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练习.docx
《高中地理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1.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B.日冕色球光球
C.光球色球日冕D.色球光球日冕
很多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
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使温度骤降,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随之灭绝。
完成下面小题。
2.恐龙灭绝的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C.中生代早期D.新生代早期
3.小行星撞击导致温度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弱B.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4.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太阳光照比较稳定
B.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C.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湿度适宜
“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
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的低温区域
B.太阳“强风”只能影响地球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活动的周期相同
6.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漠河出现极夜现象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
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
8.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
9.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D.蕨类植物
山西商报2014年9月11日报道,山西省政府发布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意见提出,从今年起,我省投资类公益工程将全面执行绿色标准。
办公建筑、体育设施、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的太阳能设施发电的电量,既可自用,也可进入电网,电价执行国家相关政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山西省的年均太阳总辐射量高于英国,是由于( )
A.地势高,空气稀薄B.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
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11.山西省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
A.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有效减轻大气污染
D.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2012年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周期为12年B.影响有线电短波通讯
C.会使两极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D.和地球上的一些地震、水旱灾害无关
1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较大,下面不属于影响太阳辐射强弱因素的是()
A.太阳高度B.地质构造C.空气密度D.地势高低
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颗和第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部署完成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不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15.北斗导航卫星()
A.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B.定位以后围绕月球运动
C.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到极光的影响D.发射起飞后就成为天体
2019年12月9日,位于新西兰北岛丰盛湾以北约50公里处的怀特岛发生火山喷发,空气中弥漫着滚滚浓烟和火山灰。
左图为“怀特岛火山喷发景观图”,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圈层()
A.ⅡB.ⅢC.ⅣD.Ⅴ
17.怀特岛火山喷发对其附近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A.减缓地表起伏B.增加气温日较差C.减少阴雨天气D.增加土地矿物质
18.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A.6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60—70千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M星可能为()
①木星②土星③水星④金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图中M星属于()
A.近日行星B.巨行星C.类地行星D.远日行星
21.与M星相比,图中能反映出地球具有特殊性的原因是()
A.M星体积巨大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有大气层D.地球有液态水
22.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的最低一级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020年北京时间5月6日21时53分,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发生7.2级强震,震源深度110千米,震中位置如图1,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
图2为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3.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圈层,在图2中对应的字母是()
A.AB.BC.CD.D
24.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B.宇宙辐射的强度
C.行星的体积D.适宜呼吸的大气
26.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稳定B.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C.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D.有原始海洋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暖湿B.冷干C.冷湿D.暖干
28.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 ②蒸发加剧,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可能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 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30.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炎热,岩浆活跃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外部的结构。
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B
3.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要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吏,并且熟悉地球大气热量的传统过程。
2.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选择B。
3.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导致温度骤降,选择D。
4.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详解】
稳定的太阳光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A错误。
地球上存在生命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无关,例如,木星、土星都有卫星,但都不存在生命,B正确。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了安全的宇宙环境,C错误。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是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D错误。
所以选B。
【点睛】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①“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
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5.B
6.D
【解析】
5.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相关知识。
A、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的低温区域,叙述正确,A错误;
B、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
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不只是影响地球,叙述错误,B正确;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叙述正确,C错误;
D、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为11年,叙述正确,D错误。
故选:
B。
6.本题考查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A、太阳风暴的爆发会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叙述正确,A错误;
B、当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高纬度附近地区的高空出现极光,叙述正确,B错误;
C、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剧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会增加,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叙述正确,C错误;
D、极夜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叙述错误,D正确。
故选:
D。
7.B
8.A
9.C
【解析】
【分析】
7.本题主要考查原始鱼类出现的时间。
A、元古代是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A错误;
B、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B正确;
C、到了古生代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C错误;
D、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D错误。
故选B。
8.本题主要考查三叶虫化石出现的地层。
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
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A正确。
故选A。
9.本题主要考查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
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AB、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AB错误;
C、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C正确;
D、在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错误。
故选C。
10.B
11.C
【解析】
【分析】
10.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太阳辐射较少;而山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而且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能较为丰富,故B正确。
11.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因此这里的常规能源丰富,故A不符合题意;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再生,能够有效的缓解山西省的环境问题,故C正确;太阳能易受到天气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
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③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
④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12.C
13.B
【解析】
【分析】
12.
