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544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揭阳市普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

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

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

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

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

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

他饮食布帛亦然。

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

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

“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

“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

①王氏:

王安石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大概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恐怕

C.虽细事不苟也马虎D.辄一扣之求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不求知于人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不妄与人接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7.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

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

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5题。

(共39分)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访于众僧,咸曰:

“其始辟者,皆畸人也。

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

”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

或曰:

龙湫尚可至也。

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余曰:

“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

至龙湫庵,僧他出。

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

“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

问故,笑曰:

“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吾为子先路。

”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

“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僧曰:

“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

”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

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

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

“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

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

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

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

把持。

②厮舆:

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

③暴:

施加恶行,欺侮。

④毒:

怨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于众僧访:

拜访

B.舆者坦步里许步:

步行

C.蔓草被径 

被:

覆盖

D.委舆于地 

委:

丢弃放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按图记以求名迹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B.舆者安坐于草间委舆于地

C.至崖而反者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3分)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

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13.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3分)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①外草萧萧,却计邮程②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注】:

①长洲苑,吴中古迹;

②“邮程”即旅程。

客意金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解释元诗诗题“客意”的含义。

(2分)

(2)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写法上同中有异,试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③为必选,④~⑦为任选。

答对一空给1分)(10分)

⑴,,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⑵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⑶,,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⑷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论语》)

⑸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

⑹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旁宫赋》)

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不是乡长

快下班时,老婆打电话让柳雨早回去一会儿。

柳雨从乡政府大楼出来,经过昨天悬挂起来的政府人员全家福照片前,被一个老汉拉住了,老汉说道,乡长啊,我可找到你了。

柳雨一愣,赶紧解释说,我不是乡长,你认错人了。

老汉不听解释,说乡长你可要给我做主啊。

柳雨四下瞧瞧,一边挣脱一边说,我真的不是乡长。

这时,旁边一个人说,不会吧,你看这张照片,你可在正中间坐着呢。

柳雨急了,说,和你们解释不清。

一下挣脱了老汉,头也不回的出了乡政府。

一进村,老歪凑上来,说,雨哥呀,你行。

说着还竖起大拇指晃着。

柳雨对老歪素没好感,不耐烦的说,去去,正烦哩。

老歪没像以前那样走开,一路跟着,说,雨哥,当了乡长了,不能忘了我这个穷弟弟啊。

柳雨停下脚步,正色道,我告诉你老歪,不要胡说,我不是乡长。

老歪朝远去的柳雨背影呸了一口,低声说,不就是破乡长么,这么冲!

到家进院后,柳雨把车支好,先闻到了扑鼻的饭香,进了屋,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个菜,还有一瓶好酒,瞧见老婆又端着一盘炒好的菜进来,就问,有客人?

老婆笑容满面的回答,今天是喜事儿啊。

老婆说完,扭身又进了厨房。

柳雨纳闷了,想来想去想不出是什么喜事儿。

回来了。

有人进来问到。

柳雨转脸一看,是父亲,赶紧起身,过去扶父亲坐下。

父亲这段时间在东头的哥哥家住着,柳雨问,父亲,您怎么来了?

有事叫人告诉我我过去。

父亲坐下,指着桌上的菜说,这是我叫媳妇儿弄的,今儿个咱爷俩闲扯一回。

柳雨一听,觉得父亲肯定有事,小心的陪着笑脸说,父亲,是不是儿子我哪儿有不对的地方?

您直说。

父亲说,呵呵,没啥事儿,我想给你打打预防针。

柳雨愣了,不解的看着父亲。

父亲说,这升了职啊,你还是我儿子,我还能说你是吧?

看柳雨要说话,就摆摆手,接着说,以后啊,家里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全心全意把你的工作搞好,可有一样,要是你敢贪啊腐啊,我就饶不了你。

柳雨苦着脸,说,父亲呀,您的话我记住了,可是,我……

老婆又端来一盘菜,放在桌上,说,你还支吾个啥哩,前街的王全说了,他去乡里办事,看见你们楼前的大照片了,你在正中间坐哩。

你想,谁能坐正中间?

我就赶紧告诉了咱爹,是吧,爹?

柳雨哭笑不得,他说,父亲,你们误会了,我不是乡长。

老婆格格笑着,说,瞧你那样吧,和咱爹还不说实话。

这时,电话铃急促的响了起来。

老婆过去接了,一听是在省城上大学的儿子打来的,立刻说,儿子啊,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啥?

叫你爹接电话?

好好。

柳雨过去拿起话筒,儿子说,爹啊,你上网了。

柳雨莫名其妙,说上啥网了?

儿子说,爹,你升乡长了,也不能那样待老百姓啊。

柳雨一听又说是升乡长的事,急了,说,我啥时候升乡长了?

你给我提的?

儿子说,到这个时候了,你还不承认,你完了老爹。

我告诉你,我就在电脑前坐着,你和一个老汉拉扯的照片还有你们的全家福照片,这全是证据,还有文字,你知道是怎么写你的吗?

我咋说你呢老爹,刚当上乡长就这样?

你当不长了……儿子又说了些什么,柳雨已经听不清了,他撂下电话,回到椅子上坐下,几乎哭着说,父亲,我真的不是乡长,我没有升乡长……

父亲觉出了事情有些蹊跷,问,你们的全家福照片是真的吗?

