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8790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PPT课件.ppt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主讲人:

李凤桃,定义: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导致体温的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

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3,一昼夜温度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

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发热过程及表现一般发热包括三个时期:

1、体温上升期:

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甚至寒战。

体温上升可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骤升是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

渐升是指体温慢慢上升,数日内达高峰,常见于伤寒等。

2、高热持续期:

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下降、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3、退热期:

此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体温下降可有骤退者和渐退者两种方式,骤退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减退常见于伤寒等。

体温骤退者由于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注意加强观察。

常见热型:

1、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发热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任其发热下去,会给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常规的护理:

降温、病情观察、休息与活动、营养与水分的补充、口腔与皮肤的护理、心理护理。

一、降温发热病人应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适时降温,常规的降温方法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一般首选物理降温。

最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酒精擦浴,冰水浴,冰帽等,在行物理降温的时候,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要注意的是,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颤,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可选用温水擦浴等降温等措施。

同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这样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更应重视,降低头部温度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

药物降温可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临床最常用的降温药物一般都是解热镇痛的作用。

传统的解热镇痛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而常用于肌注的药物为鲁米那,氨基比林等。

我科常用的是复方氨林巴比妥或柴胡。

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吉良使用,同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病情观察病人发热伊始,经常会伴随寒战、烦躁不安、面色潮红、皮肤发热等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口渴、头痛、全身不适、胃肠失调等不适。

加强病情的观察,有利于及时得到病人的准确信息,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医生的用药,病人病情的发展及转归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对于发热病人,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为每日测量二次。

注意发热的类型及经过,有无伴随症状,观察发热的病因、治疗效果、饮食、饮水及尿量变化。

同时护士应当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三:

休息与活动发热病人因体温升高,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因此应减少活动。

特别是高热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评估病人是否穿着过多或被盖过于暖和或使用了热水袋,指导其正确穿衣或盖被,以利散热。

同时病人寒颤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病人休息时注意调节温和环境,适宜的室温可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体温上升期,由于寒颤,室温应稍高些、环境应舒适、安静、避免噪音、直射光线、污染空气与知觉的刺激。

病人病情好转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下床活动及锻炼,以增强体质,增加病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四、营养与水分的补充发热病人由于胃肠活动减弱及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会引起食欲的降低。

同时因为分解代谢增加,营养物质的消耗将会大大增加,引起消瘦、衰弱和营养不良。

因此,应鼓励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必要时用鼻饲补充营养,以弥补代谢之消耗。

体温升高可导致机体水分丢失速度加快,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液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等。

发热病人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营养,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清凉饮;忌油腻荤、辛辣食品。

可给予病人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人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故应依其饮食爱好,提供美味可口的饮食,并嘱其少量多餐,以增进食欲。

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病情好转,可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五、口腔与皮肤的护理发热病人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发酵致口腔溃疡。

故应对不能自行清洁口腔的病人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一日三次。

口腔护理可在病人晨起、餐后、睡前进行,以保持口腔清洁,并减轻口唇干裂、口干、口臭及舌苔等现象。

有假牙的应脱出清洁。

口唇干裂时,应经常用温水湿润,或涂油脂。

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随时擦汗、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被套、床单,防止受凉。

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长期卧床者,还应协助翻身,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六、心理护理发热可引起的心理反映,如恐惧、紧张、不安,或由于持续高热引起不明确诊断可引起的焦虑,或因住院经济负担过重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

谢谢,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