的心中。
先看近处,右边,路旁,是被胡乱扔着的死尸,有斜卧着的,有仆倒的,有蜷缩成一团的……这些死尸有的一丝不挂,有的衣不掩体,而更多的是被剥走了衣服——那肯定是被溃逃的纳粹洗劫的。
再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些死尸肋骨历历,干枯如柴,表情痛苦绝望,那是在经受了万般虐待的恐怖折磨之后沉淀下来的。
你再仔细看,你会发现竟会有女尸——谁会怀疑这里面没有孩子的尸体?
我们再把目光向左移,你会发现在宽广的大路上,有个穿着短裤的小孩子正挥着双臂匆匆前行。
他怎么能忍受得了这种凄惨景象的刺激?
他稚嫩的心灵怎能承受得了这种强烈的刺激?
孩子的表情,我们看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恐惧,他眯着眼,把头扭向另一边。
从照片中不难看出,这是夏日,从小孩子的身影也不难看出,是中午左右。
那么,各位,那空气中不正散发着一种死尸的气味吗?
下面,请我的搭档继续给大家解说。
生好,我接着来给大家介绍。
路一直向远处延伸,路旁乱扔的尸体也一直延伸到远处,延伸到远处的树林中。
那是些杉树,都呆呆地沉默着。
树林中,你会发现同样也有几堆或零乱的几具尸体。
我们不知道,这路到底会延伸到哪里,我们同样不知道,这尸体会被一直扔到何处。
在我们的眼中,只有美好的风景与被残暴屠杀的尸体,只有稚嫩的小孩子与被残暴屠杀的尸体;
我们的耳中,只有那个孩子匆匆离去的带着恐惧的脚步声;
我们的心中,起始是震惊和沉默,转而就是沉默中的爆发——诅咒法西斯!
诅咒这毫无人性的屠杀!
【多媒体播放儿童合唱歌曲《鲁冰花》作音乐背景,多幅伊拉克战争儿童图片滚动播放。
师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儿童是天使,天使的心是一面最纯洁的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万恶的战争的丑陋的嘴脸。
救救孩子,我们不希望再看到战火映红孩子的脸;
救救孩子,我们不希望再听到孩子那无助凄惨的哭喊!
我们要祈求和平,我们要创造和平,我们要放飞和平之鸽。
【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朗诵标题“永生的和平鸽”,并配以和平鸽图片。
【分发给学生讲义,诗歌内容如下:
女:
无数次/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的/一棵棵橄榄树旁/我伸开手掌,放飞一对/年轻的洁白的鸽子
男:
无数次/在太阳被地平线颤抖地举起又颤抖地沉落的/一个个早晨和黄昏/我向着遥远的南方,唱一支/深情的无词的歌
就在亚热带丛林中那片不知名的小草上/他最后一次站起身向祖国致敬/红色的生命之泉崩涌着再也没有停息/于是,那天的晚霞很红很红
就这样他在那片小草上/献出最后一次脉搏最后一次呼吸/献出二十二岁的年龄,就这样他在青春里永恒/于是,他的生命永远年轻
他是个普通的人
普通极了
是我们儿时的伙伴
我们年轻时代的朋友
他并不曾编织过关于英雄和元帅的光荣梦想/甚至他并不特别喜欢那些打仗的故事
他迷恋着他的鸽子.他的洁白美丽的鸽子/每一次,当白鸽从他肩头起飞的时候/总会听见他对着蓝天/吹响那嘹亮的无比洒脱的哨音
可是有一天,他说他要去参军,他要去南方的前线
于是,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早晨,他打好背包和我们告别
他说南方有一对白鸽子死了/因此总有人要走上前线
是的总有人走上前线
他说他爱鸽子所以他要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