柳雨点点头。

父亲又问,你在正中间坐是真的吗?

柳雨又点点头。

父亲也有点不可思议了,继续问,如果你不是乡长,你怎么可能坐在正中间?

柳雨回答说,我们乡里新来了一位年轻乡长,他说要重塑政府形象,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就照了这张乡政府人员全家福,悬挂了出来。

乡长别出心裁,照相时是抽签抽的座位号,我正好抽的是1号。

16.请简要谈谈小说中柳雨是个怎样的形象?

(5分)

17.试简析小说在情节设置方面的巧妙之处。

18.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你觉得这篇小说反映了当前社会哪些方面的问题?

四、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吗?

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

要求:

(1)字数不得少于60字;

(2)要求有细节;

(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20.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根据这些题目后的问题作答。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

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

怎样看待中医和西医?

迈克尔·

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

杭州一共有多少只鸟?

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

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

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

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

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

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

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

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

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

(写出三点即可)(3分)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

请简要回答。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

选择题,一、二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A

3.A(B.语序不当,应为“浏览、评价、分享”;

C.语意重复,“至少”“超过”应删去一个;

D.逻辑错误,“教育、慈善和公益事业”不能并举,应改为“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4、B⑤③①是正面论述,其中5是中心论点,③①是进一步论证和阐释,④②是反面论述。

5.B(殆:

几乎)

6.B(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

A项①介词,表被动;

②介词,“向”;

C项①“所”字结构;

②“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D项①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就”;

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7.D(①②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隐”;

⑤是侧面表现其贤。

8.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9.A(访:

咨询,询问。

10.D(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连词,表目的,来。

B.介词,在。

C.连词,表转折,却。

11.B①说众僧所讲事实;

③说“我”去探寻的决心;

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12.B(这不是作者而是众僧的观点)

13.(10分)

(1)(4分)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每错2个扣1分,扣完为止。

“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也可)

(2)(6分)

①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

(译对“伤”、“俟”字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

伤:

妨害。

俟:

等到。

②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译对“耀”、“证”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

耀:

炫耀。

证:

证实。

14.(7分)

(1)“客意”指的是诗人在旅途中(归家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

(2)相同:

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抒发思念之情(都采用虚写的手法来写情感)。

不同点:

杜牧的诗是通过回忆以前(当日在暮烟秋雨中的枫桥)与友人分别时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而元好问的诗则是运用想象,通过写家中的儿女如何思念漂泊在外的自己(在计算着自己的归期,盼望着自己的归来)来表现自己的思亲之情。

(相同点2分,不同点3分,共5分)

15.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⑵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⑶(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旁宫赋》)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16、【参考答案】柳雨是一个较为真实的基层乡政府的干部形象。

(2分)从对待妻子和父亲的态度上看,他有善良、孝顺的品质;

(1分)但从他对待“老汉”和“老歪”的态度上看,他对待百姓缺少耐心,漠视群众,反映了乡干部的一些不良作风。

(1分)在明白事情的真相后,他如实说出了真实情况,表现出他较为诚实的性格特点。

(1分)

17、【参考答案】1、小说一开始就设置悬念。

如老婆的电话,柳雨对老汉的反应。

2、中间情节的发展多角度反复铺垫。

如老歪、父亲、儿子对柳雨当上乡长的误会。

3、最后的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

(每点2分,答2点4分,共4分)

18、【参考答案】

(1)揭示了当今官场论资排辈的社会现象。

官场上历来重视职位的高低,主要领导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一条潜规则,人们对此也习以为常。

因此,当柳雨在乡政府的“全家福”上坐在最中间位置时,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柳雨当了乡长。

就连柳雨的父亲、妻子、儿子也都认为柳雨当了乡长。

(2)揭示了人们依附、屈从政府官员的社会现象。

从老汉、老歪对待柳雨的态度以及妻子“得知”丈夫升乡长的喜悦可以看出这一点。

(3)表达了人们希望杜绝腐败现象的愿望。

柳雨儿子批评父亲不应该如此对待百姓以及柳雨父亲希望柳雨不要腐败的情节反映了人们的这一良好愿望。

(答对2点即可,每点答案中,意义2分,分析1分,共6分)

19.参考示例:

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滴滴嗒嗒响个不停,仿佛一支酣畅的旋律在流淌。

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也总是眼睛笑眯眯的眯成一条缝。

2、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

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穿梭。

这种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评分标准:

(1)主题必须是“幸福”,1分;

(2)有细节描写,1分;

(3)修辞手法,2分;

(4)语言连贯,1分;

(5)字数1分,少于60字,每少10字扣1分。

注意:

此题不作仿句方面的要求。

20.

(1)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引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关怀,视野宽阔无边,答案丰富多彩。

(每点1分,其它点成理亦可)

(2)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试题能把那些真正愿意为社会服务,能够为社会服务,具有科技意识、世界视野和强烈使命感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在这些精英投身社会后,他们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推动力将是无法估量的。

这样的试题也给我们的传统教育敲响了警钟,老让学生积极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唯书,不信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正确的方向。

(言之成理即可,可一点深说,亦可多点并列)

附:

文言译文

(一)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

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

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

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

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

有人问高抑崇说:

“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高抑崇回答说:

“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

”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

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

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

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

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

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

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

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

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

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

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

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

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入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

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