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80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docx

电大教材《外国古代教育习题》附答案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选择

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教育起源论(B.心理学起源论)

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

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D.古巴比伦)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D.古埃及)

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

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

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C.等级性)

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

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D寺庙或僧侣学校)

A.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

B.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

如管理文档的人员;管理财务的人员

C.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般儿童5岁上学,一直到16、17岁。

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子弟很难进入

D.寺庙或僧侣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

9.古儒学校是印度(D.婆罗门家庭教育)的教育形式

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

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

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

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与教育内容的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二、简答题

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和文士学校

和基本特征。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注重练习书写、词令;重视数学和计算。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以机械教学为主,不重解释和说明;学生主要靠模仿进行学习,机械训练和背诵是常用的方法;由于学习的内容很多都是儿童所不理解的,教学上又采取强制性的方法,因而,体罚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

一、

二、佛教的教育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一、选择

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

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C.保家卫国的战士)

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B.民主性)

4.智者实际是指(D.职业教师)

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C.七艺中的“前三艺”)

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

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

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D.苏格拉底)

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B.治国人才)

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归纳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讥讽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定义

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

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

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C.《理想国》)

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D.哲学王)

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

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C.反对强迫教育)

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B.柏拉图的“回忆说”)

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C.亚里士多德)

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

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

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B.苏格拉底)

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

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B.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发展)

二、简答

1.试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并简要介绍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简述智者的教育活动智者云游各地进行讲学,积极参加各城邦政治和文化生活,他们虽没有统一的哲学见解,

但却形成了共同的思想特征: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3.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三、分析论述题

1.请评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评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灵魂论

(2)教育的作用(3)白板说(4)教育对象

第三章古罗马的教育

一、选择

1.古罗马王政时期的教育是以(C.家庭教育)为主。

2.“卢达斯”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学校名称(C.古罗马)

3.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A.《十二铜表法》)

4.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为最高目标。

(D.私立教育演说家)

5.古罗马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监督和控制是在哪个时期(D.帝国时期)

6.古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B.官吏和顺民)

7.堂区学校的性质是(B.基督教教会学校)

8.以下几个人物,哪一个不是古罗马的教育家(C.狄德罗)

A.昆体良B.西塞罗D.奥古斯丁

9.西塞罗的代表作是(A.《论雄辩家》)

10.古罗马培养雄辩家的学校主要是(D.修辞学校)

A.文法学校是为贵族家庭子女设立的比初等教育更高一级的学校。

教育内容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B.初等学校C.卢达斯初等学校(亦称“卢达斯”)招收7-12岁的儿童。

教育内容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十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等,但不重视体育和音乐。

D.修辞学校培养雄辩家(“演说家”)。

教育内容是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

11.西塞罗认为合格的雄辩家应当符合很多条件,以下哪一点不包含在这些条件内(A.雄辩家要宣传正义,因而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昆体良)

B.雄辩家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C.雄辩家应当具备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D.雄辩家要有优雅的举止风度

12.在道德教育方面,西塞罗提出了的教育主张。

(B.“人道”)

13.《雄辩术原理》是谁的著作(C.昆体良)

1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分班教学,引发班级授课制的萌芽的是(D.昆体良)

15.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是,其代表作是。

(A.奥古斯丁《忏悔录》)

16.以下几位思想家,相比之下,其思想与其他三位差别最大的是(C.奥古斯丁)

A.亚里士多德B.洛克D.培根

四者思想上是有同有异的,但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洛克、培根的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包含唯物主义的因素,并且他们教育思想比较偏重世俗性和实用性,而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唯心主义色彩浓厚,认为信仰比知识、理性更重要,与其他几位差异最大

二、简答

1.简单介绍古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教育目标。

(1)王政时期的教育由于王政时期罗马共和国刚建立,国家的各方面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

另外,加上征战需要,国家暂时无暇顾家教育的建设,因而这一时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农业生产和军事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农民和军人,为国家的生存服务。

(2)共和时期的教育共和时期是古罗马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战争结束了,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罗马的对外交流增加,学校教育也从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

一是初等学校(亦称“卢达斯”。

招收7~12岁的儿童。

教育内容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十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等,但不重视体育和音乐。

教学条件简陋,贵族一般不去,自己雇家庭教师。

二是文法学校。

是为贵族家庭子女设立的比初等教育更高一级的学校。

教育内容是希腊文和拉丁文,此外还学地理、历史、数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三是修辞学校。

比文法学校更高一级,接收文法学校毕业的贵族子弟,培养雄辩家(“演说家”)。

教育内容是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

因此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形式是私立学校教育,其最高目标是培养演说家。

(3)帝国时期的教育罗马帝国建立后,虽政体和经济的变化,教育也发生相应变化。

首先,国家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监督和控制,并把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其次,把教育的目的定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再次,决定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教师由国家任免,提高教师待遇并享有一些特权。

这一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国立教育,内容基本与共和时期相同,但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官吏和顺民。

2.简述昆体良教育思想的大致内容。

(1)有关培养雄辩家的教育观

(2)教学观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使他关于教学问题的一系列主张。

首先,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在同一时间,由教师对全班组而不是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知识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提倡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此外,昆体良还提出学习与休息交替的教学原则,以防止学生过度疲劳。

(3)教师观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工作,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

①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即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教学生做人②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有耐心(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⑤教师要注意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一、选择

1.以下几种学校,不属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办学形式的是(C.星期日学校)

A.堂区学校B.主教学校D.修道院

都与基督教有关,但是星期日学校不属于严格的基督教办学形式,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人为解决童工的教育问题而创设的,学习内容涉及基督教《圣经》,但后期也有很大世俗性。

2.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不全是以做神职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进修道院仅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