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A错。
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不是有线电短波,B错。
太阳活动中的太阳风会导致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C对。
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地球上水旱灾害频发也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D错。
故选C。
13.
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也影响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所以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强弱,A对。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留下的岩层变形或者变位,不能影响太阳辐射强弱,B符合题意。
空气密度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小,进而影响太阳辐射强弱,C对。
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的太阳辐射就多,D对。
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选项,故选B。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14.D
15.A
【解析】
【分析】
14.“北斗卫星”及月球、地球都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包含在太阳系中,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故选D。
15.北斗导航卫星通过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获取能量,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A正确;定位以后围绕地球运动,B错误;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到极光的影响的影响小,C错误;发射起飞后离开地球大气层后绕地球运动才成为天体,D错误;故选A。
【点睛】
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6.C
17.D
【解析】
【分析】
16.
岩浆一般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根据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I为大气圈、Ⅱ为水圈,Ⅲ为地壳,Ⅳ为地幔,Ⅴ为地核,C正确。
故选C。
17.
考查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喷发可能会加剧地表起伏,A错;火山喷发会带来大量的滚滚浓烟和火山灰,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白天气温低,夜晚气温高,昼夜温差减小,B错;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的火山灰,增加凝结核,从而增加阴雨天气,C错;根据相关知识,火山灰会增加土地矿物质,使土壤肥沃,D对。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内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8.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C正确;大洋部分较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大陆大洋地壳总平均厚度约17千米。
故选C。
19.D
20.C
21.B
22.A
【解析】
【分析】
19.
据图可以看出,M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可能是③水星或④金星,不可能是①木星和②土星,D③④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
据图可以看出,M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可能是③水星或④金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类地行星,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21.
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而具有生命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图中能反映M星距离太阳的距离太近,温度过高,与M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有适宜的温度,B正确。
该图不能反映出M星体积巨大;该图不能反映出地球有大气层;该图也不能反映出地球有液态水,ACD错误。
故选B。
22.
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图中显示有地月系和太阳系,其中天体系统层次最低一级的是地月系,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外部条件: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有液态水。
23.B
24.C
【解析】
【分析】
23.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地壳的厚度约5至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10千米,对应图2中的深度可以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2中对应的字母是B(上地幔),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4.
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10千米,位于上地幔层,故地震波从下向上传播,则要经过莫霍界面,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可以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三层,从外到内依次为:
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
25.A
26.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生命存在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5.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显示,恒星质量越大(即发出的能源越高),宜居带恒星越远,说明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选项A符合题意。
宇宙辐射是一种包含伽玛射线、高能质子和宇宙射线的特殊混合体,许多宇宙辐射来源于宜居带所在恒星系统之外,它对宜居带生命存在条件影响不大,排除B。
行星的体积、适宜呼吸的大气等是行星本身的条件,与宜居带存在生命的条件无关,排除C、D。
26.行星的大气层是否存在,取决于行星的万有引力,而引力大小取决于行星的体积与质量。
如果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小,吸力不够,行星表面的气体向宇宙空气散失,行星大气会极其稀薄,不具有大气层;如果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大,大气层过于厚重和浓密,也不易演化为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日照条件稳定、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有原始海洋等与大气层存在和成分关联性不大,排除A、B、D。
27.D
28.B
【解析】
【分析】
27.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据图分析,找到中生代位置,可以看出:
全球平均气温中生代比现代暖;全球平均降水比现代干,因此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暖干,D正确。
故选D。
28.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气温升高,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升高;蒸发加剧,温带地区变得干旱,粮食产量可能下降;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气温升高,水循环活跃,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增加。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B正确。
故选B。
29.B
30.C
【解析】
29.据图可知,该地层含有化石,属于沉积岩。
图中①含有恐龙化石,恐龙属于爬行动物,②含有裸子植物化石煤层,③含有鱼类化石,鱼类属于脊椎动物,④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
一般情况下,底层的岩层先形成,上层的岩层后形成,因此可以推测,地层①~④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因此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0.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煤矿。
因此成煤时期的环境特点为湿润,森林茂密。
因此选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