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160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

汕头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

正如钱钟书所云: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诗反映生活几乎无所不包,宋人只能在唐人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处挖掘。

B.宋诗选材趋向平民化,不再写盖世英雄或绝俗髙士,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

C.宋诗在艺术上的任何创新都是模仿唐诗、对唐诗风格进行陌生化的结果。

D.宋诗追求平淡,在丰华情韵的唐诗之外创造了古典诗歌的又一美学范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宋诗的艺术成就,重点论述了宋代诗人超越唐诗独树一帜的表现。

B.对于宋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证并指出其与唐诗的不同。

C.文章在论述中多次运用对比,展示了宋人不落窠臼、锐意求新的创新精神。

D.文章先简述宋人面临的困境,再逐层论述其创新,最后总结宋诗的成就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宋人对唐诗不是既学习继承又开拓创新,宋诗无法取得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B.宋诗在艺术上的创新成果告诉我们:

只有树立明确的参照对象,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C.开拓新领域、选择新角度、追求陌生化等等,都是创新之道,宋诗如此,其它领域亦然。

D.宋诗整体风格趋同而许多诗人风格各异,可见追求整体的统一并不妨碍个体各展所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俄勒冈州火山爆发

(瑞士)瓦·弗洛特

①“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社吗?

我是贝德尔·史密斯。

请立即记下:

我永远难忘的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

②“怎么回事?

”新来的编辑沃克问道,“喂,喂,接线员!

③“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了,”电话局总机报告说,“我们马上派故障检修人员出发检查。

④“大概要多久?

⑤“哦,您得作好一两个小时的打算。

您知道线路是穿过山区的。

⑥“完了!

”沃克沮丧地说道,并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上。

⑦“什么叫完了?

”主编怒气冲冲地说道,“您是一名记者,还是一个令人丧气的半途而废的家伙?

您不是已经收到报告了吗?

俄勒冈州火山爆发!

这一消息我们起码比《民主党人报》和《先驱报》早得到一小时。

这一会我们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

当我们独家登出俄勒冈州火山爆发的现场报道时,他们会嫉妒得脸色铁青的。

⑧主编从书柜里取出一卷《百科全书》,“我要让您看看这事该怎做!

埃丽奥尔,请您作好口授记录的准备!

现在,您这个也算是记者的人过来瞧瞧吧丨这儿:

俄勒冈……海岸地带……山脉……有了:

道森城这一带有几座已经熄灭的火山……

⑨“噢,看来是这里。

您把地图拿过去,抄下四周区镇的地名。

”他跳了起来,猛地拉开通向印刷车间的门。

⑩“希金斯!

您马上过来!

给我把头版的新闻全部撤去!

我要加进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

还有,这次要比平常提前一小时出报。

⑪他叼起一支香烟,大步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⑫“您写下——通栏标题:

俄勒冈州火山爆发!

电话联系中断!

贝德尔•史密斯为《得克萨斯信使报》作独家现场报道。

⑬“上午在俄勒冈州地区出现了极为可怕的景象,有史以来一直十分平静的巨峰巴劳布罗塔里火山(名字以后可以更正)忽然间喷发出数英里高的烟云。

就这么写下去——这里是有关火山爆发的资料的描述,剩下的您就照抄好了,反正总是老一套。

⑭“您让沃克把熔岩可能流经的区镇地名读给您听。

别忘了写一写人,诸如一个在最后一瞬间被救出来的孩子啦、一个拖着小哈巴狗的老妇人啦,等等。

⑮“最后:

《得克萨斯信使报》呼吁各界为身遭不幸的灾民慷慨解囊。

捐款者填好附列的认捐单,将钱款汇往指定的银行账号即可。

若填上认捐单背面的表格,您同时还有机会以优惠价格订阅全年的《得克萨斯信使报》。

这样您家里就有了一份消息最灵通的报纸。

通过报道俄勒冈州灾难这一事实即已雄辩地证明,本报拥有最迅速、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⑯排字机“卡卡”作响,滚筒印刷机里飞出一页页印张,报童喊哑了嗓子,布法罗市的居民们从报童的手中抢过一份份油墨未干的报纸,转瞬之间,当天的报纸全部售完。

⑰三小时后,通往俄勒冈的电话线路修复。

电话铃声响了,沃克、主编和女打字员同时拿起耳机。

⑱“喂!

是得克萨斯信使报社吗?

”响起了贝德尔•史密斯的声音,“那好,请马上记录:

我永远难忘在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也不如此刻的吉米•布蒂德雷这般历害,今晨他在富尔通拳击场频频出击,把俄克拉荷马的重量冠军瓦尔特•杰克逊打得落花流水。

在第三局中他以一连串的上钓拳、猛击拳和凌厉而干净利索的直拳将对方击倒在地……喂……喂……您在听我说吗?

您能听清楚我说的话吗?

⑲“请等一下,贝德尔,”沃克说,“主编刚才晕过去了。

(选自《读者》2010年第23期)

4.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大量运用人物语言。

误会因人物对话中断而产生,真相由人物对话得以继续而揭示;为抢占报道先机,主编坐镇指挥,发号施令,其语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让我们从中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小说中,主编开始时叼着香烟编新闻的志骄意满和结尾听到真实信息后的“晕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C.本文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与作者巧设铺垫有很大的关系。

D.作为报社的一员,沃克在听到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的消息后,“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上”,说明沃克缺乏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性,这与主编的迅速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有人认为,小说标题中的“火山爆发”具有多重含义,请作简要分析。

(5分)

6.请简要分析主编的形象特点,并谈谈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何现实意义。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7〜9题。

材料一:

黄旭华是谁?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

此后的20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

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

2017年9月29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1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

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寒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

(摘编自《汕头日报》)

材料二:

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

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

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

中国该怎么办?

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

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

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

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

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

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

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

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

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

“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材料三: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

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

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